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自心理学被确立以来,众多心理学家为它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介绍世界公认的十大心理学家,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世界公认十大心理学家
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当代心理学影响深远。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和心理是由潜意识驱动的,而人的潜意识是由无意识的冲动和欲望组成的。弗洛伊德的理论影响了许多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和哲学等。
2. 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认为人类有自我概念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而这些需求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力。他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治疗,这种治疗方法注重建立治疗师和患者之间的信任和尊重,以帮助患者实现自我实现的需求。
3.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位奠基人。他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按照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他的理论强调了人类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对心理学和人类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4. 伊万·巴夫(Ivan Pavlov)
巴夫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著名实验条件反射实验,揭示了人类和动物学习和行为的机制。他认为行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可以通过刺激和奖励进行塑造和加强。
5. 约翰·华生(John Watson)
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位奠基人。他提出了“小阿尔伯特实验”,揭示了恐惧是通过条件反射形成的。他认为人类的行为是由环境和外部刺激所决定的,而不是由内部因素所决定的。
6.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罗素是一位哲学家和数学家,他的贡献对心理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提出了“逻辑原子论”,认为现实世界是由基本的逻辑“原子”组成的。他的理论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方法。
7. 阿尔弗雷德·爱德华·佩尔(Alfred Adler)
佩尔是个体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和心理是由个体的目标和努力驱动的,而不是被无意识的欲望所驱动。他提出了“权力欲望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为了获得权力和控制。
8. 爱德华·陈纳德·托尔曼(Edward Titchener)
托尔曼是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类的感觉和感觉的组合,以了解人类的心理和认知。他的理论对当代的认知心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9. 亨利·穆雷(Henry Murray)
穆雷是个性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人类的个性是由生物、社会和文化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他的理论对人际关系和人类行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10.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
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其他人的行为所形成的。他的理论对教育和儿童心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世界公认的十大心理学家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不同理论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贡献和影响对心理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美国 华生.约翰·布鲁德斯 斯金纳.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 奥地利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 中国 潘菽 陈鹤琴 朱智贤弗洛伊德 西方现代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流派和学说,迄今为止,多途径研究仍是现代心理学的现状。这其中以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1995),是弗洛伊 德本人对其前期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精要总结,可以作为了解弗洛伊德本人观点的最佳入门。《释梦》(商务出版社,2001)是弗洛伊德最有影响力的经典著 作,为深入了解弗洛伊德之必读。近年来翻译弗洛伊德著作最成规模的是长春出版社的《弗洛伊德文集》(2004)全八册。 弗洛伊德的传记可以看欧文·斯通的《心灵的激情》(上、下)(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该书属于传记小说,内容翔实而且可读性强。另一本比较注重阐述弗洛伊德思想的传记是由高宣扬编著的《弗洛伊德传》(自华书店,1986),这是繁体版,不容易买到。 要想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有清晰的认识,还可以读几本介绍其思想的著作。查尔斯·布伦纳所的《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2000)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 思想与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阐述明确贴切,在同类书中极为难得。《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阐述了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 关系。书虽写于上世纪30年代,却仍不失其价值。 荣格与荣格学派 《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 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是荣格几篇文章的合集。《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三联书店,1991),《寻求灵魂的现代人》(贵州人民出版 社,1987)出版时间都较早。前者是荣格的演讲集,是了解荣格前期思想的不错的入门书。 