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如何运用微反应心理学改善人际关系

时间: 2023-08-25 08:39:56

人际关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而不良的人际关系则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微反应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改善人际关系。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微反应心理学在改善人际关系方面的应用。

如何运用微反应心理学改善人际关系?

首先,微反应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观察他人的微小反应来理解他们的情感。例如,当一个人感到不舒服时,他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可能会发生微小的变化,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变化来理解他们的情感。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其次,微反应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在人际关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挑战和困难。这时我们的情感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我们做出不理智的行为。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就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通过观察自己的微小反应,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并采取措施来控制自己的情感。

第三,微反应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的需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观察他人的微小反应来了解他们的需求。例如,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表现出兴趣时,他的微小反应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变化来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的需求,并采取措施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最后,微反应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建立信任关系。在人际关系中,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信任关系,就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协作和合作。通过观察他人的微小反应,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态度和意图,从而更好地建立信任关系。

综上所述,微反应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更好地了解他人的需求,更好地建立信任关系。在人际关系中,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运用微反应心理学来改善人际关系。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有哪些

[专业为你解答]
人际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既有相互依存、互相吸引的一面,也有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一面。当相互依存占支配地位时,就表现为人际吸引,当相互分离占支配地位时,就表现为人际排斥。人际排斥对人际关系是有害的,有时甚至会对人际交往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如何搞好人际交往呢?首先应排除妨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各种不良因素。影响人际交往的不良因素主要有:
(1) 相处距离,首先是空间距离。在同一办公室、同一场合、同一活动圈内,都容易因经常相遇、接触、沟通、互相帮助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友谊关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在于交往双方相互吸引产生的相互接纳,发现对方的思想、态度、兴趣、为人处事等有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地方,于是继续交往与沟通,在继续交往与沟通中达到进一步的相知,从而结为知交。
(2) 一个人的品格、能力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人们都羡慕优良、能力出众的人。真诚、坦率、乐于助人、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对人有吸引力;能力较强的人,容易引起他人的敬佩感,自愿与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般来说,人们更倾向于喜欢精明又有小缺点的人,心理学上称此现象为“仰巴脚效应”。意思是指精明的人不经心犯点小错误,不仅不影响他的优点,反而使人觉得他也和常人一样,会犯错误,有平凡的一面,使人感到好接受,产生安全感。
(3) 由交往而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重要的条件是交往双方的相互吸引。如果一方对另一方热情、羡慕,而另一方却表现冷漠、蔑视,就不可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引起交往双方相互吸引的因素是双方的相似与互补。
除了相似与互补能够导致交往双方相互吸引外,还有仪表也是一个因素。一个相貌举止端庄大方、谈吐优雅不俗的人,给人形成的第一印象总是良好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量,使人愿意与之继续交往,并对其言行多从好的方面设想、解释。这就有助于双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人际知觉是指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它包括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识知和对他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认知。人际知觉所认知的对象是人际关系。人际知觉的良好印象会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发展;相反,人际知觉印象的不良,则对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起阻碍破坏作用。
其次应注意人际交往中的艺术。
(1) 在人际交往中寻找共同点,求大同。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必须是建立在关系双方共同的利益与需要的基础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清醒地意识到彼此需求的共振是吸引双方的粘合剂。当然,共同永远是一个相对概念,每人的经历、使命和情绪各不相同,不能抱着求全的幻想。要有大将风度,切忌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2) 知彼知己,因势利导。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交际过程 ,要充分估计自己与对方在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了解对方的目的、要求、长项和弱点,估计自己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对方的态度,根据对方的情况设计交际方案,行动时便成竹在胸。
不过,计划难以预测变化。现代社会气象万千,变化无常,领导者在交际场上要适应这种节奏,另外面对突发性事件,要稳定自己的情绪,迅速理顺各种利益,调整原定方案,淡化紧张气氛。可以用转移视线的方法,或顺水推舟,抓住时机,广交朋友,联谊四方。当己方处于不利地位时,要临危不乱,失意不失礼。对失败者更要周到,不能势利。
(3) 了解心态,把握情感,重在交流。人们常用对牛弹琴来讽刺不辨对象、不合时宜、盲目行动的荒唐做法。在交际场上,应杜绝这种愚蠢之举。
交际是情感的交流,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复杂的人际关系常常使人在结交时悲喜交织,苦乐参半。一次交际中引起的苦恼,会影响另一次交际的情绪,造成情感表达的不适当,使预期目标流产。要避免这种状况,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地进行心境转换,同时摆脱对方情绪的影响,以一个玩笑或一句妙语去掉感觉上的不快。
相互交流是理解的桥梁。直接交往是交流,特别是建立感的最有效的形式,即使宿怨较深,通过直接见面交往,也可消除误会,所谓“相逢一笑泯恩仇”。在面对面面俱到的接触中,双方使用口语,没有中介物,可以更直接、方便和集中地表达各自的感情,使相互之间影响力加大。
当然,在人际交往中,也应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①有礼貌地寒暄,表现出谦恭有礼的态度。与人首次见面,一定要礼貌地寒暄一番,表现出谦恭有礼的态度。随时说声“你好”,或适时招呼“早安”、“午安”、“晚安”等等。②经常面带微笑。微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显示出一种力量、涵养和暗示。微笑对于树立形象能发挥极大的效果。③穿着得体,表现个性。对一个人的印象往往来自于他的服装。穿着可以直接表现人的个性。为了使衣着一目了然,服装上力求整洁、庄重和协调,使人第一眼就留下美好的印象。④记住对方的姓名。无论身处何种场合,当他人将对方介绍给你时,必须马上记住并能叫出对方的姓名,惟有如此才能显示出和他的亲切感。⑤注意倾听,与人交往时,要善于倾听别人的谈话,使对方感觉到你们的尊重与兴趣,否则是很不礼貌的。⑥保持谦恭的态度。随时随地区使用谦恭的语气与人交谈,这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条众所公认的不成文的法则。一个言词谦恭的领导者,在待人处世方面,将会得到好处和方便。⑦谈一些任何人都能了解的话题。第一次与客人会面,应以人所共知的话题做开端,这样容易得到对方的共鸣和回响。⑧说话要有分寸,避免使用口头禅。
如此一来,它能搞好人际交往,这样才能利用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事业的发展服务
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怎样才能给别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下面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25条方法秘诀,当我们遵照这些法则行事的时候,我们就能增加自己的关系账户上的财富。
1.尽可能鼓励别人。你要称赞他获得的成果――即使是很小的成功。称赞如同阳光,缺少它我们就没有生长的养份。你的称赞永远都不会多余。

