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

时间: 2023-08-16 08:29:37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一种以行为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的刺激和反馈所决定的。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一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

首先,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根据行为主义者的观点,人的行为是由环境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这意味着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例如,一个人的情绪可能会因为环境刺激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比如说,当一个人处于一个愉快的环境中,他的情绪会变得更加愉快,而当他处于一个不愉快的环境中,他的情绪会变得更加消极。

其次,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外部的奖惩来塑造。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奖惩所决定的。当人受到奖励时,他们倾向于重复这种行为,而当受到惩罚时,他们则倾向于避免这种行为。这说明了外部环境对于人的行为的重要性。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奖惩来塑造他的行为。

再次,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了行为的可观察性。行为主义者认为,只有那些可以被观察到的行为才是有意义的。这意味着,只有那些可以被记录下来的行为才是可以被研究的。因此,行为主义心理学对于研究人类行为的贡献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可以被记录和观察的方法。

最后,行为主义心理学还强调了环境对人格的影响。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的刺激所决定的,这意味着环境可以对人格产生影响。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改变一个人的人格,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他所处的环境来实现。

综上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外部奖惩对行为的影响、行为的可观察性和环境对人格的影响。这些观点对于研究人类行为和改变人类行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世纪心理学主要有哪些心理学流派?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冯特考虑到化学把物质分解成各种元素,那么心理学应该也可以同样地通过实验方法分解出心理的基本元素。根据这一思路,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冯特的心理学因此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Structuralism)。


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这样的一些基本元素后,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


这一学派强调内省方法,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也就是内省。
到20世纪20年代,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逐渐衰落。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Functionalism)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James,1842~1910),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JohnDeway,1859~1962)等人。


机能主义心理学与构造主义心理学都主张研究意识,但构造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意识的结构,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因此,詹姆斯的心理学思想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认为意识是像水流一样的,他称之为"意识流"。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在实验室内,还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为此,后来他的一些追随者们走向了心理测量、儿童发展、教育实践的有效性等各种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B.Watson,1878~1958)。


华生认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这是因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必须是能够重复的,而心理带有主观的性质,不能直接观察,也不能重复,这样就不如把心理看作是一个黑箱,我们不必去管里面装了什么和如何活动,只需要知道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联系就可以了。在剌激影响有机体的情况下,只有作为反应活动的外部行为是可观察的,因此,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于是,华生的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一反应"公式(S一R)来表示,他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IvanPavlov)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华生认为,我们只要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给予适当的强化,使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起牢固的联系,那么就可以预测、控制和改变人的行为总之,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行为主义后期的另一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由于斯金纳的理论对华生的行为主义有所发展,通常把他的理论称为新行为主义,而把华生的行为主义称为古典行为主义。斯金纳坚持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他明确指出: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那些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斯金纳与华生思想的区别,在于他并不否认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但是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

四、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


这一理论主要源于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的实践,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弗洛伊德认为,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寻找病人疾病的根源,通过病人的自由联想,对其谈话做出分析,找出其疾病的根源。他还认为人除了有意识的活动--即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活动,还有无意识活动。它们常常是一些由于环境的要求和社会的限制,而不能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因为种种原因长时期被压抑着处在被觉知的意识下层,形成下意识,但对于意识仍然发生影响。这些处于下意识中的个人心理冲突,正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精神分析主要就是试图用各种方法发现和揭示病人在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人的性本能在下意识中的作用,认为人在性方面的压抑是多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因此在理论上曾引起争论,在我国更受到过长期的批判。


精神分析的方法至今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仍然继续使用,而且其理论对人格、动机等心理学的研究方面也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目前,有些精神分析的概念,如无意识、下意识、自我等也都已经渗入到心理学主流之中。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及观点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对行为的研究包括刺激和反应两个方面。刺激是指外界环境和身体内部的变化,如光、声音、饥、渴等。反应是指有机体所做的任何外部动作(外部反应)和腺体分泌(内部反应)。反应有先天反应和习得反应两种。复杂反应和动作技能是通过建立条件反射学会的。
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制了一个“斯金纳箱”,在箱内装一特殊装置,压一次杠杆就会出现食物,他将一只饿鼠放入箱内,它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压杠杆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杠杆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压杠杆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食物即是强化物,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