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前景理论:解析人们的赌博心理

时间: 2023-08-26 21:13:09

赌博是一种充满刺激的游戏,也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但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愿意沉迷于赌博呢?前景理论为我们解析了人们的赌博心理,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

前景理论:解析人们的赌博心理

一、前景理论的基本原理

前景理论是由以色列心理学家康·曼斯基和丹尼尔·卡尼曼于1979年提出的。它认为人们的行为决策是基于对不同结果的期望感受,而不是对不同结果的期望值。具体来说,人们更关注于可能获得的收益而不是可能失去的成本。另外,人们更容易对同等价值的收益感到高兴,对同等价值的成本感到痛苦。

二、前景理论在赌博中的应用

1. 奖励和惩罚

赌博中的奖励和惩罚是人们赌博的重要因素。根据前景理论的原理,人们更关注于可能获得的奖励,而忽视了可能的惩罚。例如,人们更容易想象自己赢得了大量的奖金,而不是想象自己输掉了所有的钱财。这种想象让人们感到兴奋和振奋,促使他们继续赌博。

2. 风险偏好

前景理论认为,人们对同等价值的收益和成本的评价是不对称的。具体来说,人们对收益的评价比成本的评价敏感,这使得人们更容易接受高风险的赌博。例如,一个人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一个赌博机,其中有一定的几率赢得巨额奖金,而不是选择一个稳定的投资方式,即使两种方式的期望收益相同。

3. 期望失误

前景理论还指出,人们在评估风险时会犯错。具体来说,人们往往会高估一些低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而低估高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这种期望失误使得人们更容易陷入赌博的陷阱中。

三、如何避免赌博成瘾

前景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避免赌博成瘾的方法。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赌博的风险和成本,并且不要只关注可能的奖励。其次,我们应该通过分散投资和保险等方式来降低风险。最后,我们应该认真评估每一个赌博决策,并尽可能避免期望失误。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关于赌徒的心理有木有相关效应和学名?

关于赌徒心理的论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赌徒心理的定义、赌博的原因、赌徒心理的演变轨迹、赌徒心理机制以及对赌徒的护理对策等方面论述,古乾烽博戏概率论、古乾烽博弈论阐述了赌徒心理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危害,也以此告诫大家慎用赌徒心理。? 关键字:赌徒心理、赌博、心理机制、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引言? ?中国人好赌,全世界都知道。赌博有害,全中国人都知道。“小赌怡情、大赌伤身”,赌桌上的人总会觉得自己是小赌,可因赌博而倾家荡产的亦不在少数。关于赌博的危害,这里不多作赘述了。? 赌徒心理,不是仅仅存在于赌徒中,可以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这样的心理。单从赌博来说,就是输了还想再把输掉得赢回来,赢了还想继续赢下去,使自己的占有欲得到进一步的满足,而且,单单赌博是可以为自己带了一些利益的获取,这样就是的赌徒心理有了生长的环境。从大的方面来讲,人们在很多方面也经常利用或被利用了赌徒心理。

赌徒心理的主要特征

(1)只想碰运气发横财,不愿意劳动致富、创业致富;

(2)敢于孤注一掷,铤而走险,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

(3)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一、什么是“赌徒心理”

人具有不同的心理素质,但是,本性中的恐慌和贪婪总能影响着人的行为。赌桌上的输赢来得太快,人们缺乏足够的时间来冷静地进行思考,因此更容易受到这两种本性的影响。面对输赢时,大多数赌徒将这两种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多人,出于对一夜暴富的渴望,齐聚到赌桌上来。刚开始时,他们会告诉自己:“这只是碰碰运气,只是投下‘象征性’的小钱。”然而,当他们赢了,本性贪婪,还想继续赢下去。而当他们输了,因为恐慌,则想尽快把输掉的赢回来,于是将本钱投在那些赔率更大的赌注上或者加倍投入本钱。在不知不觉中,他们投入的不再是“象征性”的小钱,输的也越来越多。影响这些行为的内在心理,就是我们常说的“赌徒心理”。

二、为什么赌博

首先,?是金钱魔力的诱惑。每个人都想过上富裕的生活,?在有些人眼里,?赌博正是实现这种梦想的捷径。? ?其次,?是因为赌博偶尔也真能赢钱。先让我们看一个心理学家所做的实验。把两只饥饿的小白鼠放进箱子里,?当它们找食时碰到了开关,?奶酪就会掉下来。这种情况反复多次,?白鼠就会明白,一按开关就能得到奶酪。当两只白鼠都了解了这一情况后,?把它们分别放入两只箱子内。鼠A?所在的箱子,?开始几

你觉得喜欢赌博的人究竟是怎么样的心理?

