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9世纪末提出的一种记忆遗忘规律,它揭示了人类大脑在学习和记忆方面的规律性。这个规律性对于我们学习和记忆都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这个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记忆规律
一、什么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来表示,它揭示了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人类大脑对信息的遗忘速度是非常快的。遗忘曲线显示,人们在学习后的第一天就会忘记50%的信息,而在第30天左右,人们只能记住原始信息的5%左右。
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是什么?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是,人类大脑对于新信息的处理和保存是非常有限的。一旦我们学习了新信息,我们的大脑就会开始遗忘这些信息,遗忘的速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速。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会不断地接收新的信息,而旧的信息会被逐渐淡忘。
三、如何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多次重复学习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需要在学习后不久就进行复习,这样才能够巩固记忆。我们可以采取多次重复学习的方法,将学习的内容反复复习,直到我们能够牢记这些信息。
2. 制定学习计划
为了避免忘记学习的内容,我们可以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后的第一天进行复习,然后在第七天、第十四天、第二十一天、第三十天等时间点进行复习。这样可以保证我们不会忘记学习的内容。
3. 利用记忆技巧
为了更好地记忆学习的内容,我们可以利用记忆技巧。例如,我们可以将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图像、故事或者歌曲等,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四、结论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人类大脑在学习和记忆方面的规律性。我们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和利用记忆技巧等方法,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牢记这个规律,以此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1)遗忘曲线或保持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遗忘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意义深远。(2)保持内容的质变或歪曲:单从遗忘曲线分析,遗忘表示学习保持量的逐渐减少,是属于量的变化;但进一步分析会发现,保持内容的质也会发生变化。保持内容的质变或歪曲,常受个人心理特点的影响。(3)记忆恢复:记忆恢复即学习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还高的现象。对记忆恢复现象的了解对课堂教学的测评有一定意义。
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 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曲线揭示了记忆与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成为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记忆研究因此也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
扩展资料
不同性质的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 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
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
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 不过他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该曲线表明了记忆程度与记忆时间在函数上的对应关系,即:
刚刚记忆完毕 100 %
20分钟之后 58.2%
1小时之后 44.2%
8-9小时之后 35.8%
1天后 33.7%
2天后 27.8%
8天后 25.4%
1个月后 21.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1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