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回避型依恋人格:如何克服恐惧和焦虑

时间: 2023-08-17 12:53:12

回避型依恋人格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其特征是对亲密关系感到不安和恐惧,往往会选择避免亲密关系或者保持距离。这种人格障碍会给个体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孤独感、焦虑、抑郁等。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回避型依恋人格,以及如何克服其中的恐惧和焦虑。

回避型依恋人格:如何克服恐惧和焦虑?

一、回避型依恋人格的特征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通常会对亲密关系感到不安和恐惧,往往会选择避免亲密关系或者保持距离。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以下特征:

1、避免建立深层次的亲密关系,对于亲密关系感到不安和焦虑。

2、往往会选择独处,孤独感比较强烈。

3、对于感情问题缺乏信任和自信心,往往会选择逃避或者回避。

二、回避型依恋人格的成因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成因比较复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童年时期的不安全感:童年时期的不安全感可能会导致个体对亲密关系感到不安和恐惧。

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可能会对个体的依恋类型产生影响,如果家庭环境缺乏温暖和支持,可能会导致个体选择避免亲密关系。

3、负面经历:负面经历,如恋爱失败、被伤害等,也可能会导致个体对亲密关系感到不安和恐惧。

三、如何克服恐惧和焦虑?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个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克服恐惧和焦虑:

1、接受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依恋类型,并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情感焦点疗法等。

2、建立支持系统:建立一个健康的支持系统可以帮助个体缓解孤独感和焦虑,例如与家人、朋友或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

3、学习沟通技巧:学习沟通技巧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从而建立更加健康的亲密关系。

如何克服“回避型人格”

前不久,读高三的小虹陪同学去商店买护肤品,护肤品推销员说她皮肤黑,需要用进口的一种润白乳。其实,小虹一直为自己皮肤较黑苦恼自卑,自从被人说“黑”以后,小虹情绪特别低落烦乱,不但感觉自己丑陋了许多,甚至认为自己整个生命都暗淡了许多,做什么事都没有兴趣和信心。此外,小虹最近总是感到浑身无力,打不起精 【心理分析】小虹总觉得自己长得太黑,是一种强迫心理,这是她的回避型人格引起的。 回避型人格具有以下特征: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到他人事务之中;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在做不是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 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被批评指责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陷于痛苦,且很难从中解脱出来。在处理某个一般性问题时,他们往往也表现得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多安分守己,从不做那些冒险的事情,除了每日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和学习外,很少去参加社交活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精力不足。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的孤独行为,源于心理的自卑,想与人来往,又怕被拒绝;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因害羞而不敢亲近。 要克服回避型人格障碍,首先要正视自己的问题,如实地把自己内心的困惑和焦虑告诉父母,获得父母的鼓励、支持和帮助。 其次,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不要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学会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我很好,我很优秀,经过努力我一定会成功。” 另外,要注意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尝试去与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交往。 最后,找心理咨询师寻求及时而恰当的心理辅导,改变对一些事情的不合理想法、看法和态度,建立现实而理性的认知模式。

作为回避型人格怎么和焦虑型人相处?

首先,我想告诉你,回避型的人会害怕一种场景,就是赤裸裸地暴露在所有人的视线之下,回避型的人会有一种羞耻的感觉。
她不愿意自己的脆弱被人看到,所以会拼命地掩饰自己的脆弱,表现一切都正常的状态。
而焦虑型的人正好相反。
焦虑型的人就总是很喜欢一下子一竿子插到底。
比如:在我的情感咨询课程中,我的课还没讲完呢,有的人一下子就要答案了,那其实这样的同学在听我课的过程中就是一个成长。
其实矛盾焦虑型的人很难获得长久的欢乐,因为他们内心总是害怕失去对方。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面,松子连和男朋友做爱的时候都会不断地向男朋友求证,到底爱不爱她。
对她来说,她不光需要在身体上能确认这个男人是想要她的,而且她也要男人在言语上不停的对她说爱她。
因为她内心的洞太大了,即使不停的满足它,但是那个洞还是一个无底洞。
靠满足是永远无法真正成就一段关系的,因为焦虑型的人需要面对的,是他内心里对于被抛弃的恐惧。
如果他无法跨越这个恐惧,那就会无止境的去连接,这样他才能感觉到安全。
简单来说。
* 回避型的人就像是“鹿”,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安全,任何风吹草动,他都会跑的很远。
* 焦虑型的人,像是一只“老虎”,他需要扑到鹿,如果不扑到鹿的话,他会被饿死。
于你们而言,这世上有两种最可怕的东西,一种是被抓到,一种是被饿死。
所以,焦虑型的人永远会担心没有东西可以填补他的内心,他会被饿死,会因为空洞、空虚、空乏而死。
而对于回避型的人,最害怕的是被抓到,是他的世界失去了自我的掌控感。
好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思考你说的这个问题——回避型和焦虑型如何相处?
* 这就好比是在问,怎么才能让鹿主动靠近老虎?
你想想,如果就直接采取老虎一贯的方式,那鹿肯定会跑。
什么时候,老虎可以停下来,然后拿出一把草来,他不动,让鹿来掌控局面,让你去找他,而不是他来找你,你们的游戏规则变成这样之后,那么,交流才可能达成。
如果是他永远去追的话,你肯定永远不停,然后他就也不会停,就只能是“一追一逃”的死循环。
* 或者反过来,让回避型的人敢去冒险。
当你敢回过身来去面对那个老虎的时候,也能解决这个“追”和“逃”。
其实这个策略很简单,但不一定好做,就是追的人不追,逃的人不逃,俩个人有一个共识,一起来面对这个“追”和“逃”给他们带来的恶果,然后尝试新的行为模式,并在新的行为模式中尝到甜头,就可以开始这个新的模式了。
不过这个模式的学习会需要很长的时间,在咨询里面,如果是夫妻一起来咨询的话,可能需要十到十五次甚至到二十次左右的咨询,大概每次需要咨询一个半小时,大概是经过三、四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因为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码需要一百天的时间。
很多时候,矛盾焦虑型会把回避型的人妖魔化成冷漠无情、没有人味、没有人性、始乱终弃的、榨取他人利益的自私之人。
而回避型的人会把焦虑型的人妖魔化成一个永远喂不饱的黑洞,一个所求无度的疯狂泼妇,认为她会对他进行全面的破坏和控制,不会给他自由,要么太弱、要么太强,总之是把他所有的空间榨取干净的人。
如果两个人都把对方妖魔化,那么沟通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我们开始了解了彼此,比如说焦虑型的人停下来去听听回避型人的内心,了解到所谓冷酷麻木,其实只是一个人的内在小孩无力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恐惧。
焦虑型的人可能很难理解一个人被曝光以后的感觉,就好像是一个女孩在洗澡的时候突然涌出一大群男人看她身体的那种恐慌感。
而回避型的人也很难去体会一个小孩被扔在无人区里,没有任何人,甚至连狼和其他动物都没有,空无一物的那种孤独感和被抛弃感。
双方开始分别理解这两种痛苦的时候,你们的交集才能产生。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