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悲观主义者是什么样的人

时间: 2023-08-22 02:32:23

悲观主义者是指那些总是看到事情的消极面,对于未来持悲观态度的人。他们通常会认为世界是不公平的,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事情总是往不好的方向发展。那么,悲观主义者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悲观主义者是什么样的人

一、思维方式

悲观主义者的思维方式通常是负面的,他们往往会把事情往最坏的方向想。他们可能会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和失败,而忽略了自己的优点和成功。这种思维方式会导致悲观主义者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和自我厌恶的情绪,从而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二、性格特点

悲观主义者通常是比较敏感的人,他们比较容易感受到生活中的不如意之事。同时,他们也比较固执,不太容易改变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往往会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意,并渴望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是,他们却很难找到改变自己生活的方法和途径。

三、生活状态

悲观主义者的生活状态通常是比较消极的。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缺乏自信和动力。这种消极的生活状态会影响悲观主义者的情绪和健康状况,甚至可能导致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产生。

四、影响范围

悲观主义者的影响范围不仅仅是自己,还可能会影响周围的人。他们往往会传递自己的消极情绪和观点,影响他人的情绪和行为。这种影响可能会导致他人产生负面的情绪和行为,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综上所述,悲观主义者是那些总是看到事情的消极面,对于未来持悲观态度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负面的,性格特点是敏感和固执,生活状态是消极的,影响范围可能会超过自己。如果想要改变悲观主义者的状态,需要从心态、行为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悲观主义的人在生活中有哪些表现?会给身边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悲观主义的人在现实生活之中容易把事情的结果想象成最坏的就是这种人的,往往对任何事情都做最坏的打算,说好听一点,说好听一点叫谨慎,说不好听一点就叫悲观。他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是先想,最坏的结果我能不能承受。

悲观主义会影响身边的人,因为大家喜欢的朋友是小太阳,阳光积极向上,喜欢生活中每一个浪漫的细节,这种人像朋友圈中的小太阳,只要性格上面没有什么大问题,这种人在朋友之中都是很受欢迎的。因为大家都想和一个每天轻松快乐的人在一起,自己也受到感染觉得很舒服,但是碰到一个很悲观的人,就觉得跟对方在一起氛围都是低沉的,觉得两个人相处的时候总是有很多不舒服的地方。

因为悲观主义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是不往好的方面想,往坏的方面想,严重到一定程度,他会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失败的可能。而失败的那个结果会让自己很尴尬,慢慢变得谨小慎微,变得什么事情也不敢去做,这种人都会逐渐丧失生活的热情,人生的道路很长,我们有生活的热情,要有生活的清期待,喜欢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注重生活的仪式感,在漫长的人生之中才能给自己足够多的快乐。

自己一直都是不喜欢跟悲观主义的人,交朋友的大家彼此交朋友就是三观要一致,不说什么三观有多正的问题,彼此三观一致才会有共同话题。三观不一致大家可以做个普通朋友,但没必要进一步接触了,接触的越多矛盾就越多,差异就越多,总是想不自觉的反驳对方,这个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有朋友在一起,自己提出个想法对方也有类似的,这种感同身受才是有趣的。

什么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是一种同时拥有积极和消极两种心态的人。
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对未来乐观,但同时担心现实中的障碍或因素。他们往往会有一些悲观的情绪,但同时也能积极面对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克服挑战。
这种心态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让人感到矛盾,但实际上,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因为即使在困难时刻,乐观的悲观主义者也能够保持希望和信心,看到事情的积极面。
总的来说,乐观的悲观主义者的特点是积极向前、充满信心,但同时也能够面对现实中的消极因素。这种心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以及在不确定的时期保持希望和动力。

悲观主义者的人生

冬天总是令人厌恶的,无论在哪个年代,无论在什么地方,而在北方则尤其明显。一眼望去没有一丝生机,再加上刺骨的寒冷,整个季节像极了穷凶极恶的坏人,没有一丝可取之处,却又无可奈何只能默默等待它自己的消逝。

周六了,国际上劳动人民费尽心血争取来的四十小时工作制很显然并没有在我所在公司得到实施,资本家所想要的永远是劳动人民身上的剩余价值,别无其他。公司所在的写字楼虽说开了空调,却丝毫感觉不到暖风,完全依靠人多来撑起室内温度,想想也是,夏天的时候亦是靠每个人自己带的小风扇渡过的。

悲观的人注定一生过得非常劳累,不在于身体而在于心理,比如天气,比如工作,生活中的各种事情看起来都是那么地令人痛苦而又无奈。也不知是因为悲观而导致看到的一切都是灰暗的,还是因为看多了灰暗的世间而变得悲观。

突然想到了“杞人忧天”的故事,即使是在思维开放的今天,依然会将其当成茶余饭后的笑话。悲观主义者就是这样总会因为思想和别人不同而不被人理解,甚至被人笑话,虽然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来证明他是错的,却无形中会带给他方方面面的痛苦。

乐观主义者总是积极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好,或者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因此会过得开心快乐。然而悲观主义者却能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他们会发现生活中的各种丑陋,当然并不会去刻意制造丑陋,因为本身已经存在太多太多了,悲观主义者不会过得快乐但却会更加充实。

人们总是喜欢晴空万里温暖的天气,而讨厌雨雪天,甚至会因此而感到沮丧,而悲观主义者反而会因此而得到一丝好处,因为他的生活中处处是灰暗的,几乎也已经习惯了那种看起来令人讨厌的生活。

