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写手,如何在文章中使用丰富的词汇,让文章更加生动,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写作中,使用适当的词汇不仅可以让文章更加丰富多彩,还能够提高文章的质量和表达能力。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如何在写作中运用丰富的词汇,让文章更加生动。
如何在写作中运用丰富的词汇,让文章更加生动
一、多阅读,积累词汇
想要在写作中运用丰富的词汇,首先要有一个丰富的词汇库。而要拥有一个丰富的词汇库,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书。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词汇,尤其是一些高级词汇和生僻词汇。通过阅读,我们还可以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这些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运用比喻和类比
在运用词汇的时候,比喻和类比是非常有用的工具。通过比喻和类比,我们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从而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他的心情像是一汪湖水般平静”,“她的声音像是一只小鸟般柔和”,这些比喻和类比都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三、使用同义词和反义词
在写作中,使用同义词和反义词也是非常有用的技巧。同义词可以让文章更加丰富多彩,避免反复使用同一个词汇,同时也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态度。反义词则可以形成对比效果,突出文章中所要表达的观点,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例如,“美丽”的同义词有“漂亮”、“迷人”等,反义词有“丑陋”、“丑恶”等。
四、避免使用俚语和口语
在写作中,使用俚语和口语是需要谨慎的。虽然这些词汇用起来非常流畅和自然,但是在正式的文章中使用会显得不够严谨和专业。因此,在写作中,尽量避免使用俚语和口语,尤其是在正式的文章中。
总之,在写作中运用丰富的词汇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提高文章的质量和表达能力。多读书、使用比喻和类比、使用同义词和反义词以及避免使用俚语和口语都是运用丰富的词汇的有效方法。在写作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文章更加生动、精彩。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锤炼语言是作文最基础的功夫,是写好文章十分重要的一环。而优美生动的语言又都是由一连串儿准确生动的词语组织起来的。即用词准确、生动了,语言才准确、生动。可见,锤炼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敲词语,使词语运用得准确、生动。用词准确、生动,不仅能把作者想要写的人、事、景、物逼真地描述下来,而且还可以把细微的感情生动地表达出来。词不达意则言不达意,言不达意则不能准确地表达中心思想。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曾说:
“从事写作,第一个条件当然是要善于用字(词)。思想、情绪、形象,都要靠确当(准确而恰当)的字(词)来表达和描写,用错了字(词), 便会‘辞不达意’,乃至与本意相反。”写作是这样,习作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写文章,怎样才算用词准确、生动呢?对此,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描写事物,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看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这段话是说:要描写一个事物、一个动作或一个事物的性质,就只能用这个词而不能用别的词;如果还能够用别的词来替代的话,那就说明所用的这个词还不够准确、贴切。”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得更明确:“语言艺术家的技巧,就 是在于寻找唯一需要的词的唯一需要的位置。”要找到“唯一需要的”,不可替代的词,并将这个词放到“唯一需要的位置”。这样,所选用的 词就算是准确、生动的了。一旦找到了这样的词,事物的特点自然也就被凸现出来了。
讲到这儿,同学们一定会从中悟出:动笔作文(或写后修改)时, 要做到用词准确、生动,就要把功夫花在对意思相近的词语的“比较、推敲→寻找、选择”上。这个过程,就是锤炼词语的过程。既然是“锤 炼”,就不是一次能够做到的,它需要一个反复多次地推敲、选择的过程。要学会连续想到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然后通过反复地推敲、比较,最后从中选择出一个最符合事实(不失实、不失误),最能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特点,最能贴切地表达自己心里感受,最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词语。这样,就把语言写得既准确、又生动了。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想想文中哪些词语运用得不够准确、妥当, 如何改正:
我从同学那里要来几条小蚕,小心翼翼地拿在手里,高兴地急忙向 家里走去。我一到家,就急不可待地摸出一个纸盒,把心爱的蚕宝宝放了进去,然后来到路边的小桑树旁,扯了一把桑叶给它们吃。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写“我”对蚕儿的喜欢。因此,“拿”应换成“捧”,这样更能突出“我”对小蚕的喜爱,也和“小心翼翼”相照应;“高兴地急忙”应改成“兴冲冲”,这样文字简练了,而且既强调了迅速,也包含了高兴的意思;“摸出”应改成“找出”,这样可以更好地 说明“我”对蚕儿的喜欢——就是一个纸盒,也要仔细去准备;“扯” 应改成“采”,这样就把“我”喜爱小蚕、认真挑选桑叶的意思表达出来了。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哪些词语运用得准确、生动:
每当天空渐渐地撩去那黑色的面纱时,东方便飘起了一朵朵红色的 云霞。随着红霞的出现,太阳慢慢地、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涨得通红的脸庞,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张望着大地。
这段景色描写很美,饱含着作者浓浓的喜悦之情。描写中,作者特 别注意锤炼词语,如“撩”、“飘”等字词用得就十分准确、生动,既贴切地表现了天空渐亮的情景,含蓄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欢悦,又很新颖, 给读者留下更多的联想。
最后,提醒同学们,要做到语言准确、生动,就必须要注意如下两点:
(1)思想上一定要重视。锤炼词语这种基本功不是一两天就能练好的。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思想上重视,有练好的决心,再掌握一些锤炼语言的方法和技巧,就一定会形成这种能力。
(2)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知识。一个人生活知识丰富,语言才会丰富。见闻狭隘的人,哪有可能掌握大量词汇呢?脑子里对某种事物毫无所知,又怎能对它进行准确、生动地描绘呢?
