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是20世纪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积极强化理论,认为行为是由环境对个体的强化所决定的。在组织心理学中,斯金纳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员工行为的方法,同时也为组织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斯金纳的积极强化理论及其在组织心理学中的应用
一、积极强化理论的基本概念
斯金纳认为,行为是由环境对个体的强化所决定的。所谓强化,就是一种对行为的反馈,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强化可以增加某种行为的出现频率,而消极强化则会减少某种行为的出现频率。斯金纳将强化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强化,即给予奖励以增强某种行为的出现频率;另一类是负强化,即给予惩罚以减少某种行为的出现频率。积极强化理论强调的是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员工的行为,使其符合组织的要求。
二、积极强化理论的应用
1. 激励员工
积极强化理论可以用来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组织可以通过给予奖励来增加员工的出勤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减少工作压力和给予支持等方式来减少员工的负面情绪,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2. 建立正向反馈机制
积极强化理论提倡建立正向反馈机制,即及时给予员工积极的反馈。组织可以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表彰优秀员工等方式来建立正向反馈机制,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做出更多的贡献。
3. 塑造组织文化
积极强化理论认为,组织文化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组织可以通过激励员工表现出符合组织文化的行为,进而形成和强化组织文化。例如,如果组织倡导创新,可以通过奖励那些提出创新想法的员工来强化这种文化。
三、结语
斯金纳的积极强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员工行为的方法,同时也为组织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组织可以通过激励员工、建立正向反馈机制和塑造组织文化等方式来运用积极强化理论,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工作满意度,同时也可以促进组织的发展。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
原则
1、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经历不同,需要就不同,强化方式也应不一样。
2、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对于人的激励,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时,才能进行衡量和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分成许多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强信心。如果目标一次定得太高,会使人感到不易达到或者说能够达到的希望很小,这就很难充分调动人们为达到目标而做出努力的积极性。
3、及时反馈。所谓及时反馈就是通过某种形式和途径,及时将工作结果告诉行动者。要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以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一个人在实施了某种行为以后,即使是领导者表示“已注意到这种行为”这样简单的反馈,也能起到正强化的作用。如果领导者对这种行为不予注意,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小以至消失。所以,必须利用及时反馈作为一种强化手段。
4、消不固定时间和频率间隔的强化效果好。因为有机体在强化到来之前的反应率有所提高。在这样的强化程序下,个体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强化,但总有一种强化即将出现的期待。长此以往自然会形成习惯。也就是说, 全部强化的结果, 如果不继续强化, 反应就消失了。反过来, 部分强化的, 即使后来不强化时, 反应仍不会减弱。显然不强化竟会起积极作用。用拟人的话来表达, 不强化会起着警戒作用, 即遇到没有强化的条件时, 不强化会使人学习到,一时没有结果以后还是有结果的。所以不强化同样可以收到学习的效果。全部强化, 没有失败的教训, 遇到挫折便不会继续努力了, 反而引到消极。
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负强化及惩罚可以引起一定副作用。斯金纳通过系统的实验观察得出了一条重要结论:惩罚就是企图呈现消极强化物或排除积极强化物去刺激某个反应,仅是一种治标的方法,它对被惩罚者和惩罚者都是不利的。他的实验证明,惩罚只能暂时降低反应率,而不能减少消退过程中反应的总次数。在他的实验中,当白鼠已牢固建立按杠杆得到食物的条件反射后,在它再按杠杆时给予电刺激,这时反应率会迅速下降。如果以后杠杆不带电了,按压率又会直线上升。所以,在强化手段的运用上,应以正强化为主;同时,必要时也要对坏的行为给以惩罚,做到奖惩结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