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对心理治疗的应用

时间: 2023-08-17 01:18:34

巴甫洛夫是俄罗斯的一位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条件反射理论,这一理论对心理治疗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对心理治疗的应用

一、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来控制。条件反射是指一个本来不具有生理反应的刺激物,在前后两个刺激物同时或相继出现的情况下,经过多次的重复,会产生一种与原来刺激物相同或相似的生理反应。例如,当狗看到食物时,会流口水,这是一种条件反射。食物是一个自然的刺激物,口水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反应,但是当一只狗多次看到食物时,听到铃声,然后得到食物,经过多次重复,最后只要听到铃声,狗就会流口水,这就是一种条件反射。

二、条件反射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1.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一种基于条件反射理论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来纠正不良的行为模式。例如,一个人害怕公共场合,可以通过多次训练,在安全的环境下逐步适应公共场合,建立起公共场合和平静的情绪之间的条件反射,从而减轻或消除恐惧症状。

2.暴露疗法

暴露疗法是一种通过暴露患者于他们所害怕的情境中,通过多次重复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来治疗恐惧症的方法。例如,一个人害怕蛇,可以通过多次接触蛇,建立起蛇和不危险的情绪之间的条件反射,从而减轻或消除恐惧症状。

3.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基于条件反射理论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来改变患者的情绪和行为。例如,一个人总是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于别人,可以通过多次训练,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三、结论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可以纠正不良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从而改变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在未来的心理治疗中,条件反射理论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亦称矫正疗法。源于行为主义理论,并运用行为主义方法来进行咨询和治疗。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1849-1936年)的条件反射理论及其发现的条件反射作用现象、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主义理论创始人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 年)的模拟恐怖实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1904-1990年)的操作条件反射 理论,被概称为行为理论。行为理论认为,只有根据一个人的外显行为才能决定此人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若人行为不正常,则此人就是异常的。所有的行为都是学习获得的。咨询人员可以通过对个体的再训练(再教育或重新建立条件反射)的方法(即教他对周围环境中的 *** 作新的适宜反应)和在某些方面改变他的环境的办法把不正常的行为变为正常。这就是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

行为疗法有多种具体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系统脱敏法,又称交互抑制法、对抗条件作用。

它应用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逐步地使正常反应加强、不正常的反应消失,从而达到行为矫正的目的。也就是让患者分步骤地接触使他引起敏感反应(如恐惧、焦虑、厌恶等)的事或物,由反应程度轻的逐步过渡到反应程度重的,使他逐渐习惯而消除敏感。此法常用于恐怖症、焦虑症等。另一种脱敏法是冲击疗法(又名暴露疗法、满灌法),即患者直接接触敏感的事物,并促其坚持,从而达到脱敏的目的。

2厌恶疗法,又称处罚消除法。

此法也是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咨询者帮助咨询对像将要消除的行为或症状同某种使之厌恶的或处罚性的 *** 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从而达到消除或减少不良行为的目的。此法常用于戒烟、戒酒或药瘾以及矫正性变态、强迫症和某些其它不良行为。

3条件操作法,又称奖励强化法。

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设计出来的,目的是通过强化(即奖励)而形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当患者出现某种预期的良好行为表现时,马上给予奖励,从而使该行为得到强化。此法常用来纠正不良习惯,对行为障碍有疗效。

4模仿法,又称示范法、观摩法。

这是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bandura,1925- )的社会学习理论而创立发展出来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有许多复杂的行为是不可能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作用来简单地加以控制或改变的,必须通过观摩、示范或学习,通过模仿才能获得。我国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咨询者可设计一些程序,使咨询对像有机会通过模仿学习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或用适当的行为取代不适当的行为。

应用行为疗法,对治疗亚健康中的某些心理疾患具有良好效果。例如,治疗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

怎样摆脱或打破巴普洛夫条件反射

巴普洛夫效应是指原来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刺激,通过一个学习过程,就是把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起反映的刺激同时给予,是他们彼此建立其联系,即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反应之间的联系。

厌恶疗法认为,凡是异常行为,是通过创伤性的心理体验强化习得,并形成条件反射而保留下来。所以,想要重新建立健康的行为,就要改变强迫行为或是消除强迫观念,通过再学习强化多种手段来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将旧的条件反射取而代之。所以在心理治疗汇总,我们利用负强化,把呕吐恶心、电击、疼痛、责备等厌恶刺激,与强迫症患者想要消除的行为或观念相结合,与之前的行为相对抗,并重新形成条件反射,最后实现纠正强迫行为的目标。

