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东西,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但是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心理疾病。这种心理疾病被称为偷盗症,也叫做偷窃症或盗窃癖。它是一种心理障碍,患者会因为内心的焦虑、紧张、压力等情绪而产生偷东西的冲动,甚至会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偷东西心理疾病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偷盗症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患者在面对一件物品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想要立刻占有它,这种欲望会让患者的大脑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动信号,让患者无法抑制自己的行为。这种情况下,患者会很容易地将物品盗取或者偷窃,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此外,偷盗症也与人格障碍有关。患者常常具有依赖性、强迫性和自闭症等人格特征,他们往往缺乏自信,不善于与人沟通,无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这些问题会使得患者产生焦虑和紧张,从而导致偷盗症的发生。
另外,社会因素也是导致偷盗症发生的重要原因。患者往往处于一种社会压力之下,他们可能面临着工作压力、家庭纠纷、经济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会让患者感到无助和绝望,从而导致偷盗症的出现。
最后,生物因素也可能影响偷盗症的发生。患有躁郁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人群,由于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失衡,会出现不良情绪,从而导致偷盗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偷盗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患者来说,应该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以避免犯罪行为的发生。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偷窃癖临床表现:
偷窃癖属于意志控制障碍范畴的精神障碍。其表现是反复出现的、无法自制的偷窃行为,虽屡遭惩罚而难于改正。这种偷窃不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也不具有其它明确目的(如挟嫌报复、窃富济贫或引人注意等),纯粹是出于无法抗拒的内心冲动,据此可与一般偷窃行为相区别。
简介
这种人除强迫性行窃这一单一表现之外,并无其它精神异常,也没有智能缺陷,据此可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或智力发育迟缓的偷窃行为相区别。偷窃癖是一种少见情况,只占偷窃犯罪中的极小部分。一般是从童年或少年期就开始发生,每次行窃后心理上都会感到快感与满足。对偷的东西或收藏,或随手舍弃,或偷偷送还原主。
特点
偷窃癖的特点是有不能控制的反复出现的偷窃冲动,偷来的物品并非自己所需,也不是为了物品的价值。患者往往是把偷来的物品丢掉或偷偷的送回原地或隐藏起来。这种偷窃冲动似乎有一定的周期,当冲动的紧张度升到一定程度,偷窃行动既带来满足。患者没有预谋,如果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偷,则不属于?偷窃癖?。应对患者进行教育训练,并结合心理治疗。
分类
根据《犯罪心理学》的看法,按偷窃时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蓄谋型和偶发型。而就心理动机而言,有虚荣心理,报复心理,侥幸心理,空虚心理以及偷窃癖。
如果不是职业偷窃,那么我想侥幸心理和空虚心理要占大多比例了。再加上如果本来生活条件尚好,就得考虑虚荣心理。
最后一种偷窃癖是在变态心理支配下表现出一种反常行为。患者常反复出现不可克制的偷窃冲动,对偷什么无明确目的,偷什么便什么,也不以攫取经济利益或供自己使用为目的,而是将它们藏起来,或者送给他人,或者暗地退还物主,或者扔掉,以此来满足变态的心理需求。
心理学上常把譬如偷窃癖这一类的变态心理归结与环境使然。觉得后天经历的环境是主要原因。通常,人的个性心理是主要原因,后天环境是辅助因素。每个人自小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个性品质,姑且称之为遗传。有的人个性品质好,有的人个性品质稍逊。
秉性(即气质)??个性的内在表现??难以改变,而个性的外显表现(性格)却会随着心理过程的发育,学习,锻炼,环境等诸多因素改变。如果假想每个人的后天环境因素都是顺应着他的气质走的,那么他的性格内在和外显就达到一个一致的高度。世界也就很容易分别出来个性心理的差异,换句话就是说好人坏人很容易就分得开来。但事实是后天环境的无比复杂性使得大多数人难以发展完善自己的个性性格,导致了内在和外在的偏离。所以形成种种色色的性格的人。如果后天环境严重影响到了秉性,发生了内在和外在的严重偏转,甚至完全是背道而驰,那么他就会始终找不准自己该定位在哪里,严重些就会发展成变态心理等反常行为,比如偷窃癖。
看来自我反省和认识,完善真正的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主要表现
反复出现偷窃冲动,并付诸行动。患者偷窃的物品多是不用或无重大经济价值的物品。
人格缺陷:偷窃癖患者以偷窃为乐
精神疾病
有人频频偷东西,多次被抓却屡教不改,且大多数这类偷窃对所窃物品不是用来自己能享受,而是将其加以藏匿,或丢弃。对这类人我们不能简单粗暴的采取常用处罚方式,否则将产生更为不良的后果。因为这属于精神病学上的一种疾病──偷窃癖。
患病原因
有研究证实,有偷窃癖的人大多有性格缺陷,如自幼倔强、好强、比较自私狭隘、交往狭窄。另一个较显著的特点是?报复心?极强,无论是家人的责骂、还是同事朋友的批评,都容易在他们心中产生一种报复的冲动,而这种报复心理往往就是通过偷窃行为发泄出来。
事实表明,患偷窃癖症者最初常常都有一种报复心理,是想通过偷东西来报复伤害过他的人。但以后的行为似乎与这种报复方式并不直接相关,更多的是一种?习惯?使然。
变态心理行为
从精神病学的观点看,偷窃癖确为一种特殊的变态心理行为。其特征多表现为:不能控制的、反复出现的偷窃冲动,其达到一定紧张度时,自控能力下降而去作案,以满足变态心理的需要。所窃物品无明显选择性,不是获取经济利益和使用为目的,有些甚至是废物,将之扔掉或收藏起来,从不使用;偷窃前无预谋,均由行窃前的冲动所致,且是单独作案;此行为逐渐产生,持续进展,长期迁延,矫治较困难;多数患者都有一定的人格缺陷,大多数比较要强,好胜,心胸狭窄而自私。此类行为与家庭教育方式,所遭受经历等有一定关系。此外,患偷窃癖的人多为女性,其症状在17~20岁充分暴露。并且与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文化程度没有必然的关系,甚至不少为智力水平、文化程度都很高。
诊断
(1)反复发生不能克制的偷窃物品的冲动,偷窃的物品不是为了自己使用或为了它的经济价值。
(2)紧接在行窃之前紧张感逐渐增强。
(3)行窃时感到愉快、满足或放松。
(4)偷窃不是为了表达愤怒或报复,也不是受妄想或幻觉的影响。
(5)偷窃不能以品行障碍、躁狂发作或反社会人格障碍更好解释。
我曾经见过一个上初中的小女孩儿,家里条件很不错,但是在学校总是偷别人的东西,比如新买的钢笔,她偷过来,给人扔垃圾桶里,别人的书,她给偷偷带回自己家,让别人上课时候找不到书等等行为
经过分析后,其实,这个女孩儿很善良,只是因为她内心极其的失衡,不想让别人好,为什么不想让别人好还会说她善良呢?因为她的内心本身就很简单善良,之所以心理失衡,是因为自己老被家长否定,她的母亲则又是经常在家抱怨,有抑郁焦虑情绪,导致女生出现这种行为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的行为,都和自己成长经历有关系,偷东西并不代表你是坏人,每天不迟到不早退的,并不一定就是好人,任何事情发生的都有背后的因素所导致
介于你的这种情况,是必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来帮助你解决的,而且要根据你个人的情况来制定解决的方法,并不是所有喜欢偷东西的都,都可以一概而论一并解决,那么法治社会就真的成法治社会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