赌博真的是一项很难戒掉的东西,和毒品不同,它的成瘾是精神上的,而不是生理上的,我国法律规定:?拒绝黄赌毒?,可见这三样对人的危害都是很大的,从我小时候开始,我就听说过很多因为赌博家破人亡的例子。

我认为喜欢赌博的人,他们的对手是自己的欲望,很多人输了就想要赢回来,而赢了就想要赢更多,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有一句话说:?赌场上没有赢家,所有人都会输。?的确是这样的,因为只要开始赌博了,大多数人都会克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他们不会停止赌博,也很少有人会?见好就收?,周而复始,每个人都会输。

在我国,彩票是合法的,它其实并不算是赌博,但是也带一点赌运气的成分在里面,很多人因为买了双色球就发家致富了,还有的人因为刮刮乐刮出来了现金而高兴,我们拿彩票举例子,我最开始买彩票是在几年前,那时候只买刮刮乐,我曾经在彩票站刮了一个小时的刮刮乐,但是一分没有赢,一分也没有输,其实如果在我刮出来二十或者十块钱时候我收手的话,我是赚的,但是一旦有了想赢更多的心,那就会开始赔了。

后来我买刮刮乐再也没有不赚不赔过,一般都是会赔进去几块钱,但是依旧控制不了我喜欢买刮刮乐的毛病,买彩票的人想的是什么,那就是获得一笔靠运气来的钱,换句话说,这笔钱是不劳而获的,谁又不喜欢不用努力就能赚钱呢?所以我想,赌博的人大多数都是这个心理,他们不想要通过正规手段赚钱,他们想要不劳而获,想要走捷径,所以他们选择赌博,一旦成功,他们就可以获得不少的钱财,而他们不会在意失败,失败在他们的眼中,只是得到钱财的一点附加风险而已。

