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性别表达与性取向:你的身份是什么

时间: 2023-08-19 20:15:21

性别和性取向是人类生命中最基本的两个方面之一。无论你是男性还是女性,无论你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这些都是你的身份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性别表达和性取向的话题。这些话题不仅仅是个人身份的表达,也涉及到社会的认知和接受问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性别表达和性取向的话题。

性别表达与性取向:你的身份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看性别表达。性别表达是指个体通过服装、发型、化妆、姿态、语言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性别身份。在传统的观念中,男性应该表现得男性化,女性应该表现得女性化。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打破传统的观念,表达出自己的性别多元性。有些人喜欢穿着男性化的衣服,而有些人则喜欢穿着女性化的衣服。有些人喜欢留长发,有些人则喜欢剪短发。这些都是个人的选择,也是个人身份的表达。

其次,我们来看看性取向。性取向是指个体对于异性、同性、双性或无性的吸引力和情感倾向。在传统的观念中,异性恋是唯一被认可的性取向,而同性恋则被视为不正常的行为。然而,现在社会的观念已经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同性恋和双性恋等不同的性取向。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性别,不应被社会所限制和歧视。

最后,我们来看看性别表达和性取向之间的关系。虽然性别表达和性取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个体的性别表达往往与其性取向有关。比如,同性恋男性往往更喜欢女性化的衣着,而异性恋男性则更喜欢男性化的衣着。性别表达的选择也会影响到社会对于个体性取向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总之,性别表达和性取向是个人身份的表达,也是社会认知和接受的问题。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人选择和身份表达,不应该对于不同的性别表达和性取向进行歧视和排斥。只有当我们接受和尊重不同的性别表达和性取向,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多元的社会。

“性取向”是什么意思?

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简称性向,又称性倾向、性指向、性位向、性定向等,它是指一个人在情感、浪漫、与性上对男性或女性有何种型态的耐久吸引。

性取向和性愉悦有关,但不等同于性行为,性取向的定义是指对于某个性别(或两性)的爱情和性欲。所以判断性取向,两个因素都需要具备。很多人仅仅通过机械摩擦,就能性兴奋甚至达到性高潮。一个异性恋者可能会发生同性性行为,一个同性恋者也可能会发生异性性行为,这一切的前提是:特殊境遇。例如:一个异性恋者在长期缺乏异性的环境中,有一定几率会把性欲发泄到同性身上;一个同性恋者可能会因为各种外界压力而和异性结婚,并被迫和异性发生性行为。但这并不代表他(她)们的性取向发生了转变或对不符合性取向的对象产生了爱情,也不代表人们能在不符合性取向的对象身上获得性愉悦。相反,当人们和不符合自身性取向的对象发生性行为时,会异常的痛苦、恶心或性愉悦不足。所以仅依靠性行为判断性取向,是完全不可靠的。

性取向的出现,并不需要有性行为或爱情经历。有些人错误地以为,如果没有尝试过,就无法判断性取向。性取向实际上是一种直觉,即使一个人在没有任何性经验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判断自己的性取向。有些人常用“喜欢”来表达亲密关系,但喜欢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如果不具备性欲(除无性恋),那显然也与性取向无关。性取向是只有本人通过自己的直觉,感觉爱情和性欲,才能做出判断的。[1]

通常,性取向有两种归类方法:

第一种:异性恋(只对异性产生爱情和性欲)、同性恋(只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性欲)、双性恋(对两性皆能产生爱情和性欲)、无性恋(对两性皆无性欲或性取向爱情)。

第二种:男性向(只对男性产生爱情和性欲)、女性向(只对女性产生爱情和性欲)、双性向(对男女皆能产生爱情和性欲)、无性向(对男女皆无性欲或爱情)。

性取向的定义并不单单依赖于性行为,而是表现于一个人在性和爱情上的永久吸引。这包括一个人在爱、依附感、亲密行为等非性方面的内在深刻需求,具体表现如:非性爱慕、共同目标与价值观、相互支持爱护、长久承诺等。

怎样判断一个人的性取向?


