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如何控制自己的偏见与错觉

时间: 2023-08-24 13:49:26

当我们面对某些事物或者人时,往往会有偏见和错觉的产生,这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因此,如何控制自己的偏见和错觉,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何控制自己的偏见与错觉

一、认识自己的偏见和错觉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自己存在的偏见和错觉。人们往往会对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产生偏见,这些偏见可能是由于个人经验、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造成的。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偏见的存在,并进行反思和纠正。

二、多角度看待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多角度看待问题。在做出决策之前,我们应该收集更多的信息和意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这样可以避免个人偏见的影响,同时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影响。

三、保持客观和理性

在面对问题和决策时,我们应该保持客观和理性。不应该因为个人情感或者其他因素而偏离事实和逻辑。保持客观和理性是正确决策的基础,也是控制偏见和错觉的关键。

四、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

此外,我们也需要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和经验,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们,这样可以避免自己的偏见和错觉对他人产生不良影响。

五、反思和总结

最后,我们需要反思和总结。在做出决策之后,我们应该及时反思和总结,看看自己是否存在偏见和错觉,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记忆错误和偏见Memory errors and biases

在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中。记忆偏见是有一种增强或者减弱记忆的印象(可能是指全部回想起记忆内容的几率,可能是指回忆起记忆的时间长短,也可能两者都是),或者改变记忆内容的认知偏见。

怪异效应(bizarreness effect): 奇怪的事情比一般的事情容易记忆。

选择支持偏见(choice-supportive bias): 以自证的方式追溯记忆时,会认为这个选择比起他实际的价值要好。

改变偏见(change bias): 当付出一定努力产生改变后,人们在回想改变之前的行为方式时会比实际上的要更加困难。

童年失忆症(childhood amnesia): 4岁以前的记忆很难被保留。

保守主义或倒退偏见(conservatism or regressive bias): 基于模糊的证据、印象,记忆会使得高价值、高可能性、高频繁的东西比起实际偏低,而使低价值、低可能性、低频繁的比实际偏高。

一致性偏差(consistency bias): 依据他人现在的态度和行为,错误的回忆他过去的态度和行为。

境联效应(context effect): 认知和记忆与环境有关,那些在所处环境之外的记忆通常比较难以回忆,例如在家里回忆工作的事情其准确性会下降。

跨种族效应(cross-race effect): 一个种族的成员比较难以记忆辨认另一种族的成员。

潜隐记忆(cryptomnesia): 因为主观上没有把它看做是记忆,就认为这个记忆是错误的或者认为这个想法是新产生的,但实际上以前确实经历过。

自我中心偏见(egocentric bias): 以自利的形式回忆过去,比如影像中考试成绩比别人的好,鱼钓的比别人的大。

衰落影响偏见(fading affect bias): 伴随着不高兴经历的记忆会比那些拥有高兴经历的记忆忘记的更快。

虚假记忆(false memory): 错误的回忆那些经历过的事情。

生成效应/自生成效应(generation effect/self-generation effect) :自生成的信息最容易记住。例如,通过联想意境去记忆诗句就会比死记硬背更容易记住。

谷歌效应(google effect): 趋向于忘记那些能够被互联网轻易找到的信息。

后视偏见(hindsight bias): 事后倾向于认为事情比它实际更容易预测。

幽默效应(humor effect): 包含幽默元素的东西更容易记住,这可能是因为幽默的特异性,理解幽默需要额外的认知过程,或者通过幽默可以激发情感上的刺激。

真实虚幻效应(illusion of true effect): 不管事情真实性如何,人们更可能认为他以前听说过的事情是真实的,即使他可能没意识到他听说过。换句话说,人们更容易相信他们所熟悉的东西。

错觉关联(illusory correlation): 记忆中的两个事物的关联性是虚假的。

滞后效应(lag effect): 相对于在一个时间段内一次性学习相同的时间,分时间段延伸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平和锐化(leveling and sharpening): 记忆扭曲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记忆内容的丢失发生,它经常伴随着与我们认知信念相违背的记忆细节丢失,也就是leveling过程,和与我们信念相一致的记忆细节的加强,也就是sharpening过程。而且这一过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复回忆重复叙述的次数增加而不断强化。

加工水平效应(levels-of-processing effect): 信息进入记忆的编码方式不同其记忆强度也会不用。加工水平效应关注的是关于记忆的加工处理深度,它预测信息加工越深其记忆的痕迹就会越持久。

