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因素

时间: 2023-08-21 15:59:04

斯滕伯格是20世纪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一种叫做“三因素理论”的观点,用来解释人们在恋爱和婚姻中的行为和感受。斯滕伯格认为,爱情的基础是互相吸引,而这种吸引力又来源于三个因素:亲密关系、热情和决心/承诺。在下面的文章中,将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解释这三个因素。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因素

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是爱情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它是指两个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包括亲密、信任、支持和分享。这种关系是由人们在相处中建立起来的,并且需要双方的努力来维持。亲密关系的建立需要时间和信任,需要双方都能够接受对方的缺点和不足。在这种关系中,人们会感到被理解、被支持和被爱护,这种感觉让人们愿意为对方付出更多。

热情

热情是爱情中的第二个因素,它是指两个人之间的吸引力和激情。这种感觉是由两个人之间的化学反应引起的,它让人们感到兴奋和快乐。当两个人在一起时,他们会感到心跳加速、面红耳赤,这种感觉让人们愿意为对方付出更多。然而,热情并不是永久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因此,热情需要通过亲密关系和决心/承诺来维持。

决心/承诺

决心/承诺是爱情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指两个人之间的共同决定和承诺,包括对彼此的忠诚、责任和共同发展的愿望。这种因素是爱情中最稳定的因素,它需要两个人都有意愿和决心来维持。当两个人共同决定要在一起时,他们会感到一种责任和义务,这种感觉让人们更加珍惜对方,愿意为对方付出更多。

综上所述,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因素包括亲密关系、热情和决心/承诺。这些因素是爱情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系着一段爱情的稳定和持久。因此,在选择伴侣时,我们应该寻找那些能够满足这些因素的人,才能够建立一段稳定和幸福的关系。

如何理解斯腾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

罗伯特·斯腾伯格(Robert.Sternberg)于1986年提出爱情的三元理论,也叫爱情三因论,他认为爱情应该有三个核心成分,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和承诺(或称责任)(commitment)。

亲密包括热情、理解、交流、支持和分享等内容,激情则主要指对对方的性的欲望,以对身体的欲望激起为特征。承诺是爱情的最后一个成分,指自己愿意投身于与所爱的人保持并且主动维持这种感情。斯腾伯格用激情来形容爱情的“热度”,用亲密来形容爱情的“温暖”,而承诺则反映了一种认知上的内容,带有一定的理性思考。

斯腾伯格把爱分为几个类型

1、非爱慕关系(Non love):缺少任意三种爱的类型。无关联。对感情冷漠。

2、喜欢式爱情(Liking/friendship):主要是亲密、没有激情和承诺。包括友情和熟人之间的关系。

3、迷恋式爱情(Infatuated love):主要是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也被认为是初恋、"青春期恋爱"或没有投入真心的感情。浪漫关系通常以迷恋式爱情开始,并随着时间和亲密的发展成为浪漫式爱情。没有亲密和承诺之间的发展,迷恋式爱情可能随时土崩瓦解。

4、空洞式爱情(Empty love):仅有承诺,没有亲密与激情。更强的爱情可能会恶化为空洞式爱情。在包办婚姻中,配偶的关系可能以空洞式爱情开始并发展成为另外一种形式,指示“空洞式爱情不需要成为长期关系的终点站…但可能是它的开端”。

5、浪漫式爱情(Romantic love):有激情和亲密,没有承诺。一夜情可以考虑为浪漫式爱情。

6、友伴式爱情(Companionate love):有亲密和承诺,没有激情。比友情关系强烈,因为拥有可以进行长期发展的责任元素。“这种爱在激情不再的长期婚姻存在”但深度的爱恋和责任仍存在。这种爱理想上作为一种友伴式爱情在家庭成员存在着,就像是有着柏拉图式恋爱强烈友情的死党之间的感情一样。

7、愚蠢式爱情(Fatuous love):有激情与承诺,没有亲密。如闪恋闪婚、一见钟情等行为。

8、完美式爱情(Consummate love):完整形式的爱情,代表着人们所向往的理想关系。爱的七种变体之中,完美式爱情是“完美恋人”所拥有的爱情。据斯滕伯格成,这些恋人在陷入爱河的15年或更久之后也会保持着好的两性关系。