2.你要在任何时候都让别人保留脸面。不要让任何人感到难堪,不要贬低别人,不要夸大别人的错误。

3.在别人背后只说他的好话。如果你找不到什么好话说,那你就保持沉默。

4.仔细观察别人,那样你就会发现他做的好事。当你表示赞许的时候,你要充说明理由,这样你的称赞就不会有谄媚之嫌。

5.你要经常引用别人高尚的思想和动机。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认为是宽宏而无私的。如果你希望别人有所改善,那么你就做出仿佛他已经拥有了这些优良品质的模样。那样,他会尽一切可能不让人失望的。

6.你尽可能不要批评别人,不得不批评的时候也最好采取间接方式。你要始终对事而不对人。你要向对方表明,你真心喜欢他也愿意帮助他。你永远也不要以书面形式批评别人。

7.你要允许别人偶尔自我感觉良好。你不要吹嘘,而要承认自己也有缺点。你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如果你想树敌,你就处处打击别人。如果你想得到朋友,你要得饶人处且饶人。

8.当你犯了错误的时候,你要及时道歉;当你要受到指责的时候,你最好主动负荆请罪。

9.你要多提建议,而不是发施令。这样做,你可以促进合作关系,而避免引发矛盾。

10.当别人发怒的时候,你要表示理解。他人的怒火常常只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你要给予别人足够的同情和关注――他们需要这些。

