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元认知和认知的概念两者差别不大

时间: 2023-08-24 01:30:10

元认知和认知是心理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向。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有着不同的概念内涵。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元认知和认知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元认知和认知的概念两者差别不大

一、概念

1.元认知

元认知是指对认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它涉及到个体对自己的知识和思维过程的认识和控制。元认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2.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理解、记忆、思考和表达等心理过程。认知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各种思维活动的基础。

二、关系

1.相互影响

元认知和认知是相互影响的。元认知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控制自己的认知过程,从而提高认知效率。而认知过程的质量也会影响到元认知的表现。

2.不同侧重点

元认知和认知的侧重点不同。认知更注重个体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而元认知更注重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控制。

三、应用

元认知和认知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1.教育领域

在教育领域,元认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认知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2.职业发展

在职业发展中,元认知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从而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发展。认知则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职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和竞争力。

3.心理辅导

在心理辅导中,元认知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认知则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元认知通俗的解释是什么?

元认知通俗的解释是对认知的认知。

例如,学生在学习中,一方面进行着各种认知活动(感知、记忆、思维等),另一方面又要对自己的各种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的监控和调节,这种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本身的再感知、再记忆、再思维就称为元认知。元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等成分。

发展速度

从个体认知发展看,元认知落后于认知的发展。研究表明,婴儿出生以后就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而幼儿到了学前期才开始获得一些零星的、肤浅的元认知能力,这是元认知能力才开始发展。在大学生中,元认知能力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通过加强对元认知的学习和培养,能使大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获得迅速发展和提高。

从本质上讲,元认知是不同于认知的另一种现象,它反映了主体对自己“认知”的认知。同时两者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认知是元认知的基础,没有认知,元认知便没有对象;元认知通过对认知的调控,促进认知的发展。元认知和认知共同作用,促进和保证认知主体完成认知任务,实现认知目标。

元认知|认知背后的认知

网上买课程,为什么前几天还那么认真,坚持不到一个月,就放弃了?

为什么自己看书,前面看后面忘?就是记不住?一看就想睡觉?

为什么我的自学能力和自律能力那么差?

以上所有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能不能改变自己呢?其实在表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元认知。也是人和人最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对元认知进行一个全面的认识。

元认知是美国社会认知心理学创始人、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翰·弗拉维尔提出的。

1976年,他在《认知发展》一书首先提出认知(也称后设认知)概念。他将元认知表述为“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以及结果或其它相关事情的知识”,以及”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即 ”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

简单的说,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

如学生对自己学习中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的再认识、再思考及进行积极的监控,就属于元认知的范围。元认知的实质是人的自我监控。元认知的作用是从深层次提
高学习能力和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果。

认知和元认知的区别

通俗的讲就是一个是干活的,一个是监工的,只不过是自己监督自己。比如一个人如果老是问自己: 我为什么又有这样的想法?我的想法正确吗?如果不正确如何调整?这就是元
认知,别看这么简单的问题,但很难做到,人和人的区别莫过于此。

虽然《圣经》上说过人人平等,但是人们运用元认知的能力确实大不相同,由于它源于后天的努力,如果想要掌握技巧,就之须进行思维训练。每当我们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反思时,其实都在使用元认知,也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能力之一,是我们调整思维改进思维的最有力的内部手段。

反馈回路就是保障任何系统运行的必要条件,人脑是世界最复杂的系统,大脑通过反馈回路指挥着整个身体的运行。

比如像倒杯咖啡或茶这种看起来似乎非常简单、我们每天都不假思索地做了无数次的工作,也和反馈回路有关系。如果离开了反馈回路,即使是这种简单的工作都无法完成。

不信的话,你可以试着蒙上眼睛倒杯茶看看。在这个例子中,反馈回路的关键点就在于,你向杯中倒水的同时,你通过观察杯中的水位而获取反馈信息。当你看着水位上升的时
候,反馈通过你的大脑和眼睛发挥作用,让你在杯子即将倒满时停止倒水。