体量效应(list-length effect): 在一个大的体量中,一个较小的百分比的内容被记住,随着体量的增加,被记住的内容的绝对数量也会增加。

误导信息效应(misinformation effect): 与事后的信息接触越多,记忆变得越不准确。

在Elizabeth Loftus的一个oft-cited研究报告里,提到一个实验。邀请学生收看一个交通事故的镜头,事后其中一些被要求估计一下当肇事汽车撞向被撞汽车时的速度。另一些人被问及肇事汽车酒驾撞向被撞汽车的速度。那些提问中涉及到酒驾的被提问者,更可能会记得玻璃破碎的场景(而实际中并没有这一场景),他们估计的肇事汽车速度也明显比那些没有听到酒驾字眼的被提问者估计的快。

另一种误导信息是通过虚假预设(false presupposition)的方式来影响记忆,例如“这辆车有没有在停车的标识处停车啊?”但事实上那里只有让路的标志。

这种效应被心理学家看做是一种确认插图,相对于影片的倒带,它是一种结构上的重设,它可以被那些插入的暗示词句影响。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Henry Roediger主导实验者们,利用这种效应并使用阿希从众实验(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s):两个被试被要求回忆关于一段场景的信息,其中一个同谋者故意的提供不准确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那个真实的被试可能会记得看到了那个同谋者提到的信息中的事情(但这个事情实际上并未发生)。

感觉通道效应(modality effect): 通过语音形式表现比通过书写形式表现,更容易记忆内容的最后几个元素。

感觉通道效应是实验心理学中使用的一个术语,用于解释信息怎样呈现在记忆和学习中更有效果。在1988年Sweller et al设计的实验和1999年Mayer的实验中已经表明当信息以音频形式呈现时比以视图形式呈现时,记忆负载(memory load)更小。特别的,在实验中还发现当通过讲述而不是阅读方式时,呈现的最后一些内容的记忆效果会提高。

心境一致记忆偏差(mood-congruent memory bias): 信息的记忆程度与人当时的心境有关。

依次失真效应(next-in-line effect): 在一个群组里面的人会减弱在他之前说话的人的说话内容的记忆。

部分线索提示效应(part-list cueing effect): 在回忆时,以刚刚学过的部分项目作为提取线索,被试的回忆成绩反而比没有任何线索时回忆成绩差。

峰终定律(peak-end rule): 人们不容易体验到整个经历的过程,但是对高峰和低峰的体验比较明显,也就是整个过程的体验往往由高峰和低峰决定。

持久化(persistence): 不希望回忆的创伤性事件的记忆却反复想起。

图优效应(picture superiority effect): 一个概念与通过文字形式展现的方式相比,通过图片形式展现更容易被记住。

积极效应(positivity effect): 一个较长的成年人在他的记忆中更支持积极的信息。

首因效益/近因效应(primacy effect/recency effect) :事件最后的信息最容易被记住,开头的信息次之,中间的信息最不容易被记住。

加工难度效应(processing difficulty effect): 花费长时间去读去思考的信息比较容易记住。

怀旧性记忆(reminiscence bump): 人的一生时间里最经常怀念的是青春期和早期的青年期。

玫瑰色回顾(rosy retrospection): 对过去的记忆往往会比它实际的要好。

自相关效应(self-relevance effect): 关于自己的记忆比起那些相似的但是是关于别人的记忆更容易回忆。

资源混淆(source confusion): 与别的信息杂糅在一起混淆的记忆情节,形成了扭曲的记忆。

间隔效应(spacing effect): 比起那些短时间就重复出现的信息,经过间隔较长时间后重复出现的信息容易记忆。

焦点效应(spotlight effect): 人们会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

定型(stereotypical bias): 记忆由于定型而进行扭曲,比如由于种族或者性别。

附加效应(suffix effect): 如果另一段内容添加到需记忆内容的最后处,记忆内容的最后处记忆效果将会变弱。这也被称为近因效应的稀释(dilution)。

例如,你想记住一串数字:1,5,7,9,15,那么记忆最深刻的就是1,15。然而,当把数字20添加到该串数字最末尾时,对15的记忆将会变弱。

暗示感受性(suggestibility): 提问者通过在某些地方给予错误暗示使得回忆者回忆这些地方时产生错误。

伸缩效应(telescoping effect): 趋向于将近期的事件在时间上退后而将久远的时间在时间上移前,使得近期发生的事比实际久远,久远发生的事比实际近。

话在嘴边现象(tip of the tongue phenomenon): 一个话题可以回忆起部分内容,或者相关的信息,但是沮丧的是不能回忆出全部内容。当各种相似的记忆被回忆后各自交缠在一起就会产生封堵(blocking)。

