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不爱打招呼是不礼貌吗

时间: 2023-09-30 23:55:50

打招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社交礼仪,通过互相问候和打招呼,可以增进人际关系,体现尊重和友善。然而,有些人对于打招呼并不感兴趣,或者对于打招呼的方式和频率有一定的偏好,这引发了一个问题:不爱打招呼是不礼貌吗?

不爱打招呼是不礼貌吗

从传统礼仪的角度来看,不爱打招呼确实被视为不礼貌。按照传统观念,打招呼是一种社交举止的表现,是以示尊重和友善的方式。对于人们来说,发自内心的打招呼能够增进彼此感情,拉近距离。当一个人不愿意主动打招呼,或者频繁地不回应他人的打招呼,容易给人一种冷漠和不关心的印象,被视为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然而,个人在不爱打招呼的背后可能有着各种原因和考虑。首先,个人性格和处境是影响打招呼的因素之一。有些人天生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因此可能不太愿意主动打招呼。另外,处于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例如被打扰或者心情不好时,人们也可能不愿意主动打招呼。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不礼貌的人,而只是暂时或特定情况下的情绪反应。

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于社交礼仪的认识也逐渐变化。新一代年轻人可能更加注重真诚和直接的交流方式,而不愿意过多地拘束于传统的礼仪规范。他们更注重人际关系的质量而非数量,不一定相信打招呼可以真正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因此,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不爱打招呼并不一定是不礼貌的表现,而是一种真实、直接和率性的表达方式。

除了个人原因和社会变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不爱打招呼并不被视为不礼貌的情况。例如,对于一些职业,例如艺术家、作家等,他们往往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不太被传统的社交礼仪所束缚。他们更倾向于用自己的作品和才华来表达自己,而不是通过打招呼和他人交流。在这种情况下,不爱打招呼往往被认为是他们独有的艺术形式,而不被视为不礼貌。

综上所述,不爱打招呼并不一定是不礼貌的行为。从传统礼仪的角度看,不爱打招呼被视为不尊重他人,给人一种冷漠和不关心的印象。然而,从个人性格、社会变迁以及特殊职业要求等角度来看,不爱打招呼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真实、直接和率性的表达方式,并不一定代表不礼貌。因此,在评价一个人是否礼貌时,不能仅以他是否爱打招呼为标准,还需综合考虑更多背后的因素。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孩子见人不愿意打招呼,是因为他不懂礼貌吗?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的家庭教育也素来以彬彬有礼的风貌来作为对孩子的一项必备要求。小朋友大大方方地跟人打招呼说“你好”“谢谢”“再见”的时候,无论怎样严肃的大人都会微笑着接受孩子的问候,并且会对孩子父母说:“你家孩子真懂礼貌!”如果遇到孩子无论怎么教都不跟人打招呼,父母大多会觉得难堪。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肯打招呼呢?

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的电视节目、电影是做了分级设置的,尤其是一些暴力、恐怖的情节并不适合儿童和青少年观看。这个道理大家都懂,那么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重新看待孩子见了陌生人不打招呼的问题。因为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与陌生人交往、打招呼,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小朋友的心理反应是这样的:妈妈说带我出去玩,我很开心地跟妈妈出门,来到一个完全不熟悉的环境,我有点害怕,还好妈妈陪着我,不过我仍然感觉不安全,这时过来了一个不认识的阿姨,妈妈让我叫阿姨,为什么要叫阿姨呢?我不明白。这个阿姨弯下腰,跟我说话。我好害怕啊,我躲到妈妈身后面,阿姨要抱我,妈妈也把我往前推,我更难受了,可是妈妈却生气了,说我不乖,还说我没礼貌,我嗓子里像塞了个核桃,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会生气,可是我真的好害怕。

与陌生人交往,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孩子眼里的世界与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任何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都可能会为孩子带来恐慌:一个深色的窗帘、一把长腿儿的椅子、墙上形状奇怪的挂饰、高高大大的陌生人、甚至稍大些的房间都会引起孩子足够的恐惧。

有些孩子性格外向一些,多经历几次,就能很快适应陌生的环境, 甚至会尝试着接近新环境和朋友。而有些有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则会越来越害怕陌生的环境,如果妈妈不去理解孩子,只是否定他、对他发火,孩子会更害怕陌生人,即使是那些跟他同龄的小伙伴,他们也不敢去交往。

也有的小朋友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害羞,即使对幼儿园的老师和环境已经非常熟悉了,但仍然羞于跟老师和保安叔叔打招呼。

面对孩子不开口,家长经常会拿好吃的去威逼利诱,比如:“你跟老师说,早上好,这样妈妈就给你吃棒棒糖。”“你一点都不乖,都不肯叫人,那就没有巧克力吃了。”“你不听话,妈妈不喜欢你了。”

但我们用过了这样方法的家长都知道,这样的方式不仅不会让孩子妥协,更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也会因为强烈的挫败感而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

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培养孩子见人打招呼的好习惯呢?

首先我要跟大家强调的是,别看打招呼就是一两句话的事,但是培养孩子的这个习惯却未必是一个短期见效的过程。

孩子在外出的时候不肯打招呼或者躲到家长身后,这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跟孩子讲道理,而是需要我们耐心地蹲下身来,看着孩子真诚地说:宝贝妈妈爱你,我会一直和你在一起!说完在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然后我们站起身来跟身边的大人介绍说,小朋友刚来这里有点紧张,我们给他一点时间好吗?大人们一般都会非常理解和配合,这样也会让小朋友瞬间感觉警报系统降级,他自己会开始觉察到安全感增加,变得坦然淡定的多。

训练孩子的过程有可能是一次两次,一个月两个月,甚至长达几个月半年,孩子什么时候感觉自己的安全感够了,他也就开始勇敢地跟人打招呼了。

所以我们不必在那个当下硬要强迫孩子打招呼,而是要通过一次次的努力在类似这样的场景中练习让孩子明白,自己可以克服恐惧和害羞,勇敢地走出来,妈妈爱我,我很安全,我可以更勇敢。

回到家中,我们要做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帮孩子建立自信心,不要以为孩子性格活泼开朗,就不应该会有胆怯的一面。孩子一旦走到外界的环境中,或多或少都会变得胆小、内向。

我的小儿子宽宽在刚上幼儿园时不跟老师和保安叔叔打招呼,回到家我常常跟孩子玩过家家游戏,宽宽,你来当老师怎么样?我当小宽宽,我背上你的小书包上学了,在门口遇到你,我应该说什么呢?宽宽会说:你得说老师早上好!然后我假装说,可是我有点紧张,我不想说。宽宽想了想说:你可以让你妈妈陪着你说!这样的游戏我们反复玩了好多次,模拟那个现场让孩子做大人,也可以做他自己,孩子自己会说出很多答案,有的答案会让我们捧腹大笑,有的答案又会让我们惊叹不已,一次次的演练,拉进了亲子距离,又让孩子对外出场景的恐惧慢慢淡化,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也可以让我们家长感觉育儿乐在其中,又哪里用得着生气发火呢?

最后我还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很多孩子明明小时候很有礼貌,到了十岁以后突然又变得不爱打招呼或者敷衍的打招呼了,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无需用道德标尺去衡量孩子,孩子在青春期前期和整个青春期过程中,有一种非常典型的特质叫做青春期闭锁心理,在后面的微课中如果有机会我们专门做一些分享。

今天的微课我们就分享到这里,如果您感觉对您有帮助,欢迎您邀请更多的朋友进入我们的公益互助群收听微课,爱孩子,有爱有方,感谢您的聆听,我们下期再见。

孩子死活不上课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