阐述普通股民的赌徒心态

关于赌徒心理的论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赌徒心理的定义、赌博的原因、赌徒心理的演变轨迹、赌徒心理机制以及对赌徒的护理对策等方面论述,阐述了赌徒心理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危害,也以此告诫大家慎用赌徒心理。
关键字:赌徒心理、赌博、心理机制、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引言
中国人好赌,全世界都知道。赌博有害,全中国人都知道。“小赌怡情、大赌伤身”,赌桌上的人总会觉得自己是小赌,可因赌博而倾家荡产的亦不在少数。关于赌博的危害,这里不多作赘述了。
赌徒心理,不是仅仅存在于赌徒中,可以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这样的心理。单从赌博来说,就是输了还想再把输掉得赢回来,赢了还想继续赢下去,使自己的占有欲得到进一步的满足,而且,单单赌博是可以为自己带了一些利益的获取,这样就是的赌徒心理有了生长的环境。从大的方面来讲,人们在很多方面也经常利用或被利用了赌徒心理。
赌徒心理的主要特征
(1)只想碰运气发横财,不愿意劳动致富、创业致富;
(2)敢于孤注一掷,铤而走险,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
(3)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一、什么是“赌徒心理”
人具有不同的心理素质,但是,本性中的恐慌和贪婪总能影响着人的行为。赌桌上的输赢来得太快,人们缺乏足够的时间来冷静地进行思考,因此更容易受到这两种本性的影响。面对输赢时,大多数赌徒将这两种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多人,出于对一夜暴富的渴望,齐聚到赌桌上来。刚开始时,他们会告诉自己:“这只是碰碰运气,只是投下‘象征性’的小钱。”然而,当他们赢了,本性贪婪,还想继续赢下去。而当他们输了,因为恐慌,则想尽快把输掉的赢回来,于是将本钱投在那些赔率更大的赌注上或者加倍投入本钱。在不知不觉中,他们投入的不再是“象征性”的小钱,输的也越来越多。影响这些行为的内在心理,就是我们常说的“赌徒心理”。
二、为什么赌博
首先, 是金钱魔力的诱惑。每个人都想过上富裕的生活, 在有些人眼里, 赌博正是实现这种梦想的捷径。
其次, 是因为赌博偶尔也真能赢钱。先让我们看一个心理学家所做的实验。把两只饥饿的小白鼠放进箱子里, 当它们找食时碰到了开关, 奶酪就会掉下来。这种情况反复多次, 白鼠就会明白,一按开关就能得到奶酪。当两只白鼠都了解了这一情况后, 把它们分别放入两只箱子内。鼠A 所在的箱子, 开始几天一按开关就能掉下奶酪来, 但几天以后, 无论怎么按, 再也没有奶酪掉下来。时间一久, 老鼠A 就不再按开关了。而鼠B 所在的箱子则是只有少数时候一按开关就有奶酪掉下来, 多数时候怎么按开关也没有奶酪掉下来, 而且, 奶酪何时掉也没有规律。鼠B 虽然按好几次开关也不见奶酪掉下来, 但它仍不灰心, 还是继续拼命地按, 原因就在于鼠B 总觉得, 也许过一会儿奶酪就会掉下来。!
赌徒的思想实际上与鼠B 相同。赌博不可能每次都输, 他们相信, 总有一天命运之神会钟情
于自己, 因此很难放弃赌博, 尤其是连输几次后, 突然大胜一次, 他们就会欣喜若狂。有了这种经
验, 即使输得再多, 他们也愿意继续赌下去, 期待着 大获全胜!的那一天。
再次, 赌博也会成瘾。医学心理学认为, 成瘾行为是人们应对精神应激的一种方式, 是一种社会适应不良的行为。众多赌徒陷足泥潭不能自拔, 是由于个体的心理存在某种缺陷所致, 有的医生称之为病态式人格错乱。正是这种人格缺陷, 使他们易于对赌博上瘾。如果试图戒赌, 就会出现焦虑、失眠等戒断症状, 一旦开赌, 症状立即消失。一些赌徒自述说, 他们赌博, 并不在于输赢, 而是追求刺激, 追求赌博过程中的 情绪激昂状态!。看, 他们追求这种特殊的刺激上了瘾, 而不管输钱赢钱, 他们已失去了正常人的理性思维。这一道理正好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并不缺钱, 甚至很富有的人也会去赌博。
三、 赌徒心理的演变轨迹
一、好奇
好奇之心, 人皆有之。合理运用好奇心, 可以促进人的不断发展。但并非所有的好奇心都会给人带来积极作用。好奇心指向善和善的事物时, 它会激励人们开发智力, 造福社会; 好奇心如果缺乏正确引导, 或被坏人教唆利用, 或与恶结缘, 就会驱使人走向黑暗和痛苦的深渊。所有成为赌徒的人,最初大多对赌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 而且开始并未意识到赌博的害处, 看见别人赌博, 便表现出凑热闹式的围观, 在观望中使自己的好奇心和寻求刺激的欲望得到满足。如果仅此而已, 尚无可非议。但有的人在观战中随着对赌博规则的熟悉, 加上对自己能力或运气的过于自信, 在特定的赌博气氛中, 逐渐滋生出跃跃欲试、要亲自体验一下的冲动, 在别人的怂恿和“ 凑角儿” 、“ 三缺一” 的召唤下, 便半推半就地参与其中, 这样, 便有了第一次参赌的经历和参赌的切身感受。据研究, 人都有成瘾性特征和本能, 包括生理上的和精神上的, 这种成瘾性一旦被刺激和唤起, 就会给人带来满足和愉悦, 人就会对同一刺激产生期待, 并刺激其再次寻求这种刺激, 行为就在这种期待中得到重复和强化。赌博活动就是这样, 第一次赌博因求知和寻求刺激的欲望加上注意力高度集中, 因而留下的令人愉快和刺激的印象非常深刻, 使其产生再次体验这种感受的欲望和冲动。对大多数人来说, 有了第一次赌博, 便有第二次、第三次? ? 。赌徒堕落的这一步, 其实是最重要的一步。虽然不一定所有走了第一步的人都会成为赌徒, 但所有赌徒都是从第一步开始的。要避免成为赌徒, 关键在于把握自己不开戒, 不要有第一次经历。不好奇、不凑角, 就不会成瘾, 这是经验之谈。
二、贪财
赌博的实质是通过输直较量后, 将别人的财富变成自己的财富。一般说来, 赌博与钱和利是分不开的, 赌场上的有价物与金钱, 是参赌者们拼死争夺的猎物。大家都抱着想燕钱、想多赢钱的心态参赌。一旦赌烹了, 参赌者就认为自己现在运气好,技术发挥不错, 想趁机多赌几把, 争取多燕点, 在贪婪欲望的支配下, 燕钱时收手的情况不多, 多数是恋战, 以致越赌劲越大。调查表明, 初赌者的赢家变成赌徒的, 是初赌者是输家的5 倍以上。因此, 黑社会聚赌头目, 在吸引新人加人赌局时, 有这么一句话: “ 开甜! ” 意思是让局内人对新来人客气点, 让其先赢几次, 尝尝甜头。当然他们开甜的对象是有选择的, 不是对所有人, 而是瞅准可以拉下水并且今后有油水可捞的人。因此如果你刚进赌场时还能赢一点, 这可能说明你已被幕后操纵者看中了, 等待你的将是可悲的下场。由于赌博是一场充满欺诈和作弊的活动, “ 十赌九输” 是古今中外不变的定律, 这决定了参赌者往往以失败告终。因此, 不贪不义之财, 是预防赌博的根本。