特拉维斯综合征(travis syndrome): 高估当下的意义。它涉及到进步思想的启迪(the enlightment idea of progress)和时序势利(chronological

snobbery)这些类似的诉诸新潮的逻辑谬误偏见。

逐字效应(verbatim effect): 人们更容易记住别人说话的要义而不是全部内容,因为记忆只是一种陈述,而不是复制。

孤立效应(von restorff effect): 突出的内容比起其他内容更容易记忆。

蔡加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 那些不完整的或者被打断的任务比起完整的内容更容易记忆。

20世纪20年代苏联心理学家蔡加尼克在一项记忆实验中发现的心理现象。他让被试做22件简单的工作,但只有一半允许做完,另一半在没有做完时就受到阻止。做完实验即让被试回忆做了22件什么工作。结果是未完成的工作比已完成的工作记得好,这就是蔡加尼克效应。

认知偏差、认知偏见:“金钱错觉”与“自我许可”

认知偏差、偏见指的是在判断中 偏离规范、理性的系统模式 ,目前在心理学、行为经济学之中进行了一些研究,笔者之前做了64个心理学偏差的汇总,如有兴趣,可以查看历史文章:

51个人类心理学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认知偏见:052-控制幻觉

认知偏差、认知偏见:非法转移谬误-有效性幻觉-虚幻相关性

认知偏差-第56号:虚幻的真相效应

认知偏差(057-060):信息偏见-样本不敏感-沉没成本谬误-工具法则

200个心理学认知偏差列表、根因分析、速记图

认知偏差-第61号:Less-is-better 效应,越少越好?

认知偏差、认知偏见:查看别处效应-损失厌恶

认知偏差、认知偏见:064-重复曝光效应

065,Money Illusion?金钱幻觉, 在经济学上,金钱幻觉又称货币幻觉,是指人们倾向于认定货币的数值,而非实际价值。换句话说,金钱的面额数字(名义价值)常被误认为其购买力(实际价值)。因为通货膨胀,货币的实际购买会随时间变化,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不会与其名义价值一致,因此可能产生货币幻觉。

金钱幻觉在三个方面影响人的经济行为:

价格僵固性。当通胀造成实际价格或成本持续升高时,金钱幻觉被视为名义价格变化缓慢的其中一个理由。

某些合约、法律并不如理性预期般会频繁按照通货膨胀指数进行调整。

社会论述,不论是在正式媒体上或更为一般的沟通过程中,都反映出对名义价格与实际价值的混淆。

因此,时时关注通货紧缩或者通货膨胀,有利于我们了解实际价格与价值的更确切的关系。

066,Self-licensing 自我许可, (又称道德自我许可,道德许可,许可效应,道德凭证效应)是一种在社会心理学和市场营销中用来描述潜意识现象的术语,通过这种潜意识现象,随着人们对自己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概念的信心和安全感的增强,个人可能会减少对随后的不道德行为后果的担忧,他们更有可能做出不道德的选择并采取不道德的行为。简单来说,当人们先做一些积极的事情之后就放纵自己,就会发生自我许可。

例如,健身之后喝杯奶茶奖励一下自己;买了一级能效节能的洗衣机,不自觉的增加了洗衣服的总量,导致能耗总量更高;用了节能灯泡于是灯泡开的更久,等等。甚至于,做了好事,例如帮助了他人之后,当事人可能允许自己做坏事。这里的“自我许可”即似乎是给了自己一个“免死金牌”一样的借口,而这一切发生在潜意识里,只有意识到它的存在,才可以摆脱它的影响。因此,“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毛主席的话语,我们应该牢记在心,不要做了一点好事就开始了自我放纵。

应对措施:

解决此问题的一个好策略是专注于过程,而不是彻底消除该行为本身:例如,研究发现,一位烟民,在减少吸烟方面,一个要求每天可以抽一根,一个要求彻底戒烟,要求每天抽一根的情况表现要更好。您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它:例如,如果您不想继续在 Facebook(抖音、快手、微信、游戏等)上浪费时间, 可以尝试着重于每天在这些App上花费不超过一小时的时间, 而不是尝试抛弃(尤其是微信,彻底卸载几无可能)。这将可以轻松地实现,而不是下定决心“我将在周一退出或卸载 Facebook(抖音、快手、微信、游戏等)”。

