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人际关系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偏见现象。偏见是指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主观偏见,这种偏见会影响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有时会导致不公正的对待。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偏见现象就是黑羊效应。
黑羊效应: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些人产生偏见?如何克服?
一、黑羊效应是什么?
黑羊效应是指人们对于某些人或某些群体产生的偏见现象,通常是在某些人或某些群体中找出一个受到负面评价的“黑羊”,从而影响整个群体的形象。这种现象有时会导致不公正的对待,甚至会导致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问题。黑羊效应通常是由于人们对于某些人或某些群体的先入为主印象,或是受到媒体的影响,甚至是因为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某个成员的行为或言论。
二、黑羊效应的原因
1. 先入为主印象
人们通常会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这种印象往往是片面的、不全面的,容易产生偏见。比如,我们遇到一个穿着褴褛的乞丐,就会认为他没有能力,不值得尊重,这种认识往往是片面的,不符合事实。
2. 媒体的影响
媒体对于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报道通常是片面的、不全面的,容易产生偏见。比如,媒体对于某个国家的报道通常是负面的,容易让人们对于这个国家产生偏见,这种偏见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形象。
3. 个人的经历
个人的经历也会影响对于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看法。比如,一个人曾经被某个群体歧视过,就会对这个群体产生偏见,这种偏见往往是情感上的,比较难以改变。
三、如何克服黑羊效应?
1. 建立客观的认识
要克服黑羊效应,首先要建立客观的认识,不能只看到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缺点,而忽略了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信息,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2. 培养自己的情感素质
情感素质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对于他人和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反应能力,是克服黑羊效应的关键。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培养自己的情感素质,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决定。
3.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是消除黑羊效应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我们可以结交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信息,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改变自己的偏见,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总之,黑羊效应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偏见现象,会影响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要克服黑羊效应,我们应该建立客观的认识,培养自己的情感素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消除偏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的诡谲现象。
如何避免被别人伤害,如何避免伤害别人,黑羊效应为你解答你必定经历过的人生困局。
当我们面对巨大的压力时,通常会把无法自圆其说的问题转移给相对软弱的人,从而形成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的"黑羊效应"。
无助的黑羊--受害者,常常什么也没做,就无辜遭受周围人群的攻击
持刀的屠夫--加害者;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只觉得跟着大家一起对某个人做某些事很有趣
冷漠的白羊--旁观者,目睹部分或全部过程,却没采取任何行动
看似与你无关的角色,也许你正是其中之一,只是你还未被唤醒。
引子
近日有一款讲述校园暴力为主题的恐怖题材国产游戏《黑羊》上市,受到了广大玩家的关注与期待,现在这类题材的作品,尤其校园暴力,在国内的游戏圈已经屡见不鲜了,不过这款《黑羊》得益于其精致的画风与美术和体量相对较大的故事流程,这使它相较于其他独立游戏在玩家视野中胜出,这款游戏的剧情设计其实并没有太大亮点,但其讲述的故事却真真实实的发生在当下瞬间的每一刻,也可能发生在你我他的往事之中,正好借此机会,本篇文章笔者就在评测《黑羊》的同时,和各位探讨一下我们当今社会最为普遍的校园内问题——校园暴力现象或者说校园霸凌。
(游戏《黑羊》壁纸,登入界面)
黑羊效应
游戏名起名为《黑羊》,这是制作组别用用心的,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有一种效应被称作“黑羊效应”,在《美国传统词典》中解释黑羊是群体中最不受待见、最不受尊重的成员,被认为群体的一种耻辱。因为黑羊毛难以染色,所以在当年黑羊的市场价值很低,就被心理学家们使用这一特点创造了“黑羊效应”这个概念。
在现在,“黑羊效应”被用来指一群人去欺负一个无辜的人,甚至一群“好人”欺负另一个“好人”,但其他人都坐视不管的现象。这种现象发生在学校场景居多。
(黑羊效应)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八卦就讲阴阳是相互变换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同样,人性的善与恶没有那么容易区别,我们平常讲的好人都是以世俗道德标准来定义的,而这个世俗道德标准,往往也是仅仅评价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很多人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事实是眼睛看到的,也未必是真实的,在外面行事道貌岸然、正人君子,但背地里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也敢做的“好人”可远远不在少数。
游戏剧情评价(少剧透)
游戏剧情设置在
(不要成为黑羊)
抛开“二因素论”,旁观者与环境会起到什么作用?
