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女变性人的性别转换与心理影响

时间: 2023-08-18 20:46:50

在当今社会,性别认同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对于那些感觉自己出生时所被赋予的性别并不符合自己内心认同的人来说,性别转换是一种解放和重新定义自我的过程。女变性人的性别转换,不仅涉及到身体上的变化,更涉及到心理上的影响,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女变性人的性别转换与心理影响。

女变性人的性别转换与心理影响

一、性别认同的影响

性别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的性别进行的心理认知和感受。对于女变性人来说,他们内心认同的是男性身份,这种性别认同的不一致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困扰。这种压力和困扰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表现为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甚至会产生自杀的想法。因此,在性别转换过程中,需要给予女变性人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关注,帮助他们逐渐适应自己新的性别身份。

二、生理变化的影响

女变性人在进行性别转换的过程中,需要接受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激素治疗、手术等。这些生理变化不仅对身体造成了影响,同时也会对心理产生影响。在激素治疗中,女变性人会出现生理期消失、性欲降低等现象,这些变化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在手术中,女变性人需要承受手术带来的痛苦和恢复期的不适。这些生理变化可能会导致女变性人产生身体不适、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因此,在性别转换过程中,需要给予女变性人充分的医疗支持和关注,同时也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女变性人的性别转换不仅涉及到个人内心认同的变化,同时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社会环境中,女变性人可能会面临歧视、排斥等问题。这些负面的社会环境可能会对女变性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使他们感到孤独、无助、沮丧等负面情绪。因此,在性别转换过程中,需要给予女变性人足够的社会支持,帮助他们逐渐融入社会,并避免社会环境对他们的负面影响。

总之,女变性人的性别转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需要进行生理上的变化外,更需要面对心理上的挑战和社会上的困扰。因此,在性别转换过程中,需要给予女变性人足够的心理和社会支持,帮助他们逐渐适应新的性别身份,重新定义自我。

跨性别是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不一致,对他们来说就是自己的灵魂装错了身体?

跨性别指个体的性别认同不同于其出生时被指定的生理性别 [1]。跨性别是一个概括性术语,包括跨性别男性、跨性别女性和性别酷儿等性别认同 [2]。跨性别是一种性别认同而不是一种性倾向 [2-3]。根据国际通用的医学标准,跨性别并不属于精神疾病 [4-5]。由于社会刻板的性别认知及目前法律政策的限制,跨性别者目前在社会中受到普遍歧视 [6]。此外由于自我认同、出柜、医疗等方面的困难,跨性别者也普遍经历过焦虑等心理问题 [3]。跨性别作为性与性别相关概念之一,在教育中会从提高性别意识等角度进行阐述。我国各部委发布的相关教育类文件中,《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从加强安全和性别意识的角度强调了教育的必要性 [7]。《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 [8]。包括跨性别在内的性别平等是全面性教育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

“变性人”是什么意思?

“Transgender”是一个总括术语,用来描述那些性别身份或表达方式与出生时所分配的性别不匹配的人。例如,一个变性人可能会被认定为女性,尽管他出生时有男性生殖器。

根据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威廉姆斯研究所2011年的研究,美国有近70万成年人被认定为变性人。然而,根据国家变性平等中心(NCTE)的说法,变性人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事情。

“变性人没有一种方式,变性人也没有一种方式来看待或感觉自己,该组织在其网站上说,

一个人对男性、女性或其他事物的内在感觉是他们的性别认同。对于cisgender或非变性人来说,他们的性别身份与出生时的性别相符。对于变性人来说,两者并不匹配。

有时,一个人的性别认同并不完全适合两种选择。根据LGBTQ倡导组织“人权运动”的说法,认为自己既是男性又是女性,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或者完全不属于这些范畴的人可能会认为自己是性别同性恋者。(LGBTQ指的是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变性人和同性恋者或质疑者的群体。)

“KDSP”一个人如何通过衣着、行为、声音或身体特征来传达其性别身份是其性别表达。人权委员会认为,一个人的性别表达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社会对男性或女性的期望。“性别不一致”一词是指性别表达不同于对男性或女性的传统期望的人。然而,并不是所有性别不合规的人都被认定为变性人,也不是所有的变性人都被认定为性别不合规。

根据人权委员会的说法,随着越来越多的变性人分享他们的故事,公众对性别认同和表达的理解正在演变。

性别对性别 性别和性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人的性别是指他或她作为男性或女性的生理状态。根据美国心理协会(APA)的说法,一个人性别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各种生理特征,包括染色体、生殖解剖和性激素。

性别,另一方面,是一种处理预期行为、角色和活动的社会结构与不同性别相关,APA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性别角色会影响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和感受。