荣格传记以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辽 宁人民出版社,1988)为最佳。《荣格的生活与工作——传记体回忆录》(东方出版社,1998),作者芭芭拉·汉是荣格的女弟子,仰视的成份多了些。另 有刘耀中著的《建造灵魂的庙宇——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评传》(东方出版社,1996),温森特·布罗姆著文楚安译的《人与神话》(新华出版社, 1997)可作参考。 相对于引入荣格本人著作的薄弱,介绍荣格思想及荣格分析学派的著作引入则极为可观。成系统的如东方出版社 1998年推出的“曼荼罗丛书”,包括《大母神》等八本。另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的“点金石丛书”,包括《荣格之道》等四本译著。阐述荣格思想的书籍 较近的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荣格神秘心理学系列”。目前已出四本,其中施春华先生《神秘的原型》一书非常出色,书中对荣格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原型概念 进行了非常清晰的梳理。另外,这类书还包括《人格阴影——起破坏作用的生命力量》(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荣格心理学与佛教》(东方出版社, 2004)、《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商务印书馆,1996)。后荣格“原型心理学”开创者詹姆斯·希尔曼所著的《破译心灵》(海南出版社, 2001),阐述了他有趣的“橡实理论”,并探讨了“命运召唤”这一令人激动的主题,很有启发意义。而《荣格崇拜》(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一书作者 理查德·诺尔站在荣格的批判面,试图展示“历史上真正的荣格”,其新颖的观点曾在荣格研究中引起强烈震撼。 阿德勒·弗洛姆·霍妮 《自卑与超越》(作家出版社,1987)是阿德勒最有影响的著作,在国内曾被多家出版社出版。较近的阿德勒译著有贵州人民出版社的《理解人性》(2004)。 弗洛姆的重要著作在上个世纪就几乎出全了。如《逃避自由》(中国工人出版社,1987)、《爱的艺术》(华夏出版社,1987)、《为自己的人》(三联 书店,1988)、《健全的社会》(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人类的破坏性剖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等。 近几 年,霍妮的著作推出不少。贵州人民出版社“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中收入了她的《自我分析》、《我们内心的冲突》、《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2004)。上海文艺出版社也出过几本有关霍妮的重要著作,如《我们的内心冲突》(1998年)《精神分析新法》(1999年)《神经症与人的成长》 (1996),后者是霍妮晚年代表作,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与命运的交易》(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一书则是使用霍妮的理论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人 物作的崭新阐释,很有启发性。《一位精神分析家的自我探索》(1997),是对霍妮的人生经历、内心冲突、思想演变的全面审视,实为了解霍妮及其思想的不 可多得之作。 自荣格、弗洛姆等后,精神分析又有许多新的发展。《后现代精神分析》(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是诺曼·N·霍兰德 的论文集,充分体现了精神分析在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发展脉络,展示了后现代精神分析的思想魅力。《现代精神分析“圣经”——客体关系理论与自体心理学》(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从总体上介绍了近几十年来现代精神分析的进展和脉络。 行为主义 华生创 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在其后,行为主义得到不断发展,以斯金纳最有影响。不过,行为主义的 著作在国内出版不多,而让普通读者感兴趣的就更少。《行为主义》(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是华生对其行为主义观点的最好概括。《超越自由与尊严》(贵 州人民出版社,1988)是斯金纳很有影响的一本普及性读物。书中从行为主义原理出发,提出关于社会设计的许多设想,认为社会里公民们的行为最好按各种有 计划的奖励(强化)体系进行塑造与控制。此书受到猛烈的批评,也受到一些赞扬。《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一书既有对行为 主义原理的系统阐述,更佐之以生动实例说明原理的应用,理论与应用结合很好,是了解行为主义的很好选择。 人本主义 有关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著作,有一本非常好的选集《人的潜能与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可惜此书似无新版。《心理学的新道路——马斯洛和后弗洛 伊德主义》(华文出版社,2002)与《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则都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最重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的思想进行了比 较全面的介绍。有关马斯洛的传记有《做人的权利——马斯洛传》(华夏出版社,2003;改革出版社,1998)。《人本主义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是国内全面系统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专著。《三种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一书介绍了弗洛伊德、斯金纳、与罗杰斯的学说,书不 厚,介绍简捷明了,可作了解这三方面的不错的入门书。 除上述三大势力外,认知心理学于上个世纪下半叶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流。在这方面,有最新引入的《认知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国内王苏、汪安圣等编的《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是比较流行的一种。 对西方心理学的各种流派的发展,国内出版了一些综述著作。如高觉敷主编的《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叶浩生主编的《西方心理 学的历史与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西方心理学研究新进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郭本禹主编的《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山东教育 出版社,2003)。此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000年间推出“20世纪西方心理学大师述评”丛书,共分15册,对20世纪西方心理学发展史中 15位代表了20世纪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各个流派和不同发展方向大师人物做了评价,从中亦可一窥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心理健康、心理自助 国内出版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类书籍已比较可观。