社会心理学家津巴多进行过一个对陌生人的电击实验,该实验过程为被试组成一个小组参加一项对陌生人的电击实验,被试随机分为匿名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的被试用真实姓名称呼,而匿名组的被试身穿宽大的衣服,包住头,不带名牌。让两组被试给陌生人施加电击(当然不是真的电击,有助手模仿配合),结果发现,匿名组点击他人概率更大。
这个实验说明的是一种“去个体化”现象,当个体混迹于群体之中,他们知道因为匿名,所以没有人知道到底谁电击过那个无辜的可怜人,行为就会更加大胆而且不会感到任何愧疚。在欺凌现象发生时,往往也是一群人去欺负某个人,这一群里面的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属于一个“旁观者”。这些人同时也希望出现一个“黑羊”来给他们提供乐子。
(必须要有一只黑羊)
旁观者所带来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校园欺凌受害者也是雪上加霜,在《黑羊》里,游戏一开始我们在校园走廊以及班级里都可以看到到处都围着一群人在讨论“元旦晚会那天的事”,研究表明,流言仅仅只需经过几个人的传播,就会产生大变味,更何况很多人都在讨论。风言风语的恶心程度完全不亚于欺凌事件本身,最为无奈的,是这些舆论根本没有什么办法去遏制。
(我们在校园走廊以及班级里都可以看到到处都围着一群人在讨论“元旦晚会那天的事”)
结语
通过游戏这个渠道来让大家意识到社会问题是一个很不错的途径,《黑羊》这个故事情绪酝酿的非常到位,尤其有过被欺凌经历的玩家,能深刻体验到那种孤独。
(但愿没有黑羊)
校园欺凌这个社会问题仅仅有人发声这还不够,如果想要改善现状,需要整改整个教师系统,让老师们不能只关注成绩,更要去维护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也要有强硬政策去保护弱者,惩罚欺凌者,在目前往往欺凌者得不到任何惩罚,即使他们被发现并指出。这些如果无法做到,那么“没有黑羊”也之能是一个明亮的理想罢!
黑羊效应:一群人欺负一个人,其他人却坐视不管的诡谲现象被称为“黑羊效应”。
“黑羊效应”在网络事件中极其常见,无数人深受它的困扰,却没有人能破解,只能任由它恣意横行,破坏关系平等,践踏人格尊严。
“黑羊效应”中有三个角色:无助的黑羊——受害者,没做错什么无缘无故就受到周围人群的攻击和欺凌;持刀的屠夫——加害者,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不自觉地加入到攻击者的队伍;冷漠的白羊——旁观者,虽然同情黑羊,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制止屠夫。这些看似与你无关的角色,也许你正是其中之一,只是你还未被唤醒。
比如“菲妥妥事件”,因父亲欠下巨额高利贷无力偿还,一家人决定自杀,菲妥妥在微博发布了遗书被救,第二天有人扒了她以前的微博:去旅行,用iphoneX,有大量未拆封的化妆品,在游戏中充值了上万元等,认为她在炒作。一夜之间网上很多人开始对她冷嘲热讽,诅咒和谩骂如潮水般涌来,然而,事情真相如何,很多人并不知道也不想了解,而一些知道事实真相的人选择了旁观,最终导致其一家再次自杀,菲妥妥当场死亡。
“黑羊效应”产生的原因:
1、逃避责任,我们很多时候会把问题和失败的责任加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该负的责任更大;
2、自我保护,当我们意识到自身地位、权益受到威胁时,我们便开始反击,这种反击看似是一种正当利益,但是搞不清楚情况时,往往就造就了无辜的黑羊;
3、从众心理,有时一件事情并不关乎自己的利益,但是当周围人都攻击黑羊时,或许是出于无意识,或者是出于潜意识中要和群体保持认知一致,于是,自己也成为了屠夫中的一员。
有时我们造成“黑羊效应”的理由往往很可笑,不知道为什么,但“别人都这样认为”,而在看到有人受欺凌时,不少人也喜欢冷眼旁观,但是,却不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也可能成为那只黑羊。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