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负强化在自我成长中的作用

时间: 2023-08-25 23:11:05

在生活中,我们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困难,这些困难和挑战往往是我们自我成长的阶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的失败和挫折,而这些失败和挫折往往会让我们感到沮丧和失落。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负强化却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负强化在自我成长中的作用。

负强化在自我成长中的作用

一、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负强化可以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当我们遇到失败和挫折时,往往会让我们感到沮丧和失落,但是,这种负面情绪也会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种认识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还可以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去提升自己。

二、增强自我反省能力

负强化可以增强我们的自我反省能力。当我们遇到失败和挫折时,往往会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这种自我反省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弱点。这种自我反省能力可以让我们更加明智地做出决策,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激发自我动力

负强化可以激发我们的自我动力。当我们遇到失败和挫折时,往往会让我们感到沮丧和失落,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对待这种负面情绪,那么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动力。这种动力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去解决问题,还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四、促进自我成长

负强化可以促进我们的自我成长。当我们遇到失败和挫折时,往往会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这种认识和了解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明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种自我成长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成功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可以让我们更加快乐地生活。

综上所述,负强化在自我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增强自我反省能力,激发自我动力,促进自我成长。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负面情绪,从中汲取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强化孩子的优点淡化缺点,能真正做到扬长避短吗?

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总是以“强化缺点,淡化优点”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向更好地方向发展,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虽然能够激励一些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改进,但是长久下去的话,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不利于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昊昊一直以来都是别人眼中的三好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为人处世都很完美,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直夸赞。但是每次昊昊妈妈总觉得孩子还可以再好一点,并且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正。比如吃饭的时候,说昊昊吃饭太快,只吃肉不吃蔬菜,这是不好的。考试的时候,一旦考了100分以下,就开始责怪孩子为什么学习退步了,巨大的压力让昊昊几乎喘不过气来。

当然,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许多家长总是淡化孩子身上的优点,强化他们身上的不足之处,取得一次好成绩从来不夸奖,但是成绩只要倒退了一点,就开始喋喋不休地说上半天,这就是中国式家长的普遍做法。



01父母"强化"孩子的缺点、 “淡化”孩子的优点为哪般?根据“木桶理论”,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了能装多少水,因此孩子的短板也决定了他能力发展的极限在哪里。所以父母看到孩子的短处就愁啊,总想着怎么给孩子增加长度。可是有的父母也发现,为什么孩子的短板越补越短呢?

原来啊,还有一种效应叫做“视网膜效应”。当父母的眼里只看得到孩子的缺点,总是对孩子说你这里不好,那里不对,很容易就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像《少年说》节目里,有一位小女孩朝她的母亲大喊:“为什么我做得好的地方你从来都看不到?”



是啊,为什么父母总是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呢?这是因为他们把孩子的“优点”淡化了。一旦孩子受到别人的夸奖,虽然心里也高兴,但中国的家长普遍要谦虚和恭维一番:“哪里哪里,你家孩子才优秀。”

父母可能也是怕孩子过于骄傲自满,可是谁曾想,这些话听在孩子耳朵里,便是父母都不承认自己的优点,那么他该有多失望和难过。



02什么是“正负强化”,为什么比惩罚更奏效?“正负强化”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叫法,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正强化和负强化。

在口语上来说,正强化是一种鼓励的标签,就是说当一个好的结果出现了,就用这种奖励来促使这种好的结果继续出现

比如,一些家长为了激励孩子能够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就提出来如果成绩提高到年级前十名或者进步十分左右就奖励一个玩具。这是用买玩具的这件事来加强提高成绩的概率,这就是所谓的正强化。



而负强化则是一种一个结果的出现是由于摆脱了不好事情构成的,以后这种行为被增强,就出现了负强化。

举例来说就是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取得好成绩,说如果这次成绩提高了十分或者进入年级前十名之内,就不让孩子这周做家务了。这就是用“不让他做家务”的条件来加强他提高成绩的行为,这样就可以鼓励孩子提高成绩了。

