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说“给予比索取更幸福”,但有些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总是想要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而不是给予。这种人格就叫做“索取型人格”,它的可怕程度不容忽视。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为什么索取型人格太可怕。
索取型人格太可怕
一、对人际关系的破坏
索取型人格的人总是想要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而忽视了自己应该给予的。这会导致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十分糟糕。他们只会想着自己,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这会让别人感到被利用和不被尊重。这些人往往会被视为自私和不可靠的人,从而失去了朋友和亲人的信任。
二、对自身的伤害
索取型人格的人往往会陷入“得到更多”的贪欲中,从而忽视了自己的内心需求。他们往往会过多地关注别人的看法和期望,而忽视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这会导致他们对自己的快乐和幸福缺乏关注,从而失去了自我满足的能力。这些人往往会陷入焦虑和抑郁的状态,从而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
三、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索取型人格的人往往会采用各种手段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可能包括欺骗、诈骗、甚至违法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会对个人造成伤害,也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这些人会破坏社会的公正和正义,从而危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四、对未来的不利影响
索取型人格的人往往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未来的发展。他们往往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目标,从而失去了未来的方向和动力。这会让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从而影响到自己的成就和成功。
综上所述,索取型人格的可怕程度不容忽视。它会破坏人际关系,伤害个人的身心健康,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并且对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这种人格,培养自己的给予型人格,从而创造更多的幸福和成功。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讨好型人格最可怕的十种表现如下:不断迁就别人的意见和需求、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立场、对别人的批评过于敏感、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而不择手段、不能接受拒绝和失败、对于别人的需要和困难漠不关心、对于自己的感受缺乏认知和管理能力、不敢说“不”、没有自信和自尊心、对于人际关系过度依赖。
1、不断迁就别人的意见和需求。他们往往觉得自己无法取悦所有人,所以不断调整自己的想法和行动,以迎合别人的期望。
2、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立场。他们害怕被孤立和排斥,因此会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3、对别人的批评过于敏感。他们担心自己不够好,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因此会对批评非常敏感,甚至过度自责。
4、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而不择手段。他们常常使用谎言、欺骗、夸大其词等手段来讨好别人,希望能够赢得他们的喜爱和赞赏。
5、不能接受拒绝和失败。他们害怕失去别人的好感和支持,所以会不断尝试讨好别人,即使遭遇拒绝和失败也很难接受。
6、对于别人的需要和困难漠不关心。他们只关注自己和他人的表面关系,很少关注别人的真实需要和情感状态,缺乏同情心和共情能力。
7、对于自己的感受缺乏认知和管理能力。他们常常把自己的情绪压抑在心底,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缺乏自我意识和情感管理技能。
8、不敢说“不”。他们害怕得罪别人或者让别人失望,所以总是迎合别人的要求和期望,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9、没有自信和自尊心。他们缺乏自我肯定和自我价值感,对自己的能力和魅力缺乏信心,因此需要不断地通过讨好来获得他人的认可。
10、对于人际关系过度依赖。他们对于与他人的联系和发展过于依赖,认为只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缺乏独立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网络。
如何跟讨好型人格的人相处
1、给予肯定和鼓励:讨好型人格的人常常缺乏自信,他们需要别人的认可和赞扬。在与他们交流时,可以多表达一些积极的话语,鼓励他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决策。
2、不要过分要求:讨好型人格的人会不遗余力地满足别人的要求,但是如果这些要求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或承受能力,可能会导致压力和不适。因此,在与他们合作时,应该尽量避免过于苛刻的要求,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3、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认同感: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缺乏自我认同感,他们需要别人的认可来确认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可以通过鼓励他们尝试新的事物、接受挑战和学习新知识等方式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尊心。
俗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多多少少都戴着面具,在人前作出伪装。好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表面和蔼可亲,背后捅刀子的阴险小人。都说时间会证明一切,可是发生问题才看清一个人未免太晚了, 《隐形人格:思维和行为背后的人格奥秘》这本书就告诉你该如何看清一个人,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并保护好自己。
1、消极型
“我真傻,真的”
这是祥林嫂的经典台词,听到这开头,大家都知道她接下来又要讲她的孩子阿毛的故事了,她的阿毛被狼吃了,她是多么地后悔,多么地难过啊。
其实第一遍看到祥林嫂的这个故事时我还是挺同情她的,可是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讲这个故事,传递这么多消极的情绪,我也实在是受不了。
不得不说像祥林嫂这样消极的人很令人抓狂,她们看待任何事物都很消极,和她们走在一起,你身上的正能量都会被吸光。
遇到这样的人,你要警惕不要被他们带跑,人家消极你也跟着消极就不对了,你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当他们要向你倾诉不好的故事,向你传达负面情绪时,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不要让她们吸光你身上的正能量。不过要注意要有礼貌地走开,找个借口“不好意思,我临时有点别的事儿要先走了”。不礼貌地走开,她们可能会骂你:“你怎么都不听我讲就走开了啊?你真没同情心”一不小心,你可能会收获一个没有同情心的骂名。
2、自负型
“我就是真理。”“我比你强。”“你怎么这么笨哪?”