11.你要尽可能少说话。你要给别人诉说的机会,而自己甘做一个好的听众。

12.你要让别人相信,主意来自他自己。好主意不在乎其主人是谁,而每个人都情愿相信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海洋是溪流的国王,因为它可以广纳百川。

13.你不要打断别人的话,即使当他说错了的时候。当他心里还有事的时候,是不会耐心听你述说的。

14.你要试着从别人的立场上事情。印第安人说过:"首先要穿别人的鞋走上一段路。"你不要忘了问自己:他这样做是出于什么原因?理解一切意味着宽恕一切。

15.你不要总是有理。你可以比别人聪明,但是你不要告诉对方。你要承认也许是自己错了――这样可以避免一切的争吵。

16.常常赠送一些小礼品――可以没有任何理由的,寻找让别人快乐的途径。在礼物上花费的精力表明了你在他身上花费的心思。
17.在发生矛盾的时候,你要保持镇静。你首先要倾听对方的意见,努力寻找双方的一致之处,你还要用批评的眼光看待自己,向对方保证考虑他的意见,并对他给予自己的启发表示谢意。

18.你要对别人表示真正感兴趣。你要将此作为自己的口:对别人感兴趣,而不是自己显示出有趣。你要表示自己正在思考帮助对方的方法。

19.保持微笑。没有比那些从不对人微笑的人更需要微笑的了。

20.要始终称呼对方的全名。这表明你对他的尊重。每个人都愿意听到自己的名字,这比听到任何一个名字的代替品都更让他高兴。当然,为此你要努力记住对方的姓名。
21.你要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你要问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如何能够让他得利?

22.你要想办法使自己在和每一个人谈话时,包括在中,都让对方有好的感觉――首先是对他自己,然后是对你的行为,最后是对你。

23.要尽快宽恕别人,不要记仇。

24.当你想到对方时,要给予他你最好的祝愿!

25.一点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谢谢踩

论人际关系的协调与沟通

? 摘要:

人具有社会属性,一个人要想在这社会取得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只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借助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立有利自己发展的朋友圈,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必修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让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获得帮助,更重要的是,这对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在工作单位,我们需要处理好跟同事领导的关系;在家里,我们也需要处理好跟家人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家庭和事业都美满和谐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这当然离不开协调与沟通。本文就“在人际关系中如何做到有效的协调与沟通”这一问题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协调与沟通在建立人际关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职场工作中,“沟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管是对上司、属下、同仁、客户,或对各接洽商谈的单位,都需要更好的沟通技巧,这亦即所谓的“人际沟通”。然而,在职场中,难免会碰到许多不如意的事,也会遭遇挫折。要解决这些事情,便少不了进行协调和沟通。只有协调沟通到位,才有可能把事情解决好。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和家人朋友相处。当我们彼此意见不同,有分歧的时候,就要进行有效的协调与沟通,才能事与愿和,相处融洽。笔者认为,沟通也是协调的前提。沟通好了,自然也就协调好了。那么如何才能在人际关系中做到有效的协调与沟通呢?

二、人际关系中做到有效协调与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一)第一印象很重要

心理学告诉我们,与一个人初次见面,第一印象在45秒内就能产生,而这种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他把同一个主人公描述成两种不同的形象,一方面把他描述成一个热情开朗大方的形象,另一方面又把他描述成一个冷漠内向的形象。他把这两份资料分别拿给不同的人看,结果看热情开朗的这份资料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很友好,很好相处的人,而看到冷漠内向这份资料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不容易相处的人。这个实验就充分证明第一印象的重要性。那么要如何才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阿维亚说:“这需要有清楚的自我认识,能自我反省,及时改正,比如注意自己的表情是否僵硬,笑容是否令人不快,注意自身形象和个人卫生,交谈时适当保持沉默或改变说话语调,寻找自己与对方的共同话题等。此外,活跃谈话气氛的能力十分重要,因为很多人凭直觉来判断谈话对象是否值得结交。”这就告诉我们,在第一次与人见面的时候,要由外到内的重视起来。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让人愿意与我们交往。

