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和洁癖是一种病吗?强迫症和洁癖是一些人所面临的心理困扰,其症状和表现常常让人误解认为是一种疾病。然而,是否将强迫症和洁癖视为一种病,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本文将从心理学和医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强迫症和洁癖的定义、特征、病因以及是否应被视为一种病。
强迫症和洁癖是一种病吗知乎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强迫症和洁癖的定义。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其特征是反复出现的触发焦虑情绪的强迫思维和行为,而且这些思维和行为常常不能被患者自主控制。洁癖则是一种对保持清洁的强烈渴望或追求,而这种追求往往超出了一般人的常识和正常范围。触发强迫症和洁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生活压力、人际关系问题或心理创伤等因素。
心理学上,强迫症和洁癖被视为一种心理问题而非疾病。因为它们并没有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直接威胁,也不能直接导致人们生活能力的下降。然而,强迫症和洁癖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困扰,他们的行为和思维会严重干扰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虽然强迫症和洁癖不是一种病,但它们确实可以被看作是心理障碍。
在医学领域,强迫症和洁癖通常被归类为神经症的一种。神经症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特点是情感和焦虑的异常表现。人们对于神经症的界定是会受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的。对于一些人来说,强迫症和洁癖可能被认为是一种病,因为它们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一些医学专家认为,强迫症和洁癖应该得到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无论从心理学还是医学的角度来看,强迫症和洁癖都是需要得到关注和治疗的心理问题。患者应该积极求助于专业人士,以便对自己的问题得到适当的认知和处理。此外,家人和社会也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过度的批评和指责。
综上所述,强迫症和洁癖可以被认为是心理障碍,而非疾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强迫症和洁癖的症状和表现对于患者的生活可能造成严重干扰,因此应该得到适当的关注和治疗。只有通过理解和支持,我们才能够帮助患者走出困境。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强迫症与洁癖密切相关
?他有洁癖?。生活中人们把过于注重清洁的人说成有洁癖。一般说来,爱清洁,注意个人卫生,是一种个人生活习惯,只要不困扰自己和他人,都在健康范围。但一个人如果不过分清洁便会感到不安,且洗涤成为强迫性的、无法控制的,那就是病态了。如果思维内容或行为冲动总是一味纠缠、强加于自己,而且明知毫无意义的或至少是没有理由的,也无法压制或克制,这种症
状即称为强迫症。
较轻的强迫现象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有时会出现在强迫性人格结构的人当中。例如:总在想一些音调、名称、韵律或词序;总要去数钟声、台阶或壁画的样式;过于整洁,事事井井有条,不能容忍书桌不整齐或房间不打扫的情况;仔细地检查,反复核实,不允许出现任何失误、过错等等。这些习惯可通过注意力转移或外界影响而中断,不伴有焦虑,一般不给人以痛苦。
同上述强迫现象相比,病理性强迫在内容上并无很大区别,而是在强度上有明显的不同,重要的是它具有焦虑特点。
强迫症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三组
一组可称为洗涤者,最常见,约占所有病人的一半。以女性为多。
二组为检查者,约占全部病人的1/4。以男性为多。
三组反复出现毫无意义的强迫观念,也可以是带有明显性欲或攻击内容的观念。这类表现不到全部病人的1/4。
以上只是大致区分,实际上,洗涤和检查发生在同一病人的情况也不少见。
强迫症与强迫性人格有关,一般有如下特点:
易焦虑;自信不足而又要求完美;容易对日常生活事件发生强迫性的心理反应;搜集(屯积、储蓄);怀疑;粗暴的自我评判;理想主义;勤劳刻苦;抑制情绪,既不让自己觉察到,也不外露;对别人情绪上的依赖强烈但往往是隐蔽的;智力在中等以上或者优秀;不宽容;爱好对称;爱好秩序,有条不紊;爱干净;过分关心细节和琐事;过分重视真假;过分认真;过分控制;顾虑多端;过于严肃;吝啬;不屈不挠;悲观;精确;拖延;死板;自我意识的;自我抹杀;敏感;害羞;责任感过强;倔犟;犹豫;思想自由受拘束,缺乏幽默感;严格遵守各种规则、制度和习俗;高标准和非此即彼的态度;强烈的不恰当感和自我怀疑;反应和行为缓慢;别人的保证、报答和支持特别重要;害怕变化,避免改变;过于不接受自己,甚至苛求自己。
强迫症病人中行大或独生子女特别多见。父母的焦虑气质和僵化的生活风格对子女患强迫症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造成子女焦虑水平高,持严格而不变通的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父母对子女往往倾向于苛求,清规戒律很多,约束过分。