定义——“性取向”,又称“性偏好”或“性指向”或“性倾向”,是用来描述一个人性渴望、幻想和感觉的对象,通常是另一个人。性取向的分类有: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asexual)
个体对特定性别的对象,如异性、同性或男女两性,产生性吸引或迷恋,分别称为异性恋、同性恋或双性恋。在动物界和人类,大多数个体均对异性产生性吸引,这是与其繁衍后代的生物本能相一致的。但在动物进化的历程中,特别是在人类,一部分个体出现性取向与繁殖本能分离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清楚。在个体的性心理发育过程中,常伴有同性恋的性取向,但同性恋者大多没有性别角色和性身份障碍。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未获得解决的恋母或恋父情结是决定“性”定向的重要因素。他们设想:对母亲过分亲昵,对父亲疏远或敌视的男孩,会产生对其异性性冲动的恐惧,从而促使其性取向转向同性。性学习理论则主张,童年早期的同性恋体验或幻想不仅未受到抑制,反而通过性行为和手淫得到强化,促进了同性别的性取向。遗传学研究未能发现决定性取向的基因标记,也未发现孕期母体雄激素和雌激素水平的改变对胎儿出生后的性取向起决定作用的证据。社会文化环境对性取向的态度有十分显著的影响。例如:在性自由的社会,对同性的性取向,采取肯定的接纳态度,而在较保守的社会,则采取否定的排斥态度。


常见的性取向有5种: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以及泛性恋。

一、异性恋

异性恋是性取向之一,区别于只对同性恋产生性欲的同性恋者,异性恋者只对异性产生爱情和性欲,同时也区别于对男女两性均有感觉的双性恋者,具有异性恋性取向的个体被称为异性恋者。

异性恋是最“正统”的性取向,之所以称之为正统,因为这种性取向最符合生物进化的机制,男性和女性相互吸引才会增加其繁衍后代的可能性,保持人类这种种群在自然界中得以持续的生存;同时异性恋也是我们最常见的性取向,是被几乎所有的社会认可且接纳的,在其他生物中也更为常见。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异性恋是对与自己性别不同的人产生的爱慕、吸引或者性冲动,一个男人喜欢一个女人,一个女人喜欢一个男人,这就是异性恋,也被视为“直”,因为会有直男或者直女形容异性恋群体中的两方。

我们现有的社会文化,如婚姻、家庭制度,都是基于我们是异性恋的前提,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一个最基本的家庭,如果你的身边有两个爸爸或者两个妈妈组成的“家庭”,那肯定是不被接受的,也正因为社会文化习俗的约束,这样的存在我们设置要给它加个引号,因为它不是被认可的家庭概念,但这种家庭是否有其存在的权力,不妨自己思考下?


二、同性恋

同性恋,又称同性爱,是性取向之一,是指只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具有这种性取向的个体被称之为同性恋者。在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中,也普遍存在同性性行为,但这与基于高级情感的人类同性恋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人类多元化发展的一种具体表现。

理解同性恋这个词,只需要把异性恋反过来,把那个能让自己产生爱慕、吸引或性冲动的人换成与自己性别相同,比如一个男人喜欢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喜欢一个女人。包括我在内,整个社会对于同性恋的认识可能并不多,基于某部电影作品或者一本小说,我们感知到世间有这种与我们不同的存在,但当我细细思考同性恋这个词,我会觉得世间万物都是存在对立的,阴与阳,水与火,异和同,因为除了对象不同之外,其他毫无差别,开头我们提到取向是一种感觉,就像我曾经看到的一句话:我爱你,只是你的性别恰好与我相同罢了。

