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治疗师,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人类情感的研究者”。他的理论和方法在当今心理学领域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卡尔·罗杰斯:人类情感的研究者
从个体角度看,罗杰斯的理论重视个体的主观意识和情感体验,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他提出了“无条件的正面关注”和“共情”的概念,即治疗师应该完全接纳和尊重患者的内在体验,并通过共情来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这种无条件的正面关注和共情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自我实现的潜能。
从人际关系角度看,罗杰斯的理论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为人际关系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他提出了“接纳他人为他人”和“真实沟通”的概念,即每个人都应该完全接纳他人的内在体验,并通过真实的沟通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这种接纳和真实沟通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和增强人际关系的质量。
从社会角度看,罗杰斯的理论强调社会的影响力,认为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个体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他提出了“自由选择”和“自我实现的社会环境”等概念,即每个人都应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并且社会环境应该创造一个支持个体自我实现的环境。这种自由选择和自我实现的社会环境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的成长。
综上所述,卡尔·罗杰斯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对心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理论和方法不仅对治疗师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也对普通人的生活和人际关系具有启示意义。
看透女人心理学的书籍
看透女人心理学的书籍,心理学书籍就像一片治愈的药丸,让你懂他人也懂自己。很多的男人都在想了解女人是怎么想的,因为女人心海底针,实在是难看透。以下分享看透女人心理学的书籍。
看透女人心理学的书籍1 1、《我的生活》
(Story of My Life),杰伊·麦克伦尼著
点评:借一位无名的年轻调查员之口,麦克伦尼成功地塑造了艾莉森·普尔这样一个“充满魅惑的小妖精”。在本书中,艾莉森并不显得饶舌,而是以侃侃道来的方式与读者沟通。
她喜欢创造一些术语,称那些讨人厌的男人为“培养皿”,用“温暖而舒展的迷醉”形容性】高潮,担心自己可能患上花柳病。另一方面,她又是个有追求的演员,用紧身衣和闲言碎语实现自我保护。只有在偶尔清醒时,她才会意识到自己不过是男人的玩物。
2、《命中注定》
(Fatale),J·P·曼切特著
点评:本书的女主角艾米是一位迷人的女刺客,依靠佣金购买自己喜欢的皮草和松露。每到一个新的城市,她都会改头换面,并通过奇异的心理游戏和性暗示让邻居们自相残杀,最后以流血告终。
艾米对美食和男人同样敏感,声称自己的律师有着“半熟烤牛肉一般的秃头”。她危险而性感、善变又清高、衣着得体、房间整洁,简直是男人们的终极幻想。“每当数钱的时候,艾米都会用乳头摩挲着钞票”——不论这是否是作者的意淫,都无关紧要了。
3、《布吉夫人》
(Mrs、 Bridge),伊万·S·康奈尔著
点评:康奈尔以诙谐而不乏同情心的笔触塑造了这样一位堪萨斯的家庭主妇,通过鞋子和餐桌上的举手投足识人是她的绝活。与整天待在律师事务所的丈夫、3个还在上学的孩子与任劳任怨的管家共处一室,布吉夫人的生活看似惬意而无聊,却隐藏着暴风雨前的平静。
本书的每一章节都在哀悼流逝的年华与布吉夫人的无奈,这种无奈又由于后者无法为自己寻找梦想而变得愈发强烈。对那些希望了解自己母亲内心的人来说,这部作品值得一读。
4、《云雨之欢》
(Mating),诺曼·拉什著
点评:本书的第二人称叙事者是一位腰肢纤细的营养学家,在前往博茨瓦纳的旅途中,她邂逅了刚刚被大学扫地出门的尼尔森·丹侬教授,并且在沙漠深处建立了一个只有女人的乌托邦。
通过毫不宽恕的镜头审视男女差异,她将所谓“田园诗般的性爱”视为“纯属男人的嗜好”,“但凡有一点选择余地,没有哪个女人会赞成它”。按照作者在序言中的说法,这部书是献给爱妻的礼物,因为“她的心灵、情感和智慧是如此显著地浸透在字里行间”。
5、《女孩》
(Girl),布莱克·尼尔森著
点评:主人公安琪拉·马尔家住俄勒冈州,平日最爱到大卖场血拼、做爱、唱歌以及对那些“可替代品”的微小细节品头论足。尽管讲话像流水账,可她对自己身边的“等级制度”却有着清醒的认识,这种自我矛盾的性格自然会成为麻烦的根源。
尼尔森在本书中赋予了安琪拉太多靠不住的自尊,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寓言,昭示着在当前的文化环境下,年轻女孩的头脑只能被“寄生虫似的嗜好”填满。
看透女人心理学的书籍2 女人必读的'心理学书籍
1、《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作者:meiya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1月
关于梦想,关于爱情,关于自己,meiya把那些宝贵的生命体验记录下来,也写下自己的压力、焦虑、迷茫和不安全感。
35段人生感悟,35次流着泪成长,在她的文章里,我们看到别人,看到自己,庆幸最终明白一个道理:爱自己,是与一切美好相遇的开始。
2、《积极情绪的力量》
作者:【美】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
译者:王珺
编者:苏德中