这个系统由你手所处的位置、你倒水的速率、咖啡杯中的水位、你的眼睛对杯中水位的观察,以及你的大脑到你的信号构成,共同组成一个反馈回路。如果你破坏了这个回路——
比如蒙住眼睛,从而无法观察杯中水位是如何上升的,你就会不断地加水直到杯中水溢出,系统产生了故障。

我们的大脑驾驭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反馈回路,研究者认为反馈回路在四个不同的阶段运转,上一阶段与下一阶段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科普作家托马斯·戈茨把四个阶段分别定义为:

事实阶段: 每个反馈回路都要搜集数据,数据可以通过观察、整理、测量获得,数据可以来源于多渠道,可以通过外部环境、与人交流和自身等。例如:你肚子痛,去看医生,医生会问很多问题,获得数据。

联系阶段: 我们将搜集的各种数据进行整合,使数据能够在反馈回路中发挥作用,需要进行筛选整理富有意义。例如:医生会整理有价值的信息,去除无价值信息。

结果阶段: 一旦数据有了意义,回路就能继续发展,医生就要思考如何处理这些信息。

行动阶段: 当明确了你肚子痛是因为吃了不健康的事物造成的,就要采取行动,开药治病,这称之为行动阶段。

在这个反馈回路过程中,如果你什么都不说,或者医生处理信息的时候出现错误,都可能影响到医生的行动。如果医生有强大的元认识能力,时刻对自己的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做出行动进行元认知监控随时问自己,我筛选的信息准确吗?我的判断准确吗?有没有我没有发现的问题?在元认知能力的帮助下就可以影响反馈回路,形成正反馈,反之亦然。

在认知心理学中,认知扭曲指的是哪些被夸大的或者不合逻辑的想法,驳斥这些想法的过程被称之为“认知重建"。如果你拥有强大的元认知能力,通过提问和自我验证,就可以发现自己的认知歪曲,进行认知重建。

认知神经科学认为,神经元的轴突与其他神经元的轴突进行选择性的联结,形成神经回路,不同的神经回路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元认知可以帮我们建立良性的神经回路系统。

个体内差异: 自己认知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能力、坚持度,知道自己在认知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且知道自己那些可以改变,那些不能改变。不能够正确的认知自己就不可能对自己进行监控和调整。

个体间差异: 知道人与人之间在认知方面以及其它方面存在种种差异。有人智商高,有人智商低有人记忆力好,有人记忆力差。

人类认知普遍特性: 例如,知道记忆、理解有不同的水平、知道人的遗忘曲线规律,知道注意力专注力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知道人的认知能力是可以改变的。

学习者应当认识到,学习资料的性质(视频、音频、文字)、长度、资料的难度、资料的逻辑结构等因素都会影响我们认知活动的进行和结果;

不同的学习目的也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目的性越强,学习越高效,有的认知活动可能有更多、更高、更难的要求。例如:文科生学习量子力学、机器学习、大数据挖掘、区块
链可能就比较难,涉及很多难度很高的计算。

计划策略:会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例如早上学习还是晚上学习,每个人可能学习效果不同。学习环境的选择也很重要,在图书馆学习还是在家里学习效果可能不一样,图书馆学习氛围可能会更好。设计自己的努力程度,劳逸结

监控策略:对认知活动的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进行我反馈,自己有没有错,效率怎么样?思路是否可行等。

调整策略:根据监测的信息,对认知活动进行矫正和纠偏,排除障碍,调整思路。

三者之间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认知活动进行计划监控和调整,形成良性循环。

例如: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思维模型?知道自己学习思维模式的过程中存在那些难度?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一年?知道自己能不能进行刻意练习?矩道完全掌握思维模型不是一
朝一夕可以实现的?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学习才能更高效?认识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认识到跨学科思维模型学习的复杂艰巨性等。

元认知体验是任何伴随认知活动的 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 。包括知的体验和不知的体验,顺利时的体验和挫折时的体验。体验贯穿与整个认知活动的前中后期在认知活动的初期主要是任务的难度,任务的熟悉程度,任务的目标等,中期阶段主要是任务进度,遇到的障碍和困难的体验。后期阶段主要是目标是否达成,效率如何?有什么收获和成长等。好的情感体验可以帮助认知活动的高效进行,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非常重要。

