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时间: 2023-08-15 03:19:40

心智技能是一个人在认知方面的能力和技能,是指人们在处理信息、解决问题、思考和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加里培林是心智技能研究的先驱之一,他提出了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基本认知阶段、分类阶段和关联阶段。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理论。

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一、基本认知阶段

基本认知阶段是指从出生到两岁左右的婴幼儿期,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感知和运动控制。婴幼儿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的刺激,学习运动技能,探索世界,建立对物体和人的概念。在这个阶段,婴幼儿还无法进行符号性思维,即无法理解语言、符号和数学等抽象概念。

二、分类阶段

分类阶段是指从两岁到七岁左右的儿童期,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分类和组织信息。儿童开始学习将事物进行分类,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形成概念和概括能力。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理解符号性思维,学习使用语言、数字和图形等符号,开始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三、关联阶段

关联阶段是指七岁之后的儿童期和成年期,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建立更高层次的关联和思维。人们开始学习如何将不同的概念和信息进行关联,建立更深入的思维模型,发展出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在这个阶段,人们可以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学习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

总体而言,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理论提供了一个对人类认知发展的整体性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认知的演化过程。然而,这一理论仍有一些局限性,例如没有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和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简述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关于心智形成要经过的阶段。

【答案】: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明确活动的方向。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的阶段。这一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段”。
所谓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在这一阶段,活动的执行是在物质与物质化水平上进行的,因而在加里培林及其学派的著作中称之为“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活动的最初形式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物质化的。在物质的活动形式中,动作的客体是实际事物,是对象本身。在物质化的活动形式中,动作的客体是对象的代替物,如图片、模象等。我们称此阶段为“原型操作”阶段。
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动作离开原型中的物质客体及外显形式而转向头脑内部,借助于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学生自身反复练习运用。本阶段可划分成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三个小阶段。

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技能形成可分哪几个阶段

根据加里培林的理论,这应该属于心智技能第二阶段,即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物质活动指运用实物进行心智活动;物质化活动指利用实物的模象、图片、模型、示意图等进行心智活动。掰手指算数就是将手指头作为“运算”这一智力活动的辅助实物。
(PS: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技能形成是一个从外部物质活动转向内部心理活动的过程,并据此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阶段五个阶段。)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