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恶性自恋的表现

时间: 2023-08-22 13:26:36

恶性自恋是一种自我中心、自我膨胀、自我吹嘘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到与其相处的人。下面从多个角度分析恶性自恋的表现。

恶性自恋的表现

1. 表现在言语上

恶性自恋者常常在言语中表现出自我中心、自我吹嘘的行为。他们总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对自己的成就和优点大肆吹嘘,同时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无情的批评和指责。

2. 表现在行为上

恶性自恋者往往不顾他人感受,只顾自己的利益和满足。他们会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甚至可以欺骗、诈骗、伤害他人。他们不会为别人着想,只会把别人当成自己的附属品。

3. 表现在情感上

恶性自恋者往往没有真正的情感,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感受和利益。他们对别人的感受和需求漠不关心,常常会忽略别人的情感和需求,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4. 表现在人际关系上

恶性自恋者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自我中心、自我膨胀、自我吹嘘的行为。他们把别人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只关心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对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不屑一顾。他们缺乏共情能力,很难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

5. 表现在工作上

恶性自恋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会把自己的成就和优点夸大,对别人的成就和优点不屑一顾。他们缺乏合作精神,很难与别人合作,常常会因为自己的固执和自大而导致工作上的问题和冲突。

综上所述,恶性自恋者表现出自我中心、自我膨胀、自我吹嘘的行为,他们缺乏共情能力,很难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他们常常会因为自己的固执和自大而导致工作上的问题和冲突。因此,我们需要重视恶性自恋的表现,并及时采取措施来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心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自恋的人都有哪些表现?

我觉得自恋的人表现的都非常自负,他总是认为自己都是非常最优秀的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最好的,说的话是最好听的,他总是嗯,在夸自己的同时会贬低别人总是对别人的做的事情,挑三拣四,而且会对别人说的话,挑毛病,我觉得自恋的人,并不是特别的好,有些时候不会去悉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总是会觉得自己的意见很对,这样的人,我觉得很难做出正确的事情很难,正确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自恋者的行为表现

自恋者的行为表现

你身边有自恋者吗?那么自恋者的行为表现又有什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自恋者的行为表现,欢迎大家阅读。

1、他们喜欢表现出自己无所不知。

“大家都是那么愚蠢。”

自恋者会毫不犹豫地教律师法律制度,或启示医生医药学。毕竟,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比任何人了解得更多,他们也一点都不害怕表现出来。他们可能会争论,教育以及提示你在谈话中提起的每一个话题。他们喜欢这样说:“看吧,这就是你弄错的地方。”或者说“那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但那绝对不是真的。”他们不会为分歧或有机会指导别人的思维方式而感到害羞。

2、他们坚持成为特例。

“规则是让不够聪明的人可以自己作出合法的决定而制定的。”

自恋者们认为他们是特殊的。他们不认为平常的规则,法律或者是政治适用于他们,因为他们是每一个规则的例外。他们通常善于操纵其他人遵守规则,并通过这样做来加强自己没有必要像每个人那样屈服于法规的信念。

3、他们展现出一种优越的形象。

“我做的事是大多数人只能在梦中实现的。”

自恋者们极其在乎他们的形象。他们想要确定自己展现出富有,时尚以及精英的形象。他们通常是唯物主义,并且很享受拽人名(有些人总在谈话、故事或者其它交流中提及名人,一说起来就感觉这些名人都是他家邻居,要不就是他的“发小”。)将自己与最热门的品牌以及有名的朋友联系起来让他们觉得很重要。

4、他们要给别人绝好的第一印象,但这很快耗尽他们的热情。

“对你了解得够多啦,让我们更多地来说说我吧。”

在一开始自恋者们迷人的个人特质让他们赢得了喜爱。他们经常给人自信,兴奋,甚至是在房间里最讨人喜爱的一种印象。但是随着时间过去,他们越发的自私让人们远离。

5、他们通过暗示别人不如自己来提高自我。

“其他人跟不上我。”

自恋者们不仅吹嘘自己是多么伟大,他们还倾向于暗示其他每一个人是智商较低的,缺乏经验的`以及不那么可爱的。不论别人练习了多少或者有多高的学历,自恋者们确定他们是所有领域的专家。

6、他们假装所有人都喜欢他们。

“在1到10的评分表格中,我在令人惊异的表格的最后。”