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运用自我监视机制确保任务能成功地完成,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因此,元认知控制过程包括制定认知计划、监视计划的执行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 即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构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2)实际控制: 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进行的各种情况,发现认知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并据此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3)检查结果: 根据认知目标评价认知活动的结果,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

(4)补救措施: 即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例如:为学习任务(例如模型思维)制定合理的计划,对学习过程全程监控,如果出现问题,随时进行补救,这就是元认知监控。在这个监控过程中,很多人会坚持,很多人会放弃。坚持者成为精英,放弃者仍然平庸。差距不是放弃了学习任务,而是失去了元认知能力。

第一、要掌握学习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遗忘曲线、思维导图、记忆宫殿、批判性思维、主题阅读、费曼学习法等。

第二、要知道知识的分类和学习方法,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有关概念、规则“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一种"怎么办“的知识;条件性知识是一种"何时做,什么场景、为什么这样做"的知识。

例如:什么是决策树,就是陈述性知识。如何运用决策树就是程序性知识。什么场景下使用决策树,就是条件性知识。要清晰的知道,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需要靠理解和记忆,程序
性知识的学习需要示范、练习、反馈,条件性知识需要讨论和反思等。在学习时,应该运用好各种学习方法,这能有效促进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自我提问法是在元认知训练中,通洹一系列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清单,通过如此不断提问,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评价,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就能优化学习过程,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元认知监控能力也得到提高和发展。

另外,还可以设计自检表,定期(每周一次)填写,这样让对自己的学习心理、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也是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学习决策树思维模型时,就可以随时提问,我原来是怎么决策的?我真的理解了决策算法了吗?我理解有没有偏差?决策树可以用在哪些场景吗?随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
监控。

一个人学习往往有己的局限性,如果和同学之间进行思维互动,针对核心问题进行思辨,这样就可以让自己理解和记忆更深刻,还有助于学习迁移。

孔子讲:每日三省吾身,就是要不断的反思自己,调整自己。

学习者应养成反思的习惯,善于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特别要注意总结己成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借鉴他人在这方面的经验,不断养成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方法1、反思录:每天记学习反思录是一种很好的总结方法。记的内容可包括当天学习的主要内容、知识点及其之间的联系,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容易出现的错误,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及不足等。

方法2、打坐冥想:放空自己,思考自己一天的收获和问题,思考自己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和思维过程,进行认知重建。

元认知的实质就是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也包括对自我存在的反应。马克思曾经说过,意识在任何时候都是在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个被意识到了的存在,包含了自己的存在和思考,能意识到自己的感知、思考和体验,也能意识到自己的目的、计划、策略、行动和后果,以及如何调整自己的行动,这就是自我怠识。通过对自我意识的监控,可以有效的实现人脑对信息输入、整理、加工、储存、输出的自动化加工的控制,这样人就可以通过自己对自我意识的控制,调整人的思维和行为。

老子讲:知人者智,自知者名,体现了对自我意识监控的重要意义。

攻克2017秋季教招偏僻考点之元认知和错误概念

? 天津教师招聘、教格考试互动交流平台汇总 任何批次的教招考试中,80%为基础题,10%中等题,10%难题。通过基础题,与其他竞争者要拉开差距的几率较小,能拿的需要攻克难题。而教招考试中的难题多半是理解类或偏僻类。偏僻类题型属于在各考试大纲中并未明确提出,各大教材(除外)也不提及但会进行考察的部分。

本文将挑出教招中两个为偏僻类但有一定考频考点,帮助各位考生进行迅速突破,更多考点可关注网或考试(jiaoshi688)微信号。

一、元认知及其作用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控制。

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元认知知识包括三个方面: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对认知目标和任务的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元认知控制是运用自我监控机制确保任务能地完成,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一)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与控制。分为三种:元认知计划策略、元认知监视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

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估计其有效性。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元认知监视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元认知监视策略包括跟踪监控和领会监控策略,即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并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

