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观点——梦的意义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家中的巨匠,他的理论对于心理学和其他领域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他关于梦的理论更是备受关注。他认为梦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我们潜意识中的深层心理活动在睡眠时表现出来的。那么,弗洛伊德的观点究竟是什么呢?
弗洛伊德的观点梦的意义
一、潜意识的表现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的表现。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面。意识层面是我们可以主动控制和意识到的心理活动,而潜意识则是我们无法直接控制和觉察到的心理活动。梦在弗洛伊德看来是我们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在睡眠时显现出来的表现形式。因此,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我们潜意识中的信息和情感的表达。
二、梦的本质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本质是满足我们潜意识中的欲望。这些欲望是我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满足的,因为它们与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相悖。因此,我们只能在梦中实现这些欲望,这种实现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弗洛伊德认为,梦里的欲望通常是不可理喻的,这是因为它们是我们潜意识中的原始动机,与我们的理智无关。
三、梦的解释
弗洛伊德提出了“梦境解析”理论,认为梦境的内容是有意义的,它们是我们潜意识中的信息和情感的表达。解析梦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潜意识。弗洛伊德认为,梦境的内容可以通过自由联想来解释,即让梦境的内容引发我们的自由联想,从而理解梦境的本质。
四、梦的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作用是满足我们潜意识中的欲望并缓解我们的心理压力。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从而缓解我们的心理压力,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此外,在梦中实现我们潜意识中的欲望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弗洛伊德的观点认为,梦是我们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在睡眠时的表现。梦的本质是满足我们潜意识中的欲望,解析梦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潜意识。梦的作用是缓解我们的心理压力并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医师、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梦的解析》出版于1900年。它通过对梦境的心理学探索和解释,不仅打破了几千年来人类对梦的无知,同时还标志着精神分析理论的初步形成,所以很强!
可以说弗洛伊德之前没有心理学。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有意义的精神活动,可以通过精神分析这种心理学技巧进行解析。梦境所演示的,其实是内心某种愿望的达成,即使连那些不那么愉快的梦也是,只不过真实欲望在这个时候被伪装起来了而已。
1、
在弗洛伊德以前,一般人对于梦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梦是来自鬼神的启示,可以预卜未来,可以指导行动;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梦是没有意义的胡思乱想,没法解释。