这方面的案例类图书以《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为首荐,此书收入了西方 心理学大师的一些经典心理咨询案例,值得认真研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及案例》(上、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等书内容也都很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出版了一套“心理保健与治疗丛书”,作者系德国著名心理医疗医师佩塞施基安,包括《天堂与地狱》等四本, 介绍了他的积极心理治疗法。心理咨询类科普读物则以《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为首选,该书记述了作者在哈佛 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实习期间经手的10个心理咨询个案,以生动的文笔对咨询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现代社会生活节 奏加快,职场竞争激烈,由此导致的压力、抑郁、焦虑等心理不适问题日益凸显,这就造成了社会上对心理自助读物的巨大需求。这方面的书籍也非常之多,我这里 仅列出部分书目:《减压》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你被压力压扁了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放慢生活的速度》(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精神健康系列”(三联书店,2003,包括《不要恐惧抑郁症》等4本),等等。总的来说,这方面图书数量实在是太大了,其内容、主旨、特点 也各有不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可能进行全面的介绍。还有大量的成功学、励志类的图书也包含不少心理学的内容,但我更愿意把它们单独列为一个图书门类,本 文也就付之阙如。 此外,为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少出版社推出了一系列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图书,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2004,分为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共6册)。 其它 爱作为一个有魅力的字眼,与它有关的心理学书籍颇受市场青睐。这方面的重要著作是弗洛姆所著的《爱的艺术》。另一本这方面的重要著作是罗洛·梅的名著 《爱和意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更为大众化的读物有:《爱是一种选择》(团结出版社,2000)、《是真爱还是迷恋》(海南出版社, 2000)、《爱情方程式》(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你真得懂得爱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罗曼蒂克心理学》(文汇出版社, 2003)等。 释梦类书籍也是受欢迎的一类。这方面的入门书推荐《梦:内心的声音》(京华出版社,1996),此书虽薄,但对了解如何通过精神分析释梦却有清晰的介绍。王溢嘉所著的《夜间风景梦》(远方出版社,1998)一书有对各种释梦理论的总结,很值一看。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作家毕淑敏最近出版了《心灵7游戏》(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作者在书中发挥了她从医、写作、读心理学博士班、创办心理咨询所等多重知识经验,用散文的笔法给读者开出一道心灵保健处方。读者可以通过完成书中的游戏进行自我心理分析。 希望能帮到你!7
内容心理学
19世纪60年代,内容心理学在德国产生。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 。
费希纳(1801-1887)的心理物理学是关于身心之间或外界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或依存关系的严密科学。这是一门介于心理学和物理学之间的独立学科。费希纳受赫‘尔巴特的启发,认为心理是可测量的。经过许多实验和推导,他把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如下公式:S=C*log(R/R0),其中S-感觉强度;C-适用于不同感觉中的每个感官的常数;R-刺激强度;R0-在阈限的刺激强度。
这个公式表明刺激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已有的感觉的强度。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曾创造了三种心理测量的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从现代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上看,费希纳应被认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
冯特(1832-1920)是近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他的名字与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内容)心理学的建立直接联系在一起。
费希纳(1801.4—1887.11)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心理学物理学的创始人。在哲学上费希纳是一个唯心主义泛灵论者,他认为凡物都有灵魂,心和物是不可分的,心是主要的,物只是心的外观。他对心与物作了精确的数学测量并试图确定它们的关系。1860年他的《心理物理学纲要》的出版奠定了他在心理物理学上的创始人的地位。
构造主义
心理学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也叫建构主义心理学派是由冯特的最忠诚的学生铁钦纳于内容心理学派形成近20年后在美国建立的,是内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决不等同于内容心理学派,二者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具体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与铁钦纳的个人努力有重要关系。并在
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铁钦纳
铁钦纳去世后衰退。并在与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论战中得到发展。
时代精神:
科学界百家争鸣。德国事实上已经成为当时世界心理学研究的中心。
机能派心理学和构造派心理学的争论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中只有铁钦纳始终坚持明显的传统,他是一个性格坚毅、好争辩的学者,1927年铁钦纳因脑瘤去世,争论逐渐平息下来。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
构造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在他们的示范和倡导下,当时西方心理学实验研究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
理论基础为纯粹经验论。
