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达尔文的演化论:为什么人类会对美感产生共鸣

时间: 2023-08-16 21:53:52

美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感受,它可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和认知体验。对于美感的探究一直是心理学、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研究热点,但是,我们是否可以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类对美感的共鸣呢?

达尔文的演化论:为什么人类会对美感产生共鸣?

达尔文的演化论提出了物种进化的基本原理,也可以用来解释人类对美感的共鸣。根据达尔文的演化论,物种的进化是为了适应环境而进行的,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利于生存的特征,这些特征会被遗传下去,从而形成新的物种。

对于美感的共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解释:

一、生存需求的角度

达尔文认为,生存的竞争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存的必要条件是能够适应环境。对于人类来说,环境的变化会对我们的生存产生影响,因此我们会对那些能够帮助我们适应环境的事物产生共鸣。比如,我们对于美丽的花朵、蓝天白云等景色会产生好感,这是因为它们所代表的生存环境是有利于我们生存的。

二、遗传基因的角度

人类的基因决定了我们的外貌、身体素质等因素,也决定了我们对美的认知。人类对于某些特定的美感因素会更加敏感,这是因为这些因素与我们的基因有关。比如,人们普遍认为黄金比例是美的基础,这是因为它符合人类的视觉认知规律。

三、文化传承的角度

人类的美感观念是在文化传承中形成的,而文化传承是基于生存需求和遗传基因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人们会对美的定义产生不同的看法,这也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综上所述,人类对美感的共鸣是基于生存需求、遗传基因和文化传承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美感的探究,我们不仅需要从心理学、哲学等角度进行分析,也需要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只有从多角度进行探究,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对美感的共鸣和认知。

达尔文的故事

1、查尔斯·达尔文是19世纪英国的一位著名的博物学家。他写过很多书,《物种的起源》、《兰花的传粉》、《同种花的不同形态》、《攀援植物》、《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的起源》、《感觉的表现》、《食虫植物》、《蚯蚓》等等。从书名我们就能发现,达尔文先生对自然界的生物情有独钟。
2、达尔文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昆虫、石块、草木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这样的兴趣贯穿了他的一生。小时候,在他的学校,同学们传阅着一本《世界奇迹》,这本书里记载了好多大家没有见过没有听过的奇怪的事情和东西。同学们热烈讨论,有的说这些都是真的,有的说是假的,而小达尔文则悄悄萌发了一个梦想:到遥远的地方去旅行,亲自去考察这些事情和东西究竟是真还是假。
3、在剑桥大学学习的经历使他获得了跟随英国舰船游历各大洲的机会。虽然海上的暴风多么令人害怕,晕船多么让人痛不欲生,但是5年的游历考察使年轻的达尔文真正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博物学家。他愉快地观察大自然,认真地思考,并诚实地写作。他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中提出了“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的观点。进化论的观点和上帝的创世纪完全不一样,它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且它们也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在生命连续的过程中慢慢发生变化,新的物种不断产生,旧的物种不断消灭。
4、而各种生物的生存条件有限,它们必须想办法活下去,但是常常有很多生物会失败,在它们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死亡,能够留传后代的是少数。那些改变自身的某些特性(达尔文把这个称作“变异”),能适应环境的物种才被世界留下来,而那些不能适应环境的就会遭到自然的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5、他的这些观点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反对他的人远远超过支持他的人,甚至很多人画漫画嘲笑他攻击他辱骂他。他们反对的理由是这位作者亵渎上帝,颠覆了《圣经》。达尔文常常为受到人们的抨击而感到痛苦,但他也为身边朋友的支持感到欣慰。其实,他不是一个重视名誉的人,他希望他的学说能够得到成功,只是作为对知识的一种贡献,,而不是对个人名誉的欲望。他相信他所考察到的事实,并且诚实地将他的想法写下来告诉人们,哪怕这些想法并不一定受人们的欢迎,甚至可能会遭受误会和攻击。
6、事实上,那些说“《物种的起源》仅仅是一部昙花一现的书”的人恰如昙花一现一样早已消失不见,而《物种起源》所提出的学说理论却深刻地改变了19世纪以及此后人们的思想观念。生物进化论观点是如此重要,它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并称为19世纪的三大理论。
7、而如今,人们不再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绝对正确,是解释世界的唯一真理,而只是将它看作是学者的假设之一。
8、即使如此,不管进化论观点包含了多少真理,它依然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并改变了社会的面貌。在某些地方,人们引申了这个观点,将它从生物学上延伸到社会学上,产生了“社会进化论”学说,这种观点认为人类社会定将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到达共产主义社会,呈现了社会进化的趋势。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对人类有什么贡献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文原名: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02.12-1882.04.19),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机能心理学的理论先驱。他出生于英国施鲁斯伯里镇的一个医生家庭,后因心脏病逝于英国肯特郡唐恩村。

达尔文的祖父曾预示过进化论,但碍于声誉,始终未能公开其信念。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希望他将来继承祖业,1825年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

因为达尔文无意学医,进到医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并对自然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于 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这样,他可以继续他对博物学的爱好而又不至于使家族蒙羞,但是达尔文对自然历史的兴趣变得越加浓厚,完全放弃了对神学的学习。在剑桥期间,达尔文结识了当时著名的植物学家 J.亨斯洛和著名地质学家席基威克,并接受了植物学和地质学研究的科学训练。

