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能力是指一种能够理解他人情感并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们的能力。在今天的社会中,共情能力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无论是在工作中、人际交往中,还是在家庭生活中,都能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共情能力的重要性。
共情能力的重要性
1. 在工作中,共情能力是一项必备技能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果我们没有共情能力,就很难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也就无法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而如果我们能够理解他们的情感,就能够更好地与他们合作,并且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此外,共情能力还能让我们更好地领导团队,更加了解员工的想法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2. 在人际交往中,共情能力能够提升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共情能力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如果我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就能够更好地与他们交流,并且更好地维护我们的人际关系。此外,共情能力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解决冲突。
3. 在家庭生活中,共情能力能够提高家庭和谐
在家庭生活中,共情能力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家人的情感和需求。如果我们能够理解他们的情感,就能够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并且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此外,共情能力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家人的想法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解决家庭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共情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无论是在工作中、人际交往中,还是在家庭生活中,都能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从而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并且更好地解决问题。
有没有发现,我们吵架,除了思维不一样之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彼此很难真正的共情。
共情是什么?通俗点说,就是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那这么说来,共情其实就是仁。仁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二代表两个人彼此相通。既然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也就是道家讲的无我。
所以说要挫其纷解其锐,必然要和其光同其尘。和其光同其尘,与物混一,没有了彼此的界限,其实还是说的要克制自己的内心,不要让个人的、私利的东西生发出来。这种大道理,看起来挺逆人性的,也挺说教的,但是确实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没有经历过很多事情,发生过无数次争吵,可能还真不能理解。争吵要是你真正在乎的人,不然你不足以表现出真正的情绪,你那些对别人的忍让可能对至亲至爱却很难保持,尤其是恋人,彼此间都有依恋和期望,思维方式又不一样,又都希望对方能明白自己,一旦争吵都认为对方不理解自己,都想着对方是错的。而且你还得不断的抑制住内心,真正把严于己宽以人落实到实处,才能慢慢的感觉到那种状态。
所以共情是种能力,可能是别人告诉你,你大言不惭地说我明白,却最终很难做到的大道理。所以说很多知识不仅仅书本知识或者科学知识,而且是实践知识和修为的知识,不能一蹴而就,还要刻刻反省,加上决心和一点点悟性,甚至对于自己的否定和放下。放下才能得到,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已经说到这里,可能道理勉强说明白了,但共情最终还是一种需要时间和阅历的东西。甚至于是一辈子都要不断突破进修的事情,没有终点。所以它不像其他的知识,被证实了,可能就是终点,而修炼是没有终点的。因为人性和自私以及诸多的情绪,就像开关一样,碰到了就不自觉的打开了。
望着窗外迷蒙的灯光,看着躺在身边的老婆。明天就要准备生了。你可能无数次听到老婆说怀孕有多辛苦,熬夜很难受,但你最终明白,可能是你要真的跟着她、陪着她熬夜,你才会明白些许。因为这还不够,共情是忘了自己,变成对方,但是很多事情你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明白,甚至还不会完完全全的明白,因为你终究不是别人。
所以共情是一种能力,就像很多人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你会反驳,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这确实是值得骄傲的。因为他经历过,经历过不是说实用主义的功利心态,经历过就会解决问题,那一听就是以为经历过我就能解决什么问题,遇到这种人和事我能处理,不是的,而是经历过我会更好的面对彼此,尤其是面对自己,处理好自己。这世界别人你是很难改变的。
只是说,很多事情你不能样样都经历,件件都能反思。所以,相信我,不要自以为是。事情虽然不同,但人心相通,这是一生的学问,值得你我共勉。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来的,心理学中指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共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来的,心理学中指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 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却越来越出现在现代精神分析学者的著作中。不管是人性观还是心理失调的理论及治疗方法似乎都极为对立的两个理论流派,却在对共情的理解和应用上,逐步趋于一致。共情似乎为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搭起了一所桥梁。