把心理学看成一门纯科学,只研究心理内容本身,研究它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其意义和功用。所以极为狭隘。
--------------------------------------------------------------------------------
机能主义
心理学派
广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从19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包括意动心理学派、符茨堡学派、日内瓦学派、行为主义和哥伦比亚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等。狭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主要指美国的芝加哥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实用主义心理学派)。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时代精神:
自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出现,宗教和神学遭受了致命的打击。詹姆士和杜威等人把主观唯心主义、功利主义哲学和经验批判主义理论合并,并利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制造出一套实用主义哲学。它的基本观点即“存在就是有用”,没有真理的客观尺度,唯一的标准就是成功。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
强调心理现象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和功用,不以研究意识经验为限。
关心心理学在各个领域内的功效和应用及改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行为主义
心理学派
学术背景: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作为传统心理学的叛逆,在机械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在动物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产生的现代心理学派别。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实质是将意识和行为绝对地对立起来。
理论上的先行者:
迪卡儿:动物仅是占有空间的机械,它的动作只是机械作用;人也是机器,只不过在身体之外又加上了有意识的灵魂。
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制了一个“斯金纳箱”,在箱内装一特殊装置,压一次杠杆就会出现食物,他将一只饿鼠放入箱内,它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
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斯金纳
偶然一次压杠杆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杠杆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压杠杆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食物即是强化物,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时代精神:
客观主义潮流。18世纪以来科学的极大发展破除了以前很多想当然的或迷信的东西。神秘主义受到挑战。实证主义空前具有市场。强调实证的、具有社会性的可用作客观观察的知识。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
促进了心理学的客观研究,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对行为的突出强调,不仅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而且使人们看到新的希望。
行为主义出现在美国,在20世纪初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一些年轻的心理学家对冯特学派不满意,认为心理学不能研究意识,认为心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处于同样的地位,应该象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也就是行为。
行为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精神活动是不可捉摸的,是不可接近的,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行为。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行为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以便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1878~1958)和斯金纳(1904~)。华生的主要观点:(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3]
--------------------------------------------------------------------------------
格式塔
心理学派
1912年,M.魏特曼发表了论文《似动的实验研究》,标志着一学派的兴起。
理论上的一些先行者: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哲学思想:知觉不是一种被动的印象和感觉因素的结合,而是这些元素主动地组织成完整的经验和结合起来的经验。
物理学家马赫(《感觉的分析》1885):空间模式(如几何图形)和时间模式(如曲调)的感觉与元素无关。即使观察者注视客体的空间方位可能变化,但是它对客体的视觉或听知觉是不变的。例如,无论从哪一边或从顶上,或从一角去看,在我们的知觉中,一张桌子仍然是一张桌子。同样一系列的声音,比如一支曲调,即使可能改变速度,但在我们的知觉仍然是同一支曲调。(我认为,即使音阶改变,或有错音,也不影响人们对这支曲调的知觉。)
厄棱费尔:有些经验的质不能用传统的各种感觉的结合起来解释,这些质叫格式塔质,或形质。知觉是以个体感觉之外的某些东西为基础的。一支曲调是一个形质,不依赖于组成它的那些特殊感觉。
时代精神:
19世纪最后几十年,由于物理学承认和接受力场的概念,它已经越来越少地运用原子主义的概念了。比如磁力,光、电。这些力场被认为既具有空间的广延性,也具有完型或模型。它们被看作是新的结构实体,而不是个别元素或者微粒的作用总和。
魏特曼的似动实验
以
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考夫卡
考夫卡、苛勒做被试,魏特曼使用速示器,通过两条细缝投射出两条光线,一条垂直,另一条和垂直线成20或30度角。如果先通过一条细缝显示出光线,然后显示另一条光线,在两条光线之间有一较长的时间间隔(超过200毫秒),那么被试者就看到两条相继出现的光线。如果两条光线之间的时间间隔短,被试者就看到两条连续的光线。可是,在两条光线之间有一最适宜的时间间隔(约60毫秒),被试者看到光线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而且又移动回去。这就是整体不仅是部分的总和的一个明显例子。
格式塔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
