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是指由于心理、生理、遗传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一系列精神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因此,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心理疾病至关重要。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心理疾病自查的必要性和方法。
心理疾病自查
一、为什么需要进行心理疾病自查?
心理疾病是一种隐匿性很强的疾病,常常被忽视或者误解。而心理疾病的症状往往是不易察觉的,甚至有些症状与正常的情绪反应相似。因此,进行心理疾病自查可以帮助人们更加了解自己的精神状况,及早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避免病情恶化。
二、如何进行心理疾病自查?
1. 自我观察法
自我观察法是指通过观察自己的情绪、行为、思维等方面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心理问题。比如,如果出现了长时间的低落、失眠、食欲下降、疲倦等症状,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如果出现了过度焦虑、心慌、出汗等症状,可能是焦虑症的表现。
2. 量表法
量表法是指通过填写相关的心理测试问卷,来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常用的量表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痴呆筛查量表等。通过量表的得分,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相应的心理问题。
3. 咨询专业人士
如果自我观察或者量表法发现了潜在的心理问题,建议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家等都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治疗方案。
三、心理疾病自查的注意事项
1. 自我观察要客观
进行自我观察时,要尽可能客观地描述自己的情况,不要让主观情绪影响判断。
2. 量表法要选择可靠的量表
量表法要选择可靠的量表,最好由专业人士指导填写,以免误判。
3. 咨询专业人士要选择正规机构
选择咨询专业人士时,要选择正规的机构和有资质的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以免落入非法机构或者骗子的陷阱。
四、结语
心理疾病自查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心理问题非常重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自查只是初步判断,最终的诊断和治疗还需要由专业人士来完成。因此,如果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面对各类来势凶猛的疾病,其实我们可以根据各类症状进行自查,从而初步确定自己是否得了某类疾病,有助于自己尽早就医,尽早治疗痊愈。各类疾病的自查方式不尽相同,大家要对这些疾病的自查依据区分清楚,以避免判断错病情。
疾病自查 四种常见疾病
一、脑血管病
6小时内抢救最关键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人将在此生遭遇脑卒中,每两秒钟就有1人发生脑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1人永久致残。
疾病自查 四种常见疾病
自诊自查:除了到医院检查,还有一个简单自查方法:“笑一笑、举举手、走一走”。即看你的面部表情是否僵硬,看东西是否清楚,四肢功能是否正常。
疾病自查 四种常见疾病
疾病预防:冬天是脑卒中的高发期,因为冷暖无常,应该注意保暖。另外平和心态也很重要,不要生气、着急,暴脾气的人更易致脑血管病。
就医指导:发病后6小时内去医院抢救很重要,错过这个黄金时间,救治起来很难。50岁以上人群每年可做脑部体检。
二、心血管病
胸闷气短别大意
据《中国心血管病2009年报告》显示,中国每10秒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患病人数至少2.3亿。
自诊自查:经常加班、熬夜的中年人要特别关注,气短、胸闷别大意,也不防兜里放盒
速效救心丸。
疾病预防:在未服用任何调脂药的情况下,总胆固醇应低于5毫摩尔/升;理想腰围女性应小于约86厘米,男性小于约93厘米。
就医指导:心脏病的检查有普通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和运动心电图检查,每年按时体检,减少漏诊的几率。
三、糖尿病
皮肤瘙痒也是征兆
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达9200万,北京市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20万。
自诊自查:糖尿病早期的典型症状是尿得多,吃得多,喝得多。此外,容易被忽视的不典型症状挺多,比如体重和体力下降,还有皮肤瘙痒等。
疾病预防:公认防治办法是“五驾马车”,即合理饮食、加强运动、血糖监控、心理教育、药物控制,要在糖耐量减低阶段把它拦住,因为这个阶段是可逆的。
四、肾病
每年做次尿液筛检
据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慢性肾脏病的总患病率已达9.3%,以此推断,北京肾病患病人数为180多万。
自诊自查:很多肾病都是悄悄地发展,没有肾病典型的水肿、高血压等,肾功能亦无损害,等到身体感到不适时肾病已经很严重了,所以至少每年要做一次尿液筛检。
疾病预防:劳累是常见的诱发原因,家务事、工作上的事情较多,要尽量劳逸结合,看似不起眼的感冒也是一个诱因,感冒了尽量一下子好利索。
就医指导:肾病的治疗要看具体病情,如隐匿性肾病,中医的治疗效果好一些。如果为其他类型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取长补短。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