正负强化总体来看都是通过奖励或者免除不好的行为来刺激孩子,这种行为都能够让孩子感觉到一种被激励的感觉。但是现在很多孩子都喜欢用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样不仅起不到作用,还会适得其反,让孩子更加叛逆不听话。



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就是如果孩子这次考试没有进入全年级前十名的话,就惩罚他刷一星期的碗。

很多家长觉得提高孩子成绩的方式以惩罚的方式来得更为直接,其实真正试验了之后才能够发现正负强化的方式比惩罚来得更好。这样不仅能够激励孩子好好学习,而且也能够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当然,在生活中强化孩子优点,淡化缺点的方式也是很有必要的。

03教育孩子,“强化”和“淡化”要双管齐下教育孩子,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并且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是需要家长们给予很好地教育。在孩子学习和成长中,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优势,并且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赞美,对于孩子身上的不足也不要过多的指责,而是要淡化缺点,慢慢改进。



孩子的优点要“强化” 孩子身上的优点通过“强化”的方式能够给孩子们极大的鼓励和自信,让他们身上的优势获得更多地发展。比如,孩子这次考试成绩很好,我们要毫不吝惜的夸赞孩子取得的成绩,并且适时地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让他们意识到这种进步是很好的,他们以后还会继续进步,获得更好的发展。

孩子的缺点要“淡化” 比如孩子在生活中很怕黑,或许对比其他的孩子来说,他有点胆小,但是我们这个时候并不必强化他的胆小,而是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安慰和关心。并且不要将他的胆小挂在嘴边,而是要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勇气,这样才能锻炼孩子的胆量,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勇敢的性格。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于家长们来说我么要认真对待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并且能够扬长避短,给予更好地教育,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强化物的作用方式是什么?

什么是强化物?是心理学实验中的重要概念,分为正负两种。强化物就是那些能够提高特定反应的可能性,或使特定反应的概率增加的任何事物或事件。?

正强化:正强化又称"阳性强化"。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过程。 这里的某种奖励就是正强化物。

负强化:当有机体自发作出某种反应之后,随即排除或避免了某种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从而使此类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种操作即为负强化。 这里的某种刺激就是负强化物。
惩罚
当有机体自发作出某种反映之后,随即呈现一个讨厌作用(或不愉快情境),以期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为惩罚。?

三者区别:其中正强化和负强化比较好区分,很多朋友在区分负强化和惩罚时遇到困难。
举例来说,当我们做出一个行为后,受到表扬或奖励就是正强化。反之为负强化。

一级强化物一级强化物又称"初级强化物"。是条件作用理论基本概念。与"次级强化物"相对。同有机体生存相关。如食物、水等。其在生物学意义上不是中性的,但就有机体的需求而言,不需要经学习即可直接使个体获得。

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保持当前意识中信息的记忆。在他看来,个体知觉到的信息可短暂地保存在这种记忆中。某人在研究遗忘问题时对这种记忆做了实验研究。这种记忆在某些方面类似短时记忆,现基本上为短时记忆所取代。

二级强化物能增强有机体的某种反应,在以后出现频率的任何作用(人、事、物、境等)。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将强化物分为正强化物和负强化物两类:1.所呈现的作用物若能增强某种反应的频率,则为正强化物;如有机体饥饿时,食物即是求食行为的正强化物。2.若呈现的作用物能终止或减少某种反应的频率的增强,则为负强化物。

惩罚奖励心理学

对女孩进行奖励与惩罚有什么样的诀窍?
奖励与惩罚,常常被父母视为管教女儿的两大法宝——通过奖励可以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激励孩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通过惩罚可以制止孩子的种种不听话行为,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个性、习惯。