心理咨询行为主义的运用

心理咨询行为主义的运用

导语: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行为主义是强调运用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过程做系统的、经验的和因果的解释的西方政治学思潮和流派。

(一)条件反射理论

条件反射理论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咨询或行为疗法的根据,这一原理是由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创立的。

巴甫洛夫用狗做实验,当狗吃食物时,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无条件反射。如果给狗以铃声,则不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但是,如果给狗以铃声时即喂以食物,这样结合多次之后,每当铃声一响,虽然食物并未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这时,原来与唾液分泌无关的刺激物--铃声,变成了引起唾液分泌这种无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食物的信号,转化为信号刺激物,引起唾液分泌。这就是条件反射原理。但是,如果形成的.条件反射不予强化和保持的话,就会产生条件反射的消退现象。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可以解释人的很多行为。人的日常生活极其复杂多变,但人可以随机应变,首先就在于人因为条件反射而处于一种自动化了的或半自动化了的状态。但是,如果这种条件反射产生负面作用的话,就会引起强迫症状,焦虑或不安发作,或也会形成某种弊病。不良习惯、辍学或恐怖多由此形成。对于在无意识中的条件反射所形成的不良弊病、恶习或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在治疗和咨询时可以使用反条件刺激予以清除和击退。行为主义关于条件刺激的强化、条件反射的消退、奖励、惩罚、反馈、模仿、替代强化等概念和原理,行为主义心理咨询疗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二)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强化生物的自发活动而形成的条件反射。斯金纳在实验箱内放一只处于饥饿状态的老鼠,老鼠在箱内乱窜时,偶尔按压了一下能掀动食物的横竿获得了食物,强化了几次之后,条件作用就迅速形成了。踩竿反映是对环境"操作|"因此称其为"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认为,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主要区别在与:前者是一个反映-刺激过程,而后者则是一个刺激-反映过程。斯金纳在人的被试中开展实验研究证明,人的反映可以用语言声音或手势代替具体的强化物。同时,在实际治疗中,只要治疗者对期望的某种行为予以奖励,这种行为就会获得强化,反之就会消退。若施以惩罚,则会加快消退的速度。

(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认为人的大量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学习而获得的,不一定都要通过尝试错误学习和进行反复强化。和建立条件反射一样,榜样学习也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学习的基本方法,其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1注意:榜样的特征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2记忆:将榜样特征、内容保持在记忆中以便必要时再现。在保持过程中应不断再现榜样的表象。

3认同:学习者将榜样的特征纳入自己的行为之中并赋予自身人格的特征。

4定型:当模仿的行为得到外部或自我的 不断强化之后,习得行为相对稳定建立起来并保持一定的型态。

(四) 条件强化的方法

下面简单介绍一种在心理疗法中经常使用的条件强化方法--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行为疗法的一项基本技术,由著名的精神病学家沃尔普所创立。

例如在治疗恐惧症时,人为地引起与恐惧相矛盾的情绪反映,通过逐步递增引起恐惧反映的情境,增加耐受能力,达到消除恐惧反映的效果,这就是系统脱敏法的机理。如在对恐高症进行治疗时,可以将地上的状态到高处的状态分为十个阶段,依次排列焦虑不安层次(从引起最轻微的焦虑不安到引起强烈焦虑不安的恐惧的排列):1站台、2横断人行道桥、3从高层楼的下面向上看、4从比较低的楼窗向下看、9从楼房的螺旋阶梯上走下来、10高层楼房的建筑现场等。在训练病人或来访者松弛全身的同时,给其分阶段地放映以上各阶段的电影或录象。成功的关键是来访者能否从情景中走向现实情景,如能在原引起恐惧的情景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不安情绪就不再出现,治疗即为成功。

除系统脱敏法之外,行为疗法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如主张训练法(在人前能够自我主张的训练方法)、情动心像法(提示一些影像印象等)、强化法(如经常表扬的方法)、思考停止法(头脑中想象做不好的事实大声说"停止")、想象厌恶疗法(将欲戒除的行为与某种不愉快)。

;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当狗吃到食物时,会自然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他把这种反应叫做无条件反射,所以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就称为无条件刺激。后续实验中发现,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认为,大脑皮质最基本的活动是信号活动,从本质上可将条件刺激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的具体的刺激,如声、光、电、味等刺激,称为第一信号。简单说: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作第一信号系统,是动物和人共有的。

如:狗听到铃声流口水、鹦鹉学舌、杯弓蛇影、闻鸡起舞等。另一类是抽象刺激,即语言文字,称为第二信号。简单说: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作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如:听到老师喊“上课了”进教室、谈虎色变、谈梅生津、画饼充饥等。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