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童年创伤对人格影响

时间: 2023-08-21 06:04:40

童年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塑造人格的重要时期。然而,如果遭受了童年创伤,那么对于人格的影响是巨大的。童年创伤是指在童年时期经历的身体、心理或性上的伤害。这些创伤可能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亲戚朋友等方面。童年创伤会对人格产生长期的影响,甚至可能引起长期的心理问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童年创伤对人格的影响。

童年创伤对人格影响

童年创伤对人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卑感

遭受童年创伤的人会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这种自卑感会影响到人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坚定自己的立场,缺乏自信和勇气。

2. 社交障碍

遭受童年创伤的人可能会在社交方面遇到困难。他们可能会因为缺乏信任感而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或者因为担心受到伤害而回避社交。这种社交障碍会影响到人们的情感生活和社交能力,进一步加剧人格上的问题。

3. 恐惧和焦虑

遭受童年创伤的人可能会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到恐惧和焦虑。这种焦虑可能会导致他们在生活中缺乏积极性和动力,甚至可能导致抑郁。

4. 内向和孤独

遭受童年创伤的人可能会变得内向和孤独。他们可能会因为缺乏信任和安全感而回避社交,或者因为害怕受到伤害而不愿意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这种内向和孤独会影响到人们的情感生活和社交能力,进一步加剧人格上的问题。

总之,童年创伤对人格的影响是长期的、深远的。它可能会导致人们在自我认知、社交能力、情感生活和心理健康方面出现问题。因此,在处理童年创伤时,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方法来帮助受伤的人重建自信和信任,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克服与创伤有关的心理问题。

被忽略的童年创伤,会影响一生

被忽略的童年创伤,真的会影响人一生吗?

在心理学上,创伤一般是指由外界因素造成的身体或心理损害,而心理创伤就是和一此生活事件相关的一种强列的情威反应。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童年阴影,它是所有伤害中最难被察觉影响最大和难以愈合的一种。时间久了,它们被我们遗忘,甚至我们都不知道这原来也是一种伤害,但我们终其一生在为它的影响买单。

童年,也许是因为首次提入世界的影像,才对任何伤害感触很深;也许是因为年龄小,才那么无助和无法承受。这些伤害甚至潜移默化影响我们人格成长、人际关系、对世界认知等方方面面:

从小缺少父母陪伴的人,可能会比较叛逆;小时候遭受过性侵、猥亵的人,可能会害怕接近异性;在暴力下成长的孩子,脾气会比较差;从小被打压控制的人,可能隐藏着深深的自卑。很多不自信,都是来自于从小的家庭教养。

一、期待性创伤

所谓的期待性创伤,是指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期待。比如在母亲怀孕的时候,期待要一个男孩子或者是要一个女孩子,而和自己期待的结果不一样,可能就会区别对待;再比如,期待孩子可以学习成绩很优秀,期待孩子可以不淘气且很听话等,一旦孩子不是自己期待的那样,父母就会批评、指责、打骂,给孩子造成心理的创伤。

因此,这样的事情如果在孩子的整个童年都持续的发生,那么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包括她对这个世界和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二、分离性创伤

有分离性创伤的孩子,会在内心当中非常缺乏安全感。主要是因为养育环境的不稳定,或养育者本身的不稳定。所谓养育者本身的不稳定,就是指养育者的情绪波动大,或没有情绪波动,或根本不具备相对应的父母功能。在我做疗愈的过程中,遇到过不少内心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他们要么是小时候父母去外地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一年见不了两次面;要么是因为计划生育超生了,把孩子放到其他亲戚家养育,等孩子十来岁的时候才接回去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还有的是父母早年就因病或因其他原因去世的。

在孩子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生活,需要父母的爱的时候,父母却因为种原因没有和孩子在一起。这样的成长环境,会让人持续待在安全感缺失的状态里,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和人际关系中的情感链接都很敏感。为了保护自己,只能一直躲在自己的世界中,幻想着自己有多厉害,从而断绝与他人的交流来往。

三、忽视性创伤

所谓的忽视性创伤,就是在我们小的时候,自己的感受、意愿或声音都没有被真正看到,真正感受到。很多人小时候都会经历过这个情景,就是自己摔倒了,父母为了让他学会坚强,叫他不要哭,说哭是一件羞愧的事。还有就是,父母总是认为我们还是个孩子,很多自己的想法不被父母所理解,更有可能是不被父母所尊重,让我们内心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不自信的人。