(二)保持尊重

获得尊重是每个人潜在的心理需求,尊重是相互的,我们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那么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是绝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的。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待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就像一个人站在镜子前,他笑,镜子里的人也笑,他哭,镜子里的人也哭。“尊重他人是一种素养,是一种修养,适应种智慧是一种胸怀,它体现理解,体现信任,体现团结,体现平等,学会尊重别人,可以给人以自信,给人以力量和温暖。”①不管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国与国之间,如果少了最起码的尊重,那么沟通和协调就不能继续了。好比如今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国单方面提高关税,这就是对我们的不尊重。在解决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上,美国从来没有学会尊重我国。而是以一种霸凌主义的姿态出现在世界各国面前。故而,我们也不会因此妥协。

有一个老总的儿子从海外留学回来,为了让儿子接手自己的公司,他把儿子安排在了最基层,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进了自家公司。因为是新人,该部门主管给他安排了一份打杂的工作。一天,他们部门遇到了一个难题,恰好这位实习生会解决。主管便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和语气,命令他解决这个问题。实习生无动于衷。主管的助手看状况不对,就用一种平易近人的商量的语气,请他完成这个工作。结果事情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后来他接手了爸爸的公司,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除该部门的主管,而把还部门助理升为了主管。原因就是——他懂得尊重员工。这个例子就充分说明,尊重是协调与沟通的前提。

(三)保持友好的微笑

心理学家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微笑是最好的润滑剂,具有亲和力。微笑是表现出亲和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真诚的微笑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只要你轻轻一笑,就胜过千言万语。微笑不失为‘消除一切障碍的良方’。”②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微笑可以缓和紧张的气氛,消除他人的怒气。在生活当中,我们都喜欢看别人的笑脸。到商店买东西,我们都希望看到售货员微笑服务;上班时,也希望看到同事和善的笑脸;跟上级汇报工作,更期待主管满意的微笑;回到家时,也希望看到亲人温暖的笑容。

在二战期间,一个德国军官抓了一个俘虏。在即将处死这个俘虏的时候,俘虏忽然微笑着对他说:“希望他能帮自己寄最后一封信给家人。”就是这样一个微笑,让这位军官心软了。他竟然慢慢的放下了枪,对他说:“你还是回家亲自把自己想说的话告诉他们吧!”

就是这样一个微笑,在沟通的过程中居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微笑的人是容易受到朋友欢迎的,他们的身边永远不会缺少同伴的关心,所以热情笑对身边的人,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投资,是提升个你个人魅力的一个砝码。在人际关系的协调与沟通中,微笑时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四)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要推己及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去做,同样的,别人不愿意听的话也不要去说,所以在交流的时候,如果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那沟通基本上就没有障碍了。

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那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具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的身上,并强加于他人。而这种做法往往是人们最不喜欢的。有的时候还会遭到别人的反感,让协调与沟通的工作事倍功半。

有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去拜访自己的领导。因为他自己爱喝酒,身边的人也爱喝酒,他就认为领导一定也很爱喝酒。他就托人特地买了一瓶上好的葡萄酒。年轻人来到领导的家,刚一进门儿,他就兴致勃勃的把酒递给领导。领导有礼貌的接过来,就来把它放在茶几上。年轻人为了取得好感,于是对领导说:“我想您一定也爱喝酒,这瓶葡萄酒是我托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还没等领导说话,年轻人就滔滔不绝的说了一大堆,等年轻人说完,领导便有礼貌的回答:“实在不好意思,我们平时从来不饮酒,所以我对你说的一切都不了解。”年轻人傻眼了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这个例子就是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沟通也是如此,如果一味的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表达自己的观点,滔滔不绝的说个没完,那么别人可能会有反感,更不会理解你。那么要沟通的目的也就达不到了。

所以,推己及人的同时,不能一厢情愿,要设身处地的体会别人的感受,要清楚别人真正需要的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能一击即中,才能让自己变为交际群体中最受欢迎的那一个。

