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平等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性别平等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性别平等不仅仅是对女性的权益保护,也包括男性和跨性别者的权益保障。性别平等的实现,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性别平等与人类进步的关系。
性别平等与人类进步的关系
第一,性别平等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性别平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性别平等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和伦理问题,也是一种经济问题。在一个性别平等的社会中,女性和男性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可以充分发挥其潜力和才能,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相反,如果一个社会中存在性别歧视和不平等,那么将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资源,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阻碍。
第二,性别平等与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平衡有关。在一个性别平等的社会中,女性和男性都可以参与到劳动力市场中,从而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改善了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平衡。此外,性别平等也可以促进家庭和谐,使得家庭成员更加平等地分担家务和育儿责任,从而减轻女性的负担,增加家庭的幸福感和稳定性。
第三,性别平等与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创新性有关。性别平等可以促进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创新性。在一个性别平等的社会中,女性和男性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参与到文化的创造和传播中。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文化的多元性,而且也可以促进文化的创新和进步。
第四,性别平等与人类的道德和伦理观念有关。性别平等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在一个性别平等的社会中,女性和男性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和保护,不受歧视和侵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人类的道德和伦理观念,而且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总之,性别平等与人类进步的关系十分密切。性别平等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平衡,而且也可以促进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创新性,提高人类的道德和伦理观念,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从报纸新闻中可以经常看到有关“女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拒收女生”等性别歧视的报道,心中不免产生对女生不平等待遇的愤恨和不平,也不由地陷入对男女平等这一历史问题以及新时代男女平等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深深思索之中。
一、新时代男女平等的现状
1、社会主义社会为男女平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和分工是造成男女不平等的最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主义社会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对私有制经济的社会主义革命,私有制从统治全社会的历史舞台上退了下去,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主义社会从根本上结束了以往男女不平等的状态,无论从制度上,还是从法律上都保证了男女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权益平等,而且从基本上说,社会主义条件下男女享受平等权益的质量和实现程度,是任何社会所不可比拟的。尤其当今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男女平等和社会正义的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2、男女平等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现在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起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下的利益驱动、市场机制的作用是“铁面无情”的,自然女性由于诸多原因,如生理上的弱点,体力不如男性;如家庭角色的不利,不能更多地投身于社会劳动,以及其他原因竞争力不如男性强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是相当多的女性在社会资源和知识技术的占有上、就业机会的获得上、政治参与的争取上、文化教育的享受上,与男性相比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因此,有些单位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往往在用人时多考虑男性而不是女性。正是由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和发展不平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体系和道德规范体系还不健全;人们对社会正义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重要性的认识非常不够;各种没落的性别观念、西方形形色色女性主义流派不健康方面对青年男女的消极影响等,不利于抵制和克服市场机制的盲目性、自发性,也不利于社会公正和男女平等地顺利实现。
二、实现真正意义上男女平等的方法
1、男女平等的重要性和表现方式。
在社会发展前进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我们不难发现女性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基本理论就显得迫在眉睫,尤其要充分认识到男女平等对整个社会的重要作用,以及从本质上真正解决男女平等的问题。人类对平等的追求往往产生于不平等的境遇之中,单从性别角度来看,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女性所受到的压迫和歧视更多,因而,男女平等似乎就约定俗成地具有了女性追求平等和赋予女性权利的意义。如果我们跳出这种习以为常的视角,从社会公正的角度反映男女平等的社会意义,我们就会从另一种角度对男女平等进行理性思考和现实解释,就会发现男女平等问题其实牵动整个社会的文明和发展,而实现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标志。
2、实现男女平等的条件和途径。
为实现男女平等,从社会公正角度,从体现社会公正原则方面,必须采取向妇女适当倾斜的政策和积极有力的措施:如全面提高妇女素质,增强竞争能力,为实现男女平等打下较强的物质基础;实行社会补偿原则,扶助弱势群体,使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唤醒女性自主意识和群体意识,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都应自觉意识到贯彻先进社会性别意识的必要性,充分注意到最大限度调动男女两个群体的积极性,让男女平等、男女和谐发展的先进性别意识成为决策主流,在创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男女平等的实现。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体现在具体问题上,应该说让妇女平等参与,让妇女自身价值得到平等实现,给予女性参与决策的机会是男女政治平等的重要体现;让妇女在社会中得到平等发展的机会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又一重要标志;让妇女在家庭中得到与男子平等的地位,既是社会发展和家庭进步的推动者,又是享受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总之,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包含政治、经济权利,包含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同时也包含了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婚姻自由的权利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平等。女性和男性只不过是性别的不同,男性需要得到的,女性同样需要;男性所追求的,同样是女性所追求的目标。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国家会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使他们平等地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建设我们美好的未来,共同推进我国的进步与发展。
性别平等(Gender Equality)指每个人不论性别,均享有同等的条件充分实现其人权,均能平等地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活动并从中受益。
性别平等不是指不同性别趋于相同,而是意味着男性、女性和非男女二元性别人群在人格、尊严和价值上的平等,在各方面都有平等的权利、机会和责任。
意味着不论性别,所有人都能自由发展个人的才能,自由做出个人的选择,而不受刻板印象、固化的性别规范和偏见的限制;意味着不同性别人群的行为、倾向和需求都能得到同等的考虑、重视和支持;意味着不同性别人群都有相同的机会获取和支配社会、经济和政治资源。
也有学者认为,因“gender”一词涉及广义上的性(即sexuality,含括了性、社会性别认同和角色、性倾向、性爱倾向、性行为、生殖),包括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所以性别平等有时亦指不论性(sexuality)的普遍平等。
性别平等既是人权问题,又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指标。
扩展资料
性别公正(GenderEquity),也就是公正对待各个性别,根据不同性别各自的不同需求、偏好、利益给予他们公平和不偏不倚的待遇,这些待遇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有差别的——给予不同性别相同的待遇,实际上并不一定公正,历史的、社会的不利因素可能阻碍了不同性别处于平等位置,因此需要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的不同举措。
相比于“性别公正”,联合国内部更提倡使用“性别平等”一词,因为性别公正是诠释社会公正的其中一个方面,通常基于传统、习俗、宗教或文化,在很多情况下对女性不利;因此,从女性进步的角度来说,“性别公正”的使用是不能认可的。
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同意使用“性别平等”一词。2010年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Committee on the Elimination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在其第28号一般性建议(General recommendation No. 28)中提及,《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的缔约国应仅使用性别平等的概念,而避免在履行《公约》时使用性别公正的概念。
后者用于一些司法管辖范围内,指的是根据不同性别各自的需求给予其公平待遇,而这种待遇可能是同等的待遇,也可能是在权利、福利、义务和机会方面有区别但被视为同等的待遇。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