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这一观点在一定范围内来说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从这一观点出发,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这对于揭发心理学内的机械主义和元素主义观点的错误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他们在知觉领域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目前在一般心理学教科书内所讲述的一些有关知觉的规律知识,例如似动现象的发生、知觉过程中图形和背景的关系的意义等,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格式塔学派的研究成果。此外,苛勒的“顿悟”和韦特墨的“创造性思维”对学习的研究,也有某种程度的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是人们对意识经验发生兴趣,至少把意识经验看作心理学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并继续促使人们对意识经验的研究和兴趣是有意义的。同时格式塔学派对同时期的学派中肯而坚定的批评,对心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局限:
把直接经验世界,看作是唯一确实而又可知的世界。
把全部心理学问题,完全简化为数理的问题。这其实已经违背了系统观。
--------------------------------------------------------------------------------
精神分析
心理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900年,其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这一学派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广为流传,颇具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两部分:意识与潜意识。潜意识不能被本人所意识,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动机与欲望。他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和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其中本我与生俱来,包括着先天本能与原始欲望;自我由本我分出,处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对本我进行控制与调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与理想两部分,主要职能是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被破坏,则导致精神病。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潜意识与心理治疗,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并获得了某些重要的心理病理规律,但他们的一些主要理论遭到许多人的反对。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沙利文(H.S.Sullivan)、霍妮(K.Horney)、弗洛姆(E.Fromm)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说、泛性论和人格结构论,强调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对精神病产生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在美国形成了新精神分析学。新精神分析学派仍然保留着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尽管在其理论中有不同的概念名称,但归根结底,仍然是潜意识的驱力和先天潜能起主要作用。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1856~1939)、阿德勒(1870~1937)和荣格(1875~1961)。[4]
旧精神分析学派
前期的正统派(强调生物学因素3为人精神生活的基础):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新派(着重于社会的精神文化):
荣格:
阿德勒
霍妮:
弗洛姆:
沙利文: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无意识和潜意识的研究领域。
局限:1、泛性论的倾向;2、生物化倾向;3、理论的主观色彩浓厚。
--------------------------------------------------------------------------------
人本主义
心理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
受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影响比较明显。
时代精神:
反主流文化运动。对社会不满。
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C.R罗杰斯。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笫三思潮。
1.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
需求层次理论,即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是行为科学理论之一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到起匮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2.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自我的概念,随着他(她)与他
心理错觉学图
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他(她)开始慢慢地把自己与非自己区分开来。当最初的自我概念形成之后,人的自我实现趋向开始激活,在自我实现这一股动力的驱动下,儿童在环境中进行各种尝试活动并产生出大量的经验。通过机体自动的估价过程,有些经验会使他感到满足、愉快,有些即相反,满足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寻求保持、再现,不满足、不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尽力迥避。在孩子寻求积极的经验中,有一种是受他人的关怀而产生的体验,还有一种是受到他人尊重而产生的体验,不幸的是儿童这种受关怀尊重需要的满足完全取决于他人,他人(包括父母)是根据儿童的行为是否符合其价值标准,行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关怀和尊重,所以说他人的关怀与尊重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罗杰斯称这种条件为价值条件,儿童不断通过自己的行为体验到这些价值条件,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分,渐渐地儿童被迫放弃按自身机体估价过程去评价经验,变成用自我中内化了的社会的价值规范去评价经验,这样儿童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就发生了异化,当经验与自我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体就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预感到经验与自我不一致时,个体会运用防御机制(歪曲、否认、选择性知觉)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上达到与自我相一致。如果防御成功,个体就不会出现适应障碍,若防御失败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目标是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是经内化而成的自我部分去除掉,找回属于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用罗杰斯的话说“变回自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机能。人本主义的实质就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