他们有一种很强的优越感,觉得自己是No.1,是拯救世界的奥特曼。和他们一起相处,你会觉得自己分分钟被鄙视。
自负的行为表现有些不同,有些人是狐假虎威型,外强中干,明明没有实权,却要摆出一副很厉害的样子,命令你按他们的方法做事。工作中你还真得忍一忍,跟他们闹不愉快很有可能会砸了你的饭碗。这种时候你分辨出这种行为模式,要尽可能地宽容他们,话不要说太多,微微一笑,可以偶尔说句“嗯”满足他们的优越感。
有些自负的人则表现出傲慢态度,说话时粗鲁无礼,语气轻蔑专横,明明看事物的角度很局限,却要表现出自己无所不知的样子来。他们会通过主导谈话,“这个不重要,你听我讲……”,打断你的讲话,暗示你的观点并不重要。这个时候你要试着改变谈话,先问一些需要简单回答的问题,“你说的不错,我想问问你知道新机器有哪些么?”,然后用承上启下的论述改变谈话,比如“说起新机器……你听说过……”
3、专制型
“你这个做的不对,你应该先去做×××,再去做×××”
我最讨厌的就是这样的话了,明明大家都是成年人,还要你把我当成小孩一样手把手地教我?
这就是专制的人的典型表现。他们做起事来好像自己是家长,老是喜欢教导你这个孩子。谁都不喜欢被当成孩子看待,和专制的人一起共事非常折磨人。最好的办法是私下沟通,跟他说,“你和我说话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是个不值得信任的孩子,没有得到尊重,我希望你能更尊重我一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愿望,提醒他们你不是他能够专制的对象。
4、焦虑型
“我最近都不敢出门了,怕遇上鬼~”
出门遇见鬼?本来这样的话我是不大能理解的。青天白日的怎么会有鬼呢?看到这本书后突然就理解了,焦虑的人很容易焦躁不安,喜欢无中生有,说话的这位朋友说最近有人给她打骚扰电话,接起电话“嘟嘟”两声就挂了。我觉得挺正常的,可能是谁无意中打错了吧。但是朋友就觉着自己遇上鬼了,还担心得睡不着觉。
像我朋友这样焦虑的人对很多事情都抱有恐惧心理,和他们交往你要小心不要增加他们的焦虑。不要火上浇油,说什么“啊!不会是你那个前男友打来的骚扰电话吧?他故意换了个号码来骚扰你?”,而是要试着打消他们的顾虑,使用共情的方式,从他们的角度思考,比如“我能明白你为什么有点儿焦虑,不过情况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危险,可能是谁无意中打错电话了”,这样的话术堪称完美。
5、强迫型
“你这个字体改成宋体的,其他字体太难看了。”
听到这样的要求,我的第一反应是呵呵。这样的强迫症患者总是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过分关注细节,还总是追求完美主义。和他们一起共事,你要记着坚持自我,他吹毛求疵,你要柔和地跟他沟通,“这个字体改变应该没有多大影响吧”,也要坚定地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所做作为让你痛苦,你不能接受,比如“你总是过分强调这些细节,我真的考虑不到这些细节,而且这些细节对整体没有任何影响,你能不能别挑这些毛病了,我心里很难受的”。另外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跟他们争论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6、索取型
感情里最怕的就是一方拼命地索取爱,却不付出。常常听到这样的事儿,男的掏心掏肺地对女的好,女的想当然地享受着各种好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要付出。而男生终于累了,提出分手后,女生各种挽留,还闹出自杀剧,“你原来那么爱我,怎么现在不爱我了呢?你都不爱我了,我死了算了~”
只会索取而不付出的人也会让我们敬而远之。过多的索取会让我们感到精疲力竭。她们有种莫名的恐惧,特别害怕自己被抛弃。一旦被抛弃就会采取极端方式,很多人恋爱分手就会展开报复,或是陷入绝望、抑郁或自杀,就是典型的索取型人格。和她们在一起,你要理解她们的痛苦,给予同情,给予安慰、赞扬,对她说,“我非常理解你分手的心情,我也很难过,说真的你很好,但我给不了你想要的幸福,所以我选择离开默默守护你,即便分手我们依然是好朋友,不是嘛”,让她们放心,你的离开并不意味着不在乎她们,你一直在她们身边。
7、被动攻击型
“这件事凭什么怪我,他们不把资料发我,我怎么整理数据啊?”