说起如何奖励与惩罚女儿,女孩父母们的方法和心得也往往很多: 奖励—— “女儿有了进步,我就会奖励她更多的零花钱,让她买自己想买的东西”; “女儿如果很听话,我就会买很多她最爱吃的零食作为奖励”; “女儿如果表现不错,我就会送给她一些礼物”; …… 惩罚—— “女儿做错事时,我就采用罚站、面壁思过的方式惩罚她”; “女儿犯错误时,我就罚她不许吃饭,并禁止她外出玩耍”; “女儿不听话时,我就用打手板、打 *** 的方式惩罚她”; …… 当代的女孩父母,懂得女孩的心灵是脆弱的、敏感的,知道女孩往往会需要父母更多的关爱,所以他们在生活中也十分重视奖励与惩罚的艺术。 但不可否认的是,父母们常用的一些奖励和惩罚方法,仍然有着很多的弊端——无论是给更多零花钱,还是送礼物、买孩子爱吃的零食,其奖励方法都太过偏重物质奖励;无论是罚站、不允许吃饭、打手板,其惩罚方法都太过偏重体罚。

其实,奖励远远不是多表扬几句、送给孩子礼物那么简单的事情,惩罚也远远不是打孩子 *** 几下那么简单的事情,奖励与惩罚都是一门家庭教育的艺术。 只要父母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方式去奖励、去惩罚,教育效果往往会更佳! 给父母的建议 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奖励和惩罚都是必不可少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敏感并渴望得到父母更多关爱的女孩来说,无论奖励还是惩罚,父母都是需要掌握一定技巧的。 方法一:奖励一定要多样化 一般来说,深受孩子欢迎的奖励可分为四大类——精神奖励、情感奖励、活动奖励和物质奖励。

精神奖励包括对孩子的成长表示鼓励、肯定、满意、赞叹、尊重、佩服和欣赏等; 情感奖励包括微笑、拥抱、拍肩、关注、抚摸、鼓掌、眨眼等; 活动奖励包括与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一起玩,听大人讲故事,跟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等; 物质奖励包括买孩子喜欢的图书、零食、玩具、服装等。 很多父母常常认为,奖励就是给女儿买她想要的东西,给她的奖励越多,就越会让她延续好的行为习惯。

其实,这些想法都是片面的。心理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事实上,孩子更看重精神上的奖励,年龄越大的孩子越是这样,相比男孩而言女孩更是如此。

因此,奖励女孩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坚持多样化的原则,即精神奖励、情感奖励、活动奖励、物质奖励综合运用。 一位母亲在奖励女儿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前段时间,女儿的老师告诉我,说女儿在班里不爱读书,也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一天晚饭后,我把女儿叫到跟前,问她为什么会这样。女儿说,她不好意思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回答问题或者大声朗读,她怕答错或读错了被别人笑话。

为了鼓励女儿克服心理障碍,我给她特制了一张日历表,如果她当天在课堂上大声朗读或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就可以得到1颗星。如果一个星期她能得到3颗星,就可以在周末时得到奖励,到商店去买她喜欢的文具或玩具。

如果一个星期得了5颗星,她就可以得到最高奖励,在周末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如看电影、到餐馆吃饭、去游乐园,全家人都得服从。 此外,她还可以晚半个小时上床睡觉,多看一会儿图画书。

事实证明,这样的奖励很有效,几个星期后,女儿变得自信多了。 在上例中,这位母亲的奖励方法就很科学,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奖励:精神奖励——颁发进步小星星;物质奖励——到商店买女儿喜欢的文具或玩具;活动奖励——去游乐园、多看半小时的书……随着奖励的不断升级,孩子也在不断地提升和进步。

给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其危害是有目共睹的。当孩子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得到奖励的东西上,她就会将良好行为与得到奖励挂钩,而不是将良好行为作为一种好的习惯、个性予以保持。

所以,奖励要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从长远角度来讲它能够更好地达到鼓励孩子的目的。 同时,随着女孩的不断成长,父母更要注重情感和精神奖励,一定要尽量避免把奖励局限于“物质”领域,并少用“讨价还价”的形式?行。

此外,父母们还应知道,奖励孩子的最高级别,就是给孩子一些主导权。例如让女孩来决定全家周末的活动、选择到哪家餐馆吃饭、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让孩子选择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是最受孩子欢迎的奖励。

