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心理学的一种流派,它主要研究人类内心深处的心理冲突和动力。它认为童年经验对成年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心理动力学理论的相关内容。
心理动力学理论:从童年经验到成年行为
第一,童年经验对成年行为的影响。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童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童年时期所经历的一切都会对成年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深远的影响。童年时期的经验,包括父母的教育方式、社会环境、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儿童的自我认知、情感体验、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影响。这些经验会在成年时期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甚至影响他们的社会角色和职业选择。
第二,心理冲突对个体的影响。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个体内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这些冲突是由个体内部的不同欲望和需求产生的。这些冲突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会给个体带来各种负面影响,如焦虑、抑郁等。因此,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了个体在解决心理冲突时需要的自我探索和自我认识。
第三,潜意识对行为的影响。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到意识层面的影响,还受到潜意识的影响。潜意识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力量,它对人类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心理动力学理论中,治疗师通过分析患者的梦境、自由联想、心理防御机制等,来探索患者的潜意识,并从中找到治疗路径,帮助患者解决内心深处的问题。
最后,心理动力学理论的治疗方法。心理动力学理论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心理分析治疗。心理分析治疗是一种深度治疗方法,通过分析患者的心理冲突、潜意识和童年经验等,来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分析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坚持,并且需要一个专业的治疗师来指导治疗过程。
总之,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童年经验对成年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个体内部的心理冲突和潜意识也会影响人的行为。心理动力学理论的治疗方法是心理分析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坚持,并且需要一个专业的治疗师来指导治疗过程。
这是一本新手治师室实操必读书籍,里面有大量的临床案例,每一个要点都有一个案例的对应分享,读起来有趣而易懂。美国作者黛博拉.L ..卡巴尼斯Deborah l .Cabaniss 创作于2012年美国纽约。作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的临床和教学教授,住院医师训练副主任,心里治疗训练主任。正是作者这么深厚的功底和临床经验,才给了我们经典的教材学习。
在作者的指导下,我们将系统的掌握建构心里动力学个案假设所需的技巧与知识。刚好,我们也学习了精分的基本理论(如俄狄浦斯、防御机制、人格的发展)以及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如依恋理论、个体发展阶段的划分)。所以相对会更轻松有趣。
本书的框架:
1、来访者是如何成长为现在的自己。
2、哪些力量塑造了来访者意识中和潜意识中的想法与情感。
3、我们如何利用这些信息给来访者提供最好的帮助。
那么什么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
个案概念化是一种解释和假设。
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是有关一个人思考、感受和行事方式的一种假设。它重视潜意识思想和情感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影响。
它同时考虑成长的两个因素:遗传和环境的影响。
它提供的是一种假设,可以随时进行调整。
这本书作者告诉我们
学习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并不难,只需要三个步骤:
一、描述~描述来访者的问题
二、回顾~回顾来访者的成长经历
三、联系~在问题和模式与成长经历之间建立联系。
以下,我们将按照本书描写顺序逐个了解:
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帮助我们解释人们是怎样且为什么按照他们呈现出的那种方式去表现,需要考虑是什么让这位来访者前来咨询的,还要考虑来访者是如何思考、感受和行事的个性化模式。
一、 描述~描述来访者的问题
1、 自我~(自己如何看待自己)
自我感知:自我同一性、自我幻想
自尊调节:
面对自尊威胁时的脆弱性(脆弱的自尊)——
嫉妒:当人们实在无法忍受这种境况而觉得需要去摧毁别人所拥有的东西时,就是嫉妒。
羡慕:如果人们只是觉得需要达到与别人同等的水平,就是羡慕。
面对自尊威胁时的内部反应——
缺乏适应性的内部反应:自大、自恋--自我贬低、受虐倾向)
更具适应性的内部反应:热衷于竞争、远离竞争
利用他人来促进自尊调节
2、人际关系~(含有:童年早期的亲子关系、青少年时期的同伴关系、成年时期的浪漫两性关系)
信任感:
对自己和其他人的感知度:
安全感:
亲密性:
相互依存度:
3、适应~忍受内部和外部的刺激的阈限及方式
防御机制(强适应性弱适应性灵活性)、
情绪管理、
冲动控制、
感觉调节
4、认知~(人们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生活、心理功能至关重要)
整体认知能力(智力、记忆、注意力、讲话和语言能力)
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
自我反省
事实检验力、
心理化(理解其他人可能有和自己不同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心里化的能力对于共情的能力很重要)
判断力(考虑行为后果的能力,即明辨是非)
5、工作和娱乐~(佛洛罗伊德说过,人必须拥有“爱与工作”的能力)
很好的与个体匹配,
使他们舒服或愉悦、
足以照顾他们自己和家人;
文化相融。
二、回顾 (从心理动力学角度进行个案概念化时,我们要对于人们发展出其独特的思考、感受、和行事方式提出假设。所以第一步时知晓问题和模式,第二部是回顾成长历程。回顾历程时,需要遵循原则:自然因素和环境因素结合;关系的关键性,心理创伤的决定性,事件发生年龄的相关性,人的毕生发展。)