以前看过一个简短的故事,讲在沙漠中行走的两人,非常疲惫饥渴,终于看到了倒在地上的半瓶水,其中一个很开心认为还有半瓶水,而另一个就认为真倒霉只有半瓶。以前教材告诫我们要乐观,这样才不会被各种问题吓到,这样才能积极应对各种事情,这样才能过好一生。然而现在看来,悲观者却往往能更多地去了解所有事情,能够全面深刻地去看待所有问题,虽然每件事情都不会处理的令他满意,但却也因此一生都在不懈的努力中度过。

哲学家讲辩证地去看待事情,悲观与乐观并没有孰好孰坏,没有什么需要推崇一方而摒弃另外一方之说。不论哪一种思想都是不完善的,却也都存在其合理及可取之处,随着岁月的沉淀,我们早已不是那个看别人写的教材就回去盲目认同学习的人了,我们应该去思考,去判断进而去做出正确的选择,然后自己去论证选择的正确与否。

向死而生——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在《寻觅我心中的诗》一文里,我提到了“乐观的悲观主义者”一词。近来又和朋友稍微讨论了一下这个问题,所以这几天我闲暇时思考的便是这个问题。

我不清楚对于这个问题我能想出些什么结论,也不知道结论的正确性如何,但我知道我是有必要对此展开一番讨论的,因为如何看待悲观与乐观是我价值观的一部分,会悄无声息地影响我的决定,进而影响我日后的追求。

第一个问题是,悲观,悲观主义,消极,这三者是有区别的。

①悲观:指精神颓丧,对事物的发展缺乏信心

②悲观主义:泛指对宇宙、社会、人生悲观失望的态度、观点和理论

③消极:指不求进取,消沉的

悲观主义者是指那些对许多方面持失望态度的人。既然是持失望的态度,说明他对这些方面的内容是经过许多思考的,思考过后得出了一些让人难过落寞的结论(结论正确性不能判断),便只好接受现实,成为了一个悲观主义者。

从悲观主义者的这个行为来分析,他们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一种执著,所以就 持续地去思考与探索问题的答案,这到底其实是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而且这种形式比浑浑噩噩地吃吃喝喝更加深刻一些 。思考后得出了结果,发现这些问题的确是令人悲观的,因此便勇敢地去接受这个结果,于是就成为了悲观主义者。

这与平常说的消极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消极的人大多是没有思考过或者是没有寻求到这些终极的问题的答案的,又不想让日常的各种痛苦折磨自己,于是便只好消沉,只好沉沦,这就是消极,是很主动的悲观。

而悲观主义者是因为看清楚了问题的真相,并且有接受真相的勇气,因此才变得悲观,是很被动的悲观。这与消极者相比,高下立判。

周国平老师的这句话可以作为一个论证:

这种超脱与罗曼·罗兰所说的唯一的英雄主义其实是一致的。这也正好解释了木心先生说的“悲观是一种远见”的意思,正因为对生活的各种问题有了长远的见解——让人悲观的见解,但是依旧要去热爱生活,所以就只好接受这些见解,让自己更好地去生活。

当然,以上说的都是持积极态度的悲观主义者, 他们是因为积极而接受悲观。另外一种是消极的悲观主义者,他们是因为消极从而变得悲观 ,两者的本质是有差别的。

为什么说我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呢?难不成我经历了很多大风大浪,然后看透人生?我这么年轻显然是不可能的。我接受悲观是因为我思考过许多的这种问题,从前写的那些文章就是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再加上读过一些书,对一些问题有了些简单的结论,并且发现大多数哲学家都是悲观主义者,那么我有理由相信那些终极问题的答案是令人悲观的——即使不是我想出来的。既然现实如此,便只有去接受现实了,这样在未来明白生活的真相的时候,我会好过一些。

有个人问木心先生:“您是悲观主义者吗?”

木心答:“其实悲观主义是看透了,但保持清醒、勇往向前。释迦牟尼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可是他的大雄宝殿题了四个字——‘勇猛精进’。 悲观主义止步,继而起舞,这就是悲剧精神。 ”

可以这样说,得不到快乐而仍然快乐的才是真正的悲观主义。

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喜剧是来源于悲剧的,最高级的喜剧里面,悲剧的影子是很浓烈的,只不过用喜剧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而已。周星驰的《喜剧之王》和《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都能看出悲剧色彩来。

某种意义上,悲观主义是最彻底的乐观;但乐观不能转化成彻底的悲观。所以我总觉得,乐观自然有乐观的好,但悲伤总归要更长远一些深刻一些,能到达新的世界,这就是一种远见。

这使我想到了海德格尔的 “向死而生”——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时,才能深切体会生命的意义。

海德格尔对“向死而生”的解释是: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时每刻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而亡,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的最终结果。

思考死亡,然后反思生活,这就是“向死而生”。带着对死亡的敬畏活着,那么生活不可能漫无目的,生活就会更加充实,相当于以一种倒计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人终究是要死亡的,这是悲观主义者悲观原因之一,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积极者便由此获得了勇气—— 既然是要死亡的,那我还怕些什么呢?于是便以此勇气去对抗生活,去追求一些自己想要的。

木心先生是笑着挺过文革的,笑着说:“从前有信仰的人以死殉道,我以不死殉道。”这句话就是最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么想来的话,我们日常的烦恼与痛苦,其实都算不了什么。

向死而生并不意味着真的选择去死,而是意味着在邻近绝望和死亡的那一刻,选择更好的去生存。既然无法改变过去和现在,那就把握住现在去改变未来,即使未来的最终结局是既定的,但是不能成为逃避的理由,反而需要的是为这个结局镀上一层属于自己的意义。

生活经常令人绝望吗?当然。还前进吗?必然。

其实正是因为绝望,才能够这样通透地前进—— 在众人颠沛流离惶惶不可终日之时,笑着挺直腰板向前走,以不死殉道。

既然选择了向死而生,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执笔 by 春风沉醉的晚上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