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一些社会事件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受害者有罪”的说法。这表明某些人认为,受害者在一些事件中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这种论调是否正确呢?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受害者有罪论的正确观点
从法律角度看,受害者有罪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刑法中,罪与责任是分开的概念。即使受害者自己做出了一些错误的决定,也不能因此减轻犯罪者的罪责。如果我们按照“受害者有罪”的说法处理法律问题,将会引起法制问题。
从道德角度来看,受害者有罪的说法同样站不住脚。在道德标准下,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犯了某个错而否认他的权利和尊严。每个人都有被保护的权利,无论他们做了什么。如果我们按照“受害者有罪”的观点来看待道德问题,我们将会导致社会正义的问题,并损害受害者的情感和精神。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如果对受害者有罪这种说法采取宽容态度,那么很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犯罪行为。如果我们认为在犯罪事件中受害者有责任,那么犯罪者就会更加自信,以此来更加肆无忌惮地侵犯其他人的权益。这将导致社会的失序和不安定。相反,如果我们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来保护受害者,反而会促进早期发现和控制犯罪行为。
综上所述,“受害者有罪”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无论是从法律、道德还是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并采取积极措施来保护受害者并控制犯罪行为。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近几年,“受害者有罪论”广受诟病——穿得性感就活该被性骚扰吗?首饰华贵就活该被抢劫吗?
惩罚有罪者,体谅受害者,这里面包含着我们对于整个社会的美好期许。
但是如果你是妈妈,当你看到受害者跟你的孩子同龄,你会不会也会提醒孩子夜晚出行,不要露富,不要着装性感呢?
最近,读了刘润的《底层逻辑》让我对于类似的事情,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刘润在书中给出了一个例子:坏人A诱骗好人B进入C的没有锁门的工地,B失足摔死了。那么,这是谁的错?
通过这个例子,引出了3种“对错观”:
所以,如果你是评论家,你可以选择法学家的立场;
你是政策的制定者,可以选择经济学家的立场;
而如果将要失足摔死的就是你自己,那么刘润老师建议——选择商人的立场。
有了这样的对错观,下一次,当我们置身其中的时候,就要提醒自己,不要太纠结对错,而是,此时此刻怎么样做我的损失最小。
不要做虽然没错,但损失惨重的人。
女儿曾经问过我:妈妈,红灯的时候车子都会停下,为什么你还要让我过马路,左右看呢?
我说:万一遇到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的车,那么我们还是会很危险。
是啊,即使别人有错,但是生命是自己的,我们不能把保护自己生命的责任寄托在别人身上。
作为个体,树立这样的对错观才是对我们最有益的。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