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础,注意力的强弱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人的思维质量和效率。通常认为,注意力是一种有意识控制的行为,但实际上,无意注意也是有意注意的基础。
无意注意是有意注意的基础
一、无意注意的概念及其作用
无意注意是指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对某些信息进行了选择性加工。这种无意注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在走路的时候,我们会自然而然地避开路上的障碍物;在看电视时,我们会不自觉地注意到广告中的某些信息。无意注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识别信息,加快信息的处理速度,并且在某些情况下,无意注意可以发挥出比有意注意更好的效果。
二、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关系
有意注意是指人们在自主控制下对某些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需要意识上的努力,并且需要付出心理和生理上的代价。相比之下,无意注意则更加自然、轻松,不需要付出太多的精力。但是,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意注意的训练可以提高无意注意的能力,而无意注意的能力又可以为有意注意提供更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学习单词和语法规则,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无意注意能力,那么在实际的交流中就很难流利地运用语言。
三、无意注意与注意力的发展
注意力是随着人的年龄和经验发展而逐渐成熟的。在儿童时期,由于认知和神经系统的不成熟,儿童的注意力比较短暂和不稳定,往往需要外部的干预和指导。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无意注意能力逐渐提高,注意力的稳定性也逐渐增强。成年后,人们的注意力逐渐趋于稳定,但是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增加,注意力的强度和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
四、无意注意的训练方法
无意注意的训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比如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提高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和选择性加工能力。例如,可以通过观察图像中的细节或听取音频中的语言信息,来帮助人们提高无意注意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和冥想等方式来训练无意注意的能力,提高人们的注意力水平。
综上所述,无意注意是有意注意的基础,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通过训练无意注意的能力可以提高注意力的稳定性和强度。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无意注意能力,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质量和工作效率。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比如学生们正在认真听讲,这时候突然闯进一位学生,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他。在这种情况下,对注意的对象没有事先的任何准备、没有明确的认知目的,注意的引发与维持不是通过个体的意志努力,而是由外部刺激所引发。
无意注意一般维持的时间很短,往往很快消失或者转移到别的事物之上。
有意注意是为完成某种活动任务服务的,因此,完成活动任务就是它的预定目的。
此外,由于人们在生活中需要完成各种活动任务,如学习、工作、劳动等,这些任务大多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往往还需要克服一些困难;
所以,有意注意大多持续的时间较长,容易出现注意的疲劳,产生“分心”现象,这就需要个体通过意志努力排除干扰和“分心”现象、克服困难,才能最终完成任务,所以有意注意往往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既有预定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通常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成,浓厚的直接兴趣则是转化的条件。
例如人们在刚开始进行某项工作时,需要意志努力参与才能将注意维持在这项工作上,但时间久了,对该项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即使没有意志努力也可以将注意维持在该项工作中,而对这项工作的注意仍然是有目的、自觉的。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对提高活动效率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例如人们在对自己感兴趣的娱乐活动中的注意状态就属于有意后注意。
在这类活动中,注意自发地被活动所吸引,不需要做意志努力。一个人如果能够对学习或工作形成直接兴趣,产生有意后注意,则对个人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三种注意相互转化的方式:
比如,商业广告首先是引起一个人的无意注意,如果此类产品与他的需要无关,他对此的无意注意会很快消失或转移;
但如果他发现此类产品正是自己最近想购买的东西,他便会继续注意广告所提供的细节信息,还可能到别处继续打听或查询此类产品的各方面情况,这时的注意就转化为有意注意了。
有意注意一旦与直接兴趣相结合便转化为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
拓展资料:
比如:学生们正在认真听讲,这时候突然闯进一位迟到的学生,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
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注意的对象没有事先的任何准备、没有明确的认知目的,注意的引发与维持不是通过个体的意志努力,而是由外部刺激所引发。无意注意一般维持的时间很短,往往很快消失或者转移到别的事物之上。
什么是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如学生初学“心理学基础”课程时,觉得非常枯燥,但是为了期末考试以及考教师资格证书,就必须克服困难,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复习,这就是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为完成某种活动任务服务的,因此,完成活动任务就是它的预定目的。此外,由于人们在生活中需要完成各种活动任务,如学习、工作、劳动等
1、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正在上课,窗外传来了鸟的声音,同学们都被鸟叫声吸引了,这时候引发学生的注意就是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也成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如:参加教师考试的各位同学,在学习教育知识的时候所付出的注意就是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 也成随意后注意。有目的、自觉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学会开车之后再开车,所付出的注意就是有意后注意。
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加深对活动的任务的理解
因为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所以对所从事的学习、工作的目的、任务越明确,对其意义理解越深刻,完成任务达到目的的愿望越强烈,越能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
2、合理地组织活动,有利于维持有意注意
如及时地提出问题,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有利于集中注意:提出“加强注意”的自我要求,适时的提醒自己“必须注意”,特别是在加强注意的紧要关头,运用自我提醒、自我命令对组织注意起重要的作用。
3、激发间接兴趣
在有意注意中,注意和兴趣的关系往往是间接的。这种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所达到的目的、获得的结果感兴趣。人们就会自觉的把注意维持在该活动上。间接兴趣越稳定,就越能对活动的对象产生有意注意。
4、培养学生抗干扰与分心的注意力
有意注意的与排除干扰是相联系的。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难免不碰到其他诱因或环境的干扰,使注意难以集中。这就需要意志的努力,与干扰作斗争。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则有利于克服分心,集中注意。
扩展资料:
有意注意或随意注意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在有意注意时往往需要一定的努力,人要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某种事物或完成某种任务。
有意注意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对于学习和工作来说,它有较高的效率。要充分发挥有意注意的作用,就要加深对活动目的的认识,还要培养广泛的兴趣和优良的意志品质,加强抗干扰的能力.
参考资料:有意注意-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