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皮亚杰是儿童发展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提出了一套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儿童教育、家庭教育等领域。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1. 感知运动期(0-2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知觉和动作开始逐渐发展和协调。婴儿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探索周围的环境,例如抓住物品、吮吸、咀嚼等。在这个阶段,婴儿的行为主要是反应性的,他们的行为是出于本能反射而不是有意识的。
2. 前操作期(2-7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直觉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他们开始能够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也是他们开始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的阶段。
3. 具体操作期(7-11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他们能够根据逻辑思维和推理来解决问题。他们开始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能够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4. 形式操作期(11岁以后)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进行更加高级的抽象思维,例如假设、推理等。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直觉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他们开始能够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也是他们开始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的阶段。
总之,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儿童发展的框架。这一理论不仅有助于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还有助于他们开发适合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教育和教学方法。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以智力或思维水平为划分标准,作为代表的是皮亚杰的分期。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0-2岁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只能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能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图式。
2-7岁前运算阶段,运算即内部化的智力操作或动作,7-12岁具体运算阶段,12-15岁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的成长历程
让·皮亚杰是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学者之一。西方学者公认他是与巴甫洛夫和弗洛伊德齐名的当代心理学三大巨人之一。事实上,皮亚杰首先是一位生物学家和哲学家,其次才是心理学家。但是,皮亚杰在儿童心理学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却是最引人注目的。
英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彼特·布莱安特说过:“没有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将是微不足道的”。 皮亚杰既没有接受任何心理学方面的系统训练,也没有任何心理学学位,却能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这除广缘于他的非凡天赋以外。
早年父亲、母亲及教父的教育,儿童时期所从事的“成人化”的自然科学观察和研究,广泛的兴趣和阅读,严谨的治学态度,坚定不移的志向,矢志不逾的意志,非凡的合作精神,以及广阔的胸襟等都对他获取成就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儿童心理发展从低级向高级不断重新组织而形成的各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全过程的组成部分。
格塞尔强调遗传在儿童行为发展方面的决定作用,认为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内在的发展倾向,而不是学习和经验。
皮亚杰把发展看成是机体和环境之间不断建构性地相互作用过程,儿童的发展阶段与儿童的认知行为方式表现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并非所有心理学家都承认发展的阶段理论,一些人认为人格和认知发展是不分阶段的过程。
1、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皮亚杰不仅认为主体的动作或运算在不断地演变成一定的认知结构,而且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由于认知结构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儿童心理发展有阶段性。
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是恒定不变的;一个阶段的结构是在前一个阶段的结构基础上形成的,形成的结果又为下一个阶段的结构提供条件;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准备期和完成期。
2、心理发展的阶段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和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是婴儿的认知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婴儿靠感觉与动作认识周围的世界。在这一阶段中,婴儿发展起若干重要的认知概念,其中之一就是所谓的“客体永存性”概念。
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学习并逐渐能够熟练地运用符号象征事物,并用符号从事简单的思考活动。皮亚杰把这种通过符号进行学习的能力称为符号功能(symbolic function)。
在这一阶段中,儿童思维发展的两个典型局限性特点是思维的片面性和我向思维。思维的片面性指儿童此时的思维有集中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倾向。皮亚杰著名的“守恒”(conservation)实验揭示了儿童的这一思维特点。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还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事物和进行思考。皮亚杰将这一思维称为“我向思维”和“自我中心”的思考,即儿童认为别人的思考和运作方式应该与自己的思考完全一致。这是儿童还没有意识到别人可以有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皮亚杰认为,当儿童开始认识到这一点时,他们就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儿童大约在5-7岁之间进入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发展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儿童能够运用符号进行有逻辑的思考活动。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可以形成对事物的初步符表征,但他们的认知活动还与身体经验密切相关。而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则在分类、数字处理、时间和空间概念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此时,儿童“自我中心”的程度下降,他们开始克服“片面性”而注意到事物的各个方面,发展了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从而增进了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形式运算阶段的典型特征是抽象思维的发展与完善。这时青少年不再将思维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上,他们开始运用抽象的概念,能提出合理的假设并进行验证,知道事物的发生有多种可能性,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具有更大的弹性和复杂性。
扩展资料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机制,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个建构过程。
皮亚杰吸收康德的先验范畴理论,改造成为遗传的“图式”,康德的先验范畴论是预成论观点。而皮亚杰认为先天图式在认识发展的过程中仅处在一个起点的位置,图式主要是在儿童后天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结构主义强调内在结构的研究,反对外部现象的描述。皮亚杰力图通过儿童后天的活动探讨认知结构的发生和发展。他指出,认知结构既不是形成于物理客体之中,也不是先验的存在于主体自身中,认识的获得必需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地联结起来的理论来加以说明。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只能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能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能利用表象和语言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开始了守恒,开始能独立组织各种方法进行正确的逻辑运算,但还是离不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儿童根据假设对各种命题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在不断发展。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