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然而,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社会的歧视,女同性恋者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提高女同性恋者的心理调适和幸福感,对于她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女同性恋者的心理调适与幸福感提升
一、心理调适的重要性
女同性恋者在面临社会歧视和家庭压力时,往往会感到孤独、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不仅会影响她们的精神状态,还会影响她们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女同性恋者需要进行心理调适,以增强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二、心理调适的方法
1.寻找同伴
女同性恋者可以通过社交网络、线下聚会等途径,寻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与同伴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受,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增强自我认同感。
2.心理咨询
女同性恋者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倾诉自己的烦恼和不安,接受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建议。
3.自我肯定
女同性恋者需要学会自我肯定,认同自己的性取向,不要被社会的偏见和歧视所左右。同时,也需要学会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三、幸福感的提升
女同性恋者的幸福感受受到来自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提高女同性恋者的幸福感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
1.社会支持
社会对女同性恋者的接纳程度越高,她们的幸福感越高。因此,社会应该尊重女同性恋者的权利和选择,为她们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2.家庭支持
家庭是女同性恋者最基本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成员应该理解和支持女同性恋者,与她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沟通,为她们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
3.个人成长
女同性恋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进行心理调适等措施,从而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总之,提高女同性恋者的心理调适和幸福感,需要社会、家庭和个人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只有在一个包容、平等和自由的社会环境中,女同性恋者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和生活幸福。
深度剖析同性恋这个严肃问题
作者郭小娟
曾经有过一个网络调查问卷,其中有个问题:同性恋对社会没有危害,人们应该接纳同性恋者。你同不同意这个看法?我的回答是:同意。
动物只与异性相爱?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说同性恋是以一种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的话,或者说是一种颓废与堕落的话,那很多搞同性恋的动物,难道也是有心理问题?也是有精神疾病?也很颓废?很堕落?
而人类呢?人类必须要只与异性相爱?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有人说:人不是动物,人不能搞同性恋。这是什么逻辑?动物有的,人就不能有?动物做爱,人也不能做爱?
个人认为:同性恋不是变态。
同性恋一样可以是一种相互的真诚的爱恋。同性恋者一样可以从对方的欣赏、爱慕和满足中获得自身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法律与道德管辖的边界是文化的一部分。中外历史上,有着太多的由体现文化禁忌的官方意志所导演出来的对于同性的爱恋行为的歧视和迫害。在西方国家的历史上同性恋现象为官方意志所不容。在中世纪欧洲,同性性行为被基督教会谴责为罪恶,在一些欧洲国家,包括英国,被定为违法。在某些情况下,男人会因为介入同性性行为受到监禁,比如一百年前英国的奥斯卡。王尔德的著名案例。西方人关于同性性行为有罪的信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二世纪。甚至在通俗文学中、神学和法律文献中,也出现较为恶毒的敌意。福柯在他的《性史》中追溯,伴随着工业革命中日益增强的世俗社会的政府和医学专业的权威,对同性恋的谴责还从宗教转移到世俗社会和医学专业。
在我国的汉朝曾经有过明确的法律条文指出:男为娼,杖一百,告者赏钱五十贯。自古以来,在我国的文化中就有着对同性恋的歧视因素的存在。然而,众所周知的是,汉代帝王中,就有过那么几个同性恋者。同性恋的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禁忌同性恋的文化之中。
对于同性恋现象的歧视心理,就像一种病毒一样,从一种文化载体到另一种文化载体,从一种文化产品到另一种文化产品,持久而迅速的传播。人们感染病毒而不知自省。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文化。事实上,在不同的文化族群,就有着不同的审美习惯。亚洲人大多以皮肤是否白皙为判断女性是否美丽的特征之一。但黑人大多不会以皮肤白皙为美。但是,几乎所有的不同的文化族群,都根源于生殖文化。所以,我们的文化都以相互为异性的条件作为人类之间爱恋的必备条件。处于这样一种文化的潜移默化之中,我们都有了一种并不合理的文化思维。但这样的一种文化思维,是很狭隘的。
爱恋异性的心理习惯来自于生殖文化。异性恋的合法性来自于异性间性交所具备的生殖功能,但并不是所有的性交活动都因由于生殖的目的。性交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繁育后代。一个目的是求取性交本身的快乐。如果只是为了繁育后代,从现代科技水平看来,不性交也是能够实现这个目的的;从性交的方式方法与技巧花样看来,则除了**与阴道的为实现**目的的抽插动作以外,全部是多余的。
可以肯定的是,禁止与同性相爱就象禁止非生殖目的的性交一样荒诞。
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情况下,个人享有求取自身快乐的权利。
既然异性恋是合法的,为什么同性恋就不可以是合法的呢?既然异性恋可以结婚,为什么同性恋就不可以结婚呢?
