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死真的不如赖活着吗?”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也是一道永恒的哲学难题。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经历了无数的起伏和波折,面对苦难和痛苦时,我们是否应该放弃生命呢?还是坚持赖着活着?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好死真的不如赖活着吗
从人类的本质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是有生命意志的。我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去生存和发展。在极端的情况下,我们会放弃生命,但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例外。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坚持生存,尽管我们面临着巨大的痛苦和困难。这种生命意志是人类精神的显著特征,也是我们与其他生物的本质差别。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人性是复杂多样的。在人性中,有支配生命意志的情感。在遭遇苦难和痛苦时,我们的情感会被激发出来,这时我们面临的问题就不仅仅是生存和死亡的问题,还有情感的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我们的情感和关系。对于某些人来说,生命可能并不如情感和关系重要,他们可能选择放弃生命。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命是宝贵的,他们会选择坚持生存。
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是社交动物。我们需要与他人相处,需要参与社会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生命就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还涉及到社会和集体的问题。如果我们选择放弃生命,那么我们就会对社会和集体造成伤害,这是我们无法承受的后果。因此,我们需要考虑我们的生命对社会和集体的贡献和影响。
综上所述,好死真的不如赖活着吗?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来看待的问题。从人类的本质、人性和社会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坚持赖活着。当然,这也需要我们考虑到个人的情感和关系,以及社会和集体的贡献和影响。在面对苦难和痛苦时,我们应该选择坚持生活,而不是放弃生命。
我也觉得好死比赖活更重要,因为我不怕死,死就更睡觉一样,但是我怕痛,是个人都怕痛,死亡前病痛的折磨更痛苦,如果能在睡梦中悄然离去我宁愿寿命少活多少年都可以。
这句话看年龄吧,如果不是患有不治之症又或者年老病重,一般来说好死是不如赖活着。因为就算一时境遇很差,只要身体还行,年纪尚轻。境遇总是会随着时间和个人的一些努力获得些改变的机会的。只要心中存有希望,客观条件不足以致死,那人就应该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坚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的来临。”
合上书,我大呼一口气,像是从一个噩梦中逃脱了出来。
活着
中学的时候在书店看到过这本书,略翻了几页,没什么感觉,只听到潦倒老头讲他浪荡的往事。最近重新翻看,泪中带笑,感触很深。真应了那句话:有些书不是不好,是你还没到读这本书的时候。
福贵当少爷时好气人。吃喝嫖赌,看他为了赌钱暴打自己怀着孕的女人,看他败光家业从豪宅住进了茅草屋,看他爹活活被他气死,看他妻子被娘家接走,真想骂句“活该”!
福贵也可怜。战场上跟死神擦肩而过,战友在他旁边死了,侥幸逃回家时老娘病死了,女儿发烧不会说话也听不见了声音,苦日子如影随形,并没有好转,儿子献血死了,闺女难产死了,妻子病死了,女婿意外事故死了,外孙吃豆撑死了……重复的死亡将苦难推向极致,最后苦根的死亡终结了福贵的苦难。余华一共写了十次死亡,福贵的每个亲人死的时候,余华只写两个字:死了 。
“死亡”在我的病理生理学课本生被这样定义:生命活动过程的必然结局。对啊,死亡和尸体都是十分平常的,死亡不是一件神圣的事,而是一件必然发生的事情,活着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死亡。但正因为死亡的存在,我们每个人才更认真地对待生活。《活着》中每一个人的死亡都碾压过我的心,让我们更珍惜当下可以活着,活着真好。应了中国那句古话“好死不如赖活着”。
福贵一直在活着,年少时一夜输光了家里的一百多亩土地和钱财权势,他活着。失去疼爱他的爹娘,他活着。失去了战场上相依为命的战友,他活着。儿子为难产的县长老婆献血死了,他活着。女儿难产大出血死了,他活着。妻子软骨病死了,他活着。女婿意外事故被水泥板砸死了,他活着。他老年生活唯一盼头的外孙吃豆根死了,他依然活着。
从此死亡不再是生命的结束,已经失去的亲人和朋友,都走出了时间的限制,活在福贵的记忆里。福贵每回忆一遍从前的生活,都像是一场新生,重活了一遍。福贵依靠着那些快乐温情的回忆抵抗着苦难带来的痛感和孤独,坚定地活着。只要福贵还活着,家珍他们就一直活着,活在福贵的回忆陪伴他度过属于徐福贵的一生。生存和死亡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了,福贵的'活着就是对命运和现实最大的抗争和无声的胜利,所有被命运和现实夺去生命的人,都鲜明地存活在福贵的记忆里。所有人都死了,所有人又都和福贵一起在回忆里活着。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历史对普通人的境遇是吝惜笔墨的。你想象中的盛世是万民同乐人人饱足,实际上不闹荒不流徙就是盛世;而当乱世中有几句惨状时,天下已经糜烂至不可收拾了。”所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这句诗并无夸张。虽然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已经不再有这么惨的生活,但是,普通百姓生活之苦,还是离那些天天生活在网络上的人很远很远。福贵一个人的经历其实被无数普通人悄悄拥有着。福贵不是选择去痛苦悼念,而是选择触摸回忆里的温情,发现今天活着的意义。让我们感受到即使经历种种苦难也应该选择活着。
正如小说结尾的福贵与老牛,那个黄昏,老人唱到——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当和尚。
《活着》(徐福贵 葛优饰)
普通人的一生感动了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好死不如赖活着。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