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

时间: 2023-08-16 06:43:04

在行为心理学中,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是三种常用的行为塑造方式。这三种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改变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从而实现目标。但是,这些方式也有各自的限制和弊端。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的作用,以及它们的消退机制。

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

正强化是指通过奖励来增强一种行为。例如,当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时,父母会给予奖励,如糖果、玩具等,以增强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行为。正强化的效果是增强被奖励的行为,使其更加稳定和持续。然而,正强化也有一些限制,如容易形成依赖和偏好,以及可能导致过度激励和弱化内在动机等。

负强化是指通过消除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一种行为。例如,当一个人开车时系上安全带,车里的警告声会停止响起,这可以增强这个人系安全带的行为。负强化的效果是增强被消除不愉快刺激的行为,使其更加稳定和持续。然而,负强化也有一些限制,如可能导致依赖和过度激励,以及可能导致一些负面情绪和行为。

惩罚是指通过施加不愉快的刺激来减弱一种行为。例如,当一个人开车超速时,交警会罚款,以减弱这个人的超速行为。惩罚的效果是减弱被惩罚的行为,使其更少出现。然而,惩罚也有一些限制,如可能导致逃避和攻击行为,以及可能减弱自尊心和道德感等。

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的效果都取决于其使用的方式和时机。如果使用得当,它们可以有效地改变人们的行为。但是,如果不恰当使用,它们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甚至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应该谨慎地使用这些行为塑造方式,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时。

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的效果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这是因为人们会逐渐适应和习惯于这些行为塑造方式,从而降低其效果。此外,一些内在动机和价值观也会影响行为,从而减弱外部刺激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寻找更加综合和有效的行为塑造方式,如鼓励创造性思维、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等。

综上所述,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是三种常用的行为塑造方式,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改变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但也有各自的限制和弊端。我们应该谨慎地使用这些方式,并寻找更加综合和有效的行为塑造方式。

怎么举一个简单鲜明的例子说一下心理学里面的“强化“、”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

正强化是完成了某项而被夸奖,奖励等。负强化就是先提出那样做之后会造成什么不好的,负面的影响来达到不要触碰。惩罚是没达到某项要求或是为了禁止某项行为。消退是原作用于对方身上的某个行为撤销但是也达到让对方行为消失没有的。


2021年10月8日,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文化和旅游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进一步加强网络游戏市场执法监管。据悉,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会同行业管理部门。

重点针对时段时长限制、实名注册和登录等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加大辖区内网络游戏企业的执法检查频次和力度;加强网络巡查,严查擅自上网出版的网络游戏;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游艺娱乐场所等相关文化市场领域执法监管,防止未成年人违规进入营业场所。

强化理论有哪三种类型?

强化包括正强化、负强化和自然消退三种类型:

第一种: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当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某种令其感到愉快的结果,这种结果反过来又成为推进人们趋向或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

例如,企业用某种具有吸引力的结果(如奖金、休假、晋级、认可、表扬等),以表示对职工努力进行安全生产的行为的肯定,从而增强职工进一步遵守安全规程进行安全生产的行为。

第二种: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它是指通过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所引起的不愉快的后果,对该行为予以否定。若职工能按所要求的方式行动,就可减少或消除令人不愉快的处境,从而也增大了职工符合要求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

例如,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告知工人不遵守安全规程,就要受到批评,甚至得不到安全奖励,于是工人为了避免此种不期望的结果,而认真按操作规程进行安全作业。

值得一提的是,负强化与容易与惩罚相混。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惩罚可以分为两类;负强化不同与惩罚的概念,正强化与负强化都有加强行为的效用,惩罚是制止某种不当行为,这是惩罚与负强化的主要区别。

第三种:自然消退,又称衰减。它是指对原先可接受的某种行为强化的撤消。由于在一定时间内不予强化,此行为将自然下降并逐渐消退。

例如,企业曾对职工加班加点完成生产定额给予奖酬,后经研究认为这样不利于职工的身体健康和企业的长远利益,因此不再发给奖酬,从而使加班加点的职工逐渐减少。

惩罚和自然消退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和消除不期望发生的行为。上述三种类型的强化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了强化的体系,并成为一种制约或影响人的行为的特殊环境因素。

强化的主要功能,就是按照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规律,对人的行为予以导向,并加以规范、修正、限制和改造。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通过行为的后果反馈给行为主体这种间接方式来实现的。人们可根据反馈的信息,主动适应环境刺激,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扩展资料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

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中文名:斯金纳、外文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职业: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国籍:美国、出生日期:1904年。

主要内容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生于1904年,他于1931年获得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并于1943年回到哈佛大学任教,直到1975年退休。1968年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章,是第二个获得这种奖章的心理学家。

他在心理学的学术观点上属于极端的行为主义者,其目标在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而不去推测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和状态。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

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是指为了使某种行为不断重复,减少或消除施于其身的某种不愉快的刺激。

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撤销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恢复减少的奖金也是一种负强化。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

开始,斯金纳也只将强化理论用于训练动物,如训练军犬和马戏团的动物。以后,斯金纳又将强化理论进一步发展,并用于人的学习上,发明了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和教学机。

他强调在学习中应遵循小步子和及时反馈的原则,将大问题分成许多小问题,循序渐进;他还将编好的教学程序放在机器里对人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弗隆的期望理论都强调行为同其后果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但弗隆的期望理论较多地涉及主观判断等内部心理过程,而强化理论只讨论刺激和行为的关系。

参考资料:_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消退,强化和惩罚的目标是一致的吗

不是的,

强化有四种类型: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 负强化和惩罚是有区别的。 负强化指为了去掉一个坏刺激,引发所希望的行为出现而设立。 正惩罚则是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应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方法。

惩罚的目的是为了使行为消退,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是指产生厌恶情绪,Ⅱ型是指消除愉快情绪。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