反对仅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看为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学派,也反对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学的客体的行为主义学派。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忽视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先天潜能的制约和影响。
--------------------------------------------------------------------------------
日内瓦
心理学派
日内瓦学派又称皮亚杰心理学派,是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杰出的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创建和领导的。
受康德的影响。
时代精神:
开放的理念。兼容并需的精神。
日内瓦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
心理学流派的融合和发展。儿童心理学。
西方学者把皮亚杰、巴甫洛夫、弗洛伊德一起奉为当代心理学的三大巨人。
--------------------------------------------------------------------------------
认知
心理学派
认知心理学起始于本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以后飞速发展,1967年正式形成。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
与冯特心理学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受格式塔心理学思想影响。是行为主义的反作用。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而目前西方心理学界通常所指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它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记忆和思维领域的突破性研究。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就是把人看成信息传递器和信息加工系统。
提出短时记忆中有三种编码:
①听觉编码即声码;
②视觉编码即形码;
③语义编码即意码。
认为人是按事物的各种性状将其分成三种编码分别贮存在三个不同的位置,而后可以用声、形、意三种不同的途径来检索这一记忆。
时代精神:
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电脑智能的研究。
人性主义
心理学流派
人性主义心理学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心理学,它认为只有从人的本质属性,即从人性出发才能正确地阐明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结构、心理动力、个性及其发展、心理病理化、临床心理诊断与矫治等问题。只有把握住人性,才能走进人类心理世界的殿堂。其代表人物为郭念锋教授。
其主要观点为:
1、人的本性是三种基本属性的结合。
2、人的心理动力是需求。
3、个性是人性在个体人身上的具体体现,人性是个性的一种抽象。
4、人性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以下是几个重要心理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代表作:
实验心理学:威廉-冯特《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大纲》。
行为主义:约翰-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言》,《行为主义》。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性学三论》,《日常生活精神病理学》,《自我与伊底》。
人本主义:亚伯拉罕-马斯洛《人类动机论》,《人格问题和人格发展》,《宗教、价值和高峰体验》。
10位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的书与话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有什么书与话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下面10位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的书与话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希波克拉底与《论圣病》
宿命论的态度遭到希波克拉底的自然观的反对。在他最重要的著作《论圣病》一书的篇首句就明确表示了其欲打破神秘主义的意图:
它[癫痫病]对我来说绝不比其他疾病更加神圣,也不比其他疾病更加不可侵犯,而是像其他疾病一样源于自然的原因。人们之所以认为它神秘,仅仅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它。但是,如果他们把一切不理解的东西都称作是神圣的,啊唷,神圣的东西就无穷无尽了!
2.伽利略与《对话》
在《对话》中,伽利略预言,如果科学家们的探索自由得不到保证,意大利的科学和贸易将会被北方的竞争对手超过。在其《对话》手稿的页边空白处,伽利略写道:
就引进新事物而论。当由上帝自由创造的思想被强制屈从于外部意志的时候,有谁会怀疑它将导致最糟糕的混乱?当我们被告知要否认自己的理智而屈服于他人的怪念头的时候呢?当缺乏任何能力的人们被任命去审判专家,并授权按其喜好对待专家的时候呢?这些才是容易导致国家毁灭和政权颠覆的新事物。
3.洛克与《人类理解论》
洛克拒绝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这一广为接受的观点。在一篇被频繁引用的短文中,他说:
让我们假设心灵是如我们所说的白纸,上面没有任何标记,没有任何观念。这张白纸怎样被装饰呢?人们匆促而无限的想象力在它上面画出几乎无尽的丰富多彩的花样,那么巨大的储藏量从哪里来?所有这些理性和知识材料来自何处?对于这一问题,我的回答是,总之一句话,来自经验。因为,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而且他最终源于经验。
4.穆勒与《人类心灵现象分析》
某些我们所认识的大家最熟悉的物体,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复杂观念和二重观念结合的例子。
砖是一种复杂观念,灰浆是另一种复杂观念,这些观念和有关位置与数量的观念一起,组成我关于一面墙的观念。我的木板观念是一种复杂观念,我的椽子观念是一种复杂观念,我的钉子观念是一种复杂观念。这些观念与同样复杂的位置和数量的观念相融合,形成了我关于一块地板的二重观念。以同样的方式,我关于破璃、木材和其他东西的复杂观念形成了一扇窗户的二重观念;这些二重观念,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我关于一座房子的观念,它是由多种观念组成的。在家具这一观念中,共有多少种复杂观念或二重观念被融合?在我们所谓的?一切?这一观念中,还要多出多少种观念?