民间主要通过密码法、象征法这两种方法来解梦。密码法就像查字典,把梦拆开,通过查询前人已经编写好的解梦书,翻译梦里每个东西所代表的意义,然后再把它们串起来。象征法则像打比方,把梦当成一个整体,认为梦里发生的一切象征着做梦者在现实中的境况和未来走向。
2、
弗洛伊德首先否定了上述两种对梦的看法,他认为把梦当成超自然力量的启示是迷信,同时,他反对把梦当成没有意义的胡思乱想,认为梦是充满意义的,梦和做梦者清醒状态的思想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最重要的是,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可以解释的,用心理学技巧来解释梦完全是有可能的。
3、
梦是愿望的达成,这是《梦的解析》这本书最核心、最重要的结论。弗洛伊德认为,所有梦的核心本质都是愿望的达成,就算是让我们痛苦、焦虑的噩梦也不例外。只不过成年人的心理活动比小孩子复杂得多,在梦里实现自己的心愿不会像小孩子那么简单直接、毫不掩饰,他们会通过伪装把真实的欲望隐藏起来。
4、
弗洛伊德用冰山来比喻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他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就像浮在海面上的冰山,露出海面的一小部分冰山是能被我们觉察到的意识,而淹没在海面之下的绝大部分,则是我们根本觉察不到的潜意识。梦是愿望的达成,可是这个愿望只有想办法从潜意识层面进入意识层面,才能成功形成一个梦,并在梦里实现这个愿望。人的内心有很多不光彩的甚至自私的欲望,这些欲望难以启齿或者见不得人,所以一直被内心的道德感压抑和排斥着,被关在潜意识里,为了从潜意识里跑出来并合理地出现在意识层面的梦境里,这些被压抑、被排斥的欲望会进行伪装。
5、
梦的伪装有四种工作机制,分别是浓缩作用、转移作用、比喻作用、修饰作用。经过这四种工作机制的伪装和加工,梦的真实意图就被成功地隐藏起来了。
1) 浓缩作用
把两个以上的印象或经验结合起来,集中在一个具体的形象上。就像七个葫芦娃结合成的金刚葫芦娃,具有七兄弟所有的特异功能。
2)转移作用
把具有重要精神价值的内容转移到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举个栗子,如果,一个人总是梦到自己喜欢的人经常戴一个亮眼的蓝领带出场,那可能蓝领带就是梦中爱情的象征。
3)比喻作用
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弗洛伊德发现,象征作用常常带有性的色彩,被压抑的性冲动在梦里会转化成具体的形象。(不举栗子了)
4)修饰作用
梦从人的日常生活经历中取材,又经过前三种作用伪装变形,得到的是几个没有关联的形象,润饰作用就是按照某种逻辑把这些形象强行编成一个像模像样、可以理解的故事。虽然润饰作用的目的是让梦看起来逻辑更连贯、更容易理解,可是事实上却在进一步歪曲梦的内容。
梦的四种工作机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伪装梦,让梦躲过审查,可是经过这么一折腾,梦就面目全非了,在改造和伪装的过程中丧失了原有的逻辑关系,梦很可能看起来混乱荒谬、扑朔迷离、难以理解,很难找到愿望满足的迹象。
6、如何用精神分析法来解释我们的梦?
梦是愿望的达成,所以,解析梦的关键就是找到做梦者想在梦里达成的那个愿望。
弗洛伊德认为,不管梦境多么奇特,它的材料永远来自现实世界。换句话说,我们不会梦到我们没见过、没听过、没经历过、没想过的东西。那么从分析的角度看,梦不管耍了多少花招来改造、加工、伪装自己,制造梦的素材全都是可以从做梦者的真实生活中找到来源的。用精神分析法解析梦,就是将梦境拆分成不同的部分,然后针对各个部分展开自由联想,追溯这些念头和想法在真实生活中的来源,然后再找出不同部分的内在联系。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实现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的途径。
按照弗洛伊德的思路,恶梦可以这样解释。首先,梦分为显梦和隐梦。隐梦是梦的真实意图,而显梦往往是经过伪装的。就是说,潜意识本本来希望完成的是隐梦,但是经过加工,它以显梦的形式出现。这些伪装有时导致梦境很乱不堪,有时则会使得梦境看起来和需要相反。其次,梦所实现的有些是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愿望,这些愿望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被意识所觉察。这样一来,有些恶梦中的情景只是意识所不能接受的,但是却符合潜意识的愿望。(例如,男孩梦见自己的母亲死亡在现实中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但却是符合俄狄浦斯情节的)。再次,《释梦》中的一些举例说明弗洛伊德并不排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认为某些恶梦只是现实的重复也不无不可。