回顾成长历程的第一件事就是考虑个体从受精卵到成长所经历的事情
1、我们生来拥有什么——基因和产前发展:包含家族病史的精神疾病,负性事件以及母亲的健康即习惯等
2、婴幼儿期(基本信任感、安全依恋、)
信任他人、
形成安全依恋、
发展并维持对自己和他人稳定的意识、
理解并调节情绪、
发展语言和其他认知技能
3、童年中期会发展出的能力:(从二人关系到三人关系到超越三人关系)
自我感觉、
与他人的关系、
道德感
起源于童年中期的成人问题和行为模式:人际关系承诺问题、亲密关系障碍
性压抑:若儿童在童年中期被过度刺激,在未来人生中发展潜在的适当关系时,可能看起来和早期的三人关系太相似了,感觉像是乱伦一样。这都可能导致性压抑。在早期固化了异性父母的错误的幻想,这种幻想在成年被重新激活,从而阻止了令人满意的两人关系。
竞争恐惧:害怕竞争特别是同性竞争
抱负压抑:抑制抱负、在面临成功时自我破坏
4、童年晚期、青少年和成年期(发展是贯穿一生的。因此,进行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时也要涉及童年、青少年即成年的信息)
童年晚期(6-12):发展一些技能;发展家庭外关系;
青少年(13-18):自我统一性;
成年早期(18-23):亲密关系和性、
成年晚期(23及以后):维持活力和意义
三、联系(进行一个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的最后一步时讲问题和模式与过去经历相联系,去构建一个关于个体成长的假设)
聚焦于来访者最有困难的领域和发展中最有问题的方面;
用与发展有关的组织思路建立联系。
建立联系的方式最终会指导我们的治疗。
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将问题、模式与成长经历联系起来:
1、创伤经历(创伤的范围和程度、出现的年龄、复原力)
自我体验(创伤的,无创伤的,创伤前的、创伤后的)
情感调节与冲动控制;(情感失调:原发性情感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
压力适应;
形成并保持安全性依恋
2、早期认知和情绪问题
不吻合、
突然延迟或意外中断;
家族历史
3、冲突和防御
竞争焦虑和压抑;
有关承诺和性亲密的问题;
更具有适应性的防御
4、与他人关系
全面性问题、
局部性问题
5、自体发展
自体客体功能~
镜像华、
理想化
6、早期依恋模式
自我调节,
共情和心理化
案例描述
三、临床应用
1、紧急救助情景中的应用
2、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3、长程心理动力学治疗中的应用
4、与来访者分享构建的个案假设
一起共读分享。或许还有很多的理解只是很表面浅显的,希望理越辨越明,越说越清晰。谢谢聆听。
给你埃里克森的毕生发展吧~(他的理论是在弗洛伊德童年发展五个时期的基础上改进来的)
就是说发展的8个时期都会有危机,正确的解决了危机就可以顺利发展。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⑴口唇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⑵肛门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
”、“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⑶游戏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⑷潜伏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另外,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木然处之,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埃里克森说:“如果他把工作当成他惟一的任务,把做什么工作看成是惟一的价值标准,那他就可能成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们最驯服和最无思想的奴隶。”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
“这种统一性的感觉也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一种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如果这种自我感觉与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相称,很明显这将为一个人的生涯增添绚丽的色彩”。(埃里克森,1963年)
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机理论用于解释青少年对社会不满和犯罪等社会问题上,他说: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在人类社会的丛林中,没有同一性的感觉,就没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宁做一个坏人,或干脆死人般的活着,也不愿做不伦不类的人,他自由地选择这一切。
随着自我同一性形成了“忠诚”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忠诚定义为:“不顾价值系统的必然矛盾,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性的能力。”
⑹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埃里克森把爱定义为“压制异性间遗传的对立性而永远相互奉献”。
⑺中年期(25~65岁):生育对停滞的冲突
当一个人顺利地度过了自我同一性时期,以后的岁月中将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他将生儿育女,关心后代的繁殖和养育。他认为,生育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一个人即使没生孩子,只要能关心孩子、教育指导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贫乏和停滞,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
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⑻老年期(65岁以上):完满感与绝望的冲突
由于衰老过程,老人的体力、心车和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当老人们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充实的感情与世告别,也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自我调整是一种接受自我、承认现实的感受;一种超脱的智慧之感。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阶段和第1阶段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主要是成年早期的同一性形成。在这个时候会有些迷茫。。。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