5.贝克莱与《人类知识原理》
在下面一位怀疑论者和一位主观主义者之间的对话中,伯特兰?罗素捕捉到了贝克莱主张的本质:
你往窗外看去,观察到你能看到三所房子。你回到房中说,?从窗户那里能看到三所房子。?怀疑论者会说,?你的意思是说三所房子在刚才是可见的。?你会回应说,?但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它们是不可能消失的。?你可能又看一下,然后说,?是的,它们仍然在那儿,怀疑论者会反驳说:?我承认当你再次看的`时候它们又在那儿了,但是,是什么使你认为在这一时间间隔内它们始终在那里呢??你只能回答说,?因为无论我什么时候去看都能看到它们。?怀疑论者会说,?那么你应该能够推断出它们是由你的观看引起的。?你将永远无法成功获得反驳这一观点的任何证据,因为当不看着那些房子的时候,你无法弄清楚它们的样貌。
6.冯莱布尼茨与《人类理智新论》
我们有关自身与上帝的知识,是人类心灵的本质。当代心理学家罗伯特?奥恩斯坦,论述了意识的演变过程,机敏地抓住了莱布尼茨对人类心灵?白板?说所持有的保留意见的本质:
为了验证洛克的观点,我去办公用品店买了一张写字用纸,把它搁置在 我的书桌上两个星期。我对着它说话唱歌。我吩咐它去做各种事情。我给它食物吃,给它水喝。我给它阅读笛卡尔的著作,我给它弗洛伊德的著作,我尽力 让它去说话,我尽力带着它去散步。我把它放在小汽车上,看看它是否能认识山脉和海洋。这张纸无法做任何这类事情。对于心灵而言,所有的一切都是联想,几个世纪以来,任何人都能看出这一说法的荒谬性。
7.皮内尔与《疯狂的哲学》
在达坎的鼓励下,皮内尔开始撰写有关精神病的文章。他从1793年开始担任巴黎比塞特疯人院院长,写下了他看到的一切:
我刚到那家医院就职之时,呈现在我眼前的一切是嘈杂和混乱的景象。那些不幸的病人中,有些人在极为绝望、沮丧和恐惧之下痛苦着。还有些人情绪亢奋,遭受连续不断的神志不清。有的病人看似对大部分对象都能做出正确判断,但是偶尔因躁狂性暴怒的猛烈爆发而焦虑;而另一类人则陷入极度愚蠢和低能的状态之中。
8.华生与《行为主义》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加上足以培育他们的特定环境,那么我担保,随便挑选其中一个婴儿,我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领导,甚至于乞丐和小偷,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秉性和他祖先的种族。
9.哈特莱与《对人的观察》
哈特莱说,心灵和身体都应该得到研究,因为它们在生物学上是有联系的:
我们心理官能的完善依赖于该物质(白色脑髓质)的完善,对它的所有损伤都会相应地影响一系列的观念。而且,在这些损伤被修复之前,这些观念不可能恢复到他们的自然过程。毒药、烈酒、麻醉剂、高烧、头部撞击等等,所有这些先通过扰乱脑髓质来明显地影响心灵。排泄、休息、药物、时间等等,经过改变,明显地都能使心灵恢复到它的从前状态。
10.詹姆士与《心理学原理》
这个社会的巨大飞轮,是最宝贵的保守力量。单凭它就让我们所有人保持在惯例的界限之内,并且保护幸运儿免受穷人妒忌的叛乱。单凭它就能使那些做最艰难或最令人厌恶的工作的人不抛弃他们的工作。它使得渔夫和水手冬季还在海上工作;石的矿工待在黑暗之中,还使得农民在冰天雪地的季节依然固守在他的小木屋和孤独的农场;它保护我们免受沙漠和冰冻地带土著居民的入侵。它使我们人人都按照环境安排的或我们早年选择的路线奋斗到底。
;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