有人说:同性恋的夫妻不能够繁育后代。按照这个说法和这个理由,那就更应该提倡同性婚姻。为什么呢?同性婚姻因为不能够繁育后代,比之异性婚姻就更为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
很多人对同性恋抱有着一种偏见、一种厌恶的心理。那都是不对的。在社会上,一些人爱吃苹果不吃梨子,另外的一些人爱吃梨子不吃苹果。爱吃苹果的人不会对爱吃梨子的人说:你不要吃梨子,梨子很恶心,你该吃苹果。爱吃梨子的人也不会对爱吃苹果的人说:你不要吃苹果,苹果很恶心,你该吃梨子。同性恋和异性恋也该是一样。
还有一些人,居然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精神疾病,将同性恋视为一种病理现象。这些人为什么就不认为自己的异性恋是一种精神疾病呢?
社会上,有很多人不愿意公开自己的性取向,刻意掩饰自身的同性恋倾向,原因是害怕遭遇歧视。其实在在鸟类和哺乳动物之间,同性性行为是很普遍的;而在人类之间,则大多是些潜在的不敢表露的同性恋心理和欲望。这都该归因于文化自身的过失。
从古到今,有过很多杰出的历史名人,都是同性恋者。假如没有历史上众多杰出的同性恋者为人类文化所做出的贡献,现行的人类文化就是很不完整的,人类甚至还停留在一个蛮荒时代中。
事实上,在同性恋遭遇歧视的时候,在那些歧视者的周围,甚至就在那些歧视者之间,却存在着很多隐藏、掩饰的很好的同性恋者。
我们必须要与异性相爱?在我们确实不能真正爱上同性的时候,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但在我们真正爱上同性的时候,我们只有在被问到:我们必须要与同性相爱?的时候,这个答案才是肯定的。
相互为异性的条件本身并不能成为人类之间能够相互愉悦的充足理由,相互为异性的条件本身也不能够成为人类之间能够相互愉悦的必备理由。
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从前被认为是错误的新观点现在都 被证明为是正确的,许多从前被认为是荒唐的东西,现在都变得可以接受。已经被证明为事实的是:
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已经被证明为真理的是:同性恋也是合理的。
如今只有同性恋的说法,没有同性恋患者的说法。
杀人狂是患上了一种疾病,恋物恋畜恋童的,也是患上了精神及心理疾病。但是同性恋不是因为有病才这样,他们是正常人,这已经成为科学定论。对于同性的爱恋是他们正常的心理的和生理的欲求和需要。
著名的历史学家Boswell发现,同性恋者“在大多数欧洲国家的许多层次的社会中是杰出的,有影响的和受到尊重的,并在那个时代的文化遗产中留下永恒的印记,无论是宗教方面还是在世俗社会。” 古今中外,对世界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同性恋者数不胜数。
有的人认为:同性恋相互称呼为同志,而共产主义者也相互称呼为同志。这真是一种莫大的讽刺与嘲弄。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这恰恰体现了共产主义的包容性以及那些认为其为一种讽刺与嘲弄者在对待真理的态度上的偏执。
个人认为:真正的进步的共产主义者应当是理解同性恋的。众所周知,人类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以后,实行的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为满足个体需要而被分配的资源种类,除了物质生活所需的食物、小用品、大用具,当然还有精神生活所需的爱情。如果共产主义在给与异性恋者寻求爱情的权利的同时,却剥夺同性恋者寻求爱情的权利。那么,共产主义就是不平等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就是不完善的共产主义。
所以,作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必须要认识真理并坚持真理,必须要理解同性恋,绝对不能针对同性恋者怀有歧视的心理。
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都应当平等的对待其他人,包括同性恋者。
但是,在现实中,很遗憾的,我发现,很多在政治上忠诚拥护共产主义的共产主义者,却不能够理解同性恋。原因在于,他们自己是异性恋者,所以一想到女人与女人或男人与男人间的肌肤之亲,就感到恶心,就产生排斥心理。因为这种排斥心理的存在,他们不能理解同性恋者,也对于关于同性恋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竟坚持认为他们排斥同性恋是正确的。
从一些真正共产主义者对于同性恋的排斥现象延伸开来,我们可以发现,思想领域的排斥心理同样存在于不少共产主义者那里。
排斥心理是一种很不好的心理。为了真理,我们必需了解谬论并通过我们的了解来批判、驳斥谬论。右派的思想中,无疑是存在很多谬论的。右派支持资本主义的思想,根本就是一种谬论。但是,对于右派的谬论,共产主义者该有的,不当只是一种排斥心理。共产主义者应当去了解这种谬论,并通过对谬论的了解,认识到谬论之所以为谬论的道理所在。
甚至于有的时候,右派是共产主义者的一面镜子,共产主义者可以从中认识到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右派为了支持资本主义反对共产主义,所以竭尽全力的找出共产主义者的缺点和漏洞,并予以批判。应该承认的是,共产主义者在共产主义实践中,确实存在不少的不足之处,存在一定的污点。如果对于别人所指出的污点所在,存在排斥的心理,那么,又该如何更好的开展自我批评,追求进步呢?