三、翻本
参赌者如果输了, 他们是决不会甘心的。究其原因, 这除了受虚荣心支配的面子上过不去外, 再
有就是难以承受财产上的重大损失, 为了挽回面子, 弥补钱财损失, 在侥幸取胜心理的支配下, 一意孤行地想翻本。越输越想翻本, 输得越惨, 就越想翻大本, 于是又继续在赌场上搏杀, 这是参赌者执迷不悟的表现, 是最为可悲的一种心理活动, 是参与赌博者堕落的重要一环。由于金钱的占有欲和赌博输燕的随机性、偶然性特点, 翻本活动本身对参赌者具有强烈的诱惑力和心理推动力, 不到万不得已, 他们一般不会主动罢手的。翻本有两种结果, 一是成功了。此时按理应该在幸运之余及时罢手, 悬崖勒马, 不再赌了, 然而多数参赌者此时却想“ 现在运气好, 正是赚钱的时候, 何不乘机大捞一把?’ 从而由翻本损失变成贪财, 想赢和想多赢;二是失败了。随着经济损失的进一步加剧, 理智感和自控力再次被削弱, 从而更是不顾一切地想继续翻本? ? 如此恶性循环, 一步步靠近深渊, 难于自拔, 因此, 保持头脑清醒冷静, 及时收手, 远离赌场, 是防止堕落的关键。
四、悔恨
赌博者在堕落过程中, 虽然很多时候表现出法制观念、道德观念淡漠, 责任感和良知缺乏, 但不可否认, 他们仍有正常, 甚至积极的心理品质, 特别是当赌博给自己、家人带来莫大的痛苦、伤害和羞辱时, 当面临人们善意的规劝和有力的帮教时,有的参赌者也会表现出真诚的悔恨, 感到愧对亲人, 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责任感和良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因而痛下决心, 保证永不再赌。比如, 有的痛哭流涕, 声泪俱下; 有时将赌具焚烧; 有的写血书保证, 立下誓言; 有的在儿女
面前下跪对天发哲; 有的当着人面自捆耳光, 痛骂自己丧尽天良; 有的人庙为僧, 以求断绝尘缘俗念, 戒掉赌博恶习; 有的甚至自杀? ? 社会和亲人要充分利用参与赌博者产生悔恨心理的有利时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帮教和监督, 促其改过自新, 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味地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他们, 他们将在绝望之余放纵自己, 破罐破摔, 这无疑会加速他们堕落的步伐。值得注意的是, 赌瘾如同毒瘾一样, 悔恨一次, 如果再赌, 则瘾更大。吸毒人员经过强制戒毒后基本上是戒除毒瘾的, 由于经不住诱惑, 结果多数人又重新吸上了毒, 这俗称“ 一口还原” , 对于重新吸毒的人来说, 要再次戒除毒瘾, 难度会与日俱增。赌博上瘾的人情况差不多, 如果一次一次地悔恨,又一次一次地破戒, 那么将会一次比一次陷得更深。这是不少赌徒的恶性循环, 也是不少赌徒的死亡之路。
五、疯狂
在赌瘾和贪婪欲望的驱使下, 参赌者理智感丧失殆尽, 自控力严重削弱, 有的甚至人性全无, 不顾一切地在赌场上搏杀, 完全到了不能自拔、不可救药的境地。为了赌博, 可以不顾自己的名誉、事业、前途和尊严; 为赌博, 可以抛弃亲情, 牺牲家庭幸福; 为了赌博, 可以丧尽天良, 不惜违法犯罪。此时, 靠单纯的教育、规劝、感化, 甚至治安处罚是无法挽救的, 对那些构成严重危害、屡教不改的赌徒, 必须实施刑罚制裁。
赌博的心理成瘾的形成既有心理上的原因, 也有生理上的原因。就心理原因来说, 心理成瘾遵循“ 刺激—愉悦—愉悦强化—成瘾” 模式。赌博活动本身是富有刺激性的, 赌桌上的赌注是参赌者们追求的猎物。就生理原因来说, 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斯博士实验研究发现, 参赌的人因赌博时的刺激而心跳加快。当他们心跳加快时, 体内会产生一种“ 内啡肤” 的化学物质, 正是这种化学物质使得参赌者获得一种异常兴奋的快感。格里菲斯认为: 由于经常参加赌博的人在赌博结束后会迅速丧失这种快感,故需重返赌台, 以获得新的快感。这一研究成果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人赌瘾难戒, 容易成为赌徒,而有人却不容易受影响的现象。人们要想不让“ 内啡肤” 作崇自己, 只有不赌博, 不嗜赌成瘾。
四、赌徒谬误心理机制
近因效应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1)正近因效应(热手谬误)
当随机序列的局部出现“热手序列”(即其中某一结果连续多次出现)时,如果个体误认为结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会出现期望下次仍出现这一结果这样一种“热手信念”,这样的现象叫做正近因效应。Gilovich 等最早指出正近因效应是一种错觉,实际并不存在。最早的研究是从投篮现象开始的,当一位篮球运动员在投中一个或几个球后,人们倾向于认为他再次投篮时命中的概率大于其投失一个球后再次尝试投篮命中的概率。然而研究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虽然费城76 人队的大部分球员都存在这种“热手信念”,但经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投篮是否命中的实际结果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关系,“热手信念”其实是一种谬误。Gilovich 等对这一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人们通常把与实际的随机序列相比存在更多转换的序列看作随机序列,而把实际的随机序列看作与随机序列相比存在较少转换的热手序列。目前有关随机序列中正近因效应的研究不仅已经扩展到了篮球以外的其他运动领域,还引起了经济、认知科学、法律以及宗教等领域中学者们的研究兴趣。但是也有研究并没有发现“热手谬误”的存在。因此,一些研究者对Gilovich等有关“热手谬误”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Gilovich等1985年的研究中使用的统计方法不足以证明“热手谬误”确实存在,因为整个序列中局部的热手阶段出现的频率、每一热手阶段投中篮球的个数以及在热手阶段的篮球投中率提高的程度等都会影响到Gilovich使用的统计方法的敏感性。总之,虽然最近20年研究者已对“热手谬误”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对这一谬误究竟是否存在仍然有争议。

