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墨菲定律: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理智

时间: 2023-08-20 06:10:41

墨菲定律是一种经验法则,通常表达为“如果有什么事情可能出错,那么它就会出错”。这个定律不仅适用于物理世界,也适用于人际交往中。当我们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如何在这些情况下保持理智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墨菲定律: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理智?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风险和挑战。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如误解、误会、冲突、不信任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我们失去控制,进而做出冲动或不理智的决定。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警觉,时刻准备着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面对挑战时,我们往往会感到愤怒、沮丧、失望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我们的思考和判断,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理智。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做出过激或冒犯他人的行为。

第三,我们需要学会沟通和解决问题。在与他人交往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有效的沟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见和需求,从而达成共识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我们需要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但是,这些经历可以帮助我们成长和改进。因此,我们需要学会从失败中学习,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未来的交往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墨菲定律读书笔记(3)

上篇

打败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控制错觉定律:

我们总是会信心满满地“犯错”

所谓控制错觉定律,是指我们凭直觉而非理性分析做出判断,并自认为正确。其实,这往往是一种错觉,是一种盲目的谜之自信。

“控制错觉”几乎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养狗人士总说“我家的狗狗不咬人”;赌博的人总想着,自己一定会赢;在朋友圈转发锦鲤的人会说,运气还是有的……

其实世界充满了未知,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反而会有很多偶然事件,是我们无法预测,更无法控制的。

“直觉”往往成为了我们对抗未知的重要武器,惯性思维让我们变得简单粗暴。许多人在对某件事情发表看法的时候,总是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和直觉,认为只要这样做,就一定会有这样的结果;以前是这样,那现在和以后也会这样;别人都是这样,那么我们自己也会这样。我们自认为可以清晰地了解、准确地预测并做出正确的判断,殊不知,经验并不会永远可靠,而好运气也不是总会青睐你,这样以直觉为基础的判断,99%都是错觉,都会导致一个错误的结果。

这里,我们举个例子对“控制错觉定律”进行分析。【控制错觉定律案例】

妈妈买回来一盒月饼,让馨馨和果果姐妹两人一起吃。果果抱着盒子,拿起一个月饼咬一口又放回去,再拿第二个,又尝一口,再拿一个……姐姐馨馨不乐意了,去找妈妈打小报告:“果果霸道,一个人把月饼都抢了……”妈妈过来一看,非常生气顿时觉得,妹妹太浪费,又自私,想要霸占月饼,于是每个都咬一口.于是一把拉住果果,强压怒火,语重心长地教育她:浪费食物是非常不对的行为,而且有好吃的东西,应该和姐姐一起分享……果果撅起小嘴,似乎很委屈。

直到晚上睡觉前,妈妈试图再次教育她,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果果才奶声奶气地说:“我是想帮姐姐尝尝看哪个是蛋黄馅的,看哪个最好吃,因为姐姐最喜欢吃蛋黄流心月饼。”妈妈愣然,看着刚满三岁的果果,羞愧难当,说不出话来。

大人们用自己的想法去猜测孩子的行为,这在生活中非常多见。在孩子面前,大人有着绝对的权威,大人始终相信自己是对的,而孩子总是需要被纠正被教育的。上面这位妈妈,就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直觉作判断,认为果果自私,结果误会了孩子。其实这位妈妈所表现出来的正是控制错觉定律。

某个人曾经与朋友打赌:鱼到底有没有舌头。朋友说鱼是有舌头的,而那个人却以自己多年来吃鱼并没见过什么鱼舌头的经验,自信满满地坚持认为鱼没有舌头。后来,打赌的两个人去菜市场水产区,把鱼一条条拎起来观察。一位鱼贩被他们的举动所吸引,也很好奇,于是和他们一起找鱼舌头,看了很多的品种,最后得出结论——鱼是有舌头的。

你看,单凭经验其实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就连每天与鱼打交道的鱼贩,他对于鱼的认识也是不全面的。每个人所谓的事实真相本来就各有差异,即便不是红绿色盲,你看到的红苹果,在别人眼里也不一定就是红色的。我们亲身所见所闻都不一定是真实的,更何况是毫无根据的直觉呢!