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二、错误概念的性质

错误概念是指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学习中形成的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观念。错误概念不单是由于理解偏差或遗忘而造成的错误,它们常常与学习者的日常直觉经验联系在一起,与整个认知结构密切联系,植根于一个与科学理论不相容的概念体系。

(一)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错误概念的转变是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影响和改造。概念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过程。认知冲突指人在原有观念与新经验之间出现对立性矛盾时而感到疑惑、紧张和不适的状态。为了解除认知冲突的压力,人会努力解决冲突以建立新的平衡。

1.引发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指人的原有图式与新感受到的事件或客体之间的对立性矛盾。面对认知冲突,学习者需要对新信息或原有图式做调整,以解决冲突,这正是认知改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认知冲突可以做如下分类:(1)直接经验中的认知冲突与间接经验中的认知冲突。(2)现实概念的冲突与潜在概念的冲突。(3)针锋相对的认知冲突与可兼容的认知冲突。

引发认知冲突在概念转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意义,因为只有体验到认知冲突,个体才能感受到原有概念的不足,认识到替换或调整原有概念的必要性。但是,只是引发了认知冲突还不足以使概念发生改变,这取决于学习者解决认知冲突的具体方式和途径。

2.认知冲突的解决与概念转变

解决认知冲突有多种可能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这几种:

(1)径直地或经过认真分析之后拒绝新概念;

(2)通过三种可能的方式纳入新概念:①机械记忆;②概念更换;③概念获取。

为了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可以是通过实验、演示等让学生看到与原有理解相反的事实(反例),或者直接提出与学生原有理解相对立的新观念,从而引发认知冲突。

(二)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

1.对原有观念的不满

只有感到某个概念失去了作用,人才可能改变原概念。个体面对原来概念所无法解释的事实(反例),引发认知冲突,可以有效导致对原有概念的不满。

2.新观念的可理解性

学习者需懂得新概念的真正含义,而不仅仅是字面理解,需要把各片段联系起来,建立整体一致的表征。

3.新观念的合理性

个体需要看到新概念是合理的,这需要新概念与个体所接受的其它概念、信念相互一致,不是相互冲突,它们可以一起被重新整合。这种一致包括:与自己的认识论信念一致;与自己其它理论或知识一致;与自己的经验一致;与自己的直觉一致。个体看到新概念的合理性,意味着他相信新概念是真实的。

4.新观念的有效性

个体应看到新概念对自己的价值,它能解决其它途径难以解决的问题,能向个体展示新的可能和方向,具有启发意义。有效性意味着个体把它看作解释某问题更好的途径。

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之间密切相关,其严格程度逐级上升,人对概念有一定的理解是看到概念的合理性的前提,而看到概念的合理性又是意识到其有效性的前提。概念的上述三种状态不是概念实际上如何,而是个体所看到、所意识到的可理解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是个体对新、旧信息整合过程的元认知监控。

(三)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

为了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教学一般要包括三个环节:第一、揭示、洞察学生原有的观念;第二、引发认知冲突;第三、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调整原来的看法,或形成新观念。

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设开放的、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第二、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第三、引发认知冲突;第四、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元认知能力的差异

元认知,就是最高级别的认知,它能对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实际上,元认知能力就是我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反思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为我们人类所独有,也是我们成为万物之灵[1]的根源。

为什么人人都有反思能力,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却如此之大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元认知能力也是有层级的,在人人L元认知能力的世界里,唯有拥有更高级的元认知的人才能胜出。按照心理学的意向性[2]分类,元认知至少可六个等级,它们最终又可归为两类:被动元认知和主动元认知。

普通人通常只会在遇到你如果仔细观察过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是“飞”着前进的;我们跟不上他们的脚步,可能正是因为自己不会“飞”。绝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自己身上还有一对翅膀,更不曾想如何主动挥动它们,好让自己飞起来。

从被动到主动,这是一个转折点。当一个人能主动开启第三视角、开始持续反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时,就意味着他真正开始觉醒了,有了快速成长的可能。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