自恋者们真的相信每个人,从以前的同事到前任,都很尊敬他们。他们假装不喜欢他们的人一定是因为嫉妒自己的伟大。尽管他们对于评论很敏感,他们表面上试图不知道任何对他们的外观和表现的消极评论。他们经常设法惩罚那些胆敢表达关于他们让人讨厌的观点的人。

7、和别人的需求相比,他们总是优先考虑自己的感受。

“人们就是不能接受在生活中我选择得到我想要的。”

缺少同理心是自恋者们最有说服力的特点。他们毫不在乎其他人的需要或感受。相反地他们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以他们的需要为中心的。他们毫不在意自己让别人承担的痛苦。他们不体贴又有很强的控制欲,但是他们为了展示自己看起来更好会表现出虚假的同情心。不过,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要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

自恋宝宝是怎么来的

自恋的出处是出于欧美文学作品中的,直译成中文是“水仙花”。典故是源于一个凄美的古希腊神话故事:那时候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精神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

刚刚出生的小孩子是不存在“自我意识”这一说的,所以,也没有法明白“自我”和“他人”不同。在小宝贝们看来,自己蹬来蹬去的小腿和放在床边的奶瓶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受自己的支配与控制。他们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甚至从某种角度讲,是他们创造了世界。这个时候,宝宝处在完全自恋的状态中。在这个阶段里,他们哭了,妈妈或其他家人会赶紧把他们抱在怀里,轻轻地拍着他们,或者给他们喂奶,或者检查是不是拉了、尿了。妈妈或家人的关注与精心照顾,会让一个小生命在感觉层面感到最初的温暖与安全。

小孩子们在慢慢的长大,在她们1-2岁的时候就渐渐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他们慢慢的能够可以明白“我的”还有“你的”、“他的”。此时,如果妈妈和家人的关注和爱一如既往地持续,那么,宝宝自己也会在内心中深深地相信“我是可爱的”、“我是被接纳的”、“我很不错”。这就是宝宝“自恋”形成的基础。

再过几年,小孩子的主客体分离能力更加完善,他们开始产生浓厚的探索外部世界的兴趣,不仅如此,小宝宝的能力也增长到足以自主地进行许多活动的阶段了。此时,他对自己有一种“无所不能”的感觉,以为自己是全宇宙的中心,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尝试去做,希望自己是最棒的那一个。这些信念对2-3岁的宝宝而言是非常真实的,更重要的是,其中还包含着无畏的精神、勇于探索和尝试的能量,应该被鼓励。

总结:刚刚出生的小孩子是不存在自我意识的。在她们1-2岁的时候就渐渐开始形成自我意识,这就是宝宝“自恋”形成的基础。2-3岁的宝宝到了自主地进行许多活动的阶段,这时应该鼓励他们。

Links 区分:自恋与自我中心

我们说到,在宝宝刚出生时,他的需要往往是被全然、无条件地满足的,这也构成了他自以为是全世界中心、“所有人都围着我转”的想法。的确,在2岁前,宝宝的需要应该被尽可能地满足,可是到了3岁以后,就得注意区分这些需要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事实上,当宝宝走出家庭,进入到更大的社交圈时,他的需要客观上也不可能再被全然满足了。此时,有些宝宝能够很好地适应,开始学习观察和关心他人;有些宝宝则依然以自我为中心,坚持“所有人都应该满足我”。

不过此时,“自我中心”的宝宝其实已经明白,自己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他很清楚自己的无能所在,因此才会在需求没有获得满足时,出现暴怒等情绪与行为。这时的他与早期的“自恋”可不同了:在1-3岁时,他有一种“全能感”,是很真诚地相信,自己就是全世界的中心,就是无所不能的。因此,对于小宝宝的“自恋”,应当允许存在,并给予适度满足;可是对大宝宝的“自我中心”,就应该加以适度引导,不能再纵容了。

“自恋”从何而来?

“在他的生命之初,婴儿是完全自恋的。他感到世界都听从他的召唤,世界是他的一部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他创造了世界。当他听到外面的声音,他会认为是他创造的;当妈妈对着他微笑,他以为是他遥控了一个娃娃。在婴儿自恋的幻觉中,他认为是他的意愿指挥着妈妈满足他不同的需求。”

;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