注释 解说词:阳志平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出版时间 :2010年12月
你是欣欣向荣,还是衰败凋零?这完全取决于你内心由衷的积极情绪。积极情绪不是越多越好,消极情绪也不是越少越好。要想实现美好的人生,最佳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配比为3:1。
芭芭拉通过多年的研究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通过7种方法降低消极情绪、10种方法提升积极情绪。
3、《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日】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译者:渠海霞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3月
你是否常常对繁琐的生活感到乏味?你是否时时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我们如何能够在繁杂的日常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真正的幸福?这一切的答案尽在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中。
这本书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而是,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最美的光彩,那么,即使可能被讨厌,也要继续往那里走去。
4、《过你想过的生活》
作者:【美】泰勒·本-沙哈尔
译者:倪子君,刘骏杰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外文名:Choose the life you want
出版时间 :2016年1月
在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疲于奔命,为工作、为家庭、为各种琐事忙得焦头烂额,我们很少有时间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生活中的幸福,而是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压力甚大……
作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权威专家,泰勒·本-沙哈尔继超级畅销书《幸福的方法》后,带来了这部力作。
看透女人心理学的书籍3 女人必备心理学书籍
1、《论人的成长》
[美]卡尔罗杰斯
豆瓣:8、8分
卡尔罗杰斯是一位杰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注重人的自我发展和人格的发展,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我很喜欢读人本主义心理家的著作,例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他们都非常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在罗杰斯看来,人有一种努力去实现的倾向,这种倾向一定程度上源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不一致,而这种不一致也是焦虑的来源。
喜欢看罗杰斯的书,喜欢读他的思想,不仅是因为他的思想深入人心,有时还会因为他的几句读起来令人愉悦的话,比如他说:“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
“美好人生是一个过程,而非一种存在的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非一个目的地。构成美好人生的方向,乃当人有心理上的自由可以迈向任何方向之时,他的整个身心所选择者。”
在本书中,罗杰斯在回顾了自己个人经历的同时,也提出了个人成长的方法和途径。也许,你也会读起来向我一样,获得了很多的启发。而能够带给你启发的,就是一本好书。
2、《活出生命的意义》
[美]维克多弗兰克尔
豆瓣:8、6分
因为实在是喜爱这本书,所以之前就为这本书写过专门的书评。如果只让我推荐一本心理学专著给你的话,我想推荐这一本,这也是一本可以使你豁然开朗的书。
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他创立了“意义疗法”,被称之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
为什么力荐这本书呢?因为他本身就被称为20世纪的一个奇迹,他用他的生命历程告诉着你,什么是绝境里的希望,生命的意义该是什么。他的研究对象是自己曾经所受的苦难,对苦难有着深层的思考,对生命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
二战时期,身为犹太人的他没有逃脱纳粹的追捕,他被关押到乱世奥斯集中营,那个毫无生还的地方,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在这本书中,没有那么多枯燥的理论,有的是一位经历过炼狱般的煎熬向你述说着集中营里发生过的一切,以及他观察到的那些因为心灵脆弱而过早失去生命光彩的人。他关注的并不是多数人丧生的原因,而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幸免于难。
他始终坚信,人的内在力量能够改变其外在的命运。因为,根据他的意义疗法,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才是人活着的最主要的动力,这区别于弗洛伊德的“追求快乐”,也区别于阿德勒所说的“追求卓越”。
我们身处这样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太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需要经历大段的痛苦时期,才能真正成熟起来。而面对痛苦的时候,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卡尔罗杰斯是谁?他为何被称为人本主义之父?