183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他的老师亨斯洛推荐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同年12月27日英国海军“小猎犬号”舰环绕世界的科学考察航行。先在南美洲东海岸的巴西、阿根廷等地和西海岸及相邻的岛屿上考察,然后跨太平洋至大洋洲,继而越过印度洋到达南非,再绕好望角经大西洋回到巴西,最后于1836年10月2日返抵英国。

这次航海改变了达尔文的生活。回到英格兰后,他一直忙于研究,立志成为一个促进进化论的严肃的科学家。1838年,他偶尔读了T.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从中得到启发,更加确定他自己正在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想法:世界并非在一周内创造出来的,地球的年纪远比《圣经》所讲的老得多,所有的动植物也都改变过,而且还在继续变化之中,至于人类,可能是由某种原始的动物转变而成的,也就是说,亚当和夏娃故事根本就是神话。达尔文领悟到生存斗争在生物生活中意义,并意识到自然条件就是生物进化中所必须有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也就不相同。

然而,他对发表研究结果抱着极其谨慎的态度。1842年,他开始撰写一份大纲,后将它扩展至数篇文章。1858年,出于年轻的博物学家 R.华莱士的创造性顿悟的压力,加之好友的鼓动,达尔文决定把华莱士的文章和他自己的一部分论稿呈交专业委员会。1859年,《物种起源》一书问世,初版1250册当天即告售罄。以后达尔文费了二十年的时间搜集资料,以充实他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进化的学说,并阐述其后果和意义。

作为一个不求功名但具创造性气质的人,达尔文回避了对其理论的争议。当宗教狂热者攻击进化论与《圣经》的创世说相违背时,达尔文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写了另外几本书。《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一书报告了人类自较低的生命形式进化而来的证据,报告了动物和人类心理过程相似性的证据,还报告了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证据。

心理学史家 D.舒尔茨在1981年评论道:“在达尔文的理论中,物种进化的心理因素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他经常引证人类和动物的意识反应。由于心理学与进化论中的意识相一致,因此心理学不得不接受这一进化的观点。”

达尔文的著作至少从四个方面影响了心理学:

它强调动物和人类之间心理机能的边续性;

它把心理学的课题改变为意识的机能而非意识的内容,把心理学的目标改变为研究有机体对其环境的适应;

它为各种可供选择的调查和研究方法提供了合理的证据,而非仅仅局限于实验的内省;

它注重同一物种的成员之间的个体差异。

达尔文对机能主义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影响,他的进化论引导了美国机能主义学派心理学思想的兴起,从而开启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心理学新时代。

主要著作:

物种起源:1859

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1868

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1871

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1872

进化论(evolution)在19世纪后用于生物学,专指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发展。又称演化论。evolution一词来自拉丁文evolutio,表示展开或把一个卷紧的卷松开的意思。参见进化。

历史

达尔文以前生物变化思想的发展 关于万物互相转化和演变的自然观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例如,中国《易经》中的阴阳、八卦说,把自然界还原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基本现象,并试图用“阴阳”、“八卦”来解释物质世界复杂变化的规律。古希腊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世纪)认为生命最初由海中软泥产生,原始的水生生物经过蜕变(类似昆虫幼虫的蜕皮)而变为陆地生物。

中世纪的西方,基督教圣经把世界万物描写成上帝的特殊创造物。这就是所谓特创论。与特创论相伴随的目的论则认为自然界的安排是有目的性的,“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而整个自然界创造出来是为了证明造物主的智慧”。从15世纪后半叶的文艺复兴到18世纪,是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在科学界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不变论。当时这种观点被I.牛顿和C.v林奈表达为科学的规律:地球由于所谓第一推动力而运转起来,以后就永远不变地运动下去on,生物种原来是这样,现在和将来也是这样。到了18世纪下半叶,I.康德的天体论首先在不变论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随后,转变论的自然观就在自然科学各领域中逐渐形成。这个时期的一些生物学家,往往在两种思想观点中入门旁徨。例如林奈晚年在其《自然系统》一书中删去了物种不变的词句;法国生物学家G.-L.de布丰虽然把转变论带进了生物学 ,但他一生都在转变论和不变论之间徘徊。J.-B.de拉马克在1809年出版的《动物哲学》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他的生物转变论观点,并且始终没有动摇。

如何评价达尔文?

达尔文进化论的诞生,统一了生物学的各个学科,为生物研究提供了第一个可用于预测和检验的科学大理论,从此对生物的研究不再只是单纯的数据收集,杂乱无章的生物现象也有规律可循,对生物现象的研究由博物学变成了科学,生物科学由此诞生。大生物学家杜布赞斯基曾说过一句名言:“若无进化之光,生物学毫无道理。”没有进化论,也就无所谓生物学。达尔文进化论也给人文领域带来了一场颠覆性的革命。在达尔文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人是万物之灵,并非自然界的一部分,而是超越了自然。例如犹太-基督教神学把人看成上帝根据自己的影像创造出来的特殊作品,在世界万物中只有人才被赋予了灵魂,世界万物都是被创造出来为人服务的。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