简单的说就是:1.梦被外装了,表面上看是恶梦,满足愿望的内容暗含其中,清醒时可能读不懂,需要像破译密码一样的破译出来;2.意识认为那是恶梦,但是实际上它满足了你意识不到的愿望;3.白天看了让你害怕的东西,晚上就梦见这些了。
这是一部发表于1900年的著作,它和新世纪的到来一样,为未来的学术界开辟了最光辉灿烂的曙光。弗洛伊德曾表示希望在将来有一天建立一块牌子,上面写道:1895年7月24日,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博士在这间房子里揭示了梦的秘密。在弗洛伊德看来,梦不像其表面显示的那样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表象,它是通向无意识的捷径,是打开人格最深层的钥匙。梦有含义倒不是弗洛伊德独创的观念,他的同时代杰出心理学家并不把梦放在眼里,认为梦不是白天的心理过程而是在夜间混乱的表现。
所以弗洛伊德说,每个梦都是愿望的实现,即以伪装形式表达(满足)某种无意识欲望。正是梦的这一个特性使它成为通向无意识的捷径。如果我们能够解释梦,找出它的隐义,我们就能够恢复一部分无意识心理生活,并能够将它们置于理性的照耀之下。《释梦》是一部带有心理治疗性质的著作,是一位精神分析专家对他的病人和自我进行分析的病例研究,因此,弗洛伊德在分析完梦的性质之后,将它与癔病治疗联系一起。
《释梦》指出,梦与癔病具有同样的破译方法——自由联想法。这个理论表示,应当给自己的心理以完全的自由,应当削弱我们意识中的所有阻碍和批评,让所有的一切,包括荒谬的思想和形象自由地进入头脑,尽管它们乍看起来似乎与梦无关系,但正是依靠它们才能建立起梦的意义。自由联想法有一定的操作规定,在弗洛伊德著作中,依靠德语的词汇的拼写与变形来侦察梦的意义,然而,离开了德语的国家,弗洛伊德所建立的一套梦的语言,如上楼梯象征性交,一只手提箱代表阴户,一顶帽子表示阴茎等就不再适用。
《释梦》的最后一章对梦的产生进行了理论阐述,将人类的意识划分出了前意识和意识两种类型,认为意识是行为的绝对统筹者,但是那些永远处于无意识中的不为人所接受的愿望伺机寻求表现。
《释梦》中的见解一直为学院派心理学家所不齿,但它的临床实用价值以及智慧的启迪性为它赢得了人文学者的普遍声援,也使弗洛伊德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大众英雄。弗洛伊德的见解广泛应用于神话、传说和文艺作品的解读上。他在《释梦》通篇说得很明白,所有我们在梦中发现的被压抑的欲望都烙有儿童特征,就像我们在俄狄浦斯情结中所看见的那样,压抑形成于童年期并构成入梦中的隐义材料。个性的根源应追溯到童年,尤其是早年性本能发展的阶段。
由于弗洛伊德过于重视“性”对人的行为和思想的影响,他在后来被指责为“泛性论”者,并被视为西方的性解放的始作俑者,实际上弗洛伊德本人却在“性”观念上持保守立场。在他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人有理智来约束本能,这正是他研究无意识的目的,他声称自己在40岁后就不再有任何房事。西方的思想界特别接受了他的“性”和“无意识”概念的影响,在哲学上出现了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思潮;在文学上则出现了一大批心理分析小说,里面主人公的行为动机不再做任何社会学的解释,而被视为是无意识的表露,是无法为人所控制;电影界也有大批的心理分析电影问世,如《爱德华大夫》等。
弗洛伊德过于武断的理论有时失之简单,他在创立了他的精神分析学派后,他的追随者不久就纷纷自立门户,他们不满意老师的“性优势论”,荣格创立了他的集体无意识学说,阿德勒提出人类“自卑”感。远在中国的鲁迅也指责他:“弗洛伊德恐怕是有几文钱,吃得饱饱的,所以没有感到吃饭之难,只注意于性欲。”到晚年,弗洛伊德可谓众叛亲离。然而,尽管弗洛伊德有许多错误,但在今天,其“错误”的观点非讨论不可,这正是对他和他的学说最好的纪念,我们最好不要把弗洛伊德看成一个医生或什么科学家,他是个纯粹意义上的哲学家。他对“理性的信赖以及对‘绝对论’的忠诚表明了他对宇宙秩序的信仰”。
无意识理论的提出