强迫症病人独身率很高,远高于其他神经症。病人的人格和症状严重妨碍了人际交往。强迫状态的前驱现象主要有:重复动作或重复语言,抑郁,焦虑。在典型的强迫症状出现前,有头痛,疑病症状,神经衰弱症状。
起病的诱因是各式各样的,比如性生活和婚姻关系上的困难、怀孕、分娩、职业和社会生活中挫折等。大多数人先有缓慢发展的症状,之后才有急剧恶化的表现,是缓慢加重的.过程。
强迫症需要治疗、处理的问题:
1. 对原发性强迫症状,治疗的基本目标是病人精神痛苦或心理冲突。
2. 对继发的强迫动作。与人格相联系的各种仪式化行为,是治疗的主要对象。
3.生理功能障碍,如头痛、失眠、某些植物神经症状。
4.一般性适应不良。这是病人人格的表现。
5.精神障碍并发症,最常见而重要的是抑郁。
6.患病引起的各种问题。如学习工作问题,经济问题,个人生活料理,夫妇和家庭关系问题等。
减缓?洁癖?所带来的困扰可以采取自我放松方法。比如做深呼吸练习,导致不正常呼吸的主要原因包括焦虑、压力、沮丧和强烈的情感。焦虑时,呼吸会变得急促、浅、换气过度,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被过多排出,导致头晕,而放松的呼吸则是舒缓有节奏的,而且感到自然、不费力。我们可以通过想像练习方式获得正确的呼吸方法。比如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像羽毛一样轻的东西,躺在腹部的顶端。随着呼吸的运动,你也上下起伏着。这样想象几分钟,直到你的呼吸变得缓慢和平稳,腹隔膜的一上一下也变得轻缓、平和。
另外也可寻求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心理治疗有一些方法可以改变?洁癖?行为。比如支持疗法。以小组治疗形式,有相同困扰的人聚在一起,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找出导致症状原因,彼此支持,互相启发,有针对性地解决各自问题。
临床实践中行为疗法更为常见。行为疗法认为症状是一种适应不良的行为,和其他正常行为一样,都是在环境刺激影响下形成的条件反射,或通过学习形成的行为模式。这些症状同样可以用学习的方法和条件反射的原理及方法来消除,使不适应行为得到矫正。
强迫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系统脱敏法 先做全身肌肉放松训练,再找出症状,按焦虑程度分为不同等级。当体验到焦虑时,用肌肉放松技术来减轻或消除焦虑,然后由浅入深地逐步进行脱敏治疗。
示范法 又称模仿法,是通过模仿学习他人的行为和行为后果,来获得新的行为反应倾向,以取代不适应的反应。人们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模仿而获得,因此可以用示范法来治疗带有强迫性的行为。
目前一些专业机构已针对普遍存在的?洁癖?困扰设计了帮助计划,这类困扰是有望减缓和消除的。
一个人患强迫性神经症的轻重程度,与其说取决于强迫人格特性的多少,毋宁说取决于若干人格特性之间彼此冲突的尖锐程度。我国古老的相生相克哲学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没有克星的。人格特性当然不能例外。一个人即使有几个强迫人格特性,只要同时具有它们的一个克星,便不足为害。一个人只要能够以一种有效的建设性方式将心理冲突外在化,强迫人格便不易导致病态。如果能多走几条建设性的道路,那么,即使单个的强迫特性不少而且显著,也完全可以精神相对健康。
一个看上去不应该有什么大问题的人突然选择了自杀,除了他自己,恐怕没有人知道他选择死亡的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活得满意,体验良好,感觉快乐的人是不会选择死亡的。死亡通常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是逃离问题的黑色出口。
;
一、洁癖是一种病吗
洁癖并不是器质性病变,而是一种心理方面的疾病。洁癖是强迫症的一种,会把正常卫生范围内的事物被认为是肮脏的,从而会感到焦虑,经常进行强迫性的清洗检查。患有洁癖的患者经常会有强迫性洗涤的状况,例如反复洗手。对于这种行为会觉得过分,但是却没有办法自我控制。针对洁癖患者最好可以进行心理方面的治疗。
二、洁癖的病因
1.遗传:洁癖是具有遗传倾向的,如果家里的直系亲属患有洁癖,但是并没有对此进行调整,那么孩子会有洁癖的几率也会比较大。主要就是因为孩子会受到父母的影响,尤其是在小的时候,这方面的影响会比较大。
2.不科学的教育:如果在孩童时期没有进行科学的教育,很有可能会让孩子出现洁癖的情况。例如在小的时候,父母会很严厉的要求孩子经常洗手,而且还会要求孩子不要弄脏衣物。而孩子在生长发育的阶段,以此作为教育的目标,很容易就会使孩子出现洁癖的情况。
3.精神打击:还有一部分患者是在遭受到了比较大的精神打击之后,而出现了洁癖情况。主要就是因为挫折或者是精神方面的压力,会强迫患者以一种其他的表现形式来调整其状态,而洁癖则是一种疏泄的方式。
三、洁癖的治疗
1.认知疗法:如果想要缓解洁癖,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就是认知疗法。首先要明确洁癖是一种不良认知,如果想要改变洁癖,那么首先要从心理上来确认洁癖的不良认知。通过改善不良认知,就能够有效的缓解洁癖。
2.药物治疗:如果洁癖的情况特别严重,那么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进行治疗,比较常用的药物有舍曲林。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