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区别在心理学中,常常会出现自我、本我和超我的概念,这三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区别
1. 概念的来源
自我、本我和超我这三个概念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他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自我、本我和超我。
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觉察、意识和认知,是个体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认知自己的重要性。
本我是个体内心深处的一部分,是一个人的内心需求、欲望和动机的来源,是最原始和最本质的精神力量。
超我是个体内心深处的另一部分,它代表着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是一个人的良心、理性和责任心的来源。
2. 功能的不同
自我、本我和超我在心理功能上有着不同的作用。
自我是一个人的中心,它是个体与外界的接口,负责接受、处理和传递信息。自我还具有调节、控制和抑制本我的功能,使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和规范。
本我是个体内心深处的力量,它包含了所有的欲望、冲动和动机。本我具有强烈的驱动力,使个体能够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满足自己的需求。
超我则是个体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代表着道德和规范。超我具有约束和规范本我的功能,使个体能够遵守社会道德和价值观。
3. 关系的互动
自我、本我和超我在个体心理结构中存在着互动和联系。
自我需要调节和控制本我的冲动和欲望,同时也需要遵守超我的规范和价值观。
本我的欲望和冲动会对自我产生影响,使自我产生内部冲突和矛盾。超我的约束和规范也会影响到本我的行为和决策。
4. 发展的过程
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
自我的形成需要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随着个体的成长和经验的积累,自我也会不断地发展和成熟。
本我的形成是从个体出生开始的,它是个体最基本的欲望和动机的来源。本我的形成需要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随着个体的成长和经验的积累,本我也会不断地发展和成熟。
超我的形成需要个体的社会化过程,随着个体的社会化和道德观念的建立,超我也会不断地发展和成熟。
本我(id)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满足的一切本能的驱动力,就像一口沸腾着本能和欲望的大锅。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急切地寻找发泄口,一味追求满足。本我中的一切,永远都是无意识的。
自我(ego)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性和机智,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它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的动静,给予适当满足。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对本我的控制和压制上。任何能成为意识的东西都在自我之中,但在自我中也许还有仍处于无意识状态的东西。
超我(superego)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就像一位严厉正经的大家长。弗洛伊德认为,只有三个“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才会健康发展;而三者吵架的时候,人有时会怀疑“这一个我是不是我”?或者内心有不同的声音在对话:“做得?做不得?”或者内心因为欲望和道德的冲突而痛苦不堪?或者为自己某个突出其来的丑恶念头而惶恐?这种状况如果持续得久了,或者冲突得比较严重,就会导致神经症的产生。
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在我们的经验中,觉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这就是自我,就是自我意识。这里所说自己的一切指我们的躯体,我们的生理与心理活动。
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冲动和欲望的贮存库。本我是按“唯乐原则”活动的,它不顾一切的要寻求满足和快感,这种快乐特别指性、生理和情感快乐。本我由各种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构成,完全处于无意识水平中。它是人出生时就有的固着于体内的一切心理积淀物,是被压抑、摈斥于一时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生命力、内驱力、本能、冲动、欲望等心理能力。
扩展资料:
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1、本我(Id):位于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Ego):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个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3、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遵循“理想原则”。
-自我
-本我
区别:
本我就是人的动物属性。求食、生存、配偶,是本我活着的动物性表现。
自我就是人的社会属性,是有意识活动的我。这个意识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感性的。
真我,是回归宇宙本体状态的我,就是大我。真我活着的主要目的,就是传播智慧和爱。
特点:
1、“自我”处于人格结构的中间,是个体人格的执行者。它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并遵循现实原则。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本我”与“真我”之间的矛盾,并以合理的方式满足“本我”的需求。“自我”是个体最常意识到的部分。
2、“本我”与生俱来,是人格结构的最底层,由人的本能、欲望及其能量系统构成,其中包含了人的各种生理需求。“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具有很强的力量,是个体内驱力的能量来源,但它同时也是原始、冲动、非理性、非社会并且无序的。
3、“真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处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来自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社会规范、伦理道德及价值观念,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它遵循道德原则,并追求完美的境界。“真我”与“本我”相对立,并对“本我”产生抑制,同时也对“自我”发挥监控作用。
扩展资料:
超我:
在精神结构学说中,弗洛伊德将精神结构分为私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阶层。超我是精神结构中最后发展的部分。超我是从压抑本能要求而进化来的。超我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是指人格结构中的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部分。
我国学者唐震在其新著《接受与选择》一书中,对超我(superego)给予了全新的解释。他指出,超我是自我发展的最高阶段,超我是孤独的我,超我是博爱的我,超我是信仰中的我,超我是完善的我。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