这种创伤还会导致我们,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扮演一个很重视自己、时刻关注自己的父母角色,因为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因此,过分渴望得到关注,其实是忽视性创伤所引起的反应。

由于人类心理保护性机制,创伤性记忆被压制,到了意识层面以下,简单的说,就是人会选择性遗忘不好的事情,但是,这些记忆却在发挥作用,影响着当事人的行为与情绪,而且,在很多年之后,记忆有可能被唤起。

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往糟糕的情感体验,会刻印在我们的关系模式中,一旦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便无法学会如何正确爱人,在感情中始终难以快乐,甚至,不断重复父母错误的行为,将童年阴影笼罩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时间能让我们淡忘曾经痛苦,却无法改变这些经历在我们人格中投下的阴影,唯有选择正视、疗愈过去,我们才能踏上重建内心的旅程。

童年创伤为什么会带来很大的心理伤害?

小孩子能有什么心眼?只要到了6岁以后能记事了,发生了大事,自己小,不懂的自我调节,又不懂得找人分享,只会自己瞎想!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发酵,最后就严重了~

童年的创伤会留下一辈子挥之不去的阴影,尤其是性格方面,对一个人长大后的命运,和成年有莫大的影响,给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童年至关重要!

关于童年创伤,弗洛伊德曾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

弗洛伊德说人的大脑好比电路,如果电路中的电流过大,电路就可能会被烧坏,烧坏的地方就是创伤。

而小孩子的“电路”承受电流的能力比较小,所以他的“电路”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情出现过载、短路而烧坏。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成人身上,却不会造成创伤,因为成年人的“电路”承载能力强。

同时,弗洛伊德还强调:“常常发生的是许多局部创伤,而不是单一的重大创伤,这一系列的局部创伤和在一起才产生创伤性的影响。”


简单说就是大多数人的童年创伤都是一系列不愉快的经历造成的,典型如父母长期的虐待或 情感 忽视。

只有少数人才是突发的单一重大创伤,如遭遇陌生人性侵。

这是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

另外,根据最新的神经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发现,动物幼年时期如果有过极端体验(创伤体验),很容易对动物的大脑神经在分子结构层面造成影响。

也就是说, 生命早期的创伤体验会改变动物的大脑神经结构。 所以童年的心理创伤会带来很持久重大的影响。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儿童的大脑神经细胞其实具有很强的再生修复能力,所以偶尔一次的轻微不愉快体验往往不会造成长久的创伤性影响。

但如果这种不愉快的体验重复出现,那可能就会造成持久性的心理创伤。

这种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其实也佐证了弗洛伊德相关的理论。

童年(生命早期)、多次、重复性的创伤体验,才会造成持久性的心理创伤,并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

另外再说一句, 任何一种引起不愉快的经历,都可能会带来创伤性的影响,比如:恐惧、焦虑、羞愧或者身体疼痛等等。


我是@心理咨询师常希言

虽然不知道大家都遇到过什么样的童年创伤,我想说明一下的是:对我们造成伤害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当时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感觉让我们很难受或是无法接受,而我们童年时期的认知水平有限,会对这些感受进行一些错误的赋义,事实上,是这些错误赋义给我们带来了伤害。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童年创伤,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认知水平提高了,我们就有机会对那些过去不能整合、不能赋义的所谓的创伤进行转换或升华,这些创伤都是可以被改变的。

一定会,我记得自己那个时候有个创伤,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你带给他什么,他将会把你带给他的东西无限放大。所以,请无论如何都不要在孩子童年时期去伤害他,这将影响他的一生!!!

孩子在童年时期,特别是5岁以后,他的意识已初步形成,但认知能力还很有限,犯的错误有时候自己也无法理解和控制。此时父母的反应十分关键,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犯错后的反应是批评教育,有时甚至责骂殴打。殊不知家长是站在成人的世界以成人的标准去评判孩子的行为。

举个例子。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刚刚擦完桌子,而过一阵,孩子弄了点水洒在了桌子上,然后用手指滑水玩。暴躁的父母看到后会立刻责骂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不珍惜妈妈的劳动成果,只会搞破坏,一点忙也帮不上!”