哲学诗画
关于人生,谁都有话说!
来自专栏哲学诗画
人要学会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勇敢真实的面对自己。
——卡尔·罗杰斯
卡尔·R·罗杰斯是谁?
(1902-1987)罗杰斯出生在美国1902年1月8日生于美国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他的父亲是一个土木工程师 ,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罗杰斯兄妹六人,他排行老四。罗杰斯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宗教氛园浓厚的家庭,父母笃信基督教新教,格守道德。
罗杰斯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性本善,有自我实现的发展潜力;他创立的“当事人中心疗法”主张心理治疗师要有真诚关怀当事人的感情,以人为中心,在真诚和谐的关系中启发当事人运用自我发展潜力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增强自信心。其哲学心理学思想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罗杰斯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年获 美国心理学会 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罗杰斯的心理疗法在当今欧美各国广泛流行。他认为这一原理也适用于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以及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他的影响遍及全世界,而且至今魅力不减。
罗杰斯人本主义思想精华:人的成长和如何成为一个人?
1,学会沟通
我能听到人的内心世界吗?我能了解一个朋友的情感世界吗?我能和对方达到深层的互通和共鸣吗?我能让对方明白沟通的心灵感应意义吗?
以上这些问题或许都是我们在与人沟通过程中遇到的。这种情况在罗杰斯看来,还没有建立起自我与世界的沟通的自信。
在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化中,话语表达的可能是一种意思,但由于说话的方式或说话的语调的不同就可能暗藏的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意思。
在沟通中,当一个人感受到他被听懂的时候,不仅从语言上,从表情上就会自然流露,他会有眼神的表达,表情上的感激和喜悦,他的一切在告诉你,他愿意继续沟通和深入,愿意为了某些事情去努力改变。他的眼眶湿润了,感到了那个久违的自己又回来了。每当此时,我们的沟通其实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你也就明白了沟通的深层含义。
2,深度倾听
罗杰斯认为人际关系的全部重心都是在倾听尤其是深度倾听中获得的。深度倾听可以让你获得一种特殊的满足,就好像听到天籁一般,因为你除了能获得显而易见的信息,还能获得超越个人领域的信息。沟通暗藏着适合于任何人的系统的心理规律和心理面向。深度倾听不仅让你懂得了别人,也让你通过某些情感和价值的共鸣触及到世界的部分真理。
反之,当一个人努力将内心最私密的地方吐露给别人时,对方却根本没有理解这个人有多么绝望,内心有多么痛苦。当这个人冒险将自己非常私密的内心情感与他人分享时,而对方并没有接收这个信息,对他的真实内心也并没有真正理解。这种情况下,当事人会觉得非常受打击,而且也非常孤独,无助。因为深度倾听的各种益处,都没有在此显现。这种倾听是毫无意义的,是失败的。浪费了双方的时间和精力。
心理学家罗杰斯。
卡尔·罗杰斯1902年1月8日至1987年2月4日是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创非指导性治疗案主中心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心理咨询师考试章节知识点归纳,祝你轻松取证。
移动端题库:/tiku/xlzx/?utm_campaign=baiduhehuoren
PC端题库:/tiku/xlzx/?utm_campaign=baiduhehuoren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