比马龙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们对于某些特质或行为的错误评估,即因为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成功,而过度地高估这个人在其他领域的能力。这个概念的来源是美国篮球运动员埃尔文·“魔术师”·约翰逊和卡尔·马龙之间的比赛。马龙在篮球场上表现出色,但是当他在一次选美比赛中的表现不佳时,他的整体评价就被贬低了。比马龙效应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十分常见的,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个现象。
比马龙效应的例子
心理学角度
比马龙效应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为“协调偏差”,即人们往往会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和特质在各个领域都是一致的,而忽略了不同领域之间的差异性。这种刻板印象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人们对于某些特质的过度关注所导致的。比如,一个人在某个领域获得了成功,由于媒体的报道和社会的关注,人们往往会把他的名字和这个领域的特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忽略了他在其他领域的表现。这样的评估错误,不仅会误导人们的判断,还会导致人们对于这个人在其他领域的期望过高,从而对他产生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
社会角度
比马龙效应还存在于社会评价中,即人们往往会因为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成功而高估他的社会地位和权威性。这种现象在娱乐圈和政治圈尤为常见。比如,一个演员因为一部电影的成功而成为了全民瞩目的焦点,他的言论和行为都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评价。这时,他的言论和行为就会被视为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价值,从而形成一种“明星效应”。这种评价方式往往会忽略一个人的个人品质和社会背景,从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偏见和误解。
教育角度
比马龙效应在教育评价中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很多人会因为某个学生在某个学科上的成功而高估他的综合能力,从而忽略了他在其他学科上的表现。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会导致学生的自信心过度膨胀,而且也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育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在某个学科上的成绩。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在论文答辩现场听到一个词比较感兴趣就自己去稍微搜索了一下,分享学习一下。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评价主体低估被评价者能力,认定被评价者是不求上进的、行为差劲的,以致被评价者将这种观念内化,促使被评价者表现不良行为。
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比马龙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