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童年报复性补偿心理: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时间: 2023-08-25 07:37:12

童年时期的经历对我们的成长和人生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些人可能因为童年时期的挫折和不公平感受到自我怀疑和自卑,而另一些人则会通过童年报复性补偿心理来寻找自我价值和方向。

童年报复性补偿心理: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童年报复性补偿心理,是指当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受到挫折或不公平待遇时,他或她会用一种报复性的方式来寻找自我价值和方向。这种心理状态在成年后也可能继续存在,导致不同的行为和情感表现。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呢?

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童年经历对自己的影响。不要逃避和否认过去的经历,而是要坦然面对,并尝试从中找到启示和教训。

其次,要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爱好,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第三,要学会接受现实和改变。不要一味地抱怨和怨天尤人,而是要接受现实,并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最后,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人生中会有挫折和困难,但是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总之,了解自己的童年经历,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学会接受现实和改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些都是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的关键。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如何看待对童年的报复心理?

我有过对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童年时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喜欢钢琴,但无法满足,长大后终于买到心念已久的钢琴。
我小时候家境一般,但是我非常喜欢钢琴对女生来说美丽高贵的三角钢琴如同西藏遥不可及。每次听到美丽高贵的麦克森如同山间清泉的优雅乐声,我就都希望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他,但是当时我父母离异加上学业繁忙,所以一直压抑我想学的钢琴,想去克罗地亚的欲望。
每次听到麦克森的优美乐声,我都希望这家美丽高贵的三角琴有朝一日真的属于我。
三年前的秋季央视中秋晚会,现场一架美丽高贵的三角琴前有一个同样美丽高贵的歪果仁当时他手指纯属的上下翻飞。此时我的心潮澎湃当晚我彻夜难眠脑子里全是美丽高贵的麦克森还有漂亮的三角琴。
第一次拥有自己的钢琴,是在前年秋季当时我对姑姑说我想学不伤手,省力造型漂亮的乐器,当时姑姑就带我去琴行三下5÷2全款买下一架,非常漂亮的书面儿白色三角琴。还装了自动演奏系统。
当如同山间清泉的克罗地亚狂想曲从漂亮的钢琴中传出时,我知道我已经完成了小时候的梦想。
其实很多人都不理解我,如此喜欢钢琴克罗地亚,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是在弥补童年未完成的梦想。

如何看待孩童时期的报复性补偿心理

今天,一个关于“我的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的话题火了。

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是用来形容许多成年人童年时被无情抑制住了买玩具的欲望,在成年实现财务自由之后,对自己进行报复性补偿的症状。

据了解一年有7000万成年人在淘宝给自己买玩具,深度乐高玩家一年就要花费1200万。

在有关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的这个话题下,有很多网友发言,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

有人会因为小时候父母不让玩游戏机,现在财务自由后,一有钱就买Switch卡带

。有人会因为小时候零食吃得少,长大之后疯狂购买零食,即使放在那儿可能经常不记得吃,也要在想吃的时候伸手就能拿到
有人会因为小时候,妈妈总给自己一个女孩子买黑白灰的衣服,长大之后就疯狂地购入红黄蓝绿粉颜色的衣服,恨不得把彩虹披在自己身上。还有个女孩子,因为上大学前父母只给买运动服,上班之后就买了很多衣服首饰,满足之前什么也没有的自己。最让小言觉得深有感触的是网友说的这样的一句话:今天拿到了自己赚钱买的平板,等快递到的时候真的开心死了,拿到之后拍了好几张照片,但是开机之后却不知道拿它来干什么,贴好膜之后静静地放在那里,大家都说我浪费钱,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在弥补我的遗憾。就在几个月前的某个周末,小言也和这位网友做了同样的一件事。想要一个平板,看了很久之后入了手,其实也不是很贵,但是花钱的时候还是觉得心疼,可即便如此,还是义无反顾。

因为我喜欢买好一个电子产品就给它配套好膜和好看的外壳,等平板和膜、壳同时送到的那一刻,竟感受到了三倍的快乐。满心欢喜地把膜贴上,把壳装上,给平板拍了好几张照片之后,竟然抱着平板开始发呆。因为我不知道要拿平板来做什么,我还没想好拿来做什么,也想过拿来看看电视,然而我还有个电脑,这时候,平板的存在,就好像有些多余。

我才想起来,原来我不是想要拿它来做什么,而是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我想拥有一次从未拥有过的东西而已。

或许,人终真的会因为年少时期不得之物,受困一生吧。在这个话题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许很多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父母要担心孩子未来会有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而一味纵容。
玩物丧志,我不觉得父母不让孩子沉溺游戏、不让孩子沉迷网络有什么问题,只是建议不要一味打压,太过严厉。
人长大了,就要对自己承担起责任,也要对人生承担起责任。只要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不会为了追求情绪上的一时欢愉而掏空自己,其实有一点爱好,没什么问题。

毕竟,人生总是需要一点乐趣来调剂的。

对童年有报复性补偿心理吗?

