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是指个体对人生的看法、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人们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认知和理解。而人格特质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人生观和人格特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人的人生观决定了其人格特质的形成和表现。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人生观和人格特质之间的联系。
人生观与人格特质之间的联系
首先,人生观影响人格特质的形成。一个人的人生观决定了其对自己、家庭、社会和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影响其行为和心理特征的形成。例如,一个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有助于形成自信、勇气、创造力等积极的人格特质,而一个消极、悲观、颓废的人生观则容易导致焦虑、抑郁、自我怀疑等消极的人格特质。
其次,人格特质反过来也影响人生观的形成。一个人的人格特质会影响其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从而影响其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例如,一个性格开朗、乐观、包容的人容易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而一个性格孤僻、自闭、敏感的人则容易形成消极的人生观。
再次,人生观和人格特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人格特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一个人的人生观会影响其行为和心理特征的形成,进而影响其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而一个人的人格特质也会影响其对人生的感知和理解,从而影响其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因此,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的。
最后,人生观和人格特质的形成和发展需要长期积累和培养。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人格特质的形成和发展需要长期积累和培养。人生观和人格特质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培养和引导。例如,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人格特质,家庭可以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社会可以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氛围,从而促进人生观和人格特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上所述,人生观和人格特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个人的人生观决定了其人格特质的形成和表现,而人格特质反过来也影响人生观的形成。人生观和人格特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需要长期积累和培养。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人格特质,从而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和机遇。
摘 要: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有生机活力并且最富有创造性的一个群体,中国的青年一代,是整个国家的希望与民族的未来,其人格的健全与否也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大事,而青年文化的相关特质是对青年人格塑造的关键因素。本文则主要研究其对青年人格塑造的积极影响及消极影响。
关键词:青年文化特质 ;青年人格; 影响
作者简介:亢鸽,女(1985-),汉族,陕西潼关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6-0-02
一、青年文化与青年人格
(一) “青年文化”,主要指的是在整个青年群体中,存在的具有青年一代特殊性的一种社会文化与社会现象。青年群体在与社会的互动中逐渐形成并得到同龄群体广泛认同,并具有独立的价值观、行为规范的一种社会亚文化。在整体上,这种文化体现了青年轻体所表现出来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青年文化更表现出非常突出的对位性特征,一般与社会的主题文化相对应,不但具有反抗性与冲突性,同时具有接受性和继承性因素。青年文化,是青年群体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以及在各类社会活动中,特殊形式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但要受到社会主导文化的交接和控制,而且会影响到社会主导文化的发展。
(二)青年人格
青年健全人格具体说有四方面内容:第一,自我悦纳并接纳他人。积极开放自我,正确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并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第二,和谐的人际关系。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具有人际关系的吸引力和亲合力。第三,自尊并且独立。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人生和生活态度积极热情。四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能力,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学习和生活,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健全人格对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有时,人格甚至决定命运,在文化多元化和社会变革的今天,青年只有选择了适应时代需要的健全人格模式,才能走向成功,才能有美好的现在和光明的未来,进而促进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二、青年文化的特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其青年文化的特质举不胜举。在此,仅介绍几种当前在社会中突显的几个特质:
首先,青年文化具有一定的过激性或者说是反叛性。
相对于各个时期占统治地位的主导文化来说, 青年文化应该是一种具有过激性的文化,并且具有前瞻性。这种过激性的青年文化在一定条件下,起着很大的导向作用,同样对整个社会的主导文化也会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另外一中条件下也会表现出出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主导文化也会起着阻碍作用。从社会 的角度来讲,会把青年文化当做这一种过激文化,就青年角度而言,却将会视社会主导文化作为一种保守文化。
青年文化的过激性,往往表现成为对传统文化的全部否定。1919年的五四运动,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但是与此同时也对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也进行全盘的否定,提倡打倒孔家店。随着西方文化与理念的涌入,青年人在生活与消费方面,开始积极追求超前消费,时尚生活 ,以及跟随流行等现象,对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量入为出”与“合理消费”等理念全盘否定。青年文化的过激性,又表现为他们会用非常手段去表达内心最正常的追求,身孩子使用非法的手段去表达自己的追求与理想。例如,某些青年男女会以私奔或是双双殉情来表达彼此的情感;金华弑母焚尸惨案更充分体现出当代青年的一些阴暗心理,表现出青年文化的这种过激特征。
其次,青年文化是一种比较极端的信仰文化,或者说是具有极端性的文化。
信仰,是青年文化的特征之一,青年群体追逐自己的偶像,拥有个人崇拜的对象,这是青年文化之所以存在的一个支撑。在当前的社会中,无论是政治领袖,杰出任务,科学家,书法家,艺术家,还是体育明星或是靓丽的模特,他们都能够成为被青年群体所崇拜的偶像,并且迅速的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青年一代对毛泽东的崇拜基本达到了一种痴迷甚至是迷信的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群体右转向对影视娱乐明星的盲目的甚至是疯狂的崇拜,例如一女性多年如一日的痴迷于男明星,追并称要一定与其结婚的疯狂举动。五花八门的“粉丝”团体,就是青年群体极端崇拜与盲目信仰的一个真实写照。所以,我们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青年文化具有一种信徒文化的特征。
除此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文化也在被不断地丰富着,也就体现出一些其他的特质。如强烈的爱国主义、多元化、创新性、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性、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大众性、理想性等,这些特质共同构成了青年文化的主要内容。
三、青年文化特质对青年人格的影响(优良的特质会导致人格健全,反之亦然)
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 青年文化也是如此。在青年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青年的人格也会不自觉地在其影响下获得发展。当代青年文化发展对青年人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青年文化对青年人格的塑造方面,它对青年人格的塑造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首先,青年文化独具的创新性特质为青年群体带来自信,赢得自尊。
健全的青年人格,它的形成前提就是对青年朋友岁自己的肯定性认识,也就是自我的自信心的建立过程,在自由自觉的不同的活动与情境中逐步发展自己的主体性征,从而在兼顾共性的前提下形成个性。青年文化从各种不同的文化视角为一些涉世未的青少年提供着“什么是生活”,“应该怎样去生活”的一些正面信息和良好的参照系,让青年群体的生活时刻被一种新鲜又去的感觉所笼罩,从积极的方面去启发和引导青年朋友投身在社会生活中。同时更加有利的是,青年文化在社会的正面引导与青年群体的充分努力下会不断地创新,着易于在青年群体内部迅速形成一种稳定的认同价值评价体系以及评价尺度,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青年群体认识自我,并坚信自我,寻求自我存在价值的一种积极理念,不断创造并强化了青年的自信心,从而塑造其健全的人格。
人格的特征特点如下:
1、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
2、统合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出现人格分裂。
影响因素:
家庭因素对个性的影响,是指家庭的经济与政治地位、父母的文化素养和言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因素对一个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其父必有其子”,就形象地说明了家庭因素对人的个性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人的性格的形成,特别是人对社会、事业、人的看法和态度的形成,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理想、奋斗目标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对人的影响不同于家庭和一般社会环境,不是偶然的、零碎的,而是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学校的文化知识、思想品质、行为规范的教育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来自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班集体的风貌、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等。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