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作背景,却还盲目自信,坚持错觉带来的判断,那么就会“信心满满地犯错”。

那么,要摆脱“控制错觉定律”,具体应该怎样做呢?以下建议值得参考。

多思考,多动脑,保持理智。

帕斯卡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我们区别于其他生物,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人类会思考。我们应该常常提醒自己,多思考,多动脑,多分析,而不是仅凭经验直觉,脑袋一热,大腿一拍就下了结论。

善于收集信息,准确认清事实,帮助自己做出正确判断

学海无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取充足的信息,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才有能力认清现实,认识自我,也才能最终做出正确的判断。

利用错觉,为自己服务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错觉运用得当,也能反“错觉控制”。例如,有些成功人士,他们往往一开始并不见得比其他人优秀,但是,贯穿始终的是,他们都有一种“优越错觉”,觉得自己优秀,结果真的变得优秀。朱元璋本是一介放牛娃,却以“明王转世”为自己贴金,本来是自欺欺人,结果他却成为了真正的明王。可见,如果能善于利用积极的错觉,也会带来积极正面的结果。

如果能正确认识自我,承认自己认知水平的局限,我们就能有意识地对抗“控制错觉定律”,当遇到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时,就能积极地对现有条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力争做出最理智的判断,而不是盲目地相信直觉,然后被动地接受结果。

“控制错觉”会带来干扰,甚至会令我们一腔孤勇,却死无葬身之地。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克服这种心理,打破谜之自信,保持理智,做出正确的判断。