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三成分中的动机是什么

心理学家斯滕伯格(Sternberg)提出了“爱情三元素”理论: *亲情intimacy:两人之间同甘共苦、相互沟通和相互支持的情感。 *恋情passion:激发人的生理唤起的情感,可能是性的唤起,也可能出自其他需要。 *承诺commitment:所作出的与另外一个人相爱或相伴的决定,以及信守这一承诺的程度。以上三种元素组成一个三角形,不同结构的三角形反映着不同的爱情组合关系: 1、无爱型组合nonlove:三元素皆不具备,不是爱情组合。 2、浪漫型组合romantic love:亲情+恋情。彼此亲近和分享一切,同时有着生理上的相互吸引,在开始时并不需要很多承诺,可能好合好散。 3、亲情型组合liking:只有亲情。相互之间很亲近,能很好的沟通,但没有恋爱的感觉。 4、虚幻型组合fatuous love:恋情+承诺。基于性的吸引力和不现实的想象,典型如一见钟情,海誓山盟,闪电结婚。 5、热恋型组合infatuation:只有恋情。爱似一团火,但相互之间既无亲情又无承诺。 6、伴侣型组合companionate love:亲情+承诺。建立在相互尊重、共同兴趣和牢固友谊基础上的感情,有深厚的依恋关系,相互之间可能恋情可能不很强烈,但感情较为稳定和长久,相濡以沫、生死相依的伴侣感情。 7、承诺型组合empty love:只有承诺。夫妻之间已不再有什么恋情和亲情,但他们由于信守自己的承诺或习惯仍旧生活在一起。 8、完满型组合consummate love:亲情+恋情+承诺。斯滕伯格较为强调恋情,只是热恋得如胶似漆的阶段保持的时间是有限的,长不过30个月,短则不到6个月,李敖则认为只有3个月 另一则: Sternberg大师曾经为爱情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爱情三角形理论”。为了有一个更感性和清晰的认识,先阐述一下这个理论的基本概念。在爱情模型中,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代表:亲密感、激情、决定和义务。亲密感是爱的感情成分,内容包括分享自己、关注对方、亲密交流以及尊重对方的价值观等,也就是精神上的交流,灵魂的相依。根据Erikson对亲密感的定义:“形成具体的友好关系和伙伴关系的能力,并且发展道德的力量去遵循彼此间义务的能力”,说明亲密感不一定需要身体或性方面的接触。这是和激情的本质区别。激情代表的是动机和激发的成分,内容包括对浪漫的渴望、身体的吸引以及性要求的满足,也就是本体的向往。决定和义务则是对爱的认知成分,即一个人爱另一个人的最初决定以及维持这种爱情的长期义务,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爱情产生的前提与爱情中的责任和义务。根据三角形的几个基本形态,我们可以大致得出爱情学三角理论的几个表现形式。具体为:平衡的三角形:即三个角都成60度的等边三角形,也就是亲密感、激情、决定和义务的分配在爱情中大致相匹配,呈平衡关系。不平衡的三角形:即三者分配有侧重,其中一个占主导地位,呈现不平衡的形态,除等边三角形外的其他几种三角图形都属于这一种,只有所占比重不同的区别而已,其基本形式也分三种,具体如下:一、亲密感占重要角色的三角形---即爱人关系可能更象好朋友,肉体吸引和对未来的约束则比较次要,例如兄妹式的爱情关系;二、激情占大部分的三角形---即更多的表现出对身体的接触和性的吸引,例如:一夜情、二奶显然属于比较典型的案例;三、决定和义务为核心的三角形---即表现为对未来高度的约束关系,而激情和亲密感则相对虚弱无力,例如我国古代的媒妁婚姻,更多的就表现了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三角形在几何学中被认为是最牢固的图形,那么它在爱情学中又是如何呢?爱情三角形是不是意味着爱情是坚固的呢?事实上,现实已经很早就证明了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最不牢靠的东西?原因基本可以归纳如下:首先,爱情关系并不是由一个三角形构成,而是有两个三角形构成。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情三角形,对爱情的关注点不同,有人喜欢亲密感的爱情,有人更注重激情,有人看中爱情中的责任。只有两个三角形能够相合或者相补,爱情的产生才有其可能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一起怎么都不能来电的根本原因。其次,根据心理学著名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论,每个人心中还有一个理想化的爱情三角形,这个理想化的概念可能与现实中的概念不同,比方说有人现实中把物质条件作为爱情产生的前提,理想中更渴望有亲密感的爱情。这种隐性的差异也是爱情不一定能够产生,或者爱情产生后变质的可能原因。戴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子的爱情悲剧足以证明。再次,就是爱情三角形的“活动性”,即这三种成分的重要性和力量在不同的爱情关系,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性别中间会有不同的变化。爱情初期,对激情的要求可能是核心,但随着激情渐退后,亲密感以及义务的比例则可能会上升。也就是说,即使是一开始两个人的爱情三角形是相合的,也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引起变化,一旦双方各自的三角形变化差异过大,甚至出现严重的冲突,爱情的消亡则就变得不可遏止。爱情中的“三年之期”,婚姻中的“七年之痒”就是典型表现。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