笔者评论:人有自私性的一面,做了好事大多是进行了付出,进而想给予自己奖励,也可以理解,只是要控制这个度。比如,对立志减肥的同学,健身之后从奖励自己一杯果汁,变成一个苹果。或者,可以加强对意义感的追求,加强对世界、社会的感激,进而将自己的付出看淡,减小之后的“自我奖励”程度。

另外,研究也表明,某些自我奖励有助于提高自我满意度,从而加强自我驱动,实现长远目标。 这让笔者想到了社会心理学的“互惠原理”,你帮助了一个人,对方也及时、合适的表达了感谢,这种互惠,让双方都得到了善意的滋润。

在工作中,有一种“番茄工作法”的办法,推荐给各位读者。 您可以持续工作25分钟,在这25分钟之内,关闭手机网络与无线,之后,给自己彻底的专注,然后给自己5分钟的刷微信、抖音、快手等的时间,刷完立即进行下一个25分钟的工作。 你会发现,实际你浪费的时间会大为减少,毕竟,现代社会,一个人想要彻底与世隔绝,全部专注工作是确实很难。

“番茄工作法”简介:

番茄工作法是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是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的一种相对于GTD更微观的时间管理方法。使用番茄工作法,先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闹铃响起,然后在纸上画一个X,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就行),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

待续......

怎么控制自己(为什么人们难以控制自己)

不知道您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想要减肥,却抵制不住美食的诱惑;

想要学习,却抵制不住游戏或者美剧的诱惑;

越是不想做什么事情,就越做什么事情。

这些都是自控力薄弱的表现。那为什么人们难以控制自己呢?

1 隐藏在我们体内的大象难以驾驭美国著名的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在他的著作《象与骑象人》中解释了人们为什么难以控制自己。

他将人的理性比喻为一名骑象人,将人的肉体比喻为一头大象。大象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欲望,比如看到美食就想吃,看到好玩的就想玩,能偷懒就偷一会懒。大象想做的都是各种即时享乐的行为[1]。

而骑象人是非常理性的,他会为了长远利益牺牲眼前的短期利益。他可以透过各种诱惑看到对人真的有帮助和有益的部分。

但是,由于骑象人的力量非常弱小,大象的力气非常大,因此骑象人经常无法指挥大象。

比如:骑象人对大象说:不要吃这么多垃圾食品对身体不好。可是当大象看到美食时已经无法抵御诱惑,一下子就冲了上去。

当骑象人对大象说:该学习了。大象却想先打一局游戏爽一下再说。结果游戏打了一局接一局,怎么也停不下来。

2 没有自控力会有怎样的后果?

2.1 无法达成目标没有自控力最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无法达成既定的目标。

比如:该锻炼身体的时候不想动,那么时间长了身体素质就会下降;

该学习的时候不学习,期末就可能会挂科。

该少吃两口的时候不少吃两口,结果就是好看的衣服穿不上,只能看着帅哥美女的好身材,各种羡慕、忌妒、恨。

2.2 无法活出荣耀的样式有一些人是某些方面自控力很强,某些方面自控力薄弱。如果这类人自控力的薄弱点位于一个致命的地方,那很有可能让他们之前取得的成果都付之东流。

例如:对于一个事业有成的人来说,他在工作上一定是有很强的自控力。但是,如果他在品格方面犯了严重的罪行,他之前几十年的努力可能都化为乌有。

近几年国内各种各样的报道层出不穷,某些大佬做出了各种超出常人道德范围的事情,弄得满城风雨,家庭不睦,甚至有坐牢的危险。几十年树立的光辉形象,立马归零。

3 如何才能拥有自控力?

3.1 管好自己的眼目很多人认为控制不住自己是因为自己心里想要去做那些好玩的事。实际并不是这样的。很多时候,是因为人们的眼睛先看到了,人的眼目先受了诱惑,然后才有了各种心思。

在圣经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以色列有一位伟大的国王叫做大卫王。大卫少年的时候在旷野放羊,那时他就可以用拳头打死来偷猎的狮子和野兽。后来,他做了军队的首领战胜了荒淫无道的扫罗王成为新一代的明君。

当政局稳定后,大卫也懒惰了,每天睡到下午才起床。一天他起床后走上皇宫的露台,向远处望去,看到一名美女在洗澡。 这名女子真的太美了,大卫的眼睛再也挪不开,于是派人打听这名女子是谁。士兵回报说这名女子是大卫王忠心的仆人乌利亚的妻子,乌利亚此刻正在前线为王打仗。