同性恋是性少数的存在,据调查表明同性恋约占人口的百分之三,换句话说,一个班里可能就有一个同性恋,他们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因为社会文化和习俗,这种取向被隐藏,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被认为是精神疾病,被治疗,被处刑。慢慢地,我们发现这种取向在动物身上也存在,同性恋这个词也慢慢地进入我们的视野,慢慢地被一些人所理解和接受。


三、双性恋

双性恋,又称双性爱、双性向,指对男女两性皆会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是性取向分类之一,与单性恋(异性恋、同性恋)取向齐列。


四、无性恋

无性恋(Asexuality,也称为nonsexuality),是指一些不具有性欲望或者宣称自己没有性取向的人,即不会对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别表现出性欲望,即缺乏性冲动。


五、泛性恋

泛性恋是指对任何性别皆能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他/她们通常认为,在恋爱方面性别是微不足道或无关的。牛津英语字典将泛性恋定义为:没有限制或抑制性的选择。有些人误以为泛性恋是双性恋的一种别称,但双性恋和泛性恋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双性恋是指对男女两性皆能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但双性恋者并不能对跨性别者、变性人、双性人、人妖等产生爱情和性欲。虽然双性恋者可能会在不知道对方是第三性别的情况下对其产生爱情和性欲,可一旦知道了对方是第三性别,就无法产生爱情和性欲,已经产生的爱情和性欲也会因此消失动摇。而泛性恋是指对男性、女性、跨性别者、变性人、双性人、人妖等皆能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它被认为是比双性恋更具包容性的一种性取向,因为泛性恋对所有性别的人皆能产生爱情和性欲。


除了常见的5种性取向之外还有其他10种不常见性取向。

1.Asexual

Asexual(无性恋者)指的是无法感受到性吸引力的人。无性恋者一般只会在精神上或审美上被吸引,但别人无法对他们产生性吸引,但是无性恋者可以和别人维持除性以外的亲密关系。如果你无法感知性吸引力,那么你就有可能是无性恋者。

2.Aromanic

Aromanic(无爱者)指的是极少能感受到或无法感受到爱情吸引力的人。无爱者并不缺乏与人的情感交流,只是不会产生去发展一段恋情的本能需要。无爱者也仅仅会在心理移情作用的支持下产生对爱情的需要,但是这种需要通常以柏拉图的方式呈现出来。无爱者和其他性取向一样,是天生的而非个人选择。

3.Graysexual

Graysexual指的是介于无性恋和有性恋间的一种微妙性向。被定义为是Graysexual的人可以是异性恋或同性恋,也有可能是除这两者以外的其他性取向。

4.Demisexual

Demisexual是指只会在同某人建立起足够深厚的感情后,才能对其产生性欲的人。

5.Demiromantic

同demisexual类似,Demiromantic指那些只有同某人产生足够深厚的感情后,才会产生爱情的人。

6.Lithromantic

Lithromantic指的是对某人产生爱情,却不希望获得情感回应的人(这类人的爱情可能会因对方的情感回应而消失)。Lithromantic有的可以接受恋爱关系,有的则不能。

7.Pansexual

Pansexual(泛性恋)指对任何性别(男性、女性、雌雄同体者、人妖、变性人、跨性别者)皆能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

8.Polysexual

跟泛性恋类似,多性恋(Polysexual)指的是能对多种性别(但并不是所有性别)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

9.Panromantic

Panromatic是指对任何性别皆可能产生爱情,但不会产生性欲的人。

10.Skoliosexual

Skoliosexual是指只能对超越两性性别(男女)或者性别模糊的人群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




22个问题判断性取向(如何辨识或确认性取向)

本文由“生活问答馆”精华整理而成

用心理学回答上帝

来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问:

(点击文末“了解更多”查看原问题详情)

对两种性别的身体皆无性趣,如何辨识或确认性取向?