同时,这种给孩子更多主导权的奖励,还十分有助于孩子多种能力的培养。 方法二:自然惩罚法 自然惩罚法也就是自然后果惩罚法,这是由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卢梭提出来的。

这种教育方法认为,当孩子在行为上发生过失或者犯错误的时候,父母不要给孩子过多的批评,而是让孩子在不危险的前提下承担行为过失或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使孩子们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从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 一位母亲,在运用自然惩罚法方面就做得很成功: 女儿去夏令营,妈妈问:“东西都准备好了吗?”女儿说:“都好了,你就别管了。
请问普通心理学中“负强化”和“惩罚”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谢谢!
正强化不等于奖励。

其实,若不严格要求的话,奖励等于正强化加上负强化。这里的“正”既让某人增加某一行为的频率,同样,“负”既让人减少某一行为的频率。而不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通过奖励来实现的。

比如,口头奖励学生认真学习,这是正强化。正强化是通过增加一个令人愉快的经验,来达到增加行为频率的方法。

又比如孩子很讨厌洗碗,但这却是孩子每天吃完饭都要做的。而现在,家长在当孩子表现出不偏食时,允许孩子不需要洗碗,这就是负强化。负强化就是,通过移除一个让人不愉快的经验,来达到减少行为频率的方法。所以,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是奖励。

