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心理防御机制的三种类型

时间: 2023-08-20 15:30:23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而自动运用的心理策略,是人类在面对外界压力、冲突和危险时,为了保护自我而采取的一种心理反应方式。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和不良情绪,但如果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一些心理问题。本文将介绍心理防御机制的三种类型,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心理防御机制的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否认

否认是指人们不愿意承认或接受某种现实的情况。当人们面临一些不良的信息或情况时,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或心理稳定,他们会采取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例如,当一个人被告知自己得了严重的疾病时,他可能会拒绝接受这个事实,认为是医生的误诊或是别人的恶作剧。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人们的压力和不良情绪,但如果过度使用,就可能会导致人们无法正视现实,从而错过机会,甚至加重自己的痛苦。

第二种类型:转移

转移是指人们把自己的情绪和冲动转移到其他对象或事物上,以减轻自己的负面情绪。例如,当一个人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而感到疲惫不堪时,他可能会在回家后对家人发脾气,或者在网上寻找一些消遣来缓解自己的疲劳。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人们的压力和不良情绪,但如果使用不当,就可能会对其他人造成伤害,或者让自己无法正视问题的真正所在。

第三种类型:投射

投射是指人们把自己的情绪和态度投射到其他人或事物上,以减轻自己的不良情绪。例如,当一个人感到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时,他可能会把自己的情绪归咎于别人,认为是别人的过错,而不是自己的问题。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人们的不良情绪,但如果过度使用,就可能会导致人们无法正视自己的问题,从而难以改进自己。

综上所述,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在面对压力、冲突和危险时,为了保护自己而采取的一种心理反应方式。其中,否认、转移和投射是比较常见的三种类型。如果使用得当,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和不良情绪,从而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但如果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就可能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心理防御机制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防御机制的强度等于人格的强度。




有时候你可以刺激一些病人,看一下他人格的强度怎么样。如果你稍微一刺激,他就认错啊,这个人的防御实在是太弱了一点。




有时候可以使用一点技巧来加强病人的防御,比如治疗师明显地错了,大家觉得应该怎么做?第一种做法是认错。第二种做法,是在你和病人关系好的情况下,你犯了错而死不认错,这样就教他原来有时候我也可以不那么攻击自己。你的行为是做了一个榜样,就是我不认错那又怎么样呢?但是这一定要在关系好的情况下才可以做的。这要慎重应用。





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可能会失败。




像压抑这样的防御机制有时候可能就经不起折腾的。一个人本来有强烈的性的欲望,但一直被压抑着,如果条件一允许,就会用变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像我们上一辈的人,他们在非常强的性压抑的状况下生活的,如果70岁了,想办法把性的压抑打破了,大家觉得会怎么样呢?就可能整个的人格被崩溃,就可能乱来,对他来说就可能是一件坏事情。




像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很多人出国,会经历文化休克,一下子从一个性禁锢很厉害的社会到一个相对自由的社会,最后可能导致整个人格的崩溃。具体的表现就是断绝和所有的亲朋好友的交往,永远消失在欧美大陆。白天就是拼命工作,晚上花天酒地。实际上是过快地把压抑这个防御机制打垮了。现在出国,就会发现国外的人的性压抑要比中国人厉害多了。

心理防御机制四种类型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八种:
1、否认:是指一种拒绝承认现实的某些方面,借以减轻焦虑和痛苦的心理防御机制。
2、潜抑:指一个人能被社会或自己意识所接受的欲望、情感和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使自己意识不到,而使内心保持“纯洁”、“安宁”。
3、投射:指一个人把自己的过失归咎于他人,或者将自己内心那些不能为社会规范或自我良心所接受的感觉、欲望、意念等放到别人身上,以掩饰自己,逃避或减轻内心的焦虑与痛苦。
4、反向作用:指一个人表现与自己的欲望、动机、观念等截然相反的矫枉过正式的态度和行为,以减少焦虑,维护安宁。
5、转移:指一个人把对某一对象的欲望、情感或行为意向不自觉地转向其他对象上去,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6、抵消:指一个人以象征性的动作、语言和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弥补内心的愧疚。
7、合理化:指一个人给自己的行为或处境寻找能为自我和社会认可的理由的做法。
8、升华:指一个人将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导向人们所接受、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上面来。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