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如何防止巴霖效应影响你的情绪

时间: 2023-08-18 21:22:30

巴霖效应(Barnum effect)是指人们往往会认为一些模糊的、普遍适用的描述适用于自己,即使这些描述实际上可以适用于任何人。这种现象在心理测试、占星术、塔罗牌等领域中尤为常见,但它也可能影响我们的情绪健康。那么,如何避免巴霖效应对我们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呢?

如何防止巴霖效应影响你的情绪?

一、认清巴霖效应的本质

首先,我们需要认清巴霖效应的本质。巴霖效应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但它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具备自我认知和判断力。相反,我们可以通过反思和自我观察,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和行为模式,从而避免因巴霖效应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学会批判性思维

其次,我们需要学会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深入、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估,从而判断其真实性和可信度。当我们面对一些模糊的、泛泛而谈的描述时,我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证据、比较和对比等方式,对其进行批判性思考,避免被巴霖效应所影响。

三、保持客观和冷静

此外,我们需要保持客观和冷静。当我们面对一些模糊的、泛泛而谈的描述时,我们很容易被情绪所左右,从而产生一些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不受情绪的干扰,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四、寻求专业帮助

最后,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无法摆脱巴霖效应的影响,我们可以寻求专业帮助。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和行为模式,从而帮助我们避免因巴霖效应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巴霖效应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但我们可以通过认清本质、学会批判性思维、保持客观和冷静以及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避免其对我们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是指人们会相信一些比较宽泛的适用于大多数人的性格描述的内容,是对自己性格特点的准确描述。

巴纳姆效应这个名字来源于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马戏团鼻主P.T.barnum,他也是电影马戏之王主人翁的原型。他曾说自己的表演之所以能够成功,原因就在于他的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就像那些笼统的性格描述,他们几乎适用于每个人具有普遍的有效性。

虽然我没有见过你,但是我懂你,你信吗?要不要来试一下?

你认为过多地向别人袒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一些潜力和优势还没有得到发挥。你是一个独立思考者,不会轻易地接受别人的观点。你有时比较外向,善于社交,但是有时又只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发呆,谁也不想理。

怎么样,说的是你吗?如果你觉得还挺准的,那么你可能就知道了什么叫做巴纳姆效应。

虽然这些句子本身没什么毛病,但是他们对于评估个人独特的人格特征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巴纳姆效应最初是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发现的,所以也被称为福勒效应。

1949年,福勒在他的心理学导论课上进行了一项实验,他让学生们进行一项人格测验,然后告诉学生们他会对每个人进行单独的分析,给每个人都生成一份单独的性格分析报告。

学生们拿到自己的分析报告之后,福勒要求他们对于这份报告的有效性进行评估。0分是完全无效,5分是完全有效,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这份分析很有效。

39个学生里面有13个打了5分,25个打了4分,1个打了3分,平均分高达4.3分。

那福勒的人格测验真的有这么准吗?

实际上这都是福勒的设计,福勒并没有对每个人进行单独的分析,实际上所有人拿到的分析报告都是一模一样的,是13句对于性格的描述,而他们大多数都来源于福勒从报刊里面的一本占星书上面摘抄的。

比如安全感是你生活的主要目标之一。比如有时你会严重怀疑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或者正确的事情。

为什么这些分析报告看起来这么准呢?

福勒认为这是由于一种叫做个人验证或者主观验证的认知偏差,我们会倾向于把那些笼统的、宽泛的描述和我们自己结合起来,从我们过去的经历中去寻找那些能够证明他们对的部分。

而且我们往往会去更加关注那些能够验证他们的部分,而去忽略那些说明他们不对的部分。此外,人们往往更愿意去听到说自己的好话。而巴纳姆式的性格描述往往都是比较积极的,所以人们也倾向于去相信他。

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说道,性格分析师获得成功的一种方法就是使用几乎适用于所有普通人的模糊术语。

所以有一部分的性格测验占星算命占卜之所以让人觉得很准,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运用了巴纳姆效应。你可以听一听笑一笑,不过最好不要让它去影响到你正确的理性的职责。

如何避免巴纳姆效应呢?

一、保持警觉,保持理性

如果你觉得他说得很准,那么不妨反过来去想一想有没有不符合的部分,有没有不符合的例子。

二、做一些专业的心理学人格测验

比如大五人格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等等。那么这些测验都有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也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大家不妨试一试。

心理学问题!!!!现在是让大家帮忙的时候了!!