弗洛伊德以他创造的无意识理论、性本能理论、三重人格理论和梦的理论建立了精神分析学,他提出人的心理能量的结构分为无意识、前意识、意识三部分,他们犹如鸡蛋的蛋壳、蛋白、蛋黄一样存在于不同的层次,他们的内容包括人的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相当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弗洛伊德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解释了无意识、前意识、意识的关系:在我们的内心隐藏着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空间,意识犹如浮在表面的冰山一角,隐没在水下的那片庞然大物就是无意识,而连接意识和无意识的层面就是前意识。
无意识或本我是储藏性本能的领域,性本能在其中没有任何约束,表现为无理性的、原始的冲动,它的惟一目标是追求满足和快乐,而达到这种满足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靠反射活动和幻想性满足把能量释放出来,二是屈服于自我的影响,使能量接受自我的约束,从而达到迂回的满足。为了社会的利益和人格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对性本能加以压抑。但是这种本能不会因为受到压抑而减弱,相反,它们总要寻找机会通过“以法律和道德的禁令,在无意识和意识之间建起的一道前意识的堤坝的缺口进入意识领域。梦、遗忘、失语、笔误、口误等反常行为就是那些乘虚而入、不期而至的无意识在意识中的表现,也就是说无意识的本能冲动只有经过前意识的闸口才能进入意识领域,即生命能量在意识到之前,就已经受到压抑,这样的压抑被称为“潜抑”,即使在意识之中,潜抑也不会被察觉。
无意识,即下意识,是一个人以往经历的总和通过内化过程,构成了这个人独特的情结和人格对事物作出的瞬间反应,它仅仅是习惯性的或者偶然性的没有通过意识指导的行为状态,是人内在的本我所具有的意识,需要借助外在表现而反映的意识,它反映的是人的内在人格以及原始欲望,是真正的精神实质。
对无意识的认识
“人不全是他自己的主人。”即我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是不能够完全被自我认识到,并理性地加以控制的,而是源于潜意识的欲望和需求借助种种方法,不知不觉地从幕后操纵着我们的精神活动。弗洛伊德说“不能把心理的主体置于意识中------”,他认为意识不是人的主体,仅仅是与人的记忆、焦虑、无意识压抑、唯乐原则等同样的一种心理功能,认为人的意识状态是非常短暂的却能重复产生和恢复的,即无意识的理论,是一种非常强有力的心理过程或者观念,特别强调无意识的重要性。这种无意识由于长期被压抑着而不能转变成意识,但是通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消除这种压抑,使得无意识变成意识。因此可以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无意识是一种有动力的被压抑的无意识。
一个人在进行心理活动时,一般都是意识和无意识同时进行的,或者说一个人在行为时就会有无意识的动作和有意识的动作,表面是有意识的行为,而核心确是无意识的行为,就如同美剧《Don’t lie to me》中对人类面部表情和说话行为时下意识的动作的观察来断案一样,人类的真情实感在无意识中就暴露了,而当事人却仍不自知。一个人的行为本身是一个连贯的、同一的过程,是无法分割的。无意识的行为和作用都是当事人本身知觉不到的,我想这也就是人为什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原因吧,白天有很多意识到的认识,到了晚上做梦的时候就会以另一种情形“愿望达成”。人们有太多的欲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这种得不到满足的欲望不断在潜意识中凝聚,在人们的内心形成了强大的动力能量并寻求一些虚幻的或幻想的形式来实现在现实中被压抑的欲望。
一个人的无意识尽管是完全潜伏的,尽管它的作用丝毫不被当事人知觉到,但是毫无疑问这个无意识同样能主导一个人的行为。这也就说明无意识是以意识为基础的,是由最初的意识衍化出来的,是最初的意识的一种压抑状态。这种无意识是股强大的能量,他会在人们意识松懈的时候倾巢而出,表现在意识里,呈现出混乱的状态。都是潜在的无意识力量支配的结果。无意识是人们清醒而自觉的理性意识所无法认识也是无法控制的。无意识空间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我们只有让自我放松时通过内心独白、感觉化的幻想,把意识深处的无意识状态外在的呈现出来。
弗洛伊德对于梦的解释 就是梦是愿望的满足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