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是20世纪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研究成果对儿童心理发展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了许多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如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操作性思维理论等。那么,皮亚杰心理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皮亚杰心理发展的原因
1. 遗传因素
首先,皮亚杰的心理发展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基因对其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和认知能力在遗传上有一定的先天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速度和质量。
2. 社会环境
除了遗传因素外,社会环境也是影响皮亚杰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皮亚杰发现,儿童的认知发展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的影响。例如,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而一个缺乏关爱和安全感的环境则可能会阻碍儿童的认知发展。
3. 生理发展
此外,生理发展也是影响皮亚杰心理发展的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会逐渐发育成熟,这对其认知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例如,儿童在6-7岁时,大脑皮层开始逐渐发生变化,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抽象概念。
4. 学习经验
最后,学习经验也是影响皮亚杰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皮亚杰认为,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自我探索,可以逐渐掌握新的认知技能和知识。例如,在玩具和游戏中,儿童可以学习到如何处理空间关系、分类和序列等认知任务。这些学习经验对其认知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皮亚杰心理发展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遗传因素、社会环境、生理发展和学习经验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儿童的认知发展轨迹。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提高其认知水平。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和四大因素有关:成熟;活动经验;社会性相互作用;平衡化过程。他把每个因素极其相互作用看作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
成熟和遗传
遗传自始至终地对发展过程有限制作用。成熟,作为先天潜能之实现(的程度)就是这种限制由以建立的机制。“成熟知识决定了各个特定阶段的可能性的范围,它并不导致结构的建立。”因此,成熟因素在认知发展过程中,起着广泛的限制作用。这种限制是随着成熟过程而变化的。
活动经验
儿童所建构的每一种知识,都是通过与客体或他人的相互作用才获得的。活动经验是引起同化和顺应的原因,它导致了认知的变化(结构或图式的变化)。
社会性相互作用
皮亚杰用这个因素来说明人们彼此之间的观念的交流。这种相互作用在“社会——约定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同他人的相互作用也会促进那种导致物理知识、逻辑——数学知识产生的不平衡的出现。社会性相互作用有多种类型。既可以同他的同龄人发生相互作用,也可以同父母,或其他成人发生这种关系。
平衡化
“在这三者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协调,这种协调就是一个平衡化过程。自我调整恰恰就是平衡化的实质。”儿童一旦获得活动经验,建构过程就会开始了,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协调也就开始了(同化和顺应)。在此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广泛内在的控制和调整。平衡化也就是使新的经验能够被成功地整合进图式的调节者。
感情的发展
儿童发展的第二个主要方面就是感情的发展。感情所涉及的是情绪、价值、道德推理和“情感”等。
皮亚杰认为,感情和智力一样,都不是先天的。首先,感情的发展和认知或智力的发展有着某种相同的意义。智力的发展,总会伴随着一个相应的感情发展的过程。儿童把经验同化进情感图式的方式,与他把经验同化进认知结构的方式是没有区别的。知识便是这种活动的结果。其次,所有的行为均具有感情和认知这两方面,纯粹的认知行为或纯粹的感情行为都是不存在的。譬如,“喜欢”数学的儿童在数学学习中一般会取得迅速的进步,而“不喜欢”数学的儿童则进步缓慢。这两种情形下,认知行为都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
简言之,感情结构是随着认知结构的建构而建构的。
作为一个生物学家,皮亚杰对机体如何适应环境很感兴趣。他认为智力是人类特有的适应环境的方式。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反应在行为上,行为被图式控制。图式是一种心理结构,是一系列整合的知觉、观念和行为在心理上的表征。个体使用图式表征世界和决定行为。皮亚杰假设,婴儿生来就具有某些图式,他将其命名为“反射”。对于其他动物,反射一生都控制其行为,然而对于人类,只有婴儿才利用反射来适应环境。这些反射很快就被建构的图式所取代,当图式变得更加复杂(即能支配更复杂的行为)的时候,就可以称之为结构。当一个人的结构变得复杂的时候,这些结构就有层次地组织起来,构成主体的整个认知结构体系。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个体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认知结构不断形成和更新的结果。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要通过三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同化(assimilation)、顺应(accommdation)和平衡(equilibration)。
同化和顺应是两种互补的过程。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指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适应客观变化。以同化为例,一个婴儿通过吸吮小奶瓶,发展了一种吸吮图式。当他试图吸吮大奶瓶的时候,就运用了这种吸吮图式。这就是同化。以顺应为例,一个婴儿需要从吃奶改为吃饭,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通过同化和顺应,个体对外部世界的觉察就转化为主观的认知结构。事实上,同化和顺应是同时发生的,尽管它们其中之一可能一时占主要地位,但它们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皮亚杰认为平衡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状态,而是一个持续地调节行为的动态过程。平衡状态是平衡过程的结果,同时又是下一平衡过程的起点。从认知功能的角度讲,平衡就是使个体在心理上维持稳定的发展。平衡除了前面所讲的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的对环境的适应外,还包括认知结构内部各个子系统间的平衡,以及主体的总体知识和部分知识之间的平衡,即总体的知识不断分化到部分中去,部分的知识不断整合到总体中来。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