这种类型的人总会消极地拒绝承担社会责任,什么别人没告诉他,他就没法工作,为自己的无所为找借口。工作中遇到这样的人,你要尽可能不跟他们共事,和他们交往时要保持冷静。如果你怼回去,说“资料都传到公共服务器上了,你凭什么把责任推到我们身上?”,你这样变得好斗,失去控制反而会让他们感到极大的满足,他们会继续和你怼下去。
8、霸凌型
霸凌的人总会欺负别人,校园欺凌就是很常见的现象之一,霸凌的人常常会选择看上去好欺负的人,欺负他们是他的一种习惯,一种快乐。如果你不幸成为了他们的欺凌目标,用“当然”、“你肯定没错啦”来回应他们,脸上带着笑容,镇静地走开。但要注意附和他们不是逆来顺受,你要勇敢地向上级报告,揭露他们的真面目。
9、反社会型
反社会的人应该是这六种类型里面危害最大的,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良知两个字,杀人放火的事情他们就是干得出来。很多时候他们看起来比好人还好人,但是他们经常性地撒谎,还会作弊,习惯于怪罪别人,感觉不到什么负罪感。碰上这样的人,你千万不要相信他会改变,如果你产生了怀疑,一定要去核实,不要被他们的外表欺骗,考虑离开他们。如果你不幸被他们伤害过,也不要失去对人的信任。
《隐形人格》这本书中介绍的这九种人格类型都会给你带来负面影响,遇上这类人,首先你要擦亮眼睛看清楚他们的真面目,然后运用共情思维接受你无法改变的事实,学会忍耐。万一碰上了恐怖人类,请大胆承认自己交友失败,毅然离开,乐观地看待一切。
文/唐若
不喜欢索取的人,其实也是一种病态的人格。他们内心总会害怕麻烦,实际人,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需要的。
一、不喜欢索取的人,他们内心深处有极高的自尊心,他们害怕别人瞧不起,不敢索取,往往代表他们内心认为自己不配,不值得。
曾经有一个老师讲述,自己有个学生,明明家庭条件很穷,但是男孩特别的害怕别人知道自己贫穷,老师有次给他送了一个月的饭票,但是那男孩拒绝,其实他内心是需要的,因为他穷得叮当响。
后来老师告诉他,让别人帮助自己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品格。因为人人都需要帮助。不要拒绝别人的帮助,才是一种有教养的表现,更是人格成熟的表现。
第二,不喜欢索取的人,还有一种内在心理他们希冀证明自己的完全。不喜欢索取的人,还有一种认知,他们想要证明自己内心的强大,事实上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敢于索取,也敢于奉献,他们是追求索取与奉献的平衡。
这种错误的认知让他们一旦觉得自己索取,就会亏欠人,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我们需要矫枉过正。
健康 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彼此需要的平衡,过度付出和过度索取都不应该。真正好的人际关系,是知道人与人是不同的,人不可能做到完全,我们最需要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到礼尚往来,而不是闭门造车,拒绝别人的帮助,这只会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狭小。
愿每个人都要明白,一旦你认为索取就会内疚,往往是我们不懂得人际关系正常需要,也不懂人际关系的真谛,人际关系就是麻烦出来的,没有麻烦,又怎么会有彼此共同的需要了。
作者简介:唐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力成长训练营开创者,愿和你成为最好的自己。
跟我以前一样,,这是病,一定要改
这是典型的奉献型人格。一时是难以转变过来的,与从小生长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受到的做事理念都有很深的关系。比如很简单的两件事:从小被要求有好吃的先给弟弟妹妹吃、玩具如果弟弟妹妹或者其他小伙伴想要玩,你就算再不愿意再喜欢,也要有礼貌的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起玩,然后被一直灌输要懂事要谦让,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奉献型人格,让他向别人索取东西,他总想要以相同或者更多的东西换取才能安心。这个事情吧,就是得有个度,保持在恰当的度叫谦逊有礼,过了那个度可能会变成软弱可欺,且人情属于有来有往,有时候适当索取会拉进彼此的关系。
不喜欢索取,一旦索取就有内疚感和负罪感,原因是题主小时候被家长或其他人用他们认为对的标准要求过孩子要听话,要懂事,要乖巧,要替父母着想。
一般有这样不敢提正当要求,只要想到索取就产生内疚负罪感的人从小都没有被真的爱过,也没有被理解呵护过,反而在她很小的时候,被大人灌输了按他们标准懂事的要求。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里,缺爱,缺支持,缺呵护,缺理解,她内心是没底气的,很自卑的。
例如有的女孩家庭经济并不一定太差,但她的妈妈“心穷”,格局小,对孩子的教育是家里很穷,不要买没用的东西,别多花钱。时间长了,女孩压抑自己内心的感受,不敢向父母提要求,不敢要自己喜欢的东西,对兄弟姐妹和父母也是先放在自己的喜好前边,只有这样做才觉得是符合父母期待的懂事。
这样的孩子很少让父母操心,太懂事了,被忽略,她明明很喜欢一个礼物,但是不敢和父母说,长大后也觉得只有自己多付出,多牺牲,多奉献才是对的,任何考虑自己利益或喜好的索取都不应该,所以才会有自责负罪感。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