而惩罚是直接加以一个不愉快经验,来减少行为频率,和负强化是有区别的。

强化理论的应用

内容
开始斯金纳也只将强化理论用于训练动物,如训练军犬和马戏团的动物。以后,斯金纳又将强化理论进一步发展,并用于人的学习上。他强调在学习中应遵循小步子和及时反馈的原则,将大问题分成许多小问题,循序渐进;他还将编好的教学程序放在机器里对人进行教学,发明了程序教学法和教学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作用的结果,人的学习是否成立关键在于强化。当一个操作发生之后,紧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时,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概率)就增加。这里所增加的不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因为操作不需要特定的激发性刺激),而是使反应发生的一般倾向性增强,即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强了。他认为在学习中,练习虽然是重要的,但关键的变量却是强化。练习本身并不提高速率,它只是为进一步强化提供机会。不过,他对强化的解释与巴甫洛夫的解释不同。他认为凡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这可叫做条件的、二级的、后继的或派生的强化物。这后继的强化物可以在它同反应重复联合而无原始的、一级的强化物时归于消失。他认为,后继强化物容易发生泛化,后继强化物同原始的强化物发生联合时,就可以引起种种不同的活动。例如金钱可以使各种行为起到强化的作用。在斯金纳看来,教育就是塑造行为,成功的教学和训练的关键就是分析强化的效果以及设计精密的操纵强化过程的技术。他说:只要我们安排好一种被称为强化的特殊形式的后果,我们的技术就会容许我们几乎随意地塑造一个有机体的行为。
B.F.斯金纳在《语言行为》一书中以对动物进行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为基础,认为儿童获得言语主要靠后天学习,也与学习其它行为一样,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来实现的。言语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筑在由环境引起的声音和声音连结的选择性强化的基础上。如婴儿在咿呀学语时,父母或其他人总是高兴地对着他们咿呀作答,就强化了他们的言语行为;当婴儿发出接近成人的语音时,成人又会对这些发音强化,使这些声音逐渐在儿童发声中占优势,于是婴儿就逐渐从没有含义的咿呀学语过渡到富有意义的言语。E.L.桑代克把这种学习称为“咿呀学语侥幸成功”。强化论者莫勒(O.H.Mowrer)认为,儿童是通过模仿-强化的模式来学习语言的。儿童模仿成人的发声常常与需要得到满足和愉快相联系,模仿就得到强化。强化理论还认为,儿童掌握语言结构是按照刺激-反应的公式产生的行为。儿童可通过一类言语反应的类化建立起某种语言结构与言语反应类别之间的联系。如一个孩子习得了宝宝的鞋、宝宝的糖、宝宝的枪这类反应后,他就理解了并能使用宝宝的--这种语言结构,以后能把新词填入已习得的这个语言结构中去。
强化物
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反之,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率下降,则是惩罚。强化又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强反应概率。
强化还可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类。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包括社会强化(社会接纳、微笑)、信物(钱、级别、奖品等)和活动(自由地玩、听音乐、旅游等)。如金钱,对婴儿它不是强化物,但当小孩知道钱能换糖时,它就能对儿童的行为产生效果。再如分数,也是在受到教师的注意后才具有强化性质的。
在强化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则——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 Principle),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如“你吃完这些青菜,就可以去玩。”如果一个儿童喜爱做航空模型而不喜欢阅读,可以让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之后去做模型,等等。
强化的程式
强化的程式是指反应在什么时候或多频繁地受到强化。每一种不同的程式都产生相应的反应模式。连续程式的强化在教新反应时最为有效。间隔式强化又称部分强化,它比起连续程式具有较高的反应率和较低的消退率。定时距式由于有一个时间差,随之以较低的反应率,但在时间间隔的未了反应率上升,出现一种扇贝效应(见图)。学生在期终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就证明了这一点。定比率式对稳定的反应率比较有益,而变比率式则对维持稳定和高反应率最为有效。
在实际教育中,不想要的行为常常不明智地受到了强化。一个教师可能正在作间隔式的强化,一次侥幸就会使学生永远记住这个行为,学生认识到如果他们一直恳求教师,教师就会最终答应他们的要求。
下面是一些强化程式原则:
1.教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有一条重要的原理就是,后果紧跟行为比后果延缓要有效得多。即时反馈有两个作用:首先是使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更为明确,其次它增加了反馈的信息价值。
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
3.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不要坚持一开始就做到完美。不要强化不希望的行为。 内容
所谓强化是指增强某人前面的某种行为重复出现次数的一种权变措施。现代的S-R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人类从事的众多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例如许多步行上学、读书写字、回答问题等等。斯金纳强化理论认为在操作条件作用的模式下, 如果一种反应之后伴随一种强化, 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而且,强化与实施强化的环境一起, 都是一种刺激, 人们可以以此来控制反应。因此,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强化的手段,营造一种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环境和氛围,以使组织成员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
方式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兼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
强化的具体方式有四种:
1、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以进一步的加强、重复出现。
2、惩罚。当员工出现一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时,采取惩罚的办法,可以约束这些行为少发生或不再发生。惩罚是力图使所不希望的行为逐渐削弱,甚至完全消失。