了解了巴霖效应和巴纳姆效应 定义就知道他们的区别了
巴纳姆效应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说如同耳边风。直到16岁那年的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父亲说:“昨天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面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的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一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干净净的,只草草地洗了洗手就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破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后,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你自己”作为铭文刻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然而时至今日,人们不能不遗憾地说,“认识自己”的目标距离我们仍然还很遥远。探索其原因,我们不能不提到心理学上的“巴纳姆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于是只能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正因如此,每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迷失在环境当中,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巴纳姆效应”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这个效应是以一位广受欢迎的著名魔术师肖曼·巴纳姆来命名的,他曾经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针对这种一效应做过一个实验,他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打多相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
下面一段话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你觉得是否也适合你呢?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这其实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在生活中,这种效应的典型反映是在算命过程中。
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的“很准”。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的、无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要学会面对自己。有这样一个测验人的情商的题目是:当一个落水昏迷的女人被救起后,她醒来发现自己一丝不挂时,第一个反应会是捂住什么呢?答案是尖叫一声,然后用双手捂着自己的眼睛。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不愿面对自己的例子,因为自己有“缺陷”或者自己认为是缺陷,就通过自己方法把它掩盖起来,但这种掩盖实际上也像上面的落水女人一样,是把自己眼睛蒙上。所以,要认识自己,首先必须要面对自己。
第二,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很少有人天生就拥有明智和审慎的判断力,实际上,判断力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相当的信息收集,很难做出明智的决断。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替人割草的孩子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这个孩子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这孩子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孩子便挂了电话。孩子的哥哥在一旁问他:“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孩子带着得意的笑容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这个孩子可以说是十分关于收集针对自己的信息,因此可以预见他的未来成长以及可能取得的成就,绝非是一般小孩子能比。
第三,以人为镜,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在比较的时候,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找不如自己的人作比较,或者拿自己的缺陷与别人的优点比,都会失之偏颇。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作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比较客观。
第四,通过对重大事件,特别是重大的成功和失败认识自己。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越是在成功的巅峰和失败的低谷,就越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性格。
有人说“成功时认识自己,失败时认识朋友”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归根结底,我们认识的都是自己。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时,都应坚持辨证的观点,不忽视长处和优点,也要认清短处与不足。
源自于马戏团经理巴霖先生的一句名言:每分钟都有一名笨蛋诞生。“巴霖效应” 多少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星座或生肖书刊能够“准确的”指出某人的性格。原因在此,那些用来描述性格的词句,其实根本属“人之常情”或基本上适用于大部分人身上的。换言之,那些词句的适用范围是如此的空泛,以至往往说了等于没说。例如:水瓶座理性而爱好自由,巨蟹座感性而富爱心;然而巨蟹座的人就永远没理性,水瓶座的人就缺乏爱心吗?我们不去否定星座存在的价值,毕竟它存有统计的基础在。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聪明人,不去迷信星座,我又得告诉你,你又错了!知道什么叫做“天醉人亦醉”吗?既然身旁有超过半数的人相信星座,你又何苦试着去推翻那根植于心的观念(实际上也不太可能)?如果一对情侣在星座学中是不甚相配的,即使两人都不迷信,但他们的心理必然会承受一股不小的压力,在往后交往的时间中,若有了冲突摩擦,心中既存的那种“原来真的不合适”的预设就会被强迫成立,最终难逃分手命运!

你知道分析星座性格的巴霖效应吗?

巴霖效应源自於马戏团经理巴霖先生的一句名言:每分钟都有一名笨蛋诞生。

巴霖效应揭示了这样的心理现象,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觉得每一句都是在描述自己,仿佛对方能看穿自己,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这也多少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星座或生肖书刊能够很准确(人们自己认为很准)地指出某人的性格。原因在于,那些用来描述性格的词句,其实根本属放之四海而皆准,通常的情况下是符合大多数的人群的。换而言之,那些星座性格分析里面的词句的适用范围是如此的空泛,以至往往让人觉得什么都对,但其实什么都没说。

例如:水瓶座理性而爱好自由,金牛座顾家而温暖,巨蟹座感性而富爱心;然而巨蟹座的人就永远没理性,金牛座的人就不需要空间,水瓶座的人就缺乏爱心吗?我们不去否定星座存在的价值,毕竟它存有统计的基础在。但如果把星座的分析当成是你理所当然的理由,这就有问题了。

你说你是双子座的,所以你很花心,这是天性;你说你是水瓶座的,所以你很崇尚自由、不守规矩,这个性格使然;你说你是狮子座的,所以你很霸道,你也没法子。你好像把自己应该负起的责任丢给了星座,那么其实也就是失去了能动性。就好比你把自己限定在一个范围内,其实你就失去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