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矫正是一种旨在改变个体不良行为的方法。它在教育、心理学和刑事司法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一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行为矫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本书的内容,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读书笔记
一、行为矫正的基础原理
行为矫正的基本原理是奖励和惩罚。在强化理论中,行为是一种对刺激的反应,奖励可以增加某种行为的发生几率,而惩罚可以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几率。通过使用奖励和惩罚来控制行为的发展,可以让人们采取更好的行为方式。此外,行为矫正还包括与个体进行沟通和建立信任关系的因素。
二、行为矫正的具体方法
行为矫正有多种具体方法,包括正面强化、负面强化、正面惩罚、负面惩罚等。其中,正面强化是指增加某种行为发生频率的方法,例如给予奖励、鼓励等;负面强化是指去除不良刺激,以提高某种行为的发生率,例如减轻惩罚力度、提供支持等;正面惩罚是指惩罚某种不良行为,例如罚款、体罚等;负面惩罚是减少想发生的行为,例如惩罚不当行为等。
三、行为矫正的优缺点
行为矫正的优点是可以快速有效地改变不良行为,同时对个体的行为和社会的影响也有积极作用。然而,行为矫正也有其缺点。首先,这种方法需要外界刺激,过度依赖外界刺激可能会导致个体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其次,在某些情况下,行为矫正可能会被视为一种压制和惩罚,从而引起反感和不满。
四、如何成功应用行为矫正
成功应用行为矫正的关键在于设计合适的奖励和惩罚机制。这需要分析个体的行为、思维方式以及所处的环境等因素。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详细考虑奖励和惩罚的种类、力度和时间等因素。此外,对于行为矫正的应用者来说,需要了解其他可用的矫正方法,以帮助个体在不同的情况下确立更好的行为。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行为塑造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有时候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在某学生身上很少出现或很少完整的出现,此时,我们可以依次强化那些逐渐趋近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行为的出现。
行为塑造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研究结果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方式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是操作条件作用法强化原则的有力应用之一。
许多人都从电视上或亲眼观看过动物表演,许多动物的精湛表演令人惊叹不已。例如,海豚钻火圈,鸽子会按观众的要求啄击写有相应文字的木牌,黑猩猩能在电子计算机的面板上回答提问者提出的简单问题,并能用聋哑人的手势语表达自己的要求、判断和情绪体验等。这些复杂的行为反应并不表明这些动物真正懂得人的语言,更不意味着这些动物生来就有或可以在其生活中自然形成它们,而是在特殊环境中经过人的精心训练而学习得来的。训练这些动物所采用的基本方法便是行
为塑造法。
一个人的习惯行为,作为他的生活方式或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不良的习惯行为是不易一下子消除的;新的健康的行为方式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便形成,更不可能一经出现便巩固下来、成为个体生活风格的一部分。在临床上,病人的新的健康行为必须在逐渐摆脱不健康行为(疾病行为)的同时一步步地加以培育和巩固。这就需要采取许多措施以促进这一过程,行为塑造法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本章首先给出了学习的一般定义,并主要讨论行为主义对学习的观点。
本章的重点在于:
· 明确学习的定义,区分临近原则、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 区分正强化、负强化、呈现性惩罚和撤出性惩罚
· 应用行为主义的方法矫正课堂内外的行为
· 描述应用行为分析的新进展,例如功能性行为评估和自我管理
· 当代行为主义面临的挑战
1)学习是什么
尽管理论家对学习的概念意见不一,但大部分人都同意这样的观点: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个体的知识或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简单的由成熟、疾病、疲劳或饥饿引起的变化不属于学习的范畴。行为主义理论家,强调环境刺激在学习中的作用,并关注行为——可观察的反应。行为学习过程包括邻近学习、经典性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和观察学习。
1)中性刺激是如何变成条件刺激的
巴甫洛夫发现了经典性条件作用。在经典性条件作用中,一个中性刺激多次与能引起情感或心理反应的刺激匹配,随后这个中性刺激能独自引起反应,也就是说,该中心自己能引起一个条件反射,中性刺激就变成了条件刺激。
2)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日常例子
当你闻到自己喜爱食物的味道时,就会分泌唾液,当你听到牙医的电钻响声时,就会感到害怕不安,当你登上舞台时,就会感到紧张等等。
1)根据什么将一个行为结果界定为强化或者惩罚
根据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概念,人们是通过有意识反应就是学习的。对于某个个体来说,行为结果产生的影响,可能是强化或惩罚。如果结果加强或维持了引起结果的反应,就把结果定义为强化;如果结果减少或抑制引起结果的反应,就将这个结果定义为惩罚。
2)负强化经常与惩罚相混淆,它们的区别何在?