大卫整夜难以入眠,美人的形象在他的脑中挥之不去。最后,大卫差人把乌利亚的妻子接到王宫,并与这名女子通奸使其怀孕。大卫为了保守这个秘密,将从前线返回的乌利亚又送上了最凶残的战场使其战死沙场。

在这个故事中,大卫王就是因为先有了眼目的情欲,然后才有了各种各样的心思。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一样,本来不想买什么,去了商场后就变成了这也想买那也想买。

本来只想看一集电视剧,结果看了第一集想看第二集,不刷到大结局誓不罢休。

眼睛就像是诱惑通往我们心灵的第一扇窗户,如果我们把这扇窗关上,诱惑就难以进入。

3.2 想一想最坏的后果很多人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是因为他们没有仔细思考自己的行为会带来怎么样的后果。或者说有些人即使知道有后果也心存侥幸,觉得别人都没事,我也不会有事。

在大卫王的故事中,我们看看大卫的行为有什么后果。

大卫王忠心的仆人乌利亚死了以后,大卫迎娶了乌利亚的妻子。但是,因为大卫做了不荣耀的事情,他的威信一落千丈。他的儿子发动了宫廷政变,将大卫王赶出了皇宫一路追杀他。大卫王的皇宫和妃子也都被他的儿子霸占了。

如果我们做事情之前,可以冷静、客观地思考几分钟最坏的结果,我们就可以避免很多冲动的行为。

3.3 避开让自己失去自控力的环境很多人无法控制自己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身处容易让自己失去控制力的环境。所有自控力做得好的人,都知道如何避免那些让自己陷入诱惑的环境。

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博士亚当.阿尔特在他的著作《欲罢不能》里讲过一个案例。

在美国有一个喜欢打魔兽世界的大学生叫做艾萨克。艾萨克在上大学时迷上了这款游戏,他可以连续几周窝在宿舍不出门打游戏,通过订外卖的方式维持生存[2]。

刚开始,他还可以勉强将大学的期末考试应付过去,后来就变成了不断挂科。

之后,艾萨克去了一个叫做重启的网瘾康复中心。在那里经过几个月的治疗,艾萨克觉得自己戒除了网瘾,于是他回到了学校。

刚开始几个月,他都没有去碰魔兽世界。直到有一天,一个以前的队友给他发了一条信息问他是否要一起打一局?艾萨克顺嘴就回复了一句:好啊。

之后,他连续5周都没有出过宿舍门,没有去上课,错过了142通电话。他通过打电话订餐,每天宅在宿舍打游戏,5个星期没有洗过澡,长胖了54斤。一天,当他去洗手间照镜子时,他看到镜子中的自己震惊了,他哭了[2]。

于是,他又回到了位于西雅图的重启网瘾康复中心。

康复中心的老师对他说:上了瘾的大脑就像是一根被腌过了的黄瓜。你一定要记住,腌过的黄瓜是不可能再变回一根新鲜的黄瓜的。

艾萨克为了避免回到以前网瘾环境,他决定留在重启中心附近。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人要想克服自己的欲望是很难的。因为这个欲望在大脑中已经形成了激励回路,只要诱发因子一出现,欲望就会如火山一样喷涌而出,按耐不住。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不要让自己遇到诱发因子。

3.4 转移注意力找到替代物

那我们可能会说,诱惑简直是无处不在,如果实在躲避不开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转移注意力找到替代物的方法。

美国的网瘾少年艾萨克后来成功戒除了网瘾。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艾萨克发现他在运动时有一种愉悦的感觉,这是因为运动会产生多巴胺和内啡肽。于是,他就选择通过去健身房健身替代网瘾。后来,他买下了他经常去的那家健身房。同时,他和很多会员都交了朋友,大家互相鼓励。他用线下的人际关系替代了他在线游戏的队友。

如果我们以一种健康的方式替代原有不健康的方式,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自控力。

4总结

在本文中,首先结合积极心理学中象与骑象人的比喻解释了为什么人们难以控制自己。其次,介绍了无法控制自己的两个后果:无法达成目标、无法活出荣耀的样式。最后,介绍了四种方法帮助大家提高自控力。这四种方法分别是:管好自己的眼目、想一想最坏的后果、避开让自己失去控制的环境、转移注意力找到替代物。

参考文献

[1]乔纳森·海特,《象与骑象人》,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2] 亚当.阿尔特,《欲罢不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