许多左派,在感情上很热情,在思想上很忠诚,在态度上很坚决很端正,这让我感动。但在心理上,在行为上,他们确实存在一定的偏激之处。对于自身和自己所想当然的一些看法的反思,我认为,永远是重要的。人们应当习惯于站在自己的思想的对立面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反思自身,从而更加清楚更加全面的认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人们甚至需要通过研究对立的思想来确立自己的思想。个人认为,对待对立面的思想与言论,该有的心理,绝对不当是封杀,而应当是接纳与了解,然后思考、证明、指出其荒唐所在,甚而认识其关于自身污点、自身缺陷、自身错误所言为是之处,从而更好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更好地取得进步,更好地成长。
很多我从前认为是荒唐的东西,后来我才认识其正确。很多我从前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后来才发现是荒唐的。对于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对于问题的解答,往往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确立思想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是一种反思心理,一种意图更好的完善自我认识的心理。
Le是法语中的冠词,用于指示特定的人或物。它在法语中有单数和复数形式,以及男性、女性和中性的变化。
le是les的隐晦说法,意思是蕾丝边,也就是女同性恋的意思。les就是英文lesbian的缩写,是女同性恋的意思。T就是英文Tomboy的缩写,是les中打扮或性格偏男性化一点的一方。P就是les中打扮或性格偏女性化一点的一方。
女同性恋,又称女同、拉拉、蕾丝边(Lesbian),简称LES。女同性恋是指女性间对性与爱的欲望(a?woman?who?is?sexually?attracted?to?other?women)。蕾丝边可作为名词,意指自认或被他人认定拥有女同性恋特质的女性;亦可作为形容词,表与女同性欲望相关事物的特性。
尽管自古以来女同性恋曾被记载于多处文化中,直至今日才出现“蕾丝边”、“拉子”等字词,用以形容女同性恋者。十九世纪晚期,性学家发表了他们对同性欲望与行为表现的研究,标明了女同性恋者在西方文化中是属一独立实体。
此外,Le还可以用作代词,代替特定的人或物。例如,"Je cherche le livre"表示"我正在找那本书","Il a perdu ses clés, il les cherche"表示"他丢了他的钥匙,他正在找它们"。
Le也可以是动词"lire"(读)的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形式。例如,"Il le lit"表示"他正在读它"。
在一些法语短语中,"le"可以表示"了"或"已经"的意思。例如,"C’est fait, le travail est terminé"表示"完成了,工作已经结束"。
此外,"le"还可以用作一种表示不确定性或模糊性的语气词。例如,"C’est le moment"表示"这是时候了","Je suis le genre de personne qui aime voyager"表示"我是那种喜欢旅行的人。
如果你不是真正的女同性恋,是无法了解那样的心理
因为社会的舆论,对于同性这个敏感话题自身都非常排斥,逃避,甚至害怕
但总有一天自己会意识到
我
是
同性恋
不可否认
女同这个话题已经讨论了太久,心态绝对正常,只不过对象是同性而已!
很多人都无法理解,我们也不指望他们能够理解
不要攻击,讽刺,侮辱,我们已是感激
鉴于自身的承受能力,有些人行所无忌,有些人自卑痛苦
至于你,不排斥并不代表你也是这个群体
对男人没什么感觉,并不代表只喜欢女人
再一次强调
同性恋是指希望同性之间发生性行为
对于男性,非常排斥
如果和男性也不排斥性行为
那就是双性恋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