性取向大多是先天形成,不可控。每个人都有活出真我的权利。

壹心理优质回答者@粥也也

你说你孤独,就像很久以前长星照耀十三个州府

最晚的 性取向大多是先天形成 ,也是出生后不久就定型了。虽然性取向来自 不可控 ,但人们对同性的接受受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

判断一个人的性取向主要基于两个因素:

一个是性欲望 ,认为,哪个性别的个体具有性吸引力和性冲动;

另一个是感情欲望 ,即哪个性别的个体,都有与他建立亲密关系的强烈愿望。

双性恋的定义有以上两个因素,可以接受和两性人相处。不是同时和两种性别的人交往,而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种性别的人交往。

无性恋爱是指没有性欲或声称自己没有性取向的人,即不表现出对男性或女性的性欲,即缺乏性冲动。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情感体验,但不排除和任何性别的人生活在一起,但可能不可能恋爱或恋爱。同时,没有性幻想和与性有关的梦。”

根据上面的描述,你的情况更倾向于无性恋爱。说到无性恋爱,很容易想到 柏拉图恋爱。

柏拉图式爱情,又称精神爱情,是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 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 的名字命名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爱情

柏拉图式爱情的主要目的是平等、完美和自由。

平等,柏拉图式的爱情是一种双方平等的爱情观念。

完美,每个人都有他完美的对象,而且只有一个。

自由和爱需要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蓬勃发展。与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交流真的是一种享受。不要用群众的眼光束缚自己。人活着就要忠于自己。

每个人都有依照自己的本质而生活的权利 .虽然我们谈论性取向是与生俱来的可能性,但即使是一种选择也应该被容忍和接受。

同性恋本身有较高识别同类的能力,无论哪种性恋都是无罪的普通人。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驱陈香

留下一片空白给你,写下你想说的。

看来你对自己的性取向有点迷茫。“如何识别或确认性取向?”

目前和男女都交往过(男性比较多),对两性都没有性趣(没有性冲动)。)

觉得无聊又不喜欢身体接触(没有阴影创伤。)不要认为爱情一定需要性。

到目前为止,没有感情经历,但不排除和任何性别的人生活在一起,但可能不可能爱也不可能爱。

同时

也没有性幻想和与性有关的梦境的情况。

如何判断性取向?

在《The Unofficial Gay Mannual》 (DiLallo, 1994)书中,外国学者DiLallo认为:同性恋者拥有的一种在对方没有表明身份的情况下也能准确断定他人同性恋身份的本能,异性恋者也有判断同性恋身份的本能,但准确度比同性恋者低,因为他们不像同性恋者那样有交往和获得归属感的需要。

也就是说DiLallo认为, 同性恋本身有较高的能力识别其他同性恋者 。而对异性恋者来说,判断别人的性取向是很难的。

因为如果一个人有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性取向,是比较难以被发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同性恋者在社会压力下选择和异性结婚,害得对象守活寡的原因。因为很难发现。

我们来看一下心理学家们对于这个问题怎么看:

尽管性取向不像种族、性别等社会类别那样有明显的外部生理特征, 大量研究证实人们能够根据少量的外貌特征、声音和动作行为等线索较准确地区分出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 ,并且准确率高于随机水平:

仅给被试呈现时长 10s 和 1s 的短片视频,让被试进行性取向判断,发现被试判断的正确率高于随机概率(Ambady, Hallahan, &Conner, 1999)

Rule 和Ambady 等研究发现,通过观看静态图片面孔就能较准确地判断出图片中人物的性取向,对男性图片和女性图片的性取向判断正确率都高于随机概率(Rule &Ambady, 2008; Rule, Ambady, Adams, & Macrae, 2008; Rule, Ambady, & Hallett,2009)

Johnson 等(2007)探索身体形态和走路姿势对性取向判断的影响。若个体身材和走路姿态与人们对其生理性别身材期望不一致,则容易被判断为同性恋。即若个体生理性别为男性但扭臀,生理性别为女性但晃肩摇摆,则容易被判断为同性恋者。

同性恋或者双性恋的判断标准是:看看他的梦里或者意淫中的对象的性别。如果梦中意淫的对象为同性,那么就是同性恋无疑了。如果梦到的意淫对象时男时女,那么应该就是双性恋了。

如果想判断另外一个人的性取向,可以观察他的交往对象,如果他(她)看同性的眼神充满娇羞,甚至有一些超出正常范围的亲密举动,那么可以怀疑有同性恋或者双性恋取向的可能性。

是否有可能属于无性恋?