的性取向不同于性别认同。反歧视组织GLAAD称,性取向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身体、情感或浪漫的吸引力,而性别认同则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自我感觉。变性人可能是异性恋、女同性恋、男同性恋或双性恋。例如,出生时有男性生殖器的人可能会转变为女性,但可能会被女性所吸引。格拉德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出生时有男性生殖器,这个人也可能是女同性恋。

进行转变 试图改变一个人的性别认同并不比试图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更成功。换言之,它是不能改变的。有些人可能会采取措施,通过使用激素和手术来更好地使自己的性别与自己的性别保持一致。人权委员会指出,然而,许多变性人负担不起医疗费用,也不想从事手术。所谓的“性别重新分配手术”(医学专业人员和变性人都称之为“性别确认手术”)通常指的是变性生殖器手术,波士顿医学中心变性医学和外科中心(BM)的医学主任乔舒亚·塞弗博士说C) ,他也在BMC内分泌学系工作。”除其他选择外,还有胸部重建手术和面部女性化手术。

生殖器手术通常是为18岁以上的变性人保留的,他们接受过激素治疗,如果这是医学上所指的,并且他们在与之相匹配的性别角色中至少生活了一年他们的性别身份,塞弗说。手术候选人由一个医疗团队进行审查,该医疗团队在确定最佳治疗策略(可能包括手术)时考虑到每个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信息图表:性别重新分配手术的工作原理]

改变声音,使其更好地匹配性别身份,对那些正在过渡的人也很重要在这里,我们设想一个世界,一个变性人觉得没有必要改变他们的声音或言语-也就是说,他们将生活在一个人们接受和尊重他们作为任何性别,他们声称,无论他们的声音如何的世界,”Leah Helou博士说,匹兹堡大学语音中心跨性别语音和通信服务主任的语言病理学家。

然而,在没有这种激进和全球接受的情况下,许多跨性别的人认为他们的通信方式是使他们的外在自我与内在自我一致的首要任务,“Helou”他说我们的目标是服务和支持这些人,同时提倡更广泛地接受变性人。

的名字和代词 在变性后,变性人经常改变他们的名字-要么是一个符合他们的性别或中立的东西。过渡的一个关键步骤是修改法律文件,包括驾驶执照、社会保障卡、护照和信用卡。根据NCTE的说法,

是一项费时费钱的工作,根据NCTE的说法,打电话给已经改名的人(被称为“死名字”)被认为是不礼貌的,根据NCTE的说法,礼貌地问他们的名字和他们喜欢的代词是恰当的根据人权委员会的说法,

大多数变性人喜欢用与他们所认同的性别相对应的代词来识别。变性女性应该被称为“她”或“她”,如果她喜欢这样的话。有些变性人不相信二元性别称谓,更喜欢“他们”或非性别代词,

歧视 变性不是精神障碍。它不能通过治疗“治愈”。根据人权委员会的说法,变性人确实在他们的性别和他们的内在自我意识之间经历了持续的脱节。医学专业人士将这种脱节称为性别焦虑症,因为它会给变性人的生活带来痛苦和痛苦。

美国精神病协会在2012年宣布,新版《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5)将取代“性别认同障碍”一词随着中性词“性别焦虑症”的出现,

的研究表明,变性人很有可能遇到偏见和心理健康问题。2014年的全国变性人歧视调查发现,60%的医疗机构拒绝对变性人进行治疗。此外,研究发现,64%至65%的被调查变性人在工作中遭受身体或性暴力,63%至78%的人在学校遭受身体或性暴力。

变性人即使在使用浴室时也经常面临歧视。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 *** 》(New York Times)2016年对美国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46%的受访者表示,变性人应该使用指定给其出生性别的浴室,41%的受访者表示,此类人应该能够使用与其身份相符的浴室。2016年5月,美国教育和司法部教育部建议学区允许变性学生使用符合学生性别特征的浴室和更衣室。对此,多个州加入诉讼,称联邦 *** 对其权力反应过度,

因歧视等因素,变性人自杀率高。自杀预防资源中心报告说,超过83%的变性人曾想过自杀,54%曾试图自杀。(国家预防自杀生命线是1-800-273-8255。)

帮助父母 认为自己的孩子可能是变性人的父母应该寻求专家的帮助确定孩子是否是变性人可能是一个挑战,应该通过一个知识渊博的多学科团队进行仔细评估,”Safer说,

重要的是要注意,许多孩子在没有变性的情况下质疑自己的性别身份。Safer建议家长尊重孩子的感受,并认识到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不会有实际的医疗干预。即便如此,最初的治疗是可逆的,他说,

阅读了我们关于父母和医生如何支持变性儿童的相关报告。

附加资源

国家变性平等中心同性恋:变性人自杀未遂:基于性别的影响歧视和受害人权运动:变性人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