前景理论名词解释

首先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实验,现在有两个赚钱方案:

方案A:你一定能赚3000元。

方案B:你有80%可能赚4000元,20%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

请选择一种方案记在心里,我们接着看另一个相似的实验:

方案C:你一定会赔3000元。

方案D:你有80%可能赔4000元,20%可能不赔钱。

同样记下你的选择,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你做出的选择是不是与大多数人的选择相同呢?

方案A、B和方案C、D中,大多数人选择了方案A与方案D。

看似很简单的一个实验,却预测出了大部分人的选择。而其中的道理,蕴含着足以拿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智慧。

时间回到2002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内曼因提出了“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也作“展望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前景理论是行为经济学的重大成果之一,一句话来阐明前景理论,那就是:人们基于参考点的不同,会有不同的风险态度。

前景理论有三个重要结论:

1.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利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

2.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喜好的,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

3.大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考点决定。人在决策时会在心里预设一个参照点,然后衡量每个结果是高于还是低于这个参照点,高于参照点就是获利,低于参照点就是损失。

人在面临获利时,不愿冒风险;而在面临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而损失和获利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改变评价事物时的参照点,就会改变对风险的态度。

了解了前景理论,现在你知道你为什么在上个实验,自己选择了方案A与方案D了吗?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与我们现实生活更贴近的例子——三个厂长的故事:

老总召集三个厂长说:今年亏损,奖金不发了。

A厂长回厂说:今年亏损,奖金不发了。众员工背后皆骂。

B厂长回厂说:今年亏损,奖金不发了,还说要裁人。我力争,人是不裁了。众员工庆幸感激。

C厂长回厂说:今年亏损,奖金不发了,还说要裁人。晚上众员工皆去C厂长家送红包!

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故事。A厂长实话实说,结果被骂,因为员工心中的参照点(心理预期)是:应该有奖金。结果没有了,感觉受到了损失,所以要骂。

B厂长很聪明,他把老总的话改得严重了些,他把员工原来的参照点“应该有奖金”改为了“要裁人”。但是结果是不裁人了,员工感觉是一种获得,所以感到庆幸。

C厂长也很聪明,但是有些不厚道,他把老总的话改得更严重了,他把员工原来的参照点“应该有奖金”改为了“自己可能要被裁掉”。为了不被裁掉,保住饭碗,所以要去C厂长家送红包!

B厂长和C厂长的聪明之处在于,知道员工们原来的心理预期达不到了,实话实说要被骂,为了不被骂,就把后果说得严重一点,让员工们迅速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只要不被裁就行了,那点奖金已经不重要了。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