墨菲定律效应合集

?1、自我认识

【苏东坡效应:若想驾驭人生,先认清自己】

【暗示效应:当心被催眠成“不行”的人】

【木桶理论:找出自己的短板,变劣势为优势】

【隧道视野效应:站得高看得远,瞄得准走得稳】

【定型化效应:不做刻板、偏见的人】

【锚定效应:不让额外信息影响个人生活】

【布里丹毛驴效应:不要让自己变成一头“蠢驴”】

【从众心理:随大流难以坚持己见】

【道德许可效应:提高自控力,才不会纵容自己】

【破窗效应:千万不要捅破第一个窗户】

【去他的效应:面对诱惑,一定要守住底线】

【权威效应:不被权威所左右】

2、强化内心

【杜根定律: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特里法则:正视错误,内心才能更强大】

【绝境定律:让潜能爆发出来】

【冰激凌哲学:在逆境中绽放崭新的自己】

【跨栏定律:把挑战困境看成一种享受】

【韦奇定律:培养意志力,让内心更加强悍】

【鲇鱼效应:在危机中激发自己的斗志】

【海格力斯效应:宽容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

【酸葡萄效应:拥有乐观,人生才会快意】

【思维定势效应:摆脱传统思维,彻底解放内心】

【曼狄诺定律:再苦再累也要面带微笑】

【坚定定律:激发自我的驱动力】

3、励志成功

【手表效应: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

? ? 【马太效应:一次成功决定一生的命运】

【蘑菇定律:忍受平庸,才能拥抱成功】

【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不要做】

? ? 【墨菲定律:在错误中成长,直到走向成功】

【临界点效应:成功就是再坚持那么一点点】

【罗伯特定理:放弃什么都可以,但不能放弃梦想】

? ? 【蜕皮效应:不断超越自己】

【跳蚤效应:不要为自己的人生设限】

? ? 【普瑞马克定律:行事果断绝不拖延】

【蝴蝶效应:最有效的防御是未雨绸缪】

【青蛙法则:经历的挫折越多,距离成功就越近】

4、生存博弈

【路西法效应:失控的角色扮演】

【皮格马利翁效应:要想使唤人就得学这个】

【群体效应:唤醒心中的怪兽】

【肥皂水效应:这样批评不会得罪人】

【登门槛效应:你是受害者,也是同谋】

【录音带效应:因为看不见,所以残忍】

【贝勃定律:在优厚条件下,让对方接受剩余部分】

【鸟笼效应:用给予对方的方式让对方就范】

? ? 【启动效应:周围的信息能控制你的行动】

5、和谐人际

? ?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很重要】

? ? 【晕轮效应:克服人际交往中的认知障碍】

? ? 【冷热水效应:把握对方心目中的那杆秤】

? ? 【情绪定律:用好心情感染身边人】

? ? 【囚徒困境:不做愚蠢的人】

? ? 【名片效应:把对方变成“自己人”】

【邻里效应:有事没事多走动】

? ? 【阿伦森效应:有点小缺点比完美更可爱】

【刺猬法则:人与人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

? ? 【投射效应:任何时候都不要以己度人】

? ? 【互惠原理:使其回报人情】

? ? 【反射法则:你想要人怎样对你,就怎样对人】

【瀑布心理效应:说话要有分寸】

【人际相似效应:教你如何跟别人套近乎】

【近因效应:前功一朝化烟云】

【亲和效应:广结人缘的最佳途径】

6、管控情绪

【猫踢效应:时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道森定律:焦虑程度影响活动效率】

【空虚效应:努力的人,内心永远不会空虚】

【心理摆效应:做情绪的主人】

【齐加尼克效应:让行动有条不紊的智慧】

【野马效应:不被愤怒牵着鼻子走】

【延迟满足效应:惊奇过度,人容易冲动和失控】

【漏斗效应:嫉妒是心灵的杂草,一定要根除】

【恐惧效应:认识根本,从此不再害怕】

7、职场启示

【布利斯定律:计划使工作高效推进】

【结伴效应:让你不自觉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因】

【热炉效应:上司的面子,员工伤不起】

【雷斯托夫效应:角落里变成“焦点”】

【猎鹿效应:合作才能双赢】

【天花板现象:为什么女高层总是那么少】

【费斯诺定理:少一些夸夸其谈,多一些踏实行动】

【250定律:每一位顾客身后站着250名新顾客】

【犬獒效应:不要逃避竞争】

【帕金森定律:时间是奢侈品,每一秒钟都要珍惜】

【竞争优势效应:发现和利用自身优势】

8、企业管理

【艾奇布恩定理:企业并非做得越大越好】

【普希尔定律:正确决策,速度是关键】

【奥卡姆剃刀定律:顺其自然,不把事情复杂化】

? ? 【麦克莱兰定律:权力分享,创造价值】

【蓝斯登定律:给员工创造快乐的工作环境】

【洛伯定理:善于利用每一位员工的优点】

? ? 【彼得定律:给予优秀员工晋升的机会】

【蓝伯格定理:在压力中提高自己,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 ? 【吉宁定理:真正的错误是怕犯错误】