(五)学会幽默的表达方式

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周恩来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恩来停一会儿,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还有一次,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这两个故事众所周知,周总理就是前面的运用了幽默的方式,在沟通和谈判中占了上风,并让对手心服口服。“懂得幽默的人,身边的人自然会被他睿智的内心世界所吸引,而淡忘了他外在的条件,他散发出来的魅力磁场异常迷人,使周围的人愿意向他靠拢。”③幽默可以使愁眉不展的人笑逐颜开,也可以使泪水盈眶者破涕为笑。如果我们想在社交活动中给人一个良好形象,就必须运用幽默,幽默的社交可以让人觉得醇香扑鼻,隽永甜美,幽默的社交可以把别人的心吸引我去在一起,笑的时候是彼此在一起最和谐的时候。正如裴玲老师所说:“幽默是思想,学识,智能和灵感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幽默是自觉地用表面的滑稽逗笑形式,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生活事物和整个世界。幽默是具有情商,教养和道德上优越感的表现。幽默感是人的比较高尚的气质,是文明和睿智的体现。”④

(六)巧用自嘲,化解尴尬

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我们有时候难免会失误,那么当我们陷入尴尬的境地,应该怎样去挽救?巧用自嘲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自嘲有的时候反而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宽容和大度,敢于正面面对自己的缺点和缺陷。同时又化解了尴尬。

小时候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做《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章当中,作者回忆有一次他跟伯父聊天儿的时候说到。觉得鲁迅先生跟他的爸爸很像,就是鼻子不一样,爸爸的鼻子又高又挺,可是伯父的鼻子却是扁的。鲁迅先生巧妙机智地回答道:“我的鼻子原来也跟你爸爸的一样高挺,只是后来碰壁碰的太多了,就把鼻子碰扁了。”鲁迅先生机智的回答,不仅有效地化解了交流当中的尴尬,同时也表达出自己对旧社会的不满,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你看,这就是交往当中巧用自嘲的好处。

在心理学中,“自嘲效应”也是一种很好的防御机制。美国著名演说家罗伯特,在老年的时候,头发几乎全部掉光了。在他60岁生日这天,很多朋友都来给他祝寿,他的夫人好心拿出一顶帽子让他戴上。可是罗伯特却不戴,反而在生日宴上当着大家的面说:“我的夫人今天让我戴一顶帽子,可是我偏不戴,要知道秃头有很多的好处,比如我是第一个知道下雨的呀。”罗伯特用这种巧妙的自嘲的方式,不仅转换了当时可能会蒙羞、尴尬的境地,还让现场气氛变得热闹起来。这便是交往过程中自嘲的好处。

(七)真诚说话,宽容待人

一个人说话做事的的态度往往很关键。《庄子》曾曰:“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真诚的人说真诚的话,真诚的话,往往最能打动人。

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

这便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故事。试想一下,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也有这种诚心实意,还有什么事情是完不成的呢?

有了真诚,我们还要宽容。正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难免会有人在言语或行动上冒犯或得罪我们。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多想想他人的好处。把有点放大,把缺点缩小。这样待人,时间一长,定会结交真心朋友。

正如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如果蔺相如一直记着廉颇对他的羞辱,廉颇也不可能负荆请罪,两人也不可能共同团结起来为国效力,更不可能有国家的强大。

三、总结

本文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协调与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做到有效的协调与沟通三方面论述了“人际关系的协调与沟通”。重点讲了有效进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沟通的方法。从第一印象很重要、保持尊重、保持友好的微笑、站在对方的立场、学会幽默的表达方式、巧用自嘲以及真诚待人几方面结合实际例子做了详细的阐释。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工作生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的生活是我们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不能推倒重来,即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要让自己生活的愉快,工作的愉快就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我们把处理好人际关系作为一门内修的课程,修炼我们的心理状态,运用适当的方法,在人际交往中展示一种自信,勇敢、友善的形象。享受一个充实而惬意的人生。

四、参考资料

①《微反应心理学》(作者:裴玲,中国电影出版社)P37

②《微反应心理学》(作者:裴玲,中国电影出版社)P13

③《社交就这么简单》(作者:王阔,吉林文史出版社)p35

④《微反应心理学》(作者:裴玲,中国电影出版社)P19-p20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