强化的过程总是涉及行为的增强。如果想要的行为已出现,教师就通过撤除一些令人讨厌的事情,来强化想要的行为,因为结果包括取消或减去一个刺激,所以这种强化是负强化,另一方面,惩罚则涉及减少和抑制行为。一个行为发生后受到惩罚,以后在类似情境中,学生就不太可能重复这个行为。
3)如何鼓励学生坚持一个行为
比率程序(以反映数量为基础)鼓励学生有更高的反应率,变化程序(以两次强化物之间的时间间隔为基础)则可以鼓励学生坚持反应。下图为示例
4)提示与线索的区别
线索是指某个特定行为发生之前的先行因素,只是,指第一个线索之后的复杂线索,再利用提示和线索作为一个新行为时,应该遵循两个原则,第一,确保你在使用提示之前可以使,将成为线索的环境刺激马上发生,这样学生就会学会对线索作出反应,不会只依赖提示,第二,每次条件允许就减弱提示,使得学生不再依赖提示。
1)应用行为分析的步骤
(1)明确说明需要改变的条件,并记下当前水平
(2)使用先行事件行为结果,或者二者一起设计具体的干预方案
(3)记录干预的效果,如有必要,修正计划。
2)普雷马克原理如何帮你找出强化物
普雷马克原理指出,高频率行为可以成为低频率行为的有效强化物。也就是说“先做该做的,再做想做的。”要为学生选择适当的强化物,最好的方式就是观察学生在自由时间都做些什么。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爱聊天,在教室走动,在朋友身边,免除家庭作业或考试,读杂志,做游戏等。
3)何时使用塑造
塑造帮助学生一次学一点来习得新的反应,所以它有助于形成复杂技能、朝着困难目标努力以及提高坚持性、忍耐力、准确度和速度。塑造需要花较长的时间,因此如果通过更简单的方式,如线索可以获得成功,就没有必要使用塑造。
4)使用惩罚的注意事项
惩罚不能引起任何积极的行为,或对他人的同情,而是惩罚会妨碍学生,和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无论何时,你决定使用惩罚,都应该注意和强化良好的行为相结合。第一,运用惩罚可以抑制不想要的行为,第二明确学生应做的替代行为,并对那些想要的行为进行强化,这样的问题,行为受到抑制时,积极的替代行为就得到了增强。
1)描述团体结果、行为契约和代币方案的管理策略
使用团体结果时,教师基于全班同学的表现,对全班给予强化。在相倚契约方案中,教师与每个学生签订一份契约,契约明确描述了学生为了获得好待遇和奖品必须要做的事情,在代币方案中,学生通过学业表现和经济课堂行为赚取代币,一段时间后,学生用挣得的代币换取想要的奖品,行使代币方案时必须谨慎,要强调学习,而不只是好行为。
2)如何使用功能行为评估和积极行为支持
进行功能行为评估时,教师去研究问题行为的先行事件和奖惩结果,以此确定行为的原因或功能。然后,教师设计积极行为,为用新的行为取代问题行为。这些新行为同样符合学生的意图和目的,但不会产生相同的问题。
3)自我管理的步骤
学生可以独自运用行为分析来管理自己的行为。让学生参与制定目标,记录进步状况,评价成就,以及自己选择,并给予强化物。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很好的激励学生发展自我管理的技能。
1)班杜拉挑战行为主义学习观
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观有很多局限,虽然在班杜拉受教育的时代,行为主义是主流,但他从未真正认同过行为主义的正统性,他主张观察学习,在观察学习中,人们既不用作出反应,也不用接受强化。
2)直接学习与替代学习
直接学习是指个体通过亲自做并体验行动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替代学习是指通过观察进行学习,该观点极大挑战行为主义“认知因素在学习的解释中是多余的”这一观点。在表现和强化发生前,人在大脑中进行着很多的思考。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强化和惩罚直接影响行为。而在社会学习理论中,观察他人或榜样,会对观察者的行为产生类似的影响,后来的社会认知理论进一步拓宽了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的认知理念,如期望,信念,等对行为的影响。
3)对行为主义的主要批评
误用和滥用行为学习方法是不道德的。行为方法的批判者指出,强化存在着一定危险,由于教师过度强调奖励强化,会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会对其他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在使用学习的行为主义原理时,要注意科学和伦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