? ? 【路径思维定律:避免路径依赖产生的负面影响】

【巴菲特定律:创新才能获得更多的机遇】

? ? 【卡贝定律:该放弃的一定要放弃】

【哈默定律:世上没有坏买卖】

? ? 【酒与污水定律:对待“害群之马”绝不手软】

? ? 【特雷默定律:企业中没有无用的人才】

9、人生智慧

? ? 【狄德罗效应:高级睡袍绑架了谁】

? ? 【瓦伦达效应:为什么不祥的预感很容易成真】

? ? 【顺序效应:顺序不同,感受不同】

【黑暗效应:为什么酒吧里的灯光都很昏暗】

? ? 【安慰剂效应:安慰不只是安慰】

【维特效应:揭秘自杀岛的传说】

【责任分散效应:对着一群人求救,得不到救援】

? ? 【凡勃伦效应:每个人都无法逃脱名牌情结】

? ? 【鸵鸟效应:一味逃避真能带来安全吗】

? ? 【角色效应:正确进行角色定位】

? ? 【蔡氏效应:实现目标的好帮手】

? ? 【卢维斯定理:谦虚的人更受欢迎】

【塔西罗效应:诚信乃立身之本】

【适者生存法则:善变,才能应万变】

10、幸福法则

? ? 【博萨德法则:距离越远,爱情越浅】

? ?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爱情有一张伪面具】

【毛毛虫效应:让你的梦中情人变成你的毛毛虫】

【示弱效应:爱情里没有对错输赢】

? ? 【“皮肤饥饿”现象:别让爱人太“饥渴”】

? ? 【马斯洛理论:夫妻双方也需彼此尊重】

【互补定律:找爱人,就要找个“互补”的】

? ? 【彼得·潘综合征:丈夫为什么长不大】

? ? 【磨合效应:通过磨合才能更加协调契合】

【榜样效应:孝顺父母等于给自己存了份“养老保险”】

? ? 【禁果效应:打破神秘感,合理引导才有效】

? ? 【超限效应:批评一次就好,唠唠叨叨只会过犹不及】

? ? 【幸福递减定律:财富越多,幸福越少吗】

《墨菲定律》刺猬法则:最好的相处之道,是彼此保持适度距离

1、刺猬法则:人人都需要一个适当的心理空间

人和人之间在一些固定的环境下,总会有一个“彼此间应当保持适度距离”的潜意识横亘在心底。一旦这个安全的心理距离被突破,就会引起不适。

我们每天都要与身边的人交往,有时候零距离并不代表亲密无间,给对方适度的空间和自由才能让彼此的关系更稳固。因为,人人都需要一个舒适又安全的心理空间。

2、沉没成本效应:错误既然无法挽回,就别再为之耿耿于怀

经济学中所说的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 Effects):如果人们已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过成本,那么便会增加该商品或劳务的使用频率。

大多数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在决策的时候聚焦于已经无法再赢回的沉没成本,以至于白白错失良机。

刺猬法则和沉没成本效应,就像是人的本能一样,有时候难以控制地就会有的感受,而且难以自我感知到这些问题,更别说对应性地实施解决方案了。

只有自我了解意识到这些问题,才会对客服这些问题,克服一个心理问题,就是迈出了成长的一大步。

3、破窗效应:第一次伤害未被重视,第二次伤害会接踵而至

破窗效应,由政治学家詹姆斯·威尔逊与犯罪学家乔治·凯琳于1982年提出。他们认为,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则会诱使人们效仿,甚至变本加厉。

破窗效应是个比喻,比喻一栋楼如果有一个窗户玻璃破了,放任不管的话,之后就会有人砸破更多的玻璃,最终可能整栋楼的玻璃都会被砸破。

在亲密关系中也是这样,破窗效应也就是很多人说的,出轨只有0次和无数次,是一样的道理。

这个有点像前面讲到的沉没成本效应,解决办法就是要及时止损,及时修复破损的窗户,以防止全部窗户被打碎。

4、海格力斯效应:越是选择报复,仇恨就会越结越深

海格力斯是众神之王宙斯之子,据说,有一天,海格力斯走在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上,看见路边有一个东西,像是鼓起来的袋子,非常难看,于是海格力斯便用力踩了一脚。谁知道这个东西竟然变大了,海格力斯被激怒,他又拿起一根粗壮的木棍砸那个袋子,袋子又变大了,他越是愤怒地想要摧毁袋子,袋子却越变越大,甚至堵住了他的去路。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海格力斯效应”,指的是人际互动之中彼此之间充满敌意,且互相仇视,以至于仇恨越来越深的社会心理。

我们需要懂得的是,冤冤相报何时了,学会理解,善用宽容,不要辜负人生中美好的人和事。

5、斯德哥尔摩效应:恐惧底线一旦被突破,就会选择屈从

1973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两名穷凶极恶的罪犯持枪袭击了一家银行,并挟持了四名银行职员作为人质。与警方对峙了130多个小时之后,犯罪分子才最终放弃了抵抗。

然而,让人十分迷惑不解的是,过了几个月以后,那些被警方解救出来的人质却普遍对那些曾经挟持和虐待他们的两名匪徒十分怜悯,他们纷纷在法庭上作证表示原谅劫匪的恶行,愿意自筹资金给劫匪脱罪。最叫人诧异的是一名女职员甚至爱上了其中的一名劫匪。

专家分析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是因为人性能承受的恐惧有一条脆弱的底线,一旦恐惧的底线被突破,人们往往会选择屈从。

这种现象更多地出现在家庭亲密关系中,忍受家庭暴力的人不肯离婚,当警方介入时,受害人又会千方百计地为施暴者脱罪。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