中国当代作家秦牧曾举例说:作品中常见有人写“我听到几只不知 道名字的鸟儿在歌唱”或者“院子里尽是没有名字的杂草”这些句子,让人感到很不舒服。要是你能够知道那鸟儿是百灵、画眉,还是黄莺、 绣眼儿,不是比你这样写法要具体得多吗?那些草儿总不会没有名字吧!它们也许是蟋蟀草、狗尾草、鬼针草、蒲公英,要是你能举出几样,不是可以给人以较多的形象感受吗?
是啊,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有丰富的词汇、语言。对动物、植物描绘是这样,对任何事物的描绘,道理也是完全一样的。
第一、把文章内容写具体
所谓具体,就是说让所描述的对象,如一幅活的图画呈现于读者眼前,这就要求不笼统、不抽象,细节也是很明确的。在学生把话说完整、说通顺的基础上,就要进一步要求他们把话说得具体一些。具体和生动密切相关,离开了具体的描绘,文章就不可能有活的形象,生动也就推动了依托。所以,生动性取决于具体性。
具体的形象来源于细致的观察,观察细致与否,决定着文章是否能写得生动。例如:你们班的小梦在写《我家的黑母鸡》一文时,起初,他只是写道:“我家买了一只大母鸡,大母鸡真好看,我真喜欢它,它看上去很有精神,它很会吃食、会下蛋、我真喜欢它……”写到这里,就写不下去了。我告诉他,在观察的时候,要多问几个“怎么样”。同时让他放学回家再去观察。他很听话。他不仅重新观察,而且边看边想,“大母鸡好看”,怎样好看呢?紧接着写“它看上去很有精神”,他问自己,“它怎样有精神呢?”“它很会吃食”,它怎样会吃食?“会下蛋”,怎样会下蛋呢?对于这几个问题,他都进行了具体的描绘。你可以读一读他的这篇习作,写得可好啦!
淘淘:一会儿,我就去拜读小梦的大作。
孙老师:第二、丰富词汇。
词汇是作文中塑造形象,表达思想的基本语言材料。词汇丰富,表达时就得心应手,写出来的文章也就生动、优美感人。你们的作文经常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归根到底是缺乏词汇的缘故。例如,描写人时,男的总是“四方脸,高鼻梁,粗眉毛,大眼睛”,女的则是“苹果脸,羊角辨,水汪汪的眼睛,惹人喜爱的酒窝”。这样,写出来的人没有个性,没有特色。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一条就是丰富词汇,随时积累优美的词和句。
例如,描写人物外貌时只会翻来覆去运用几个词的情况,可把有关描写五官、头发、眼神、笑容、姿势、步态和风度的词语摘录下来,抄写成“人物外貌描写词汇表”,供学生选用。如:步态:身躯挺拔、左摇右摆、步履迅速、脚步沉重、蹦蹦跳跳、令人发笑等等。
第三、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感人。例如,在我们学过的《再见了,亲人!》一课中有这样一段:“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是倒装与反复兼用,着力渲染了惜别时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气氛,进一步突出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淘淘:是啊!那篇课文,我读着读着都留下了眼泪,写的真生动。
孙老师:第四、写真情实感。
你们作文的时候,最大的难点之一就是在写具体的同时,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你可以注意四点:
1、了解爱好,写自己最喜爱的事物。
你对自己最喜爱的事物,不但了解它,而且熟悉它,同时对它还怀有特殊的感情。所以凡以你的“喜”和“爱”为题的作文,一般都能写出真情实感。如《我最爱听的歌》、《我最爱读的书》、《春游》、《登山》等。
2、自然地流露自己的思想感情。
①直接抒情
就是通过对人物、事件或某个问题的叙述,把自己的情感直接倾诉和抒发出来。
②间接抒情
所谓间接抒情,就是借助人物、事件、景物或某个问题的叙述、描写和议论,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③借他人之口抒情
这种抒情方法是通过选择合适的人物当“传声筒”,把作者自己心中有血有肉的感情倾吐出来。这种方法比直接抒情自然,一是可使所写人物的活动过程不致中断,二是一个人做了好事,让别人去赞叹,这个人会显得更光彩。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