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ribution theory,是人们对于行为的原因或结果产生的解释。这个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Harold Kelley和Fritz Heider于1958年首次提出。
维纳提出的归因三个维度是
在维纳提出的归因三个维度中,有内部维度、外部维度和稳定维度。
内部维度是指一个人的性格、智力、技能以及其他的个人特质。如果某个人表现出了优秀的成绩,归因于内部维度的解释可能就是这个人非常聪明或者非常努力。
外部维度则是指与特定行为相关的环境或情境。一个人坐在一个不舒适的地方长时间学习困难的物理问题,在解释成绩的时候,可以归因于外部维度,例如座位不舒适、温度过高或氧气含量太低。
稳定维度是指这个行为是否是一个持续且稳定的行为特征。如果某个人每次都能够获得优秀的成绩,就可能将其解释为稳定维度的表现。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表现在不同的情景下变化很大,说明这种表现不稳定。
维纳提出的归因三个维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以及我们对于这些行为的解释。理解这些解释的基础是对于不同情况下的表现有深入的认知。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每个行为的背景,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解释。
不仅如此,维纳提出的归因三个维度还能够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理论来理解学生表现的原因,从而采取更为合适的教学策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Boss可以借助该理论更好地评估员工表现,并为员工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建议。
总的来说,维纳提出的归因三个维度理论是一种很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行为的原因和结果。我们需要认真维护和精细化理解这种理论,从而将其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韦纳提出的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或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
(1)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结果有寻找原因的倾向,并且是复杂的、多维度的,之前的成功和失败结果的归因会直接影响下一次行为的情绪、期望和努力程度等,而个人的情绪、期望和努力对成就行为有很大影响。
(2)韦纳把归因的维度分为:内部和外部、稳定和不稳定、可控和不可控。内外因影响个体对成败的情绪体验,稳定性影响个体对未来成败的预期,可控性影响个体今后的努力。韦纳强调内部的、可控的和稳定的维度。能力和作业难度属于稳定因素,努力、身体状况、环境和运气属于不稳定因素。当把成就行为归因于稳定因素时,个体会预期结果与上一次一致,反之,则预期与上次结果不同。
(3)成就需要高的个体倾向于把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努力,把失败归结于自己努力不够,努力属于内部的不稳定可控因素,那么,在下一次的行动中个体则会坚信足够努力就能够成功。成就需要低的个体习惯于将成功归结于外部的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如任务简单、运气好等,而把失败归结为能力不足,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因素,这样个体将易于产生习得性无助,对之后的行为期待低、情绪体验不佳并且不愿努力。
简单来说:四个原因、三个维度
归因基本上有四种:即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机遇。他们在部位上和稳定性上是不同的。
韦纳的归因理论的贡献在于,要求归因时不仅从行为上进行分析,而且从认知(特别是思维)情感和人际关系中来分析。他从大量的实验中总结出成败的原因主要是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机遇四个方面,为改变差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可控性维度,可将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
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是最大的问题,这种对自己能力的根本质疑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这点要十分注意!
要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尽量让其归因于可控的原因,也就是努力,让学生知道自己通过努力学习是可以提高成绩的,这样才会激发学习动机!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