不知道你每次性接触时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呢?判断是否属于无性恋,你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限不进行性行为,比如:三年,并离开现在所处的环境和屏蔽与你有过性行为的人。隔离过去的生活状态,来验证自己是否属于无性恋。

无论哪种性恋都是无罪的,都是普通的人,跟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只是由于基因或者其他原因决定的。

任何一种问题都是有原因的,设法找到具体原因。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张仁军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题主和男性女性都有过交往相处,并且无论是对男性还是女性的身体都没有性趣,没有性冲动,那么相对一方来说,题主更愿意和男性,还是女性交往相处呢?或者说是 在你的内心,对于自己的爱人(伴侣)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认为无聊且不喜欢身体接触,认为是什么很无聊,是和另一个人相处交往无聊,还是身体的性器官接触无聊?不喜欢身体接触,排除题主所说的有过创伤,那么 不喜欢身体接触的潜在原因是什么。

情感方面至今没有心动的经历,如果不了解自己想要寻找交往交流的另一半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也就很难针对某一个对象有特殊的感觉;

就像一个人不挑食什么食物都可以吃,除了不能吃的之外,那么对他来说,可能一切的食物都是一样的,没有所谓的好吃和不好吃。

如果是在吃的问题上是这样,那么可以考虑是这个人的味觉出现问题,比如味蕾功能丧失或者是味觉丧失等等,或者是影响味觉的中枢神经受到了损伤。

可如果是在感情上面,就要考虑是否有肾上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上的异常存在了。如果这些功能上面都没有问题,那么再考虑是否是心理原因造成的。

题主所说的没有性幻想和与性有关的梦境,在这里题主可以私下里看看自己的性器官功能是否存在异常,比如是否可以正常勃起,可以留意勃起时间以及勃起时的器官状态等等。

任何一种问题都是有原因的,只是要找到具体原因就要做很多方面的排除筛查 ,因此个人建议题主先做生理方面的检查,再考虑是否是心理因素引起的。

性驱动受生理层、认知层的影响,选择,然后承担责任。

壹心理优质回答者@如风

尊重自己的感觉,追随自己的内心

性的驱动,受两个因素影响: 生理层、认知层。

现代社会,很多人容易性冲动,主要因为认知层的强化。儿童时期这部分认知被有意压制、上学了读书了,接触网络、看情感电视剧,身体特征的变化等等因素又导致人们对性很好奇、很感兴趣;

因此,偶然间听到别人说对性不感兴趣、或者性取向不一时,我们会觉得好奇怪呀,真的假的哩!毕竟人们的判断大多都基于自我的认知来构建的。

所以,如楼主所述。差异化的性取向确实属于少众,因此产生的疑虑也很正常。毕竟身处在一个大多数人都认同的一套社会规则体系下,少数就代表着另类。

但好在现在的文化已足够多元、足够包容,很多同性恋也慢慢开始合法化了,当然仅限于少部分地区,想普及还有很多路要走。

楼主目前的问题,好在并未给自己带来太多情绪层面的困扰,仅是认知层面的一些疑虑,所以如何去解决,就看楼主个人的追求和爱好了,若想过大多数人的生活、少一些议论,那就性取向正常即可。但如楼主心理足够强大,刚好也遇到有此诉求的小伙伴,那自己做出的选择他人也无权干涉。

想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以及为此承但的责任后 ,答案也就明朗了。

最后再来一句,选择要谨慎。不要低估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家人的影响哈。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查看剩余的回答

人生答疑馆

你的心理学互助·成长社区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