其实你的愤怒会让孩子不知所措,他只是单纯的想玩水,并没有像大人一样考虑那么多,何必要把你的想法和认知强加给孩子,还做出了错误的评价。

长期以往,孩子始终听到否定的评价时,那他会认为父母的评价是对的,我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我能怎么办呢?所以说好的引导是父母的必修课。

我身边有个朋友,他童年时期父母总是争吵,而且他一犯错,面对的肯定是一顿怒骂或一顿暴打。以至于他青春期特别的叛逆,而且结婚后特别的怕争吵。值得欣慰的是,他非常重视自己子女的教育,自己父母带给他的,他绝不带给自己的孩子。

父母引导和保护孩子的一种方式是管教。管教孩子的初衷是为了教育,改善和保护孩子,目的是引导他们,是爱孩子的一种表现,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如果管教孩子是出于爱孩子,那么我们在管教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应该是爱,而不是愤怒。管教的过程中,绝对不能伤害或者羞辱孩子。

有句老话说的是:无情的管教,只会招来孩子叛逆。 好的父母应该把慈爱融入对孩子的管教中,并且不偏不移,始终如一的奉行。

在管教孩子之前,先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孩子的榜样,先要反思自己,再找好的方法去引导正面积极的评价孩子。

要想改变孩子,也应当从改变自己开始,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童年的创伤,能留在记忆里的,都是有很深刻的印象。童年脆弱心灵,一件看上去伤害很小的事情,就会留下很大的阴影,再伤害着的同时,也降低了对别的伤害的免疫力,随着年龄一步步的长大,每当回忆起来的时候,都会对心理产生微妙的变化,这个变化看上去很小,但是心思每个微小的变化都会左右自己的成长。谁都不愿意去回忆那些令人难以启齿的伤害,本来你可以变得更好,就因为记忆里有些东西怎么都挥散不去,再遇到同样的事情就会让伤口越来越大,直到承受不住,会崩溃,甚至死亡。

除非你以后遇到的都是美好的东西,慢慢把你的记忆填满,就像在那点创伤上贴了一张创可贴一样,自身的免疫力也会不断地增强。伤口仍然在,一步步会变得好起来,直到消失不见。

有人一生被童年治愈,有人用一生与童年和解。

大概是耿耿于怀吧,生活太难,谁不想被善待呢?也许只是期待的有点多,所以才会在被伤害时更伤心,毕竟本来就很悲伤的过往,再加这一笔,只会更疼。

我, 一直恐狗 ,因为童年创伤。

我从小到大看到狗都是非常非常非常恐惧的,比如狗子在跑,我会跑进离我最近的便利店这种;比如旁边有个人,我一定会躲他/她身后不想狗子看到我;还比如狗子狂叫的时候,我觉得整个世界爆炸了,哪怕就是一只泰迪。


所有一切都来自童年阴影,曾经被一只大型犬吓到过。

那时候大概3岁吧,我妈牵着我然后我手上拿了一只包子,然后远处有一只大型犬,没有狗绳,应该也没有吃早饭吧。

我不知道它只是想吃我手上的包子,我只觉得它在追我,边叫边追。

我妈拉着我一起跑,对,我们两个没脑子的就一直跑一直跑,两个人还跑散了。

然后这只大型犬搭着我肩膀,在我面前站了起来,估计瑟瑟发抖是不能形容我当时的恐惧的,千钧一发之际,然后我妈,嗯,伟大的母爱,把那狗子撞飞了。

然后狗主人才过来,慢吞吞过来,把狗牵走了。

对,身体上确实没事,但那个心理创伤真的惨重,以至于我只要看到路上的狗,3岁那年的阴影马上就会上来,一直循环。

当然我现在知道不是所有的狗都这样,导盲犬是帮助人的,搜救犬,缉毒犬,这些狗子是“公务员”,我也知道还有很多虐狗的不人道的case。



对我来说,我不会伤害狗,但我没有办法做到喜欢,我还是比较喜欢猫,高傲的安静的不说话。


因为小朋友的心智本来就还没发育成熟,生活的也非常单纯,每天就是吃喝玩乐,非常开心。心灵的幼小,让他们无法去接受一些创伤,开心的日子突然遇到一些难过的事情,没办法去化解,所以童年创伤会给他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甚至对他的性格影响也是非常大的。随着一个人的成长,经历越来越多,心智也逐渐成熟,就会对这些事情麻木,甚至习以为常,所以对于成年人来说很小的伤害,却能给小孩子造成很大的创伤。

有句话说得非常好,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受过童年创伤的孩子一般比较悲观自卑,不幸的童年使得一些人心理有了缺失,当他长大以后面对一些困难的时候,总是往不好的地方去想,自卑和悲观的心理,让他无法去战胜这些困难。而小时候生活的很幸福的孩子,都比较乐观和自信,当他们遇到困难,总是很乐观积极的去面对。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孩子们的世界不被伤害,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幸福的童年。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