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利三维归因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提出了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或事件时会使用三个维度:个人稳定性、个人控制力和外部因素。这个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交往、组织行为和教育等领域。以下就是关于凯利三维归因理论的试题,从多个角度分析。
凯利三维归因理论试题
1. 理论概述
a. 请简述凯利三维归因理论的三个维度。
b. 请解释为什么凯利三维归因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交往、组织行为和教育等领域。
c. 请列举一个实际案例,并分析该案例中人们使用了哪些归因维度。
2. 社会交往
a. 请解释凯利三维归因理论在解释人际交往方面的重要性。
b. 请解释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可能存在的偏见。
c. 请提出如何减少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偏见的建议。
3. 组织行为
a. 请解释凯利三维归因理论在组织行为中解释员工行为的作用。
b. 请列举一个实际案例,并分析该案例中企业采用了哪种归因策略。
c. 请提出一些应用凯利三维归因理论的建议,以提高组织行为的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绩效。
4. 教育
a. 请解释凯利三维归因理论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b. 请列举一个实际的教育案例,并分析该案例中学生采用了哪个归因维度。
c. 请提出一些应用凯利三维归因理论的建议,以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凯利指出,当人们试图解释某个人的行为时,人们要就三方面的有关信息来评估协变:一致性、一贯性和特异性。一致性:指其他人是否在同样的情境下也产生同样的行为。在这个例子里即是否每个人都笑。一贯性:指行为是否反复出现以回应这一情境。当相同的情境再次出现时,个体表现出相同的反应,则该行为的一贯性较好。在这个例子即她总是对这个小丑笑。特异性:指该行为是否是特定情境下的具体行为。如果某种行为仅针对特定的客观刺激,而对其他的客观刺激却不发生,则该行为的特异性较高。在这个例子里即她是否对别的小丑笑。当一致性高、特异性高、一贯性高时,人们倾向于归因于刺激物,即小丑。当一致性低、特异性低、一贯性高时,人们倾向于归因于行动者。当一致性低、特异性高、一贯性低时,人们倾向于归因于情境。
一、1.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
2.印象形成的效应:⑴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熟人之间,易出现近因效应;生人之间,易出现首因效应)⑵光环效应,也称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⑶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但在有限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偏见甚至歧视)。
3.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之三四:
⑶加权平均模式
⑷中心品质模式:真诚、热情是积极的中心品质,虚伪、冷酷是消极的中心品质。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
4.印象管理,亦称印象整饰、印象控制,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5.印象管理是一种社交技巧。其常见策略有:⑴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⑵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⑶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⑷投人所好。
二、1.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行为原因的分类:⑴内因与外因⑵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⑶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3.控制点理论: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外控者,消极的。
4.个体归因时往往遵循的主要原因:⑴不变性原则⑵折扣原则⑶协变原则。
三、1.凯利归因理论也称三维理论,考虑三种信息:⑴特异性信息⑵共同性信息⑶一致性信息。
2.玛莉为什么对小丑笑?
高特异性、高共同性、高一致性,归因于刺激客体(三高,外归因)
低特异性、低共同性、高一致性,归因于行为主体(两低一高,内归因)
高特异性、低共同性、高一致性,归因于情境
2017上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报名时间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