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归因有哪些维度

时间: 2023-09-30 05:24:11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解释和评价,是社会认知中的重要部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从他人身上看到某种行为或结果,此时,我们会尝试去解释、评价这个行为或结果是由于何种原因而发生的,这就是“归因”。归因涉及到许多维度,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归因的维度。

归因有哪些维度

第一维度是动机。在归因中,我们会考虑行为背后的动机或意图,然后对其进行评价。例如,我们可能会说某个人的善意行为是出于真心帮助别人,也可能会认为某个人的善意行为可能是有其他目的,比如为了利用别人而做出来的。同样的,我们还会根据对方的动机来判断他们做出某个错误或令人不满的行为是否是有意的。

第二维度是稳定性。归因中还包括我们对行为的稳定性的判断,即我们认为行为或结果是由于某人的长期特质还是因为不可控的短期事件造成的。例如,我们可能会认为某人成功是因为他们有天赋和长期的努力,而一个失败则是偶然事件的结果。

第三维度是控制性。归因也受到行为或结果对个体自身的控制程度的影响。例如,我们会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是因为他们努力工作和发挥自身优势,而一个人的失败则是因为他们自己没有足够的努力或没有抓住机会。

第四维度是外部条件。归因还涉及到我们考虑行为或结果是因为外部条件的影响而发生的。例如,我们可能会说某人困难的环境造成了他们的失败,而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 换句话说,我们可能会用环境作为归因的背景解释某个行为或结果。

第五维度是情境。归因还和情境有关,在不同的环境中人们对行为或结果的解释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个考试中,我们可能会归因于情况紧张,或者因为考试本身的难度而导致失败,而其他因素则被忽略。

第六维度是社会因素。最后,归因和社会因素也有关,这包括我们对他人归因的影响和他人观察我们行为的方式。例如,在团队中,我们可能会归因于某个人的成功是因为领导的支持,或者因为团队的努力。

综上所述,归因是对自己和他人行为解释和评价的一种认知过程,它涉及到许多维度的影响,比如动机、稳定性、控制性、外部条件、情境和社会因素。在归因中,我们会评价、解释和理解他人行为,同时也会被社会因素所影响。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归因理论有哪些

归因理论
Attribution theory
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心理学的激励理论之一,归因是指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被观察者的行为,对环境加以控制和对行为加以激励或控制,而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很多专家对此理论有所贡献,较有影响的归因理论有以下几种:
海德的恒常原则归因理论
F.海德是归因问题研究的创始人。1958年他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种从朴素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归因理论。认为,在寻求行为的原因时 ,或者把它归于环境或者把它归于个人。如果归于环境,则行动者对其行为不负什么责任;如果归于个人,则行动者就要对其行为结果负责。
阿布拉姆森等的归因理论
L.Y.阿布拉姆森等人发展了维纳的理论。他们依据习得的无能为力的研究对失败的归因作了补充,提出了第三个方面,即普遍-特殊方面。
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H.H.凯利提出,可以使用3种不同的解释说明行为的原因:①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行动者。②归因于行动者的对手 。③归因于行为产生的环境 。这3个原因都是可能的 ,要找出真正的原因主要使用3种信息 :一致性 、一贯性和特异性 。凯利强调了3种信息的重要性 ,所以他的理论又称为三度理论。凯利又提出因果图式的概念。图式就是人们在生活经验中形成某种看法。人们常以图式解释特定的行为。
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断理论
这个理论主张,当人们进行个人归因时,就要从行为及其结果推导出行为的意图和动机。一个人所拥有的信息越多,他对该行为所作出的推论的对应性就越高。一个行为越是异乎寻常,则观察者对其原因推论的对应性就越大。
卡内曼和特威斯基的归因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在归因时,并非总是按理性去进行因果分析。而要注意节约能量,走近路达到结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两种启发法进行推理判断:一是代表性启发法,二是可得性启发法。前者指人们在进行推理判断时往往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例。后者指易于进入头脑的信息往往被利用。
Weiner的归因理论
1972年,Weiner提出了归因理论,该理论说明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他认为内因外因、稳定不稳定是人们在进行归因时所考虑的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互相独立,人们如何归因会影响今后的成就行为。把成功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如能力),会使个体感到自豪,觉得自己聪明导致了成功。相反把成功归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如运气)则会对未来类似活动上的成功不敢肯定,产生担心的情绪情感体验;而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内部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羞耻感,引起无助忧郁的情绪情感体验。相反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则会对未来类似活动的成功期望不至于过低,会继续努力,这将有助于保持乐观的情绪情感体验。
Weiner于1982年又提出了归因的第三的维度-可控制性,即事件的原因是个人能力控制之内还是之外。在Weiner看来,这三个维度经常并存,可控制性这一维度有时本身也可以发生变化。他认为,当归因对象是自己时,把成功的结果归因于可控制的原因,如努力,会充满自信。归因于不可控的原因,如能力、任务难度、运气等,则产生惊异的感觉。若把失败的结果归因于可控制的原因,会感到内疚。归因于不可控的原因,则会感到无奈。

帮忙解释一下维纳归因理论?

简单来说:四个原因、三个维度

归因基本上有四种:即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机遇。他们在部位上和稳定性上是不同的。
韦纳的归因理论的贡献在于,要求归因时不仅从行为上进行分析,而且从认知(特别是思维)情感和人际关系中来分析。他从大量的实验中总结出成败的原因主要是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机遇四个方面,为改变差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可控性维度,可将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

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是最大的问题,这种对自己能力的根本质疑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这点要十分注意!

要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尽量让其归因于可控的原因,也就是努力,让学生知道自己通过努力学习是可以提高成绩的,这样才会激发学习动机!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