共情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共情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著名的作者戴尔·卡内基的作品《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力》在1935年畅销,其成功原因如题目所示,它教授了很多关于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实用技能,其中便以共情为主。
共情在很多人看来也许只是倾听和关心,但实则比这更多,它本质上是一种换位思考,将自己放于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属于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但同时我们忽略了这个过程必须要相互,以我们的共情来引导别人对我们的共情,这样才能将它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并且赢得长久的人际关系。这是卡内基在书中所强调的,他强调只有首先了解对方,我们才有机会被对方了解。举个例子,当人们感到被倾听时,他们会更好地倾听。当人们感到被对方感觉到时,他们的联系自然会更进一步。
共情还强调了"诚挚"、"真心",和"诚实"这样的品质,这些特点让共情成为了一种深层次的沟通方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医生丹尼尔·西格尔在他的著作《发展心灵( The Developing Mind )》中称共情为协作交流(collaborative communication),名字不同,但是意思一致,和卡内基相同,他们都在强调共情的相互作用。如果只是单方面的共情,则成为了暂时的联盟。共情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早在婴儿时期它的作用便深深影响了我们的成长和人格发展。如果早期婴儿和照顾者没有适应彼此的感受和需求,则会形成不安全依附(Insecure Attachment),这会影响我们长大后与其他人建立信任,也会从而影响我们的共情能力,所以不安全依附型人格在长大后会比安全型依附的人更多收到人际关系的苦恼。由此可见,共情对我们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
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所谓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该词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
这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能力,即个体能够以他人为中心,识别和接纳他人的观点并能够亲身体验他人情绪的一种心理过程。研究显示: 它和社交能力呈正相关。
共情也就是说拥有共同的情感,——你懂你,我懂你,我比你还懂你。
共情,也可以是同理心,是指对他人的心理活动或情感感同身受、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能力。通俗地讲,共情就是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做到通情达理。
对心理咨询而言,当我的头脑放松下来,全身贯注地聆听时,我的身体和情感,甚至能极为精妙地共振到对方身体和情感的转折变化。
共情的相关说明
共情的机制被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感知和模仿、关心和抚慰和设身处地的帮助他人。
当我们感知到了别人的消极情绪,在共情的作用下,我们就会尝试用肢体接触和语言来抚慰他的心情。在这一层的外面,共情的最高形式,就是设身处地、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帮助他人。
共情可以让我们知道别人的需求,让我们学会给别人公平,有利于合作的进行。时至今日,人类已经成为了高度社会化的动物,我们极度依赖社会,几乎没有人能脱离社会独自生存。为了生存,我们都必须融入社会,通过与他人合作来创造更高的价值。合作才会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利益。
这并不代表共情的能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它也会对别人造成更多的伤害。作者说,人类在拥有最强的共情能力的同时,也非常擅长折磨别人,这是因为人可以对别人的想法和感受有所体会。要想知道怎样才能让别人痛苦,就要先对别人的痛苦有共情。
以上内容参考:-共情
共情能力有两种。
一种是天生觉察他人内在状态的能力。这会体现在一些人际交往高手,领袖人物或者是心理咨询师身上。这是一种中立的能力,好人可以用它来做好事,坏人可以用它来做坏事。比如,有罪犯头目,就会运用这种能力控制手下,通过制造恐惧来获得稳固地位,这是他们运用同理心。
一种是因为人际创伤带来的敏感反应。这是因为早年依恋关系、回应错位或者严苛等带来的“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他们会将自己的稳定感交付环境。环境安全、他们自体感稳定;环境稍有变化,他们跟随者陷入糟糕状态。这其实是需要成长的心理议题。
这两者非常不同。
最大的区别,是自己的稳定感是否受到外界影响。共情力好的人,相当于多了一双探测他人自己的“超声波”,但因创伤带来的敏感,虽然也有一定共情能力,但往往是负性情绪、他人的攻击反应等方面。而对其他方面则可能显得过于迟钝。
那些自己敏感的往往是自己创伤所在。
一个早年失去亲人,有分离创伤的人,可能对朋友生病过度反应,产生惶惶不安,并将自己的焦虑投射到朋友身上,觉得他将不久要离开人世。结果是这种交流,被对方嫌恶,觉得这是诅咒,而自己还觉得是好心一片。
这种敏感是创伤的。可能在关系中让他人很累,自己也很累。
而你的朋友的情况,就很明显。她听到别人不快乐,内心不快乐。
是因为他人的不快乐唤醒了她内心暗在的“不快乐回忆”。
人的反应如同电脑。
大部分经历和人生体验存在硬盘,内存中只处理一些关键信息。被环境刺激反应,则会调动硬盘中的信息到内存中,处于“运作”状态。这是唤醒了硬盘原本的“坏扇区”。
好的心理咨询师之所以会越来越好,是因为自己粗大的成长议题整合完成后,在咨询工作中会被触及唤醒一个个小的“硬盘区议题”,这就会形成工作动力,不断清理整合自己,变得越来越顺畅。每个人都有“病”、“创伤”、“情结”,这些不断被碰触和看到,就会形成领悟的土壤。
无论是哪一种。
共情力都会带给人成长。借助共情发现的问题,可能是自己意识不到的,也是真正需要成长的所在。有不少人走的路是错误的,他们自认为正确的方向,恰好可能是在自我修饰、自我防御固化的路上。这些可以借助共情力来提示自己。
一个毕业于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因为个人痛苦,学习了中医,接着学习了禅修,她开始痴迷于禅修体验,并远离自己的家庭。在禅修中她被他人赋能,但是就像成瘾一样,无法回归生活。家庭变得越来越糟,说话越来越“玄乎”。她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后来又因她的美貌,被很多“导师”诱惑,这让她在矛盾和被吸引中纠结冲突。
这其实是回避问题,饮鸩止渴。
她的共情能力让她发觉了这些人的用心,陷入了个人痛苦中。终于发现了问题,最后在咨询中成长,用了三年,她回归了本心的自己,回归家庭,开始了健康的生活。
真正的成长其实很简单,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力量生活在当世,越来越愿意表达自己和获得关系。越来越快乐一些。是发自内心的力量,而不是一直依赖外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