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8.,罗伯特·耶尔斯的情境认知理论: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时间: 2023-08-17 22:18:44

罗伯特·耶尔斯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认知科学家,他提出了情境认知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环境的不同会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该理论的意义和应用。首先,从个体认知的角度来看,情境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一种基于情境的过程。个体通过感知和处理周围的环境信息,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反应。例如,当一个人在狭窄的房间里,会感到压抑和不舒服,而在宽敞明亮的环境中则会感到舒适和愉悦。因此,情境对于个体的认知和情绪有很大的影响。

8. 罗伯特·耶尔斯的情境认知理论: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其次,从行为方面来看,情境认知理论认为行为是受环境和个体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的不同会影响个体的行为,而个体的行为也会反过来影响环境。例如,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人们会更加压抑和易怒,而在一个宁静的环境中则会更加放松和舒适。因此,环境对于个体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再次,从教育和心理治疗的角度来看,情境认知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教育者和治疗师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例如,在教室里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可以通过改变治疗环境来帮助患者放松和舒适,促进治疗效果。

最后,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情境认知理论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组织的文化、氛围和管理方式都会影响员工的行为和绩效。因此,组织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罗伯特·耶尔斯的情境认知理论强调了环境对于个体认知和行为的重要影响,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理解和应对个体和组织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环境因素,通过改变环境来促进个体和组织的发展。

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特点都是什么 比较

关于学习理论,我认为是心理学的一门最发达的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它主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由于心理学们各自的观点、视野和研究方法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种学习理论的流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学习理论是完全与事实相吻合而能排除所有与之竞争的学习理论。但是,这些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探讨学习基本问题的不同视角,使我们有可能比较全面地理解学习的性质、学习的条件和学习的规律。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学习和研究学习理论,不仅使教育、教学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还可以据此改进自身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要做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的区别,我建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通常这也是基本格式吧!呵呵!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你们会写这个东西,不过我认为,这已经有点过时了!因为现在已经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阶段。真不知道你们XX怎么想,太应试了!

以下简单说明一下:

一、定义分析及概况介绍
1、行为主义定义及概况介绍。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由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就创立,随后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理论不断完善及发扬,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其中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
2、认知主义定义及概况介绍。
认知主义又名认知学派,是一种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相对,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研究。认知主义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该理论关于“学习”的观点是:关于学习的心理现象,否定刺激(S)与反应(R)的联系是直接的、机械的。

二、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主要内容
1、行为主义
关于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去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以下的一些局限性:
第一,它否定了人的复杂性、丰富性,认为通过环境的刺激就能使学习者获得知识,得到发展。认为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就是刺激与反应连接的过程。
第二,它强调了知识的本质性,认为学习者就是掌握知识的,只能对刺激做被动的反应。知识就是理性的存在。
第三,强调强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变化。比如有名的戴尔的经验之塔所强调的正是媒体技术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它并没有认识到学生自身的复杂性。它一味地强调了二元性,认为环境与学习者都是确定的,忽视了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关联性,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后现代主义所不能接受的。

2、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诞生于行为主义高峰——斯金纳理论时期,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有格式塔、托尔曼、 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等。
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统治地位被认知心理学所代替,认知学习理论得到快速发展。其中,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等都有很大影响。在环境与个体的关系上,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加工,取决于人的内部心理结构,是人根据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做出的选择。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赋予经验以意义,并对经验进行组织和再组织,从而修正或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认知学习理论要研究的是个体处理环境刺激时的内部心理过程。例如,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和道德结构都不是环境直接内化的结果,而是环境与个体图式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内部的协调、创造而得到建构的,这是一个个体利用自己已有图式(即认知结构)与环境进行相互作用,通过同化和顺应而达到与环境的动态平衡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在对知觉和思维、认知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应当通过指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智慧或认知生长;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他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这种学习是通过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相互作用而进行的,其结果是新旧知识意义的同化。
认知主义在强调外界环境的刺激的同时,也强调了学习者对知识的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说它开始重视了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复杂性及丰富性,认知主义显然在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没能摆脱客观主义的束缚,它认为知识是客观的,仍然存在着某种权威,知识是理性的反应,我们是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的。

三、 两者的区别
认知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认知理论家们只关心人类的学习,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这与行为主义者只关注外显行为、无视心理过程的观念有显著区别。

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初步形成了阐释人类心理机能的社会认知理论。在1986年出版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一书中,班杜拉系统总结了其社会认知理论思想。

1.社会认知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三元交互决定论的人性假设。三元交互决定论是:行为、人的内部因素和环境三者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决定。在班杜拉看来,心理机能就是人的内部因素(如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等)、行为以及环境这三种决定因素之间的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人是由外部环境、内部主体性因素及过去与现在的行为这三者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的产物。

2.社会认知理论的另一基本假设是,人具有主体性能力或意向性能力的假设。社会认知理论假设人类具有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能力,认为人类不仅是环境的消极反映者,而且还是环境的积极塑造者,“人们不只是由外部事件塑造的有反应性的机体,而且还是自我组织的、积极进取的、自我调节的和自我反思的”。该假设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其基本观点是:(1)人有符号表征能力。 人能将各种信息以符号化的方式加以接受,所以在电子信息化时代所提供的各种符号环境中,人们才能超越直接环境的界限,充分利用替代学习,获得新知识。(2)人具有预先思维能力。 人类的绝大多数的行为是有目的的或目标导向的,是受预先思维指导的。通过认知表征,想象的未来能作为当前的原因而发挥作用。(3)人有自我反省、分析评价其思想和经验的能力,即自我反思能力。 人不仅是行动的主人,同时也是自身能动性的考察者。他们反思自己的效能、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以及所从事事业的意义,如有必要,将作出相应的调节。(4)人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所谓自我调节是指个体通过主体性因素,如计划、预期等来激活、指导和调控自己的行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具有自我调节机制,这种机制使个体能做出自我导向的改变,从而影响自身的行为。(5)人类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替代学习和亲历学习。 人们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观察的替代学习,但认知等主体性因素参与的亲历学习同样很重要。亲历学习是指从亲身经历的行为后果或从个人亲身经历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中得到的学习,它包含着以认知为基础的自我调节的学习,而不同于传统学习论中强调的通过行为结果的强化而自动起作用的机械学习。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