3、负强化,负强化强调的是一种事前的规避。俗语“杀鸡儆猴”形象说明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对出现了违规行为的“鸡”加以惩罚,意欲违规的“猴”会从中深刻地意识到组织规定的存在,从而加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4、忽视,就是对已出现的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进行“冷处理”,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弗隆的期望理论都强调行为同其后果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但弗隆的期望理论较多地涉及主观判断等内部心理过程,而强化理论只讨论刺激和行为的关系。强化的主要功能,就是按照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规律,对人的行为予以导向,并加以规范、修正、限制和改造。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通过行为的后果反馈给行为主体这种间接方式来实现的。人们可根据反馈的信息,主动适应环境刺激,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原则
1、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经历不同,需要就不同,强化方式也应不一样。
2、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对于人的激励,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时,才能进行衡量和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分成许多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强信心。如果目标一次定得太高,会使人感到不易达到或者说能够达到的希望很小,这就很难充分调动人们为达到目标而做出努力的积极性。
3、及时反馈。所谓及时反馈就是通过某种形式和途径,及时将工作结果告诉行动者。要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以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一个人在实施了某种行为以后,即使是领导者表示“已注意到这种行为”这样简单的反馈,也能起到正强化的作用。如果领导者对这种行为不予注意,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小以至消失。所以,必须利用及时反馈作为一种强化手段。
4、消不固定时间和频率间隔的强化效果好。因为有机体在强化到来之前的反应率有所提高。在这样的强化程序下,个体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强化,但总有一种强化即将出现的期待。长此以往自然会形成习惯。也就是说, 全部强化的结果, 如果不继续强化, 反应就消失了。反过来, 部分强化的, 即使后来不强化时, 反应仍不会减弱。显然不强化竟会起积极作用。用拟人的话来表达, 不强化会起着警戒作用, 即遇到没有强化的条件时, 不强化会使人学习到,一时没有结果以后还是有结果的。所以不强化同样可以收到学习的效果。全部强化, 没有失败的教训, 遇到挫折便不会继续努力了, 反而引到消极。
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负强化及惩罚可以引起一定副作用。斯金纳通过系统的实验观察得出了一条重要结论:惩罚就是企图呈现消极强化物或排除积极强化物去刺激某个反应,仅是一种治标的方法,它对被惩罚者和惩罚者都是不利的。他的实验证明,惩罚只能暂时降低反应率,而不能减少消退过程中反应的总次数。在他的实验中,当白鼠已牢固建立按杠杆得到食物的条件反射后,在它再按杠杆时给予电刺激,这时反应率会迅速下降。如果以后杠杆不带电了,按压率又会直线上升。所以,在强化手段的运用上,应以正强化为主;同时,必要时也要对坏的行为给以惩罚,做到奖惩结合。
应用
对强化理论的应用,要考虑强化的模式,并采用一整套的强化体制。强化模式主要由“前因”、“行为”和“后果”三个部分组成。“前因”是指在行为产生之前确定一个具有刺激作用的客观目标,并指明哪些行为将得到强化,如企业规定车间安全生产中每月的安全操作无事故定额。“行为”是指为了达到目标的工作行为。“后果”是指当行为达到了目标时,则给予肯定和奖励;当行为未达到目标时,则不给予肯定和奖励,甚至给予否定或惩罚,以求控制职工的安全行为。
强化理论有助于对人们行为的理解和引导。因为,一种行为必然会有后果,而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将来是否重复发生。那么,与其对这种行为和后果的关系采取一种碰运气的态度,就不如加以分析和控制,使大家都知道应该有什么后果最好。这并不是对职工进行操纵,而是使职工有一个最好的机会在各种明确规定的备择方案中进行选择。因而,强化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激励和人的行为的改造上。在管理实践中,正强化和负强化的使用并不能简单化和绝对化。关于正强化和负强化的使用,从来自一个日本企业的以下调查中大家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应用强化理论来指导安全工作,对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可起到积极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关键在于如何使强化机制协调运转并产生整体效应,为此,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在企业中设置鼓舞人心的安全生产目标,是一种正强化方法,但要注意将企业的整体目标和职工个人目标、最终目标和阶段目标等相结合,并对在完成个人目标或阶段目标中做出明显绩效或贡献者,给予及时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强化物),以求充分发挥强化作用。
2.、采用负强化(尤其是惩罚)手段要慎重。负强化应用得当会促进安全生产,应用不当则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可能使人由于不愉快的感受而出现悲观、恐惧等心理反应,甚至发生对抗性消极行为。因此,在运用负强化时,应尊重事实,讲究方式方法,处罚依据准确公正,这样可尽量消除其副作用。将负强化与正强化结合应用一般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注意强化的时效性。采用强化的时间对于强化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而论,强化应及时,及时强化可提高安全行为的强化反应程度,但须注意及时强化并不意味着随时都要进行强化。不定期的非预料的间断性强化,往往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4、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由于人的个性特征及其需要层次不尽相同,不同的强化机制和强化物所产生的效应会因人而异。因此,在运用强化手段时,应采用有效的。强化方式,并随对象和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5、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信息反馈是强化人的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应用安全目标进行强化时,定期反馈可使职工了解自己参加安全生产活动的绩效及其结果,既可使职工得到鼓励,增强信心,又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修正所为。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