是的,我个人感觉对童年报复性的补偿行为应该是会经常发生在教育孩子写作业方面表现的比较明显中国式家长内心很爱孩子,但没有用对方式,以至于孩子很难理解和接受这样粗暴的爱。
他们下意识地沿袭传统思想,将孩子与自己的关系视为上下级关系,一味盲目地却捍卫自己的尊严,不管对错地抄袭模仿老一辈"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肆无忌惮地像孩子传输焦虑,最终得到了物极必反的结果。
他们想和你说话,却从不给你平等的身份。
他们想和你沟通,却一被质疑便是劈头盖脸的语言暴力。
他们想让你变得强大且自信,却上你在家里对他们唯命是从、唯唯诺诺,在人前对你加以数落、批评甚至谩骂。
你做错了,他们要指责你及你的所有行为,却不帮你想办法。你做对了,他们欣喜若狂,逢人便炫
耀自己教育的卓越与成功,即使他们只是给了你一一口饭吃。
他们太浮躁了以至于做不到良好的沟通和耐心的陪伴,偏偏这俩是家庭教育的两条基本要义。
揭开浮躁焦虑的表面,我们只能看见他们的教育又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用自己的观念来控制自己的孩子。
在心理学上控制型父母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也是难以治愈的。

控制型的母亲一般有以下特征:
高度神经质,易焦虑,容易被一些小事引发焦虑,焦虑产生之后需要向外界投注以缓解焦虑,缺少朋友,缺少自己的兴趣爱好。
夫妻关系不和,觉得丈夫无能,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会成倍伤害。
一方面严格管教孩子,另一一方面又特别爱自己的孩子,不愿自己的孩子独立出去,一般通过指责、贬低、不信任等方式干扰与控制孩子。
被控制的孩子特征:
儿童期比较巧懂事,成绩不会太差。愿意为他人付出。
初中时期成绩下滑(相对小学),如果下滑的严重,一般伴随被孤立与被欺负。如果成绩上游。一般较为孤傲。理想强烈。
高中期成绩下滑严重,人际关系敏感,一方面渴望社交,另一方面又过分关注自我导致交友状况糟糕。开始反抗母亲,但是又依赖母亲。
教育是为孩子铸剑的过程,而这些家长似乎更愿意在遇到猛兽前控制这个执剑人。
手里没有剑的孩子,任何东西都会成为他们的拦路虎喔。

如何看待童年报复性的补偿行为?

童年报复性补偿:很多成年人在童年时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得到或者享受到他们所想要的玩具,零食等,于是等他们长大之后,便生出了“补偿”的想法,在财务自由之后花费大量钱财购买这些东西给自己或是孩子。
这故事听上去似乎还有些励志,但在这背后,却是一个“求而不得”的童年。补偿,本质上是一种防御机制,我们在儿时受到的创伤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我们只能用金钱努力弥补,让自己不再焦虑难过。
合理的补偿,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即使童年略有遗憾,我们也能在长大之后重新找到快乐。但是千万不要掉入这种补偿的陷阱当中,盲目地浪费,这样不禁不能安慰自己,还有可能会伤害自己的下一代。
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这种心态呢?
如何正确对待童年报复性补偿心态?1.接纳自己,合理补偿:每个人的童年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缺失,有的人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有的人很少能得到父母的陪伴……我们要接纳自己,找到自己痛苦的根源并且理解它,与曾经无助的自己和解,告诉自己,现在你已经有能力过上更好的生活,不用再拘泥于当初的痛苦之中。
2.原谅自己,原谅他人:小时候的愿望没能被实现,不一定是因为作为我们的孩子太过贪心不懂事;同时,我们也要原谅大人们没有实现的承诺,或许只是因为当时他们无法为我们完成心愿。一切都已经变成了过去,我们更应该看重的,应当是当下的每个瞬间。
3.吸取教训,科学带孩:通过溺爱孩子来“补偿”自己的童年是完全不可取的行为,不管是毫无节制地给孩子买零食衣服玩具,还是放他自由,让他“想做什么做什么”,这些都是对我们当初所缺失的东西的“矫枉过正”。
4.合理看待孩子的诉求,满足孩子正常的愿望,拒绝他们不合理的要求。等孩子稍稍成长之后,他们往往都会理解父母做法背后的深意。但是,切记不要在承诺过后又反悔,这是父母容易导致孩子失望的一大原因之一。如果自己暂时无法完成承诺,与孩子平等地沟通,真诚地向孩子道歉,提供补偿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充分相信父母。
每个人的童年都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童年也值得被好好对待,请尽量让每个孩子的童年都不留遗憾。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